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准备了 18 人份的生活推荐,伴你跨年
与去年一样,我们归纳了 3 条标准,邀你在 2018 年最后这一天,花 15 分钟,与我们“虚度时光”。
1,在这一年,我觉得“遇到它真好”。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不一样的体验/变化/影响。
2,这是我基于个人体验的推荐。因为打动了“我”,所以想推荐给你。
3,推荐的目的不是促进购买或是任何与商品有关的要素。这些东西/体验构建了我们的生活,它们能这样击中今年的“我”,既与环境有关,也与个人经历和体会有关。它可能是我们这一年经常思考的东西,明年也许会大不一样。
我们整理出了 18 人的推荐。你将看到:
A,旅行者:雀跃与反思(4 人)
B,“让我一个人待着。”(9 人/对未来预想图 team 属性归类毫不意外)
C,别让我说话,我是观察者(4 人)
D,心系天下(1 人)
A
旅行者:雀跃与反思
励蔚轩 @上海
推荐:心跳的声音
日本濑户内海上有一座小岛,叫丰岛。丰岛的尽头有一间博物馆,里面藏着这世上成千上万个人的心跳。法国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是铸造记忆的大师。他说,“我们不能战胜时间,但艺术的目的就是战胜遗忘。”于是他复制照片、构建“纪念碑”、记录时间,乃至收藏心跳。
今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举办“波尔坦斯基:忆所”个展的时候,我去录了两次心跳(因为忘记自己第一次录的编号了)。这是向公众开放、自愿参与的项目。我走进一个白色小隔间,戴上耳机,把类似听诊器的收录仪放在胸前——需要摸索一阵才能找到自己的心跳——然后就是屏息凝神的一分钟,耳机里传来被放大数倍的心跳声:“噗通、噗通、噗通。”
△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心之档案》,2008。图片来源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官网
后来我去了丰岛,骑很久的电单车来到心脏音博物馆。蛮以为带着自己的编号可以“点播”心跳,到了之后才发现,博物馆里是随机播放心跳声,展厅外会有一小块屏幕写着这段心跳的编号、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而展厅内漆黑一片,只有正中间一盏灯,随着正在播放的心跳频率——一明一灭。狭小的空间里,一分钟又一分钟,一个又一个陌生人——有的心脏健康而热烈地跳动着,有的心率不齐,有气无力。
很多人到丰岛之后,都不愿去心脏音博物馆,一来离港口太远,二来花 600 日元进去,不过是看一个“没有展品”的小黑屋。但这间博物馆对我个人而言,影响太大了。这使我今后无数个精疲力竭的夜晚,都记着那音响外放的心跳声,记着那不断被点亮的孤灯,记着我也是这件作品的一部分,都记得对自己说一句:“活着真好”。
△ 心脏音博物馆,日本丰岛,2010。图片来源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官网
(明年又是三年一届的濑户内海艺术祭了,不去看看么?
费灿亚 @成都
推荐:百水公寓与打破规则之美
在教堂、博物馆、画廊和剧院随处可见的维也纳,我撞见了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haus)。奥地利人称它为“保龄球木瓶房子”。
△ 百水公寓(Hundertwasserhaus)。图片来源 | Hundertwasserhaus Blog
这座由百水先生与维也纳市政府合作设计的公寓于 1986 年完成,最开始是专为低收入居民修建的廉租房。整座建筑抛弃了规则对称的传统建筑理念并且带有童话般的色彩,外墙大肆应用高饱和度的深红色、明黄色、蔚蓝色作为拼接,少许剩余空白像是作者故意忘记上色。抬头能看见树木从窗户里生长出来,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窗户镶嵌在色彩缤纷的墙面里。脚下整个路面凹凸不平,起伏错落,是一座连行走都需要万分小心的建筑。
