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式美学白皮书发布:如何拉拢这届“实用主义”的消费者?|未来预想图 × 资生堂

董思哲等 未来预想图 2020-11-13


侘寂(侘び寂び)?传统的日式庭院?和服与木屐?又或者是那些风格各异的产品、 建筑、平面设计大师们?对于日式美学,每个人可能都有不同的认知。


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品牌、店铺进入中国,日式美学和它代表的生活方式,正影响着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第一财经》杂志·未来预想图联合资生堂,共同发出“你如何定义心中的‘日式美学’”调查问卷,从美学、社交、消费、生活、未来发展这五个维度去探究中国年轻人对日式美学的认知,也寻找出 6 位有代表性的中国年轻人,讲述日式美学与他们的生活方式产生的新型关系。


日式美学白皮书内容较长,本文为部分内容节选。你可以通过扫描文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完整报告。


PART 1

日式美学 × 生活方式


1



一个东西明明可以有更多的探索方式,为什么要守着旧的不改变?



姓名:吴可儿

年龄:25 岁

星座:天蝎座

职业:武藏野美术大学 写真专业硕士研究生 @东京/上海

爱好:听广播


虽然喜欢记手帐,但吴可儿的风格和那些流行的精致风格不太一样:除了手绘、拼贴,你甚至能感到一些“摇滚”感。


她很喜欢捡“垃圾”,也会收集报纸作为手帐素材。哪怕吃了块巧克力,捡到了张纸,拆了个包装,甚至水电费账单里的 PVC 材质的窗口,她都可能用它们做一些有趣的视觉试验,扔到手帐本子里面去。“这种不同材质之间的叠加很有趣。”吴可儿说。


△ 吴可儿充满“拼贴感”的手帐和常用的小物件。


2015 年,吴可儿前往东京日本女子美术大学做交换生。她经常去神保町古书街,尤其喜欢小官山书店。她在那里翻到了摄影师须田一政的摄影集《犬之鼻》(犬の鼻),这是须田一政转为彩色胶片摄影之后拍的一系列照片,拍摄了日本当时的街景。吴可儿发现,摄影这种视觉呈现方式很有趣,因为它是“观者主导”的。与电影不同,在观看摄影作品时,观者视觉停留的顺序由观者决定。这无论对于摄影师还是观者来说,自由度都更大。


须田一政在影集中还提到,自己拍完彩色胶片无法在日本冲洗,必须寄到美国去。“那时候彩色胶片刚刚传到日本,摄影界尚未接受这一新兴事物,还持有’黑白胶片摄影才是艺术摄影’的态度。”吴可儿对此印象深刻,“一个东西明明可以有更多的探索方式,为什么要守着旧的不改变?”



2



小津安二郎的墓还算热闹,虽然大多数游客似乎并不知晓他安葬在寺里,但他的碑前放满了啤酒和银币。



姓名:梁富鹏

年龄:24 岁

星座:射手座

职业:编剧 @深圳

爱好:看电影、看书、打游戏


“啊,荒野。”这是提到日式美学时,浮现在梁富鹏脑海中的画面,也是他标记为“个人观影史排名前三”的电影片名。


在他眼里,《啊,荒野》基本就在讲两件事,一件是拳击,一件是性爱。电影也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个是生,一个是死。“但这道连线题是这样的:游走在死亡边缘的拳击连接的是生,创造生命的性爱连接的是死。”这种混沌感,是他眼中的日式美学,也是日式美学最吸引他的地方。


梁富鹏一直很喜欢看电影,这也是他进入影视行业的原因,尽管他大学念的是管理专业。2014 年至今,他在豆瓣电影里标记“看过”的影片已经超过 1000 部。进入影视行业工作后,电影更是从他感受世界的窗口,逐渐成为探索世界和自我表达的手段。


