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物的角度,来体验阳朔糖舍、YAZA野在山川、不舍·野马岭
你,注意过身边的植物么?
你有多久,没有观察过身边的树木藤蔓,闻嗅过路边的野草花香?
“我们之间不缺话题,因为共性颇多。” 波兰诗人辛波斯卡在《植物的沉默》里这样写道。在人类发展伊始,人类与植物相依为伴。然而,在漫长的历史中,在工业和互联网进化的生活环境中,我们早已将所谓的共性遗忘。
YAZA野在山川 摄影:雷坛坛/JLAP (上)
LS Spa 摄影/潘杰(下)
越来越多的空间设计师和植物/花艺设计师合作,重拾这种共性。琚宾x凌宗湧、沈雷x潘锐、谢柯x小向,他们以各自所长,共同完成了多个在业界广为传播的项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对于植物/花艺设计师凌宗湧、潘锐和小向进行专访,邀请他们谈一下植物和花艺在空间的应用,以及他们的感悟和心得。
(受访者顺序以首字母为列)
凌宗湧,CNFlower西恩创始人
尊重万物流转规律
演绎东方四时之境
要理解设计师的作品,也许可以从“东方”二字入手。此处的东方,既指代了设计师所在的地域方位,也指的是东方文化中循环的人生观和泛灵的自然观。
花艺创作中 图片/CNFlower西恩
从没受过正统美学教育,也从未拜师学艺的设计师凌宗涌,投入花艺创作20余年,由他创办的品牌CNFlower,致力于以五感六觉唤醒人们对美的感知,并开拓出花艺、婚宴、园艺、学校、游学等多向触角。
凭藉师法自然的“凌式美学”,凌宗湧被誉为“东方新花艺美学大师”。他的名字背后,与享誉行业的作品相连——杭州富春山居、杭州法云安缦、北京诺金、台北W酒店等等,合作的品牌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LV、Chanel、Loewe、Hermès,个人客户涵盖在多个领域成就斐然的商业巨擘和社会名流。
杭州富春山居花艺创作 图片/CNFlower西恩
要理解设计师的作品,也许可以从“东方”二字入手。此处的东方,既指代了设计师所在的地域方位,也指的是东方文化中循环的人生观和泛灵的自然观,而非欧洲西方更多讲究逻辑实证的纯粹理性精神。
因为“循环”,所以不执拗于花的一时状态,盛开与衰败,皆可为美;因为“泛灵”,所以将花的灵力释放至最大程度。
“万物有灵,大自然已做了最适宜的筛选,花草们自如生长在适宜的气候、土地中。比起完全刻意为之的美,在自我想法与自然风土中寻找到平衡点,是更好的植物相处之道。”
杭州法云安缦花艺作品 图片/CNFlower西恩
这也是花艺领域最令人著迷的部分,“让花真实展现并被看见,自然而然展现美的各种可能性。”由此所推演出“尊重万物流转规律,演绎东方四时之境”这一创作的核心。
在设计师琚宾和董功打造的Alila阿丽拉阳朔糖舍,由凌宗湧及团队担任植物及花艺设计。设计团队将这里盛产的莲蓬、芭蕉、猪笼草等植物作为素材,结合空间布局,呈现花艺作品。
在设计之初,设计师便考虑到花草的“一生”,并不强调花的某一时之美,而是看见它本身的生命力,有起有伏,有绽放有衰败,接纳这样的自然力量,也呈现出更具生命力的花艺设计。
Alila阿丽拉阳朔糖舍作品 图片/CNFlower西恩
置于酒店大堂的莲蓬,从翠绿变为暗红,渐变出时间的痕迹,传递出东方文化中“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理念。在酒店庭园的设计中,团队撒下的草籽,除了狗尾巴草、蓖麻、藿香蓟,更混合着当地的苔藓和野花。在地的微小生命在庭院里再次延续,自由生长。不加修饰地融入周边,如此共生,仿佛本就一体。