最打动的我的是这种打破规则的美。作为一名条纹格的深度患者,一直以来都信奉对称之美,平时连用手机拍照都必须加上网格线然后调整调度,一旦有角度倾斜都会删除重来。然而在这座公寓面前,我觉察到了一种超越规整的美:它不是灰黑白永不出错的色彩搭配,不是正方形椭圆永远能找到对称轴的图案,甚至不是用直尺才能画出的线条。
百水先生,这位奥地利最古怪的艺术家一生都在排斥直线和刻板,拒绝理性,厌恶对称和规则。在这里,横冲直撞的线条图案赋予了这座公寓永久的生命力。 就像重复不出错的生活虽然带来完美的安全感,却也丧失了突破常规的乐趣。
董思哲 @上海
推荐:混凝草音乐节
△ 混凝草 2018 “左舞台”。图片来源 | 混凝草音乐节 ConcreteAndGrass 官方公众号
草地、阳光、初秋的风、年轻人、啤酒、独立音乐人们,在九月的上海,混凝草满足了我对音乐节全部的想象。如果你对日本独立音乐感兴趣,一定不能错过 DYGL 乐队的演出。DYGL 来自东京,由四个二十多岁的男生组成,亚洲面孔的主唱操着一口地道英伦腔和富有磁性的嗓音,如果没有亲自看到他们本人,你很可能会以为这是来自某一支英国乐队的声音。indie 味儿十足的编曲,虽没有特别厉害的技巧,但是现场张力十足。在 DYGL 现场的感受,就是我对于混凝草的感受的缩影,回忆起当时拿着一杯冰镇啤酒环顾四周,人群中央几个赤裸上身的小伙子在跳舞,同行好友想去要姑娘微信却又不敢迈出的脚步,舞台背后快要落下的太阳投射出迷幻的颜色,一切都充满了生命力。
从 2015 年到现在,混凝草音乐节已经举办到了第四届。这四年里我也去过不少不同风格的音乐节,混凝草是最值得推荐的一个,因为在这里你可以寻找到音乐节最纯粹的样子。论风格的广度,从自赏到流行,从民谣摇滚到金属核,不同风格的乐迷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宿;论参加的音乐人的纵深,既有李健、户川纯这样著名的歌手,也有 DYGL、THE GARDEN 这样的独立音乐界新秀。 “4 年之之于一个音乐节,就好像是最后落位的一块拼图;只有花上这 4 年功夫,音乐节才会找到自己的位置,看清自己的归宿,拥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乐迷。混凝草音乐节亦是如此。” 混凝草官方在今年的回顾中这样说。
△ 2018 Concrete & Grass 混凝草音乐节回顾。视频来源 | 混凝草音乐节ConcreteAndGrass官方公众号
2019 年音乐节的时间地点阵容等信息大约会在明年暑期公布,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关注混凝草的官方信息与推送。
钟昂谷 @东京
复杂情感:目的地摩洛哥
摩洛哥这个国家,在没去之前一直对它有诸多幻想。
它是电影《卡萨布兰卡》和美剧《权利的游戏》的取景地;文艺一点看,有两位影视大咖尼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和蒂姆・罗斯(Tim Roth)主演的电影《摩洛哥王妃》为它点题;三毛和荷西待过的城市阿尤恩隶属西撒哈拉沙漠——目前由摩洛哥王国主权控制着其四分之三的地区,《撒哈拉的故事》则记录了他们在阿尤恩的生活。
20 世纪初期,法国画家杰克・马若雷勒(Jacques Majorelle)也在摩洛哥留下一座印象派风格的花园,后来被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Yves Saint Laurent)买下并改造。里面种有上百种热带仙人掌,建筑既有伊斯兰风格,也有阿拉伯式建筑的热带风情。
这些,想去摩洛哥旅行、做了功课的人大多都知道。正因为有了这许多对摩洛哥的了解,我对这个国家也产生了更多期待。
△ 哈桑二世清真寺、伊斯兰教徒、广袤无际的撒哈拉沙漠、蓝城舍夫沙万、被热带仙人掌包围的马若雷勒花园、摩洛哥风情拼花,以及和摩洛哥这个国家一样色彩缤纷并可口怡人的早餐。 图片来源 | 微博@Angos谷之
