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数据说】小记CVPR2019 Area Chair会议 | 联谊交流
以下文章来源于视觉求索 ,作者周少华Kevin
第 253 期
编者按: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是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领域的世界顶级学术会议,其录取论文在一定层面上代表了计算机视觉领域最新、顶尖的科技水平以及未来的发展潮流。随着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的蓬勃发展,CVPR会议的投稿人数和活跃度也在逐年增加。本文作者周少华(896)将向我们介绍CVPR 2019 Area Chair会议,包括CVPR审稿流程和华人Area Chair们对于视觉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交流,以飨读者。
CVPR是全世界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和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领域的年度顶级盛会。2019年,CVPR将于夏天在洛杉矶Long Beach举行。
本次CVPR2019是由华人积极参与组织的。朱松纯(8611)是三个General Chairs之一,华刚和屠卓文是四个Program Chairs之二。Area Chair(AC)是由Program Chairs指定的,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某种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自己分管的近40篇文章的命运。因此,AC一般都是领域内颇有建树、有判断力的专家学者。2月23日至24日周末两天,所有的AC们在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UCSD)共同决定了投稿的最终命运。苏昊是AC Meeting Chair之一。
总共132位AC中,华人不少。他们是:白翔、陈熙霖、程明明、邓嘉、黄嘉斌、黄其兴、贾佳亚、金海琳、李宏东、李寅、林达华(006)、林倞、林哲(9710)、林宙辰、凌海滨、刘策、刘小白、刘小明、刘燕西、刘自成、吕乐、罗杰波(846)、马毅、权龙、任小枫、沙飞、山世光、苏昊、孙德庆、孙剑、谭平、田英利、吴郢、吴英年(8811)、颜水成、虞晶怡、俞星星、袁浚菘、袁路、张正友、赵琦、周少华(896)。
CVPR审稿流程
本次CVPR创记录地收到5165篇投稿,比去年增加55%。深度学习还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令人欣慰的是医学影像相关的投稿超过2%。
本次CVPR创记录地招募了2900个审稿员。所有的文章拥有至少3个评审,其中的一篇文章有7个评审!初评之后,有627篇文章撤稿。
初评之后,作者有机会可以写反驳,针对审稿员的意见或不明之处进行解释和澄清。审稿员然后可以互相讨论,最后定出终审意见。AC综合所有的信息并加以自己、甚至多个AC的判断,给出推荐意见。Program Chair最后审查并批准。
结果,会议接收了1300篇,接收率达25.17%。
文章的投递领域分布
初审和终审的意见分布
Shores Restaurant
经过两天的辛苦工作,审稿终于尘埃落定。周日夜晚,绝大部分华人AC来到了位于La Jolla海滩边的Shores Restaurant聚餐轻松一下。
Area Chair大合影
《视觉求索》编辑部:周少华(896)、罗杰波(846)、朱松纯(8611)、吴郢(从左至右,华刚因事晚到缺席摄影)
眼镜仨:张正友、作者、陈熙霖(从左至右)
霞光满面、笑容可掬的孙剑和朱松纯(8611)(从左至右)
美女两枚:赵琦和田英利(从左至右)
马里兰哥俩:凌海滨和作者(从左至右)
席间,大家开怀畅饮,畅所欲言。下面是一些代表性发言。
朱松纯(8611) [本段发言由吴郢整理]:
首先我感谢各位对CVPR19年论文评审工作做出的贡献,感谢卓文和苏昊安排的晚宴,给各位朋友一个机会能聚一聚,畅谈对计算机视觉的学术研究的感想。我也分享一下我的感慨和想法。
回顾计算机视觉研究的短暂而迅猛的近40载,过去鲜见华人的面孔。在我读大学的1980年代,中国还基本没有计算机视觉这个学科。1990年代开会的时候,我基本就只见到像Tom Huang和马颂德这样为数不多的前辈先驱,还有权龙、张正友、沈向洋、谭铁牛这些同辈人(权龙和正友今天正好在座)。彼时的轻狂少年,现在都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的栋梁。
在千禧年的头十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沈向洋、权龙、我、还有其他人培养了大批的计算机视觉的年轻人。以及后来我们又开设了莲花山研究院,创办暑期培训班,慢慢让计算机视觉的研究在中国逐步为人所知,也吸引了一大批青年才俊。今天在座的如孙剑、吕乐、贾佳亚、林达华(006)、林倞在那个时候都是崭露头角的新星,现在已然成长成视觉界的主力军了,带领着中国计算机视觉产业的发展。这期间涌现出一批独角兽公司,提供造福人类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更可喜的是它们踊跃赞助CVPR,也让咱们的学界和业界有更好的互动。
计算机视觉从一个开会只有300多人的领域,到今年的CVPR估计会超过7,000人。才到2月,CVPR收到的业界的赞助就已经超过230万美金,这也是空前的,和让人欣慰的。为了让有论文的人能参会,今年CVPR我们执行了一个新的办法:先让文章作者、审稿人优先注册;否则,就怕作者动作晚了,都注册不上了。