大学毕业时,梁富鹏一个人去日本旅游,跟着喜欢的作品“巡礼”了一圈。《海街日记》《夜空总有最大密度的蓝》《海兽之子》《七武士》…… 此外,他还去“拜访”了两位喜欢的导演,他在朋友圈里分享:“小津安二郎的墓还算热闹,虽然大多数游客似乎并不知晓他安葬在寺里,但他的碑前放满了啤酒和银币。相比之下,黑泽明的墓就比较冷清。”他想去看看,表达崇敬。


回到深圳,他开始了不需要朝九晚五的居家工作生活,偶尔也会厌烦长辈对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关心与指点。他用电影《濑户内海》解释自己的选择:两个普通高中生将放学后的时光浪费在河畔,在电影结尾时,他们叹道:为什么一定要去努力学习,或者说去工作才算是有意义?就像是现在这样子,在河边慢慢地浪费着自己的时光,不也是挺有意思的吗?



3



我至少要保留一个爱好下来——人需要梦想和追求的净土。



姓名:周思佳

年龄:26 岁(本人原话是:16 岁零三千多天)

星座:水瓶座

职业:平面设计师 @武汉

爱好:摄影、阅读、看动画


在“宅”这件事上,1994 年出生的周思佳自称“老人”。她从两三岁起就看动画,大了一些,在大姨家看漫画,收集刊载日系时尚内容的《Little thing 恋物志》,甚至还有母亲年轻时流行的“幸子服”(注:日本电视剧《血疑》女主角大岛幸子的穿衣风格),在她心里埋下了日本文化和美学的种子。但她真正开启这段旅程,还要等 18 岁离开老家、只身到武汉求学之后。


如今,周思佳已在武汉居住近 10 年,在本地一家设计企业工作。Lolita 和 JK(注:Lolita 指的是洛丽塔,JK 指的是高中女生)服装占据她衣柜的“半壁江山”。她经常穿着 JK 服装上班、出去逛街,同事会评价她“今天穿得好学院啊”,而她的朋友,十有八九都是 JK 和 lolita 服装爱好者。工作之余,她还利用闲暇时间为精心装扮的朋友拍照。“武汉一到樱花季,两步一个拍写真的,位置还要抢。”


可爱,是周思佳描述自己时尚兴趣的高频词。她解释说,“可爱”源自日本文化,意味着亲和、纯粹、没有攻击性,对什么都是正面反馈。周思佳认为,自己就是少女,“因为觉得很可爱,穿起来自己也会可爱……身为少女,我什么都可以穿,因为我欣赏到了这种美。”


周思佳既喜欢小女生感十足的化妆品品牌 Canmake,也偏爱端庄的资生堂。平时,她从社交平台和朋友处获取信息,分享信息有固定社群,也会关注日剧穿搭。


她似乎有一种“少女风格执念”,这也隐含着周思佳对成人世界的无奈与妥协。她直言:“你会不喜欢成人,因为会被要求世俗意义上的成熟,要求你懂事,要求你抛弃梦想。”


保持少女,保持可能性,或许是周思佳对世界的反抗。“爱好和谋生不一样,”她总结道,“我至少要保留一个爱好下来——人需要梦想和追求的净土。”



4



我想更系统地了解日本音乐行业的运作模式。


姓名:颜邵华

年龄:24 岁

星座:双子座

职业:国际演出公司项目经理 @上海

爱好:音乐、日剧


 

姓名:施佳豪

年龄:25 岁

星座:水瓶座

职业: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学生、牢铝乐队贝斯手 @上海/东京

爱好:玩乐队、骑单车、看书 


颜邵华喜欢音乐,音乐也改变了她。1995 年出生的她现在在国际演出公司做项目经理,主要负责海外艺人的引进、接待、演出场地调度等工作。


2017 年 8 月,在日本有极高人气的“SUMMER SONIC”音乐节首次走出日本,在上海安排了两天的演出。刚刚大学毕业的颜邵华在这次音乐节中担任艺人总统筹,这是她第一次在这样大规模的音乐节中负责如此重要的工作。那段时间,她每天几乎只能睡一个小时。