但不得不说,有几次,我甚至冲动地怀疑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它也许和我的旅行者身份有关:
①我会觉得吃的食物单调乏口。10 天里,因为没有太多选择,我几乎吃了 9 天的塔吉锅——一种摩洛哥的当地菜。当地厨师似乎喜欢把食物做得很软,除了正餐,我都嘴嚼着水果充饥。
②没有什么特色的商业。摩洛哥的每座城市几乎都有一个麦地那(Medina),意为摩洛哥城市内的古老城区,以区分那些欧洲风格的现代化新区,主要销售服饰、包、鞋子、地毯、坐垫、碗碟、银器等基础生活用品。但它们还是太有观光商店的感觉了。比如摩洛哥鞋,主要分为两种款式,一种圆头或者扁头的,即正常普通的摩洛哥款式,另一种尖头的,即阿拉伯式的传统款式。一条街上可能会有很多卖摩洛哥鞋的商店,但是每家店卖的款式几乎都一模一样。
△ 菲斯麦地那是摩洛哥最重要的古城。有据称最丰富的商业街,还有一个知名的叔阿拉皮革坊。图片来源 | 微博@Angos谷之
不仅如此,还要注意各类行骗、敲诈……但也许旅行本身就是这样一个矛盾存在吧,当你没有去深入了解更多时,它就只能是打卡之行;可是如果要做太多旅行功课,它可能又违背了旅行的初衷。所以,让旅行变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拜访之后,如果不喜欢,就停步歇歇,或继续往前;喜欢,说不定何时再来。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宅在家里。比如以下这些:
B
“让我一个人待着。”
肖文杰 @上海
推荐:索尼头戴蓝牙降噪耳机
这是我过去一年对生活质量提升最多的一笔消费。“降噪”这个功能真是太棒了,它帮我重新开垦了飞机、火车、地铁上的时间,更关键的是,它给了人们一个逃避之所,当你不想跟人交流时,你可以退到那里,而且它的黑科技功能也能保证你随时回到现实。
△ 索尼 WH-1000XM3 无线蓝牙降噪耳机。图片来源 | 索尼
杨丁 @北京
推荐:彼得・布雷瓦的漫画《利维坦之书》
《利维坦之书》是一本不知该怎么归类的漫画,最初刊登在英国《星期日独立报》,后来,它的作者美国漫画家彼得・布雷瓦摘取《利维和猫的冒险》系列的精华成书,取名为利维坦之书。利维坦是传说中邪恶的海怪,在这本漫画里,主人公是一个无面的婴儿利维坦,讲的是一个婴儿的哲思,光看目录,你就会知道它有多诡异:
I.遗失,弃儿
你说得对。他被留下了。他们走了。
Ⅱ. 牛奶
无辜,某种意义上,最能让挑剔者发怒。
Ⅲ. 嗒
从嗯到喔。
Ⅳ. 你在开玩笑吧
真人大小的一团谎话。
Ⅴ. 未知领域
我们所知晓的世界。
Ⅵ. 事物图解
被惯例反击了。
Ⅶ. 无名的恐惧
恐惧是一场旅行。
Ⅷ. 足够的言语和时间
光阴似箭。
……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眼睛(图1);兔子的正义(图2);利维的世界(图3);看见(图4)。图片来源 | Design Observer、时报阅读网、中读-三联生活周刊、SEO
是不是想看了?我当时也是一样。
惠玲 @上海
推荐:《银元时代生活史》
△ 《银元时代生活史》。 图片来源 | 亚马逊
作者: 陈存仁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民国时代的城市和生活是怎样的呢?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这本书令我惊喜。今年经常思索历史文化与商业的关系,所以无论是拜访还是阅读,都会比较关注相关领域。区别于一般的学术书籍,作者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一名医生,他用银元时代的开始与结束为切入点,用鲜活有趣的故事,描绘出了那个年代上海乃至全中国的商业、经济、文化、政治画卷。例如,你知道“洋泾浜英语”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吗?洋泾浜英语“吱吱 too much,咪咪 run run,布碌打碎 cup。”这句话是否会让你莞尔一笑?作者作为医生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来自不同阶级的人,书中既记载了历史人物如章太炎、于右任、丁保福等人鲜为人知的故事,也从普通百姓身上折射出社会万象,如作者所说:“我的文字,许多是从小处着笔,反映出大处的情况。” 同时,此书摘录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供读者查阅,单作为资料书参考也很有价值。
