查看原文
其他

《来处是归途》导演刘泽:影片真正跟观众见面,才算最终完成

转场 破圈放映 2023-04-24

每年,我们都会力挺很多小众诚意佳作,《来处是归途》无疑也属于此类。所以非常感谢大家的热心支持,让我们这场早早售罄,非常难得,导演刘泽说“感受到寒风中的温暖”,“哪怕只有一个观众走入影院,他与之共情了,也会令所有主创欣慰”以下带来杭州首映礼现场实录。


时间:2022年1月15日

地点:杭州百美汇影城5厅

主办:杭州百美汇影城、一周一影、转场、圈有没艺文


嘉宾

刘泽_《来处是归途》导演


主持:风子_圈有没艺文主理人

整理/校对/编辑:转场




风子: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感谢大家的来到。相比很多大片动辄一天上千万,甚至破亿的票房,我们放的这部就太小众了,今天是它上映第二天,看了下票房才2万左右。


但是,我们不以票房论英雄,还是根据对文艺片的喜好,尤其愿意鼓励青年导演具有探索精神的作品,所以选择了这部在平遥影展颇受欢迎,内容也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品。


下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主创连线交流。



风子:刘导你好,说来也巧,近期我们组织的一波新片,很多都是方言电影,包括同为山西导演邵艺辉拍的沪语电影《爱情神话》,所以我想先从这个话题聊聊你的创作。


《来处是归途》是你的长片处女作吗,之前有无一些短片尝试,选择方言创作以及展现这个故事的缘起是什么?


刘泽:我以前做纪录片,有两个纪录长片,《来处是归途》是我的第一部院线故事长片,根据山西女作家李燕蓉的中篇小说《等待》改编



其实选择方言有两种考虑,一是因为我在山西生活的时间比较长,我特别想在山西我熟悉的一个区域拍我的第一部处女作,对细节的拿捏更准确一些,我特别希望用更多的细节去填充一部影片。


另一层考虑,个人见解,未必正确。对于很多特别优秀的演员来说,用普通话去演绎需要一定的台词功力,经过长期的锻炼才可以做得特别优秀。而小成本影片没有那么多的钱去请特别优秀的演员,我认为寻找形象气质接近脑海中的形象,并让TA用母语或方言去演绎的话,对于表演是一个增分的过程


同时还有一个考虑,我希望融入一些群演的状态,把真实生活空间中的一些人、物、景,跟我真实的演员进行一个交叠。在这部戏里面也有很多场景,很多群演本身就是原生状态,然后把我的演员放进去,从而完成一场戏。



风子:对于很多青年导演来说,他们的处女作往往都会选择跟自己亲身经历息息相关的故事,但是你选了一部小说去改编,想了解一些创作初衷。


刘泽:这个故事跟我的连接还是很紧密的。刚开始读这个小说时其实并没有意识到,只是被当中的一些元素吸引。后来在改编过程中才慢慢发现为什么这么喜欢,因为小说中很多人和事,跟我自己身边都可以勾连起来,是我比较熟悉的状态。


我之前曾拍过一个老年题材的纪录片,也因此对这个群体有潜移默化的感知,这也影响到我对这个小说的喜爱。其实,现在影片中每一个角色,都可以对标到我生活中一个真实的人身上。



风子:了解了。另外有个好奇,因为这部片子被更多人关注,其实是从平遥影展的相关单元与奖项,所以请你介绍下,它对山西青年导演的帮扶是怎样的?


刘泽:我觉得平遥影展单独去做这么一个单元(从山西出发单元),还是想尽力去带动山西整个的影视产业,一个区域的电影产业放在全国来说,可能会有一些差异性,在这方面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风子:好,接下来我们听听杭州观众的心声,感同身受或困惑求解都行,这部片子其实很写实,但它又有很多意识流或者说是虚的表现,我也想听听大家的理解。




“想通过影像尝试展现人物内心状态”

观众1导演好,感受还是蛮深的,觉得很平实,有些地方也很动人,还是很值得。有两处剧情不太明白,一是夏天好像快熬不下去把父亲的氧气机关了,是否幻想?另一处是雨夜那场戏,不知是他姐夫到小旅馆做一些比较奇怪事,还是说她男友本身就是扫黄打非的警察,这里会想偏。
第二个关于海报,女主的正面脸部被头发遮住,这样的构思是为什么?