在她负责的 38 组艺人中,有 12 组来自日本。她发现,为了呈现更好的舞台效果,很多日本乐队会通过国际物流运来自己指定的设备,包括话筒、耳返、吉他音箱等。不同于很多乐队把设备交给场地方保管,日本乐队还会安排专门负责设备运输和保管的工作人员。乐队的技术人员,包括调音师、灯光师、技师等,会在演出之前核对每一步的细节,并在演出结束后最后离场。此外,音乐节主办方也从日本调派了许多工作人员,全程盯着每一个流程。


她的丈夫、与她相识于 2019 年迷笛音乐节的施佳豪,也经常跟乐队与音乐界人士打交道。当时施佳豪是牢铝乐队的贝斯手,他也曾在 Mao Livehouse 上海店做过三年的舞台经理。


“Livehouse”这个概念起源于日本,不同于酒吧和大型演出场馆,Livehouse 的场地和设备完全服务于现场演出,并可以满足观众与音乐人的近距离接触。得益于 Mao Livehouse 早期的日本投资方背景,它是国内最早开始频繁引进日本音乐人的演出场地。


在 Mao Livehouse 的三年里,施佳豪对接过许多日本乐队。他也在和日本同行的合作中“偷师”了不少工作经验,从“几乎什么都不会的状态”开始,他逐渐掌握了接线、摆乐器、调度、甚至擦设备等基础技能,最终成长为可以指挥调度一个团队的舞台经理。


“很多时候日本乐队确实有点‘事儿’。”颜邵华和施佳豪并不能完全认可日本乐队们的每一个工作习惯,但他们也认可专业性。从结果上看,如果效果符合预期,他们愿意理解那些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麻烦”。


2018 年,颜邵华在上海看了日本摇滚乐队拉德温普斯(RADWIMPS)的演唱会。尽管不是作为工作人员参与,但这场演唱会的舞美设计、艺人们全情投入的演出状态、全场粉丝起立应援的氛围都让她备受鼓舞。


“看到他们在台上发光发亮的时候,会觉得自己在幕后做的东西是有价值的。”颜邵华说。


为了更好地同日本乐队合作,也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他们行为习惯背后的原因,施佳豪于 2019 年开始去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文学专业。早稻田大学也是他当时最喜欢的作家村上春树的母校。《且听风吟》《天黑以后》《海边的卡夫卡》,这些作品帮助他建立了对日本文学最初的印象,“18 岁的我,和青年时期的村上春树有一种跨越时空的交互。”


2020 年年初,颜邵华与施佳豪在日本生活了一个月。由于疫情爆发,他们能去的地方少了很多。颜邵华计划之后也去日本读一段时间的语言学校,既可以让彼此多一些陪伴,“我也想更系统地了解日本音乐行业的运作模式。”



5



我喜欢这种通过时间沉淀得到的美。


姓名:陈雯琼

年龄:30 岁

星座:金牛座

职业:咖啡馆老板、咖啡师 @上海

爱好:咖啡、日本酒文化、看动漫


多亏了咖啡,陈雯琼将爱好与工作融合在了一起。在她的咖啡馆里,她主要提供日式法兰绒手冲咖啡,并用主打饮品做了店名——“飲んべえ(小酒鬼) 法兰绒手冲咖啡”。


法兰绒手冲咖啡,顾名思义,正是以法兰绒为滤布冲煮咖啡。这种手冲方式出品的稳定性很难把握,除了咖啡师的操作风格,注水太快、水温不合适都会损害咖啡的风味。但这些风险也常常会带来让人欣慰的回报:相比常见的滤纸冲煮,使用纤维间隔更大的法兰绒,可以在冲煮过程中保留咖啡部分的油脂,让冲出的咖啡口味更加醇厚。

  