肖涵予 @深圳
推荐:真人秀《粉雄救兵》
对外国电视节目其实一知半解的我,想要推荐的是今年 2 月在 Netflix 开播的真人秀 Queer Eye (中文译名:粉雄救兵),6 月已播出至第二季。
△ 2018 年新版《粉雄救兵》节目海报,画面里是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主角,他们共同组成了 Fab 5 (闪耀五人组)。 图片来源 | Netflix
它不算很新,应该有不少人知道,主要讲述的是: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同性恋者,每期在时尚、美容、餐饮、家居和文化礼仪这五大方面,帮助一位素人做全方位大改造。
不同于 2003 年的老版前身 Queer Eye for the Straight Guy,2018 年的版本去掉了“Straight Guy”一词,将不再仅仅改造“直男”,也更关注人群之间的相似性,而非差异高低。
△ 2003 年的老版节目。曾获艾美奖最佳真人秀,同样备受瞩目,五名主创的形象还被画进过《南方公园》。 图片来源 | Google
我倒更在意它在生活方式上引发的思考:短期改造是否真的有效?为什么生活方式显得愈发重要?长期以来我们惯于为生计、效率舍弃很多看似多此一举的“好体验”,但这些好体验却反而时常对提高效率有所帮助,我们又为什么会时常忽视?
节目的改造方式比我起初想的要靠谱许多,例如造型师 Tan 会在观察素人的经济情况后,再告诉他/她去什么样的服装店挑选最合适的服装,其他成员也会提出类似的长远建议。
看着那些改造前懒得收拾的房间、摆设般的无用衣柜和一塌糊涂的自我管理,我也自省:我是否做到了与贴身环境、起居器物们好好相处?我的生活有没有因此得到帮助?回过神来,总觉得 Queer Eye 也只是一部正常的改造节目而已,大家都想要更好的生活,这一点上,“直与不直”的标签失去了意义。
△ 2018 年版《粉雄救兵》第二季第一集,闪耀五人组改造的素人对象是一名中年女性。 图片来源 | Google
唐雅怡 @东京
推荐:《日本设计六十年:1950-2010》
△ 《日本设计六十年:1950-2010》。图片来源 | 豆瓣
作者:[日]内田繁
译者:张钰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就在想,“呀,这不就很适合‘未来预想图’嘛。”
作者内田繁在书中梳理了战后日本多个领域的设计发展脉络,从 1950 年代开始,每十年为一章,每一章节以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开篇,慢慢谈到设计的发展,在其中穿插介绍了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未来预想图” 关心的八大领域——“城市、商业、建筑、设计、店铺、零售、媒体、文化”,都可以在书中读到,每个部分相辅相成,演绎了六十年来日本社会与设计间环环相扣的鲜活故事。
内田繁是知名的室内设计师,也是战后日本设计的亲历者,所以书中带有大量 “亲历者的细节” 和 “设计师的思考”。而这本书也不同于详尽介绍设计师与其作品的 “查询手册” ,或严肃权威的 “设计史教材”,更像在讲日本设计的 know-how。书中并不割裂讲单一的某个部分,提到的作品不是所有日本的优秀设计、也不过多着墨分析 “好在哪”,而是放在大时代背景中,讲述这些真正影响日本设计界甚至社会的设计作品,是 “怎么来的”,又是 “怎么往前走的”。