计算机视觉从一个机器人学的分支,短短不到40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热门学科,这是历史的必然。这对我们这些从事计算机视觉研究的人来说,当然是好事情。但是,我们也应该居安思危,防止它跟其它20年前热门过的领域那样走向衰落。这是我们这一代计算机视觉学者的历史使命。
1) 我觉得我们要确立计算机视觉学科的核心问题和方法。计算机视觉本身是一个很大很深的domain,而不仅仅是为机器学习提供数据。图像中包含了大量的物理现象、社会行为,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我最近发起了一个NGO(非政府组织),呼吁AI的研究和社会科学(包括哲学和宗教)结合起来,用AI的方法来研究一些社会科学的问题比如价值观是如何学到的,来解释哲理甚至宗教的教义等。这非常有意思,也希望大家能参与其中。
2)我们领域发展太快,大家对写教科书都太谨慎,所以现在计算机视觉这个学科还缺乏好的综合的教科书。一方面这是因为计算机视觉范围太广,还缺乏一个很好的学科定义;另一方面大家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这一点有点尴尬。现在的学生在计算机视觉的教育上,只看到了deep learning这棵小树,却看不到视觉研究的森林。我希望大家能勇敢地承担其知识传承的责任,把视觉研究这40年的东西都告诉下一代。
3)计算机视觉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融入人工智能的发展呢?我以前写过文章,讲到人工智能的发展,现在进入一个“战国时期”,几大学科在快速融合之中。计算机视觉这只队伍有先天优势:视觉是智能的信息大门,计算机视觉研究人员习惯于复杂模型、大数据。最近,我看到计算机视觉不少人出任大公司的AI实验室主任、大学AI学院的院长,这是一个可喜的迹象。我希望看到更多的人朝这个方向走。
我希望大家以后要加强合作,让不同的研究能共通,让学界和业界能一体化。希望大家要鼓励下一代敢于提出新观点和新方法,探索新领域,敢碰大问题,而不是跟着潮流走。也希望大家在CVPR community要敢于发声,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更好地担当我们这一代在计算机视觉的产学研中的历史使命。
张正友:
大家好!我同意松纯的看法,现在可能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最好的时期。首先是这个领域的规模,从30年前的两三百人到现在超过六千人的参会者,从几个高校和研究所到几乎每个高校每个大公司还有无数多的startups,计算机视觉这个领域得到空前的发展。其次是这个领域里的华人学者。我第一次参加的视觉会议是1988年的第二届ICCV。那时除了Tom Huang前辈,就是我、权龙和翁巨杨。翁巨杨比较早的就去做神经网络和机器人了。今年的CVPR,我们华人光是Area Chairs就有40多人,还有2位Program Chairs和1位General Chair。华人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实力已今非昔比,相信我们华人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
下一步我们确实应该考虑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看起来已到达顶峰时如何进一步发展。计算机视觉作为人工智能的一部分,确实应该考虑跟其它领域结合,尤其是和语言语音的结合。交叉学科的研究体现了科技向综合性发展的趋势,不但更容易做有影响力的研究,也是因为视觉作为五官感觉之一,需要和其它感官结合才能最大化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也是基于这个考虑于一年前加入腾讯为了创建Robotics X机器人实验室。
接下来我简单介绍一下我在腾讯的情况。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发展得非常好,现在已经有二十五位研究人员从世界各地来到深圳,包括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加拿大、美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其中还有3位女研究员。我们在招聘过程中很强调gender diversity。另外,今年年初开始我也负责腾讯AI Lab,有90个研究员,包括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2个星期前又有50个工程人员加入腾讯AI Lab,组成了AI技术研发中心。所以腾讯AI Lab和Robotics X是一个最适合做交叉学科研究的地方,而且既可以做前沿研究又可以做产业落地,非常欢迎大家加入或者来交流。谢谢大家的支持!
马毅:
顺着老朱(朱松纯(8611))和张正友的话头,承蒙大家抬举要求给大家讲点体会。第一,计算机视觉研究目前需要“居安思危”,应该认真搞清楚还真正未解决的挑战和值得长期研究的新方向。需要重新具备二十几年前刚起步时的冒险开拓精神。不然二十年来曾经大火大热的几个领域暗淡的今天很快就会是我们的明天。第二,对于学术界的同仁,如果大家真的觉得这些年,计算机视觉在某些方面取得有fundamental的贡献和大家领会到一些值得传承的东西,那应该好好梳理总结,把它们整合在整个知识体系内,写几本高水平的本科及研究生的教科书,以及开授几门正规的计算机视觉的课程。我一直努力在写,但个人力量太薄弱。第三,对于工业界的同仁,现在计算机视觉的产业开始落地,开始产生价值创造财富。希望这些企业和个人将来能够感恩学术界二十几年来的努力奋斗,回馈教育和科研,为将来这个领域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不然我们这个领域也将无以为继。与大家共勉!