自 2017 年开店以来,陈雯琼一直坚持使用法兰绒手冲方式制作咖啡,这也是她最认可的口味。这份动力也来自于日本咖啡师关口一郎——他曾在多部书中提到,坚持只用法兰绒冲煮咖啡并不是因为不愿尝试其他方法,而是因为这样冲煮出的咖啡是最好喝的。


关口一郎创立的“琥珀咖啡馆”位于东京银座,这家 1948 年开业的咖啡馆在日本手冲咖啡界有极高的地位,但关口一郎已于 2018 年去世。


陈雯琼第一次专程前往琥珀咖啡馆是在 2014 年,当时点的那杯危地马拉咖啡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同于很多人印象中深烘咖啡豆单调的苦味,这杯深烘豆的咖啡通过关口一郎的冲煮,呈现出了更丰富的味道,在烟熏味和苦味之外,还略带一点酸味。“这就是这杯咖啡该有的味道。”陈雯琼回忆说。


2016 年,陈雯琼开始筹备自己的咖啡馆。在一年多的准备期里,她多次前往日本大阪、名古屋、和歌山、东京等地,采购各类咖啡豆和咖啡器具。由于咖啡豆的最佳赏味期只有一个月左右,开店之后,她几乎每个月都要去日本采购,最多时曾一天先后拜访 9 家咖啡店。


挑选咖啡豆,陈雯琼有一套自己的流程。到一家咖啡店后,她会先点一杯混合不同种类咖啡豆的拼配豆咖啡,通过咖啡的味道可以大致了解店主的性格。如果第一杯混合豆口味偏重,就再点一杯口味较重的单品豆咖啡,比如曼特宁。假如这杯让她满意,就再追加一杯浅烘豆的咖啡。只有这三次都让她满意,她才会购买这家店的咖啡豆。


这种挑豆子的流程与冲泡方式都挺花时间,也直接影响着她的出品速度。开店初期,在客人较多时,为了让每个人更快喝到咖啡,她曾试图加快冲煮速度,有时甚至会手忙脚乱,影响了出品的稳定性。但是客人们告诉她,他们更在意出品的质量而非等待的时间。“为了一杯好咖啡,客人们愿意等。”她总结说。


店里的古董陈列柜上,摆着几个陈雯琼从日本淘来的常滑烧茶具。这是一种产自爱知县常滑市的陶制品,由于防水性能好,常常用作茶具。加上原料里含铁,器物呈现红泥自然的色泽,长期使用后,会更加光泽、美观。“我喜欢这种通过时间沉淀得到的美。”她说。



6



没有一个单独的词汇可以概括日式美学,它也不应该被标签化。


姓名:韩鸿阳

年龄:24 岁

星座:金牛座

职业:独立艺术家 @北京

爱好:动漫、文学、日剧、艺术创作


当韩鸿阳站在自己向往已久的京都金阁寺前的那一刻,他第一反应是:不真实。“就像一个巨大的玩具。”他说。


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的长篇小说《金阁寺》,是这位来自哈尔滨的独立艺术家最喜欢的长篇小说之一。他尤其喜欢《金阁寺》中小和尚一把火烧了金阁寺的场景。而在现实中,三岛由纪夫也在把身材锻炼到像雕塑一样之后剖腹自杀。这两个“破坏美”的行为都给韩鸿阳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这个男孩像他的很多同龄人一样,也曾痴迷于日本动画片。在他念小学时,哈尔滨新闻频道会在每晚六点播一集《新世纪福音战士》。他当时整个人都懵了,惊叹说“怎么可以这么画动画!”。后来,他的动漫观看清单里,又多了《阿基拉》《乱马1/2》《怪化猫》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这些作品在不同年代里,都有着颠覆性的创新想法。


另一部在他成长过程中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是他在初三时,从地下商场的大纸箱中,用两块钱一张碟的价格淘来的日剧《最后的朋友》。这是一部颇有争议的讨论家庭暴力的电视剧,他也是从那时开始习惯性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怕在别人眼中,这些问题看起来有些“奇奇怪怪”。


Q & A


Q:你理解的日式美学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关键词能代表你心目中的日式美学?