整本书平白如话、晓畅若水,读下来感受像是身处学校的研讨会中,教授坐在桌子的另一旁娓娓道来,讲着些日本美学的内核、个人的设计哲学、多角度的社会发展、设计的变化流转什么的,有时讲着讲着停顿会儿喝上一口热水,话语间有一种带着温度的深意。
邢梦妮 @伦敦/上海
推荐:PKD——菲利普·K·迪克
我想要推荐的是作家,菲利普·K·迪克。PKD 是粉丝对这位科幻巨匠的爱称。此人在世时穷困潦倒,嗑药、吸毒,婚姻事业双双不畅,死后出名的也不是小说本身,而是被改编上映的影视作品。
他的代表作《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你未必耳闻——那《银翼杀手》呢?这部号称奠定了赛博朋克(cyberpunk)的巨作改编自前者,今天迎来了精神续作《银翼杀手 2049》,因为出色的美术特效受到关注。
△ 电影《银翼杀手2049》剧照。图片来源 | bilibili
它依旧让我想起了原作——男主角误入仿生人的巢穴,无法自证自己是谁,电话不通,周围全是陌生人,完全被孤立。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能确信自己是自己,现实是现实吗?你相信的一切可能都是虚假的。这种驱离感,我在生活中也经常体验到。无法共感的他人的痛苦,或者某一刻忽然大脑空空。
大量书评着重评价了 PKD 的“小人物观”,也就是他的主角们基本不是狭义上的英雄,拯救不了世界,没有独特的才能,头脑也不怎么清楚,更像是迷惘的当局者。
《仿生人》中,男主角是个为了工资烦恼的小人物,和妻子时有口角;人类活得苟延残喘,自然生态早已崩溃,他为了融入社会,还要养电子羊,防止邻居说闲话。
《高堡奇人》,PKD 让历史逆向发展,直白地显出其政治的一面——轴心国胜利,日本人和德国人成了世界霸主,美国人对法西斯点头哈腰,甚至为他们收集美国古董感动。我们熟知的“正史”(偷袭珍珠港失败)则成了一本叫《蝗虫成灾》的书。
△ 年轻时候的 PKD(左)及他与家人的生活照(右)。图片来源 | THE Sun
PKD 的魔力之处在于他不像个科幻创作者。有人说,喜欢科幻的人多少不满当下,故钻进另一个世界。PKD 的书中,这些都是胡扯。创作不是逃避,是自省,是反映作者自身的镜子。空虚的人只能写出无意义、无情感的东西。举个例子来说,不观察社会,不努力生活,你就写不出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活灵活现的小市民阶级嘴脸;想要玩弄历史,构筑无懈可击的架空世界,就必须熟知对应的知识。
结合他一直在小说中写夭折的双胞胎妹妹,我感到他的脆弱,他的人性,我从未见过如此符合我创作价值观的作家。我会说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幻作家。
米川健 @东京
推荐①:《Broforce》Nintendo Switch 版
有很多游戏玩家和我一样难满足。好不容易拥有便携性高的 Nintendo Switch 游戏机了,只想花几秒钟打开它,再花几秒进入游戏,再过几分钟 Mission Complete 或 Game Over 。之后,马上回到工作状态。
这还不够,难度太低,不行;游玩过程太单调,不行;不能想停下游玩就停,不行。
《Broforce》可以满足这种需求。在这款游戏里,抡刀把怪物大卸八块,OK;用拳头把怪物轰到世界尽头,OK;想用几个大爆炸破坏游戏世界,那更可以满足——毕竟是 Minecraft 那样,游戏里任何物体都可以破坏的像素风游戏。
玩家能操控的角色都是好莱坞耳熟能详的电影角色:从《龙争虎斗》的“Lee”李小龙,到《骇客帝国》的“尼奥”基努里维斯,到《第一滴血》的“兰博”史泰龙,都可以选择。因为没有版权,所以这些耳熟能详的角色名字前面都会冠上“BRO”——李小龙就是“BRO LEE”。
△ 《Broforce》游戏截图。图片来源 | 米川健
游戏里每位可操控角色都有不同技能。像《魔鬼終結者》的“T-800”阿诺施瓦辛格,他在游戏里能变身为机器人形态,用重机枪扫射敌人。需要注意的是重机枪的后作用力蛮大,一开枪,“T-800”可能落下刚自己炸出来的万丈深渊。
