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我从没想把孩子培养成“谷爱凌”!说得太对了(家长必读)
点击上方蓝字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不说话不做事就不会挨骂,但能不说、能不做吗?要去做!挨骂了没关系,不要着急,最后的结果让时间去判断。
最重要的是你知道自己做的事的社会价值在哪里。
在代际传递过程中,年长者永远应该为年轻人、为下一代去做事,要给年轻人希望和公平。
今年两会期间,已经担任了10年政协委员的白岩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的这句话让中教君印象深刻。
作为名嘴,白岩松经常发表关于教育的犀利评论,直戳痛点——
看到孩子在电影院踢坏电影屏幕的时候,白岩松评论说,“看似是熊孩子,背后却是不负责任的家长。”
在一些家长相信“量子波动速读”,1至5分钟可以看完10万字的书,给孩子交钱报培训班的时候,他吐槽,“不读书的家长,这是在交智商税啊。”
在一位老人刷卡,孙子“逃票”,爷爷让孩子重新刷卡的时候,他说“这就是家长,这就是家教,将来这个孩子长大以后,一定会是个守规矩的人。”
这样犀利又真实的白岩松是如何教育自己孩子的呢?他在各种场合又提出了哪些家庭教育中的痛点问题呢?来看看吧!
我从来没想过要培养“谷爱凌”
大家都看到谷爱凌妈妈让她睡10个小时、每天的时间安排都是按分钟计算的。不是所有父母都能有这么多的财力和时间做到这一点。
但我们应该借鉴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比如爱运动、很好的时间管理、跟孩子成为朋友……
我认为借鉴这些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谷爱凌”,而是为了培养一个更好的孩子。
我喜欢运动,我的孩子自然也喜欢运动,不是为了让他成为世界冠军,而是为了让他的人生很好,有更多乐趣和爱好。
我觉得,很多家长的焦虑可能来自于“我要培养谷爱凌”。
别!我从来没想过要培养一个谷爱凌,我只想培养我自己的孩子如何变得更好。
如果直接借鉴也挺搞笑的,如果你的孩子是朗朗,你借鉴谷爱凌的方式那可能就拧巴了!
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孩子适合做什么,如何让他热爱一些事情,同时帮助他进行很好的时间管理。
还好的是,这个世界还有公平的事,不是所有的好都是钱砸出来的。
有时候没那么多钱也能培养很好的孩子,我们也要看到徐梦桃这样普通家庭父母所作出的努力!
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家长的再提升
我从来没对我的孩子说过“我这是为了你好”,因为我知道这句话没用。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拿他当一个人、平等交流,我也可以错,我要错了也会向他道歉。
我认为中国教育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学校和社会,而是家长的再提升。
中国的家长有一个相当大的问题,生理方面您天然就是他的父母,凭什么因为生理方面便天然地以为一切你都是他天然的父母。
父母是需要学习的一种岗位,而且要不断地学习。
我也很感谢我的孩子,给我机会不断学习成为更称职的父母,但我觉得出发点要对,从他四五岁开始,你就要学会拿他当一个平等的人去看待。
体育教会孩子体面且有尊严地输
以体育人,关键是育。
2012年我参与报道伦敦奥运会,伦敦奥运会的口号叫激励一代人。在奥运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有记者问伦敦奥组委的人,“你们理解的体育是怎样激励一代人的?它激励了一代人什么?”
伦敦奥组委的人的回答是这样的,“首先体育教会孩子们按照规则去赢,接下来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这是两句震动我的话。我们什么时候教过孩子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呢?