夏季褪去,硕果之秋带着更缤纷的色彩登场,除了秋色盎然的花卉、果实材料外,凌宗湧与团队利用当地的刺竹,呈现多个装置作品,在酒店内外带来新生意象。
Alila阿丽拉阳朔糖舍作品 图片/CNFlower西恩
师承自然,颇有些“臣服”的意味,即,让自我意识臣服于面前的无垠自然。30%放手,70%把握,是他自己总结的37法则,在每一次设计中,留30%空间,交给自然发挥。
在日本金泽,凌宗湧以时令樱花作为花艺主题。没有去花市购买,也不采摘现有花束,而是弯下身来,捡拾那些被大雪压断的樱花枝干,这些毫不起眼的材料,在他手中重生。“留给它们继续生长的机会,而不是一刀让它凋零,因为美学的创作,也必须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存。”这样的做法,延续了花植的生命力。
跟着花开去旅行-日本金泽 被大雪压断的樱花枝干 图片/CNFlower西恩
继续生长,是考虑到时间在花草中的发酵。在忙碌快速的现代生活中,以时间计量利益的市场环境抽取了时间一分一秒缓慢流逝的本真之美。而长达20余年的职业生涯,也让他对于时间与花草的融合,有了更深一层的了悟。
“从之前更多以花为材,到如今更喜欢花从播种到长成的过程。把时间给这个生命、还能开心跟满足地在这个环境里。”
他打造了一个种植中药及香草植物的“可以吃的花园”。“当进入到花草的世界,当你愿意把时间给这个生命,且还能开心跟满足地在这个环境里面,这就是美。那已经不只是停留在视觉上。”
台北阳明山火山口下的西恩花园CNGarden 图片/CNFlower西恩
更为恒久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对于“美”的看法的转变。“花艺,并非单纯为了展示个人技术的精湛,或是表达独树一格的美学素养,而是对于美好生活的想像、追寻与完成。”凌宗湧在其2020年出版的《每日美日》中写道。
而花草是否长成你希望的形态?它们是否有长久的生命?不再是重要的事情。
Q:当选择某一种花植,来将其纳入您的创作时,最关注它的哪些特点?
A: 我注重花植的当季、当令,并尽量希望能顺应它在大自然原有的状态和美丽去创作。
Q:对不同花植进行组合和搭配时,您更注重哪些维度?会尽量避免哪些方面?
A: 除了视觉的展现,我也重视创作上是否能传递我内心对它的喜好及表达其他更深层的意义,避免试图全然的掌控或改变它原有的特性。
Q:根据您多年的创作经验,是否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做法,来分享给对花植感兴趣的设计师和读者?
A: 花艺创作与人的生活模式息息相关,时时感受并思考,创作时更能展现自己独有的特质。
潘锐,植觉创始人
“植觉”为路
引向微小苔藓
的浩瀚可能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深奥的宇宙智慧,就寄寓在那不堪盈握的一花一叶之间。而喜欢苔藓的潘锐,在比花叶更为微小的事物中,也看到了同样的浩瀚恢弘。
苔藓造景 图片/植觉
与人类一样,如果按照关注度和普及度来划分的,植物界也有从上到下的金字塔分级。最上面的当然是与生活最为密切的切花,之后随着喜爱人群、豢养程度和投入精力等因素的影响,在形态上不甚突出的苔藓处于金字塔的下部。