如今,主流游戏里会标配越来越复杂的开放式游戏地图、眼花缭乱的装备搭配、烧脑的技能升级系统……饶了我这种只想工作间隙玩几分钟游戏的玩家吧。我只想——迅速进入游戏制造几个大爆炸,杀敌八千,过一把做美国英雄的瘾,然后迅速离开。
推荐②:《Undertale》Nintendo Switch 版
只玩杀戮游戏?太残忍了。这是《Undertale》里一个常见的场景:
玩家杀了游戏里亦敌亦友的羊妈妈,后来发现她是好人,后悔了。玩家读取存档尝试不杀死羊妈妈。玩家再次遇到羊妈妈时,她会说“你的眼神就像看见死过一次的人一样。”遇到羊妈妈前,玩家会遇到另一位 NPC ,他会跟玩家说:“我知道你干了什么。你杀了她。然后你回到过去,因为你后悔了。你以为你是唯一一个拥有这种力量的生物吗?”——这暗示玩家在这个游戏里不能靠常见的储存、读取等游戏方式来试图支配游戏。甚至 NPC 也会用这个力量整玩家。
这样的反一般游戏游玩逻辑的场景在《Undertale》里无处不在。发生在玩家杀死一个怪物,又想读取游戏看不杀死它后的剧情发展时;发生在不断杀戮达到杀戮结局后,想来一次玩家毫无杀戮的和平结局时——这时,玩家会进入“伪善者结局”。这个行为是不可逆的,删除游戏存档也没用。
△ 和平结局后,玩家打开游戏时,“小花”会希望玩家不要打扰好不容易获得和平的游戏世界。 图片来源 | 知乎
对,在这个游戏里玩家可以不杀戮。玩家遇到每个怪物时,会有很多行动选择:遇到一只外形时尚的怪物,爱好和平的玩家会推断它的性格,夸它的帽子很漂亮。他会飘飘欲仙;遇到一只强劲的犬形的怪物时,玩家可以尝试抚摸它。哪怕过程十分艰辛损失了玩家大量 HP(生命值),最终它会开心地蹦到玩家怀里。甚至,玩家会在城镇遇到一些怪物,跟他们冰释前嫌,成为朋友,来一场奇妙的约会——如果之前没有杀死他们,让他们消失在游戏世界里。
杨舒涵 @广州
推荐:《乡巴佬希尔一家的幸福生活》
△ 这张能算是一家之主的大合照了,中间位置的是核心家庭 Hill 一家人,两侧分别是家中长辈,邻居,男主人 Hank 每日一起喝啤酒的发小及其家庭。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得不处理的突发烂摊子,还是要保持礼貌的微笑。图片来源 | imagenesmy.com
《乡巴佬希尔一家的幸福生活》,也叫《一家之主》,是美国福克斯电视台 1997 年开播的动画片,拍了十三季,也是我的下饭剧。可能更多人是先看到 Bobby 的佛系表情包才知晓这部剧的,这其实是一部适合家长与青春期孩子一起看的动画片。事也无非是家长里短,话题却不少:青少年恋爱,夫妻关系,战争遗留问题甚至种族主义,时不时还会致敬一下过往的大片。
吃饭的时候,看剧可以掩饰一个人进食的尴尬。相比于让人提心吊胆跌宕起伏的剧情,家庭剧的节奏和内容都不会太倒胃口。虽然每集之间有一定联系,但是无论从哪一季哪一集切入来看,都不影响对剧情的理解。仿佛今天起床睁开眼,生活中还是这么些人,做的工作还是这么些事儿,有点小插曲,但总不会太离奇。
如果这个冬天的节日你得一个人过了,不如看看它吧。日子就是这样循环往复,但是永远生动呀。
居怡娜 @上海
推荐:App “Yoritsuki”(日本的四季)
它解决了我两大问题:足不出户的日式旅馆体验、焦躁时的一味镇定剂。当黛粉般的樱花在 4.7 英寸的天地中翩跹、翻飞,当风铃清脆、泉水叮咚、蝉鸣聒噪声声入耳,与此同时,我也时而伏案办公,时而平躺冥思,时而虚度光阴。
刚进入这款 App,我们可以轻松地自定义日本四季与昼夜。每间客房都溢满了日本气息,房间外的自然景致依然四季的交替而变化。自然之声如鸟、蝉、蛙、泉水等,也会随着时令季节和日照发生变化。而这间专属于你的日式旅馆完全可以更改室内布置,如可滑动障子、调整和改变它们的视觉效果。
△ Yoritsuki 在 iOS 系统手机端打开时的界面,这是我 DIY的效果图(春季樱花盛景,伴有清脆风铃声)。下方是昼夜、四季、室内物品、自然景致、天气等的选项,向左滑动可根据自己的喜好依次 DIY。如果你想外放,请记得将手机调成非静音模式。 图片来源 | 居怡娜