2012年的5月13日,是一个我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
那是周日的晚上,儿子当时15岁。那是他喜欢的球队冲冠军的关键比赛。他跟我说想看直播,我从来没有去想第二天他有课,凌晨的比赛就不能看。
他喜欢的球队是曼城,曼城上一次夺得英超冠军的时候是1968年。到了2012年,时隔44年,终于冠军的机会又出现了。
开局很顺利,但接连被对手攻进两球,1:2二落后。到了80多分钟,依然1:2落后,我儿子几乎绝望,开始哭。
91分13秒,曼城扳平,但是我儿子依然在哭,因为他依然看不到希望。
后来,阿奎罗神奇进球,神奇的逆转发生了,曼城拿到44年之后的又一座英超的冠军。
这个时候我儿子依然在哭,但这个时候是欣喜若狂,我们俩抱着在地上打滚。
等他慢慢有所平息的时候,我跟他说了一句话,儿子,将来遇到事儿别哭,太耽误时间。
在哪一堂课,在哪一个教科书上会教这一课?体育是会制造神奇的,最重要的不是神奇的结果,而是帮助你相信,努力不放弃,越努力越幸运。
将来在他的人生当中,遇到很多事情时,也许他都会想起2012年5月13日的那个晚上。
不要用标准答案限制孩子
童年时的一个游戏,曾经深深影响了我。
记得有一个学期,作为数学老师的舅舅一直在和我玩一个游戏,他每天给我一个几何图形,他画完第一条辅助线后,便让我画第二条。
一般情况下,一道题只要画出一条辅助线,就算解答完了,可以得满分了,但实际上有好几条辅助线都可以解开这道题。
直到很多年后,当我被人夸赞有很多不一样的想法时,我才意识到是舅舅的游戏改变了我的思维,那就是不要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
我们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一个标准答案就算结束了,这使得孩子的好奇心都被扼杀了,那么,他们长大以后如何成为创新人才?数学需要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的诗歌、作文、电影、音乐、美术等为什么也必须使用一种框定的答案呢?
有一次活动彩排的时候,我采访一位“孝心少年”,问他:“你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但是你们姐弟两个为什么都要学跳国标舞?”
他说:“一是可以锻炼节奏感,二是可以挣钱贴补家里。”这样的回答多么朴素真实啊!
但是后来我再问他,回答就变成了老师所指导的标准答案——“跳舞让我们感受到艺术的美”。
我们不要再以那些所谓正确的答案限制孩子,让他们从此进入一个封闭的箱体。孩子们有很多想象、很多好奇,我们要激活他们的好奇。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思维,在小学的时候就应该让孩子知道:很多事情不止一个答案,哪怕你错了,也是发现了一个新的思考问题的角度。
未来的优秀与创造,可能就在最初某个转换了角度的错误答案中。
阅读可以给生命种下能开花的种子
我在想,如果要是没有18岁,诗歌让我知道了自己该说什么样的话语;如果没有18岁,三毛用她的一系列的与爱情有关的书籍,告诉了我们远方在哪里,我觉得我抵抗不住饥饿。
我觉得我非常感谢阅读,因为阅读在我18岁那一年为我的生命种下了那么多可以生根开花的种子,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更重要的是,让我的今天不是我18岁所厌倦和讨厌的那一个,我觉得这太重要了。
我一直一个准则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爱看书,不是你让他看什么书。
我们相当多的孩子是可以培养出阅读的习惯的,但是被父母觉得你该看这样的书给中断了,他从此不爱看书了。
我儿子最开始是从金庸开始看的,小学突然有一天就疯狂地要看金庸,全部都看了,我一点没阻拦,宁可偶尔没完成作业,也都没阻拦。
有趣的现象由此发生,当他把金庸的都看完了之后,对金庸里面很多历史的事开始感兴趣了,找清朝等历史的书开始看。
很多年过去了,我儿子后来打算学历史,这何尝不是当初与金庸有关呢?而且这些年他睡觉,基本上睡在书的周围,是他自己养成的习惯。
这一切都是因为最初没有中断他爱看的书。
人生不是竞技场,不要争第一
当年,北京中考成绩公布后,很快,我就知道自己儿子的成绩,“是个高分”。
我松了一口气,不仅因为儿子“考得好”,更在于“没考得太好”。中考前,我和孩子开过一个玩笑,“你要是考上了北京最好的高中,我跟你急,你要是考了第一,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
我曾给孩子寄出了一封“人生邮件”,邮件中特别强调“不争第一”。
“人生不是竞技,不必把撞线当成最大的光荣。当了第一的人也许是脆弱的,众人之上的滋味尝尽,如再有下落,感受的可能就是悲凉,于是,就将永远向前。站在第一位置的人不一定是胜者,每一次第一总是一时的风光,却赌不来一世的顺畅。”
“争第一的人,眼睛总是盯着对手,为了得到第一,也许很多不善良的手段都会派上用场。也许,每一个战役,你都赢了,但夜深人静,一个又一个伤口,会让自己触目惊心。何必把争来的第一当成生命的奖杯!我们每一个人,只不过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讲道理没用,言传身教最管用
我觉得现在最大的课程是如何当父母,当父母最大的挑战是所有的教育首先是你在做什么。
外界通常对我有一个误解,就是作为一个全国人民都熟知的“国脸”,我应该不是一个好父亲,“他那么忙,哪来时间陪孩子,又拿什么影响孩子?”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父母身体力行带给孩子的梦想。
比如,我喜欢音乐,但我从来不强迫他喜欢音乐,他还是会非常喜欢音乐。他一回家,我和他妈妈就总在看书或者在运动,他最后就住在了像书库一样的床上,也酷爱喜欢运动,所以言传身教是最重要的。
比如,我家里住顶层,每到晚上坐电梯回家。上了顶层后,我都会摁下“1层”,让电梯下去。因为晚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回家,如此方便其他回家的人,缩短等待时间。后来我发现,以后每晚回家,孩子非常自然地也有了这个习惯,而我从未跟孩子说过“你该怎么怎么做”的话。
家长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角色,所谓言传身教,你认为这个年龄的孩子,你天天摁在这儿,跟他讲大道理有用吗?