很少有人知道,有着悠久历史的苔藓,种类繁多,中国便有2000多种。每一种苔藓都有着自己的脾性,对光照和湿润度有着不同的需求与喜好。由于微小样貌、时常被很多人忽略。
苔藓的世界 图片/植觉
在国内,以苔藓为创作媒介的设计师不多,潘锐(也被称为“植觉先生”)是其中一个。在其同名小红书账号中,一个浇花神器收获了2.1万的点赞,舍我其谁的中二气质,配上评论区和点赞数的热闹气氛,与账号上更多以苔藓和花草为主角的图片相比,显得格外突出。
10多年前,在对于职业未来和人生方向的迷茫期,潘锐偶然进入了苔藓的世界。大量的案头工作,前往山上多次采掘,数次的失败和试验之后逐渐走上正轨。2012年,品牌“植觉”的诞生,将一时兴起的念头,“培植”成了一门事业。
苔藓的世界 图片/植觉
植,代表植物造景,植物装置,会展装置,先锋植物;觉,则表示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苔藓和植物串联了身体的各个器官,也在身体和空间的场域中建立了一个微观世界。
今年,是植觉成立十周年。回顾十年间,植觉的初心未曾改变。坐落在杭州西郊的外桐坞村,一个被连绵起伏的茶园包围着的小村子。小而美的植觉通过盆栽类的零售业务,以及承接苔藓材料为主的植物设计,不断伸展着探索的触角。
植觉空间,坐落在杭州西郊外桐坞村 图片/植觉
2017年,植觉与设计师沈雷、孙云合作不舍·野马岭中国村项目。坐落在浦江、建德、桐庐三地交界处,野马岭是一处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宅群落。植物景观设计,从最初的策划到最终落地实施,他使用了大量苔藓呈现。走进村子,两旁高大的石壁,苔藓蔓延开来,引你继续向前。
可自动灌溉的整面苔藓墙,葱郁的植物与苔藓包围,柔软打破室内外界限,带来强烈的乡野气息。山雾缭绕的村落,植物与古建筑仿佛一体共生。
不舍·野马岭中国村 摄影/潘杰
LS Spa 摄影/潘杰
同样体现植物与时空关系的,还有潘锐为杭州植物园打造的“平行世界”公共艺术装置。运用大量镜面元素,折射出里外世界,与周遭环境融为一体。
“通过台阶设计,苔藓以平行视角出现在眼前,只知苔藓青绿,原来它有如此精致巧妙的结构,每一株都像一片独一无二的微观森林。”
这一刻,微小的苔藓,像是与人类共存的平行世界,提醒着我们对大自然谦卑,就像潘锐所言:我们处在同一个世界,但只不过它们(在形态上)更微小。
“平行世界”公共艺术装置 摄影/黄翔 植觉
在潘锐眼中,苔藓,是可塑性非常强的材料。它可以去表达山,也可以表达水。同时天然带有植物的安静感。当你凝视它,它也能够促使你越发平静,从而看见苔藓的浩瀚。不争不抢,是潘锐从苔藓身上学会的特质,这也是他实践并向往的状态。
一间宅 摄影/黄翔 植觉
最近,他与设计师沈雷合作的民宿空间“一间宅”,也没有宣传的情况下,在植觉空间旁边的87号,悄然开张了。
城市间隙里的两层小楼,安静地伫立,墨灰色调的简洁空间,分布着上百种苔植,没有明显的招牌、没有张扬的色彩,一切像是已历经了悠久时间后的沉淀之物。
简单、本真、自在,静静迎接着来客。
一间宅 摄影/黄翔 植觉
Q:当选择某一种花植,来将其纳入您的创作时,最关注它的哪些特点?
A: 它的安静,不屈的状态。
Q:对不同花植进行组合和搭配时,您更注重哪些维度?会尽量避免哪些方面?
A: 相对比较在乎苔藓形态,会尽量避免习性完全不相同的品种。
Q:根据您多年的创作经验,是否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做法,来分享给对花植感兴趣的设计师和读者?
