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美须当心 别把金正恩养成希特勒

2017-03-28 王鼎杰 鹰眼巡视

 东北亚地缘格局,乃至全球大国关系正在面临一场三十年未有的巨大变化。

前段时间,中美关系史上发生了重要事件,美国的国务卿蒂勒森和前国防部长佩里都来到了中国。佩里又是卖书,又是演讲,搞得非常热闹。这样一个组合代表着官方外交和民间外交齐头并进。


蒂勒森一张口就把很多中国的媒体震住了。他说,“自从40年前美中展开接触的历史时刻开始,两国一直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精神发展两国关系,这一精神将继续引导两国进行深入对话,发展共识,以及未来关系发展”。


这一段话,是咱们中国外交界程式化的外交辞令。但是这一次,国务卿到了中国,一张口把咱们的话说出来了。

关于这件事,一共有三种不同的声音:
很多人一头雾水,说这个事怎么会这样呢?前段时间萨德这个事搞得中美之间剑拔弩张,现在突然急转直下。


这肯定是老美来忽悠我们的,这话切不可深信,一定要看他怎么落实,看他后续到底要干什么,要保持警惕。


这标志着中美关系要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美国将按照我们设计的剧本往下走,要按我们设计的框架来打造一个新的太平洋上的权力体系。


大国关系翻脸比翻书快,有的时候由好翻到坏,有的时候由坏翻到好,这非常正常。


剩下两种观点都是对一半错一半。大国之间的忽悠也是常态,就不要说对抗时要互相忽悠,合作时又何尝没有呢?


历史上的各种战争,联盟体系内部的盟友之间不也一直在互相忽悠吗?这就是大国的特点。忽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完全看不明白被忽悠的逻辑是什么。


中美关系当前确实走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节点,这个节点又和东北亚地缘格局的变化有关,和朝鲜核问题有关。

萨德重不重要?重要。但是把它升级到过高的位置是不对的。


复杂的大国体系对抗中,萨德这种举动类似于下围棋下个试应手,结果人家一试你那边就蹦起来了,这是一种没有战略定力的反应。这时,我们如果能够顺势在抵制韩流上采取一些有利措施,这个在战术上还是可取的。但是也不要抱太大幻想,期待达成多高的战略目的。

大国之间的政治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对抗,多回合制对抗。现在人类已经进入了环洋竞争时代,亚太地区,尤其是环太平洋地区,汇聚了世界上最有发展希望的,目前最有经济活力的实体,这些经济实体和美国的关系渊源也非常之深。如果能维持住亚太,尤其是环太平洋地区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和火车头的作用,对环太平洋国家都有好处,类似于当年的欧洲国家。


短期内追求的目标,与其是把美国推出太平洋,倒不如拉它深入进来。就像打仗,没有制空权和重火器优势时要犬牙交错,进行近战混战。大国之间有时候冒一定的风险,反而能换来较大的收益,中美之间在环太平洋发展圈上实现既合作又博弈,有规则的区内竞争,其实对两国都有好处。


美国作为一个三洋国家,有三个战略接触面,战略自主性高。我们要是废掉太平洋这一块,进入印度洋,能说进就进吗?但是美国就有那个优势,一连串的港口海岸线是它重要的立足点。


但是为什么这次美国突然跑过来替我们的外交背书?非常重要的一点在于,出现了一个美国不敢再漠视,而且急于解决,又不能绕开中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是朝鲜的核武器问题。

朝鲜的核试验牵动了大国的神经,引发了复杂的国际关系的变化。


朝鲜半岛地理位置非常独特。对中国,它直接屏护着我们政治的心脏地带,它又直接顶在日本的胸口上,像一把短刀。同时又是俄罗斯去谋求不冻港和优质海岸线的一个跳板,反过来,在朝鲜半岛布防,又是堵住俄罗斯,有效地获得太平洋沿岸优质海岸线和不冻港的一个最高瓶塞。这种独特的资源价值使得朝鲜半岛对中日俄三国影响特别大。

朝鲜等于是掌握相当多的主动权。咱们除夕夜下饺子,人家放卫星,又往日本海射,搞得一片鸡飞狗跳。但是人家弄完后,美韩日俄中无论做出什么反应,最后总能形成大国之间的猜忌加深和关系绷紧。