A:我理解中的日式美学是融合了中西方美学的,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禅学”和西方文化中很有“力量感”的一面在日本文化中得到了结合。所以,我觉得日式美学很复杂,没有一个单独的词汇可以概括日式美学,它也不应该被标签化。



PART 2

日式美学白皮书・报告分析


《第一财经》杂志・未来预想图联合资生堂,共同发出“你如何定义心中的‘日式美学’” 调查问卷,从美学、社交、消费、生活、未来发展这五个维度去探究中国年轻人对日式美学的认知。


本次调查于 8 月 6 日至 8 月 13 日开展,回收有效问卷数 489 人次。受访者来自中国各地,91.6% 来自于城市,58.3% 来自一线城市,其中女性占 77.7%,超过九成的人年龄在 39 岁以下。让我们通过解读这份问卷,了解受访者们对日式美学、日本品牌乃至生活的态度。



01

你如何认知日式美学


一线城市年轻人更“懂”日式美学


世人总拿樱花不长的寿数来形容日本的“物哀”美学。在受访者们看来,“自然”“传统”的确是日式美学最重要的关键词,例如茶道、花道,它们“尊重自然,理解自然,取材于自然”并且“珍视传统文化,重视传承”。


另一方面,人们对日式美学的认知更多停留在“颜值”上。超过半数人把传统文化、设计、料理美食视作他们心目中“日式美学”的代名词。也有约 30% 的受访者表示,传统文化领域的日式美学并没有实际影响他们的生活。



一线城市的人们似乎更能想象生活中多样的日式美学——69.1% 和 57.2% 的受访者表示,各种日本设计和日本料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在 21 至 39 岁男性中,46.7% 的受访者倾向把 ACG 领域(漫画、动画、游戏等)和日式美学联系在一起。在这些一线城市居民中,30 至 39 岁的女性与日式生活杂货关系紧密,其中 48.9% 同意自己的生活因日式杂货发生了改变。


日式美学还有成为流行趋势的空间。近四成受访者表示,他们较少在微信群、相关社区讨论及国内平台发布相关话题,只有 36% 的受访者经常与朋友小范围交流。离开网络和社交圈,超过半数受访者没那么积极参与相关活动。21 至 29 岁的受访者中,男性比女性更愿意参加与日式美学文化/设计相关的沙龙展览活动,其中,有 45% 的男性表示近一年内会经常参加这类活动,只有  26.1% 的女性有同样意愿。


在日本社会,及其美学、设计理念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资生堂是一家无法忽视的企业。早在日本还尚未形成品牌意识 1920 年代,资生堂便设立了专门负责美术设计的资生堂意匠部,并有意通过专属的字体和唐草纹来统一视觉风格。意匠部汇集了一批当时日本最优秀的艺术家,资生堂的字体、包装、广告、策展创意、内部装潢等,都有意匠部活跃的身姿,他们是日本商业美术的先驱。


1924 年,资生堂面向忠实消费者创立了《资生堂月报》。它是日本化妆品行业的首本时尚杂志,通过资生堂的连锁店铺向全部发布。侨居法国的西洋画家川岛理一郎担任通信员,将街头的时髦女郎画成插图,发给编辑部编撰成册。和巴黎同步潮流在日本还是头一遭,这也让资生堂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了“高大上”的代名词。1937 年《资生堂月报》改名为《花椿》,并一直沿用至今。创刊八十多年来,《花椿》一直在通过前卫的理念、设计引领着日本乃至亚洲的潮流。2020 年 6 月,《花椿》中文版创刊。