另外,如果你需要的话,点击“clock”,为自己勾勒一幅静中有动的禅意日式画卷。将手机轻轻放在身边,看着时钟翻页,异想天开也好,用数字鞭策自己也好,都成妙谛。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在页面的下方向左滑动三次,按下最左侧的“clock”按钮,伴着一声音效(这音效像是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泉水,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又像是深林中聚集在竹筒边缘的水一不小心点地的声音,一滴一滴),你来到图中所示的页面。屏幕静中有动,你看着时间与日期,会想些什么呢?图片来源 | 居怡娜
C
别让我说话,我是观察者
高晴檐 @ 北京
推荐:千禧 bot
今年遇到了一个叫做“千禧 bot”的微博账号。
看着那些曾经熟悉的事物如今竟如同博物馆奇观一样在陈列,是种伴随着惊讶的温暖体验。微机课的鞋套、校门口的某个零食、在论坛发出的第一篇精华帖子,北京申奥成功时的表演……发现自己的某些记忆早已被拿出来发布分享是种微妙的感觉:原来那些成长过程自以为震撼的事物其实也并非孤独的敝帚自珍,在不知道的远方,早已和不认识人们形成了某种共鸣。不为了猎奇与营销而存在,这种感觉,在如今这个热闹纷繁的社交网络显得特别质朴。
互联网的记忆总被说是短暂的,那互联网之前呢?如同千禧 bot的介绍中所说,“一起从 20 世纪 和 21 世纪的裂缝中打捞一些东西。” 相较于上一代由别人书写的宏大叙事与真正 00 后由数字化代笔的生活记录,我想,千禧 bot 似乎是我们这代人众筹出来的一部生活风物志,记录下那些琐碎的、普通的、真实的生活记忆。而看着那些共同找寻出的千禧记忆,对比当下的我们在社交媒体内外呈现出的“生活日常”,似乎也会有不少感叹。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千禧 bot 微博置顶的“使用说明” (图1);每周二是千禧 bot 的“设备检修时间” (图2)。图片来源 | 千禧 bot 微博账号
刘恋 @东京
推荐:东京台场
我去年 11 月搬到东京台场,住进有着 4 栋玻璃建筑的东京国际交流馆,体验了把“旅游区住民”的心情。
虽然也曾以游客身份来台场和彩虹桥打卡,住在这里后才发现,在台场,不是只能看见永远闪闪发光的东京塔,这里一直有不同主题的 festival 和 live 演出,每周都能看到特色鲜明的粉丝排队等候,你能从画着烟熏妆的视觉系女生们与背着荧光棒的打 call 男孩分辨出活动主题。而我需要穿过永远围绕在独角兽高达下举着手机的人群,走向车站。
△ 每天围绕在独角兽高达下拍照的人群。图片来源 | 刘恋
teamLab 的常设馆入驻台场后,“未来感”似乎变成了台场的主题词,VR 密室逃脱体验店和无人机培训学校这类店铺都多了起来,刚刚推出手机充电器租借服务的”JUREN“也选择首先在台场投放,走在路上听到最多的日语就是「凄い(好厉害)」。
对于大部分日本人来说,台场是个完全“非日常”的存在,一个可以忘记生活乱麻的休闲地。而我住在这里,也慢慢养成了观察游客的嗜好。台场营造出的“雀跃”感是我今年最大的惊喜。
李梦郁 @北京
推荐:英国 ILFORD 的 HP5 一次性胶片相机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英国 ILFORD 的 HP5 一次性胶片相机。 图片来源 | Lomography
这款相机是我在圣诞节“白象礼物交换游戏”上“偷”来的礼物,来自英国的相机品牌 ILFORD。ILFORD 一直以来专注于制作黑白摄影产品,这款相机便是其中之一。
“胶卷”和“一次性”是这款相机的两大特色。被手机摄影奴役太久,“胶卷”一词瞬间勾起了儿时初识摄影的记忆,有机会再度使用曾经流行的摄影载体,光想想就令人兴奋不已。而“一次性”则更多地赋予了相机新的玩物价值,便携的口袋机体量、时尚的外观、原生的黑白照片颗粒感以及被完美复刻地相机拍照体验,都足以弥补塑料感机身的不足。
整个相机内含 27 张胶片,只有两个按钮和一个胶卷转轮。每次拍照前都需要拨动转轮,直到转不动为止方可拍照。虽然不能调整焦距和光圈、冲洗照片也需送到实体店或淘宝商家冲洗,但这种复古的摄影方式恰恰能让人重新体会摄影乐趣。