A: 多观察自然界的苔藓状态,或是其他设计师制作的景观。
小向,九里雨山创始人
以梦为马,与植同行
与植相伴,惜为知音
九为数中之极,其意永恒;田下一方土,里也;植物之所必须者,莫如雨露;山野汇集万物,灵动自然。是“九里雨山”的定位和描述。
侍弄植物 图片/九里雨山
受到自然万物滋养的植物,拥有恣意生长、无拘无束的原动力。在小向的眼里,九里雨山也是这样一种“自由”的存在。
位于重庆,九里雨山是一家保留可能性的植物工作室,就如主理人小向的人生态度——不设限。她师从设计师谢柯,在空间事务所工作的经历,让她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的热爱——植物设计。
九里雨山空间 图片/九里雨山
从设计工作室出来,在一段短暂而充实的花市经历后,小向创立了植物品牌“九里雨山”。其线下店坐落在生活方式买手店壹集顶楼的空间中。这里被大家戏称为“屋顶顶”,融合了家居、设计、咖啡、酒饮和餐食。这个由尚壹扬机构打造的空间,是舒适生活的具象展现。
自在,是屋顶顶的精神文化之一,这里的家居和摆件随时会做出调整,背景是周围野趣横生的植物。以院落的形式进行植物搭配,不同类型属性的植物散落在空间的各个方位。
空间设计基本顺应了原有的结构,运用节制的设计手法,尽情让光线、绿植引入室内,形成了有呼吸感的空间。它们呼应了重庆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植物生长优势,围合出一个开怀呼吸、思绪飞扬的社群聚落。
格外小馆·屋顶顶 图片/九里雨山
同样体现了院落美学的,还有设计师赵扬与谢柯联合打造的浙江安吉YAZA野在山川。
在这里,植物不是辅助的客体,它们在整个项目中的角色扮演,是更高层级的体现。结合原有的地形和当地特有的植物表达,植物设计融入当地的大环境。不喧宾夺主、也不卑谦退却,与酒店自成一体。
YAZA野在山川 摄影:雷坛坛/JLAP
在位于重庆渝北的住宅设计项目中,以整体项目的留白为出发点,配置、组合植物与空间、周边自然条件的关系,以抵达业主一家三口相处如朋友的舒展状态。
独栋的住宅结构,空间宽敞,但基于常年湿润、阳光稀缺的重庆当地环境,小向为其选择了多种蕨类植物,适应环境条件的同时,也为空间增添更为自由松弛的氛围。
重庆住宅 摄影:JLAP雷坛坛&偏方摄影
以植物为“生”的人,首先看到的是植物与人的平等关系,而非将其仅仅作为辅助与装饰的元素。就像人与人之间讲究那不知所起的缘分,人与植物也是如此。
比起规规矩矩的进货、售卖的常规链路,小向平时更享受的是,去野外山林里寻找植物的过程,她时常前往郊区、山区,与当地农民聊天,由此自然而然收来一些特别的植物带回店里,再通过与顾客交谈与了解,推荐适合客户的植物。
偶然之间、因缘际会,植物多了故事,人也多了阅历。让更多人建立与植物的维系,是小向在身体力行做的事情。
而如果说,在城市中,植物与人的关系依然有所区隔的,那么在山野中,人与植物的关系则更为紧密。
几年前,小向与壹集共同发起活动“MOON计划”,带人去往重庆周边的山野,露营、放空、分享、交谈。只要能供人停留的,便可以是居所,这场活动,便成为一处短暂居所,供人离开城市喧嚣,与植物的原始状态更亲密接触,感受自然带来的平静与喜乐。
Moon计划 图片/九里雨山
Q:当选择某一种花植,来将其纳入您的创作时,最关注它的哪些特点?对不同花植进行组合和搭配时,您更注重哪些维度?会尽量避免哪些方面?
A:前期规划的话,会考虑到未来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植物和空间、建筑之间发生的变化,不是种下去就已经是最好的的状态或者保持不变,应该是越来越紧密、更融合、更自然的关系。
Q:根据您多年的创作经验,是否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做法,来分享给对花植感兴趣的设计师和读者?
A: 多学习,多看,尽量在一个大骨架上变化,多关注植物搭配中高低和疏密的层次关系。
结语
城市生活匆匆,回归自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渴望。在城市生活空间中融入植物,似乎成为一个两全选择。
设计如何更好地满足这样的自然意境需求,成为一个长期课题。植物天然带有的平静力量,提醒着我们并不是分离的,万物以无形之力联结。
偶尔臣服于自然吧,它将引领我们流向生命本身。
出品信息
本文由设计进化策划
监制:闫虹
策划:芷语
文字:杨两只 平水
图片:各事务所
排版:Cici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