02

日式美学与消费


受访者青睐日本品牌,但他们正在变得更理性



根据中国商务部发布于 2019 年第四季度的《国别贸易报告》,中国位列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日本也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进口国。根据日本国家旅游局(JNTO)的数据,过去的一年里,共有 813 万中国游客造访日本,占其外国游客总人数的三成。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我们会在生活中频繁与“日本设计”“日本制造”接触。有 79.8% 的受访者表示会常用到日本产品,频繁使用者更是占到 47.9%。他们认为,日本产品精致,注重细节,同时也是极简、纯净的,注重自然与和谐,与日式美学一脉相承。



我们也发现,在家用电器、日化/卫生用品、护肤化妆品和家居用品四个类别中,受访者都倾向于选择日本品牌。在 30 岁以下受访者中,有 82.6% 在选择护肤品、化妆品时更愿意选择日本品牌。在购买日化产品时,有 69% 的 30 岁以下受访者体现出日本品牌购买偏好。


除了“精致”“极简”等典型的形容,在受访者的认知中,也有一些和日式美学关联较弱的词语。仅有 23.7% 的受访者认为,日式美学与“创新”“科技感”有关系。日本品牌在汽车和个人电子产品上“碰了壁”,分别有 17.2% 和 24% 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倾向于在这两个品类上选择日本品牌,半数左右受访者无所谓汽车与个人电子产品的品牌“国籍”。这可能和近年来国货崛起的大背景有关。根据香港市场调研机构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报告,2020 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榜单前三位是苹果、OPPO 和华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 2020 年 1 月至 7 月销售数据也证实,日系品牌销量不如国产及德系车。


如今,消费者们正在变得更加理性和理智,单纯靠品牌知名度和便宜的价格很难打动他们。从受访者的表态来看,他们不会因为低价而心动,也不会因为高价而拒绝。


03

生活美学与自我认知


越来越多人追求生活中的美与品质



受访者并不为生活方式而迷茫,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习惯什么。62.6% 的受访者对当前生活方式表示满意,在描述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期待时,51.3% 的受访者选择保持稳定的生活状态。超过半数受访者在掌握生活主导权的同时,也愿意向其他风格保持开放,看看是否能“为我所用”。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人勇于自我实现。过半数受访者认为,外在形象应该更关注于自身,体现个人风格,通过装扮自己,增强信心和满意度。Lolita 和 JK 风格的风靡,或许也从另一维度上,证明女孩们乐意取悦自己。半数受访者认为,得体的职业形象对职业发展有正面作用。但 31.1% 表示,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受外界影响,也不打算影响外界。


半数受访者认为旅行、亲近自然、看展、看书更能让自己得到放松。86.3% 的受访者每月在文化娱乐活动上花费超过 100 元。85.3% 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受访者,习惯借助参加文娱活动放松自己,通过电影、音乐、展览等文化活动松一松快节奏生活中紧绷的神经。


在生活美学领域,不少受访者会为具有美感的产品和服务(例如器物、摆件、有设计感的产品等)花钱,在这方面,每月平均花销超过 100 元的人占 67.7%。一线城市的受访者愿意为文化娱乐消费,其中有 41.8% 的人每月在书籍、电影、音乐会、展览等领域花费超过 500 元,高于非一线城市 29% 的数值。


在与生活美学有关的领域中,受访者最舍得为饮食花钱,近四成人每月餐饮费用超过 1000 元。而半数左右的受访者,每月在个人护理(护肤品、化妆品、美发品等)和服装配饰的开支超过 500 元。


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在意生活中的美感与品质。对于资生堂而言,中国也是一个特别的国家,资生堂的企业名称就来自于中国文化。1983 年,应北京市政府之邀,资生堂作为第一个日本化妆品制造商在中国开展技术合作,中方与资生堂共同怀抱着“令中国人的生活幸福、美好”的企业理念开展事业。


