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发论坛 | 蔡昉:制造业 VS.其它产业
在12月26日举办的第五届工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蔡昉副院长发表了演讲。以下是蔡昉副院长的演讲内容。
工发
论坛
制造业 VS.其它产业
-蔡昉-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论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际产能合作暨第五届中国工业发展论坛”今天隆重召开,我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对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会议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次论坛将发布两项成果,《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16)》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两者既有历史传承,又有开拓创新。连续21年出版的集全所之力系统分析研究中国工业发展面临重要问题的年度报告《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传承了工经所持续关注、深入研究中国重大现实经济问题的宝贵学术传统;而高度精炼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指数》,是工经所在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和我院推动专业化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下,联合京津冀三地研究力量,凝心聚力求突破、锐意创新建智库的重要成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智库一年来密切跟踪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结果。
论坛的主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国际产能合作”,我想借这个机会,就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大力振兴实体经济谈几点看法。我讲“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特别强调创新发展和共享发展。
这个题目显示,我认为产业政策是需要的。但是,这个产业政策的核心不是告诉市场及其主体要发展什么产业,而是以何种理念引领产业发展,所以既有强调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意图,也有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意图。试图告诉市场发展哪些产业,容易越俎代庖,而把问题完全交给并不完善不完备的市场,也容易使这个过程失去创新性和共享性,迷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方向。前一种情况如霍夫曼定律误导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后者如工业革命、IT革命长期不具有共享性质(美国)。下面着重从制造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分别讨论。
1.制造业vs.服务业:库兹涅茨认为产业结构调整目的是提高生产率。如果后者脱离前者发展,按照规律生产率有可能要降低,形成所谓“逆库兹涅茨过程”。比如统计中显示,三产的劳动生产率比二产低18%。因此,只有为制造业升级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才是创新型的,才能避免“逆库兹涅茨化”。
2.制造业vs.金融业:目前特别是2015年金融对GDP增长做出贡献,但这不是我们赋予金融业的任务,这种贡献既是不可持续的,还会带来过高风险。离开供给侧和实体经济,在需求侧刺激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不会及于实体经济,相当于“推绳子”,过分宽松却会导致货币量外溢,在金融业自我循环,助长那些与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无关的行业泡沫。
3.制造业vs.IT技术及AI技术:以往的经验表明(如在美国),此类新技术并不自然而然带来共享。这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工业革命有相像之处。如那时英国的工业中心生活质量低于平均水平(预期寿命少15年)。只有以制造业/实体经济为服务对象,这些技术才能成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才不会或者是与普通劳动者无关,或者是排斥各类劳动者的。
4.制造业vs.建设领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行业):房地产是容易形成泡沫的行业,不能指望其对GDP做出大且稳的贡献,也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由实体经济派生出真实需求,除了必要的补短板之外,不应该超前发展。否则不仅起不到保增长的效果,还会由于伤害实体经济,损失增长速度。如白重恩研究表明,过多的建筑业反而加重了劳动力短缺,加大工资上涨压力。工资上涨速度超过劳动生产率,导致单位劳动成本过快提高,降低制造业比较优势。
结论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既包括制造业本身的升级换代,核心是提高生产率,也包括围绕实体经济(制造业)相关产业的发展和比重提高。以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为目标,产业结构调整才符合创新和共享发展理念。
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新的一年。2017年要召开党的十九大,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年份。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智囊团,中国社会科学院要围绕中央决策需要,产出一批具有战略和全局意义、现实针对性强的高质量智库成果。工经所和京津冀协调发展智库作为我院研究现实经济的研究单位,需要在这方面勇当重任。我期待且相信,今天的论坛,既是发布工经所重大成果的一个机会,也是各位嘉宾深入研讨重大经济问题的一场思想盛宴,更是许多参会单位和学者在发挥基础研究优势,发挥智库功能道路上的一个新起点。
2016年12月26日
编发/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