罗杰波(846):
首先我非常同意松纯、正友和马毅讲的几个观点。
大家应该从单纯发论文的状态走出去,做更有影响的事情。三十年前,我开始做CV/AI,坚持至今,也是出于真爱。从来没有想到,会有现在这么火。只是觉得这个非常挑战,有搞头。比起30年前,我们现在能做多得多的事情了。这个不光是表现在发论文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落地上。我过去一年的学术休假,主要精力就是花在CV和AI落地。一年下来,挑战很多,成就也不少。当然在业界落地,必须有一支有战斗力执行力的团队。我想在座的投身于业界的很多同仁也有同感,和发论文相比,这是另一种战斗和另一种成就感。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和松纯的一些想法是一致的。要做有影响的工作,我认为包括CV和AI的落地。我在工业届开始做了15年,学术界做了8年,最近又在工业界做。乐此不疲,以后不知道路会通向何方。但是我也鼓励大家不要固步自封,不要仅限于CV发论文,而是要扩展到大AI,扩展到落地。
另外一点我想讲的就是,华人在学术界要继续扩大影响,必须支持鼓励更多的年轻教授,像在座的几位。现在杀鸡取蛋的做法,把教授都挖到工业界去,是非常危险的。常此以往,会青黄不接的。我在学术界这几年,另外一个成就感就是看到学生们一天天成长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者。教书育人对我们华人继续扩大在工业界学术界里的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松纯谈到,很多论文过两年就被人忘记了,怎么产生持久的影响力?我觉得把CV和AI变成生产力是一种做法,造福社会。真心实意培养人才,衣钵传承,不是为了自己发论文,也是一种做法。我喜欢松纯搞“AI宗教”产生长久影响力的宏大想法,但这件事我们就靠他了。
华刚:
首先,感谢大家作为领域主席对CVPR19程序评审过程的无私的支持。抱歉卓文和我刚才因为处理论文接收的最后一点事情来晚了一点。我这次和卓文一起作为CVPR19的程序主席,从开始到现完成论文评审的过程,有如下三点体会:
(1)大家应该团结起来一起把这个计算机视觉这个领域做好。一起做事情能够增加大家相互之间的了解。比方说我跟卓文这么多年关系一直很好,这一次共事更深一步了解了对方做事的方式。我对卓文的景仰又加深了一层。同时我们跟其他两位程序主席Derek和Abhinav相互直接的了解和友谊也有了更深的发展;
(2)我们为计算机视觉这个研究共同体做事情,承担了的任务一定要好好的做好,因为整个共同体是有一个无形的眼睛在看着我们。以正确的方式做事情,才能得到整个领域的尊重。这个过程也需要时间一点一滴的积累;
(3)计算机视觉这个领域处在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我们能达到这个高度是因为我们这个领域积聚了一批国际化的、非常优秀的、愿意为这个领域服务的人。华人在这个领域共同体的参与度越来越多,我们一定能为这个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最后以一个玩笑来收尾:卓文和我作为程序主席不能投稿论文到CVPR'19。大家的论文如果被接受了一定还是可以感谢一下我们的。但是如果没有被接受,一定不要来找我们,抱怨我们。
康溪来了
作为会议的传统附加节目,2月25日周一举行了Area Chair Workshop,让AC同行们交流最新研究成果。在东道主苏豪的盛情邀请下,坚持到最后的AC们来到了处于Convoy的康溪来了餐馆大快朵颐,大饱中国胃。
吕乐、凌海滨、袁浚菘、周少华(896)、苏昊、俞星星、屠卓文、颜水成、孙德庆、刘小明、黄其兴(从左到右)
Simply Delightful San Diego
二月的San Diego正是阳光明媚,春暖花开,很多来自尚在冬天的地方的AC们都觉得Simply Delightful。
美丽的加大圣地亚哥校园
太平洋落日
La Jolla, San Diego
本文版权属于《视觉求索》公众号(微信号:thevisionseeker),经授权后转发。文中列明了部分中国科大校友,如有其他未列明校友,望相关校友协助给予补充,致谢!
作者简介
周少华,中国科大896校友,苏州中学毕业后保送进中科大学习,马里兰大学ECE博士毕业。曾任西门子医疗任职首席Al影像分析专家及高级研发总监,现任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智在天下公司创始人。他撰写编辑了五本学术专著,发表180+篇学术期刊论文、著作章节及会议论文,并拥有超过80项批准专利和300多项公开发明。他曾多次获奖,所获奖项包括研发百佳奖(即发明奥斯卡奖)、西门子年度发明家、爱迪生专利奖、马里兰大学ECE杰出校友奖等,彰显了他的学术成就和创新贡献。同时,他热心于奉献,是IEEE医学影像、医学图像处理期刊编委会成员,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大会CVPR及医学影像计算和计算机辅助介入大会MICCAI的领域主席,MICCAI协会理事会成员,《视觉求索》公众号联席主编和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员。
编辑:郭艳0106研 李慧群1206
推荐阅读
【瀚海数据说】宇宙如书,倾心阅读,无数的故事,送给同样好奇的你
欢迎点赞、留言、打赏、投稿、和分享转发!如需转载请留言。投稿请电邮 hzhang9@at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