04

你向往怎样的生活状态


受访者渴望掌控生活,过慢节奏的日子



受访者可以很宅但又不是“宅一族”,喜欢四处云游但也并不志在远方——在他们眼里,生活或许不是选择题。


尽管近郊民宿、野餐也曾红极一时,但新鲜劲过去,人们对游乐场、市郊游、农家乐这类主打便利、周末闲趣的短途游渐渐失去兴趣,67.4% 的一线城市受访者在出行选择时,甚至将它们完全排除在外。


在选择旅行目的地时,受访者都十分向往自然。61.6% 钟情沙滩岛屿,51.1% 热爱山川森林,博物馆、艺术馆之旅位列第三,紧随其后的是河流湖泊。如果要出门,不如步子迈得大些,去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桃花源。


资生堂的社名正是源自中国古籍《易经》中的“至哉坤元 万物资生”而得名,它寓意着赞美大地之美德,她孕育了新生命,创造了新价值。资生堂的企业使命是“美力创新让世界更好”,也传达了对地球、环境和社会的爱与尊重。以充满洞察的眼光去看待,你就会对世间万物怀以敬意:你会发现人与自然间,充满着微妙而紧密的联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得以生生不息地共同栖居。 世代传承、人文创新、融合之美、完美有序、无限创意、整体和谐,是资生堂眼中日式美学的六大精髓。


2019 年 5 月,资生堂总部设立了日本美学研究院(Japanese Beauty Institute,简称 JBI)。旨在进一步向全世界的人们宣传日式美学,并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快乐。



实际上,超过九成受访者都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有一定概念,也讲究个性。以理想的家为例,仅 2.2% 的受访者无所谓家居风格,更多人已经做好了打算——比如,29.9% 对日式简约风抱有好感,但也有 38% 认为应该遵循居住需求来混搭。个人整体造型方面,56.4% 选择视需求而变通。这也印证了年轻人的包容力,试图融合各种生活理念,攫取文化元素的精华。


向往自然、富有包容力是受访者们的底色,他们也渴望和自己独处。82.9%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不过,这和关心所爱的人不冲突,61.3% 会腾出时间与朋友、家人相处。


未来一年,受访者期待能提升生活品质,满足精神和美感上的双重需求。44% 的受访者将“拥有自己喜欢、舒适的生活方式”定为奋斗目标。可以肯定的是,在当下,大部分人都希望能放缓生活节奏,好好去摸索忙碌以外的可能性,适当增加休闲放松时光。


结语


“没有一个单独的词汇可以概括日式美学,它也不应该被标签化。”独立艺术家韩鸿阳在接受采访时说,日式美学是一种和洋折衷的“破坏美”。


每个人眼中的日式美学都有其形态。从受访者的数据来看,在衣食住及设计上,大部分人深受日式美学熏陶。或许他们有所偏好,却更热衷于创造独一无二的个性。强大的包容力让他们能与周遭和谐共处,保持低调,保持谦虚。


在适当的物质条件下,受访者们似乎从未放弃对品质与美感的追求。从饮食、旅行、个人护理和服装配饰的月均花销看,甚至可以说,他们从不委屈自己。大多数受访者对华而不实的产品不太感冒,难以忍受质量不及预期的产品。这可能意味着,过去数十年,日本品牌凭借服务、质量和美感博得高好感度的同时,也在面临时代的挑战——如何拉拢这届“实用主义”的消费者,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完整白皮书


手机微信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可阅读完整白皮书报告,如需【下载报告】,可复制链接至手机浏览器或电脑浏览器,通过网页版下载 PDF 文件。


方案设计 | 赵慧

企划执行 | 董思哲 刘舒婷 汤沐 邢梦妮 

杨享容 罗西琳 乔诗佩 管佳音

企划流程 | 俞培娟

版式设计 | 徐春萌 景毅

资生堂企业公关部 | 戴春艳 陈海佳 冯发秀

摄影 | 贾睿、周思佳、张林薇、王晓东

微信编辑 | 吕姝琦



喜欢我们的文章就点个在看吧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完整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