东北亚这个问题存在早就不是一年两年了,为什么现在美国突然来了?不仅来了,而且说了这样一通话,表现出一种非常惊人的低调。


中美这样两个大国,在面对双方中间地带的问题时,面临共同的难题。表面上讲,朝鲜有了核武器后,不光威胁南韩、日本、美国,也威胁俄罗斯和中国。以后投射能力越来越强的情况下,威胁的国家越来越多。所以这中间有一种让这些被威胁的国家联合的推动力。

但是为什么这些国家很难联合?大国政治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大国的合作要干什么?毫无疑问,必须有一个双赢点。但是历来大国之间最难的不是找到合作的双赢点在哪,找到利益和风险分摊的平衡点才是困难的地方。大国倾向于互相之间猜忌防范,推卸责任,甚至一箭双雕,让别人把风险承担了,把事做了,我跟着分果子,甚至我去摘果子。


当年欧洲的形势何尝不是如此。希特勒刚一开始起来时,英法和苏联都知道这是个威胁,但问题谁第一个站出来搞他?有想祸水东引的,还有想祸水西引的,引来引去没引好,最后让这个祸水自己得便宜了。日本在“九一八”开始打的时候,英国和美国也是这个问题,你看我,我看你。互相观望,互相推卸责任,推不好也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所以高明的大国总是要判断清楚形势,一定不能重蹈类似于让希特勒顺势崛起的错误。但同时也要掂量掂量风险和利益怎么分摊。共同处理这个问题当然有好处,但如果利益和风险分摊不均,也未必要合作。


朝鲜搞核武器,一开始受运载手段、各种技术手段的限制,可以说除了对美国的海外驻军有一些威胁外,对美国本土构不成威胁,但他对周边国家,尤其对我们构成严重威胁,北京就在他的打击范围之内。


当时中美要合作,那肯定美国更主动。但是静下心来想,大国有时候博弈的就是一种定力和时机。


所以中国提出来搞六方会谈,顶住风险用六方会谈的方式,在地区协商、联合国讨论的框架内,让朝核问题尽量不要一下子构成严重的地区震荡和人道主义危机,等待时机再变化。

随着技术发展,朝鲜的核武器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射程不断增强,体积逐渐缩小,甚至下一步有可能搞出小型核武器。所有的大国都将被捆绑,因为小型核武器很难发现,他搞个潜艇直接把他的人秘密地在某个无人海岸送上来,随便跑到一个大城市附近,一个重要的文化古迹附近,核电站附近,生产中心附近,怎么办?万一再给极端主义分子分裂主义分子,怎么办?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时,美国坐立不安,当然我们面临的威胁也更棘手了。但好在美国那边的红线拔得更快,虽说我们现在处理这个问题面临的风险比以前更大了,但在大国政治的棋盘上,中美之间在分摊风险时比较对称了,甚至美国比我们还着急,美国最害怕的就是朝鲜的核武器流入极端主义分子手上,因为核扩散有的时候非常惊人,所以现在美国摆出了姿态。


过于高估美国这次过来的意义是不当的,因为大国关系总是磕磕绊绊。大国博弈是复杂的多回合博弈,每一回合或几个回合后,敌友关系就会发生急剧的再变化。往往在某个具体的点上,如果有足够的合作空间,风险和利益分配比较平衡,会合作,反过来就会对抗,越没有平衡越有可能摩擦,摩擦到一定程度就会对抗。


前国防部长佩里见了我们那些学者,做了一些演讲,提到了他最喜欢在演讲里面插播的一个小视频:
一辆车拉了个藤条箱,上面写着农业用具,缓缓地开到美国的国会山和白宫之间。那个箱子里是什么?一个小型核武器。接着一声巨响,华盛顿特区铲为平地,八万多人化为灰烬。


接着佩里说了一句很值得认真想一想的话:“这个视频发生在华盛顿特区,但它也可能发生在北京和其他任何一个大城市。”


佩里讲的这个故事,无外乎就是正反两面说两件事,第一件事,美国最害怕的我也告诉你们中国人吧,就是小型核武器的出现和扩散。第二件事,这个事一旦出现了就不是美国一家的事,这是对全人类负责的事,暗示我们合作的机会窗口也是有限的。


美国和我们合作之前就设置了好多对冲筹码,我们的对冲筹码、交换筹码在哪?预防手段在哪?如何实现这次的合作?这是需要思考的。这也是中国真正作为一个大国,作为一个地缘战略棋手去下这盘棋,而不是再从以往道义论的角度去点评这盘棋,这是巨大的变化,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又一关键节点。


 

  压我就是关注我


我  相  信  这  么  睿 智 的 你 ,

已  经  置 顶  了  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