可以试试,2019,用 27 张照片,打开你眼中全新的世界。
沈易凌 @南京
推荐:Sleep no more
发生于麦金侬酒店(McKinnon hotel)的大型沉浸式话剧 Sleep no more 是我 2018 年最绝妙非凡的体验。
当我戴上面具,穿过隐藏于市中心的“曼得雷酒吧”,走进阴郁、黑暗、深沉的布景舞台,那体验不亚于穿越回 1930 年代的欧洲,站在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广场观察过往的行人。
戏剧围绕莎士比亚经典悲剧《麦克白》展开,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格局,把观众引入主线与支线交织的戏剧冲突中。当你走过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或打开一扇陈旧的门,随时有可能进入一场激烈的对决或是一段曲折的支线情节。
“高潮游离于梦境的边缘,去空白处狩猎梦魇。”这是麦金侬酒店的最新标语,在这一场新奇体验中,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作为整场戏剧的“看客”,所见即所得。在故事的结尾,你会发现自己成为了今晚的“主角”。
不过为了看到完整的剧情,一整晚在五层楼的酒店布景中跑上跑下确实有点累。值得三刷!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观众们会带上特质的白色面具,抽取扑克卡牌依次进入场内,体验与话剧演员的零距离接触。图片来源 | Sleep no more 官网
D
心系天下
王昱 @东京
推荐:“义足图书馆”
我要推荐一个暖心的设计创想。
2018 年,我认识了一名“义足装具师”冲野敦郎,这份工作主要是设计、修理义足,并协助腿部残障人士穿戴义足。他在一个“义足图书馆”工作,那里租借的不是书,而是残障人士专用的运动型义足。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普通义足能帮助残障人士重新恢复行走的功能,但由于假体笨重,不够灵活,很难实现奔跑跳跃等复杂动作,运动型义足因其独特的造型和轻便的材料可以完美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一只运动型义足价格不菲,大约需花费 20~60 万日元(约合 1.2 万~3.6 万元人民币),而且不能通过普通国民保险报销(普通义足可以报销),如果穿戴者是儿童的话,随着孩子身体成长,义足还需要更换,考虑到穿戴次数和穿戴成本(运动型义足只适合奔跑跳跃使用,不适合正常行走),一般家庭很难承受,喜欢运动的“特殊人群”也只能望而却步。
“义足图书馆”通过“租赁”方式改善了这个矛盾。残障人士来到“图书馆”后只需花 500 日元(约合 30 元人民币)购买“使用券”即可租用馆内的各种运动型义足设备,在专业的“义足装具师”协助穿戴后,在馆内的跑道上试跑。
“义足图书馆”于 2017 年 7 月在日本众筹平台 ready for 上发起集资,同年 10 月 15 日在东京江东区落成,占地约 2000 平方米。创始人远藤谦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因为想帮助儿时因为疾病而被夺走双腿的小伙伴重新回到绿茵场上,开始致力于研究运动型义足的研究。而如今,不光是他儿时的伙伴,更多的人通过“义足图书馆”实现了曾经奢侈的“奔跑梦想”。
△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义足图书馆(图1);图书馆的使用者在练习(图2);可租赁的运动型义足及机械关节(图3); 造型特殊的运动型义足(图4)。图片来源 | HERO X
新年快乐。我们明年见。:)
编辑:赵慧 | 微信编辑:吕姝琦 | 插画:于瑒
延伸阅读
想加入我们?点击“阅读全文”
#我们修改了转载说明,
请后台输入关键词“转载”或点击“阅读原文”#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