刘泽:这个片子有很多女主夏天内心状态的外化。在创作剧本时就不太想用语言或对白性的东西,更想通过影像进行尝试。你看到的几处也可以理解为一场梦,包括关掉父亲氧气这里,紧接着在父亲病床边醒来,看到父亲还有呼吸。


其实从影片开始,老夏身边的所有人都在等待一件事情,就是老夏的死去。只有女儿夏天一个人是抱有一份幻想的,她希望父亲好起来,可以像健康人一样一起生活,或者跳一段华尔兹。


但是当她从外地回到家里,直面父亲、直面这一切的时候,她逐渐开始屈从于周边的人,尤其是妈妈的想法,认为也许死亡真的是一种解脱。



但死亡真的是一种解脱吗?她的认同方式就是在梦中杀死了父亲,她认为父亲太痛苦了。但是到影片最后,当她真正面对失去双亲的时候,却完全陷入彷徨、焦虑与茫然的状态不知所措。


关于第二处,雨夜那场戏,看到的不是他姐夫。不过这里我确实模糊了秦牧的身份,他是一个警察,那次也确实是去扫黄打非。他们在车上的讨论,让他又想起是不是应该去看看夏天。我们还拍了一场戏,是真的在房间里扫黄,但我觉得这并不对我的剧情在剪辑的时候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我就把它拿掉了。也就是说,秦牧的身份未必非要明确,因为它并不影响叙事


第二个问题,这是海报师的创意,因为从剧情来看,最后父母双亲都故去到另一个世界,女儿的无面代表他们不在同一个世界




“片中有我关于故乡和根的情怀”


观众2:导演好,后边有一段镜头好像是描写到了阴间的意象,女主醒来之后看到她姐姐飘在水池里,这是怎样的创作初衷。


刘泽:那其实不是阴间,是一个故乡的废墟,属于魂归故里。爸爸患有阿兹海默症以后,他只记住一件事情,就是童年时期小东门的家和妈妈的样子,所以他才会把女儿误认为妈妈,也因此一直念叨要找记忆中童年时的家,这是我自己关于故乡的情怀,就是我们的根到底在哪里?


我是从山村生活出来的,长大到了其他地方,现在又生活在另一个城市。但是我每次回去的时候,都会觉得童年生长的村落才是我的家,我的根



但是那个地方现在已经荒废,没有人居住,我身边好多人也发现他们的故乡已然一片废墟,所以我就把对故乡的情怀嫁接到了主人公身上。


最后她跟爸爸妈妈其实是回到她曾经居住过的村落,然后左邻右舍都还生活在这里的景象;你可以理解为曾经故去的人,他们的魂魄在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现在游走四方,而他们的心此刻映射在这里,心心念念着故乡,是这么一个情怀。


夏天看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空落落的空间,当她真正意识到双亲死去后内心的状态,她开始茫然不知所措。


所以,她回头看到躺在水中的,不是她姐姐,而是她自己,她看到自己死亡的过程。因为她曾在内心深处弑父,但这一刻,夏天认为曾经的夏天已经过去,新的一个夏天可能会出现,那么到底何去何从,展现了她彷徨的状态。



观众3:怎么理解《来处是归途》?海报上父母都戴着珍珠项链代表什么?


刘泽:其实,片名就来自毕淑敏老师的这句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原小说叫《等待》,我们把视角的重心做了转换,从小说中的秦牧转换到电影中的女儿夏天以后,就一直在找更靠近现有剧本主题的名字,直到最后定片名的时候,我们都觉得这句话太棒了,太贴合我这个剧本了,就从这句话提炼出《来处是归途》。


关于海报表现,海报师的阐释是当父母亲死去这一刻,就进入无性别的状态了,他认为其实人在某些状态,其实是没有性别区分的。海报师也一直跟我说,可以让观众自己去理解,就跟欣赏一幅画一样,但我还是说了。




“现实题材的重点,在于对人物生活习惯的拿捏与捕捉”


观众4:刘导你好,片中几个镜头非常感人,像浴室那场戏,还有爸爸从轮椅上慢慢走过来,很像我们小时候学走路,再加上雾气的处理,让人非常感慨。


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影片关注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家庭和一些现实问题,但又给夏天安排了一段前缘的感情故事,这对于女主的角色塑造是怎么考虑?第二,对于如何融入山西本地文化,您在创作中有无特别的考虑?


刘泽:第一个,出于我想让夏天这个人物在情感方面复杂化一些。夏天一直是渴望爱情的,到了这个年龄,同学们大都结婚成家了,她为什么没有?还是在于她有这么一个父亲,过去若干年可能有很多男性因为这个原因而退缩。



这个感情前缘,正是要衬托她渴望爱情,甚至会为了得到一份爱,跟有孩子的离异男人在一起。虽然后来分手,又遇到秦牧,都说明她对爱的渴求。


而秦牧对她到底是不是爱,我觉得观众可以有不同的考量。他们是否能走到一起,可能也会因父亲的问题产生一个问号。如果只是通过一个男友来呈现的话,我觉得力量还是欠一点,主要是塑造家庭问题给她情感带来的压力来考虑。


第二个,关于影片中的山西元素,比如说山西方言,山西取景,以及片中的点点滴滴,其实都是跟山西的一事一物有关联的。



其实这种现实题材的片子,重点在于你对生活中这些人生活习惯的拿捏与捕捉。


如果说我到南方,比如杭州,一些细小的生活方式可能你们是不自知的,在一定时期内我也是拿捏不准的,可能需要我在那生活好长时间,去真正地感知与融入,当我觉得自己算半个杭州人的时候,我可能才会把这些气息准确地捕捉进来。