孩子的兴趣不用刻意培养
非常幸运的是,我在童年的时候,母亲没有阻拦我阅读各种各样的书。
那个年代没有适合我们的读物,于是大人的书、小孩的书,甚至很多奇怪的书我都去读,我还用母亲的两个阅览证到处借书看,于是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陪伴我至今。
我的孩子像我一样也喜欢上了摇滚乐,我觉得挺好,可能很多人会认为这不是瞎听吗,有什么用?但是,他在听摇滚乐的过程中,每天翻译一首歌词,英语水平上升得很快。
对于孩子的兴趣,我从不刻意培养,甚至,可以说近乎“纵容”。允许孩子半夜看喜欢的球队关键比赛后,孩子次日放学回家骄傲地告诉我:“我们班没有任何人敢这样。”
我并不认为“看球是瞎看,没啥用”,这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择校不如择师,选择离家近的学校
现在有很多人为了让孩子上一个好小学,每天早晨需要花很长时间把孩子送到学校。
我的孩子上小学是在离小区只有30米的学校,也不是什么名校。我当时选择小学的理念有两点:
第一,择校不如择师,“择师”才是最重要的
一个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不厌倦学习,是否养成好的习惯,是否自信,真正的关键,是你最初遇到了怎样的一个老师。
一路上,你所遇到的老师,从某种角度说,决定了你的一生。
也许是我幸运,上学时成绩虽然起伏巨大,好时名列前茅,差时名落孙山,一路上也挨过老师很多批评,但只要有成绩,总得到鼓励。自信,从来未被真正摧毁,反而在老师一路细心地照看下,有勇气向前。
第二,学校一定要离家近些
这样孩子才能多睡一会儿,不会因为过早起床而讨厌上学。
关于“拼爹”,
唯一能信的就是自己变得更优秀
我们是中国第一批新闻节目主持人,就像长期的沙漠中出现了仙人掌一样,被人当作“绿色植物”。
随着时代逐渐正常,一代又一代人在“排队”,70后的前面有60后,当90后杀入职场,80后已经任劳任怨工作很长时间了。
这种情况下,不管你多努力想加塞都很难,能弯道超车的只有少数人。大家都努力,不管你是70后、80后、还是90后,就像每天早上挤地铁,你都只有一块狭小空间。
有时候别人会说当今社会要“拼爹”,生活中当然存在这个现象,但是信这些没有用,唯一能信的就是让自己更优秀,用你的智慧和创造力去弯道超车。
转自 | 中国教育报;文章综合自 |南方都市报、白岩松在“GES2018未来教育大会”上的演讲《教育与更全面的人》、央视新闻、中国妇女报、网易谈心社、《白岩松的人生哲学》、《对白》、《白说》、中国新闻周刊、腾讯教育等;插图设计 | 樊薇。
百班千人第41期共读正在火热报名中,欢迎参加!点击以下链接可查看详情:
北大老师来啦!读写不能等!丨百班千人读写计划41期共读报名开始!
41期的“作文星光夜”将有大作家与小作家的“写作秘笈”对话,千万不要错过哦~扫一扫以下二维码即可报名:
编辑 | 寒冰
让每一间教室
都透出阅读之光
长按扫码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