所以,我觉得不能纯粹的只是故事,在故事之外还是要尽量附属一些空间与氛围的气息。


《山河故人》剧照,图为原文倩


“贾导是我搞电影的启蒙”


观众5:说到山西元素,片中寿衣店老板(原文倩)大家应该是熟悉的,曾出演贾樟柯的《山河故人》。所以想问下,您是否受贾导的一些影响,在人物选择上,有没有一些故事分享。


刘泽:先说选角吧,确定的第一个人物就是原文倩老师,因为我跟他比较熟,他的戏路我也清楚,在写作时他就从我眼前冒出来,那就他了。


另外,我受贾导影响很大,他的所有片子、访谈和书籍我都会看,算是我搞电影的启蒙。我04年有缘去贾导的《世界》剧组跟组,这个机缘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从此开始追逐电影




“小男孩是我的私心,想帮奶奶完成心愿”


观众6: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看到影片中有个小男孩,两次都接着老夏出现,他是老夏已故的儿子,女主的哥哥吗?


刘泽:是的,影片里其实出现过4次。在导演版,即参加影展的版本里要多一个镜头,是一场街上烧纸的戏,那是第一次出现,妈妈让女儿帮她叠纸钱,然后告诉她“你多叠一些,帮死去的哥哥多叠一些”,烧纸的时候一个皮球滚进来,哥哥就出现了,审的时候被认为是封建迷信给拿掉了。


烧完纸以后,在家里昏昏欲睡的老夏想念哥哥,另一个空间跟当下的空间进行了一个重叠,然后哥哥出现,老夏因此走失。最后一场就是双亲故去的时候。


其实小男孩的出现,是我的私心,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本身存在的。我爱人的奶奶有10个孩子,其中一个过继到别人家,7岁的时候夭折了。每年清明她都会让我爱人帮她去叠纸钱,影片里念叨的这些话,就是生活当中本身的话,我把它移植了过来,只改了称谓两个字。


我就在揣测,作为一个妈妈来说,她多么渴望能再见孩子一面。我就把这个心愿放到片子里,帮奶奶完成心愿,最后让他们进行一次团聚。



观众6:第二个问题,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群体,你通过拍摄对他们有新的认知吗?


刘泽:这个群体在现实中是无解的,而且是漫长的折磨的过程。它大体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状态都不一样,尤其从第二阶段开始,家人们就已经很痛苦了,到了第三阶段是完全失控的状态。


据我所知,现实中这种群体越来越多,我觉得大家应该对这个群体给与关照。影片的重点并不是要关注病症,而是借由这个设定,希望引起大家对家庭生活,对整个老年群体生存状态的关照。



观众7:我有两个小问题,一是夏天两次在病床边对父亲读书,书的内容是否与她对爱情的渴望有所关联,有自我倾诉的意味呢?另一个是在演员表看到童年夏花,但片中好像没有出现?


刘泽:开片时妈妈曾说,要经常跟父亲讲一些以前的事情。所以,那其实是一个日记本,是夏建国曾经的日记,关于他和老伴当年。

童年夏花那场戏我删了,片中确实没有,抱歉。




“作为导演我有点残忍……”


风子:我最后补充一问,就是爸爸割喉那场戏,非常突然,真让人倒吸一口凉气。妈妈和女儿在救护室门口有个面部特写,一个紧张焦虑,一个无比恐惧。想了解演员在片场如何调动情绪,把自己逼到那份上?


刘泽:其实,他们两位都在用真实的生命经验来演这部戏。爸爸那个演员,我第一次见他时,他说话就是颤巍巍的状态,手也一直在抖,我被他这个细节的状态吸引,因为这是演不出来的。


而妈妈的情况,开始她没说,我也是后来才知道,本身她老伴好像就患有阿兹海默综合症。拍完两三个月的时候,她给我发过一个信息,她说当时拍到第三天就快崩溃了,觉得坚持不下去,但最终她认为坚持是正确的。


当我知道这些的时候,我觉得作为导演我有点残忍,让一个演员演绎她真实生活的残酷,我挺对不起她的。她是真情带动,跟生活直接串联。



“一部影片只有真正跟观众见面,它才算最终完成”


风子:感谢导演为我们分享这动人的幕后故事,时间原因,我们把最后一两分钟仍然交给导演吧。


刘泽:最后,还是期望给这部影片更多的机会,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也许它不够完美,还有一些欠缺。但作为我的第一部院线处女作,我和我的整个团队在创作中是绝对真诚的,希望大家多多包容,去传播帮它被更多的观众看到。


我觉得,一部影片只有真正跟观众见面,它才算最终完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谢谢杭州的观众朋友!


注:本文根据活动现场录音整理,未经嘉宾审阅。为便于阅读,部分发言与次序在不影响问答逻辑的前提下有删减与调整,请谅解。


—  END  —


  推 荐 阅 读  



2021杭州影展全记录
2021年专场观影片单
文艺没有圈×大象点映片单



   下一个影展/专场将至

     请及时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