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科大】水清墨淡:1986-1994年校园书法小记

杨志宏 8611 瀚海数据说 2021-03-15

第 276 期

笔墨共欣赏、书艺相与析

    科大同学舞文弄墨的不少,即使不是与书法绘画有关的“群落”,偶尔也会有人发一些自己的作品;杨志宏同学也会分享她的心得和看法,真诚善意直率。因为我也发过自己的东西,因此认识了她。

    我们网谈到高兴处,会抓起电话继续聊几十分钟。几年的交流中,发现她听了批评,不断往好的地方改善。

    书法学习的过程与进步因人而异,但在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每个人都会有心得;尽管有的是正确的,但也有“误入歧途的”。因此,交流就很有裨益!取人之长,或者在交流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才有机会改正。杨志宏师妹在这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

——823 黄谦


【编者按】: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诗书画印”,书法都在传统文化和艺术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优美的书法让人赏心悦目,而练习书法的过程也可以让人静心修身。在科大,也有一群喜欢书法、以书法会友的人,本文8611校友杨志宏介绍1986到1994年在科大发生的书法活动和故事,书法相伴,墨香怡人。




广告社



1986年秋天,我从新疆石河子来到安徽合肥,进入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学习。入学后没几天我去找前一年从石河子来的也是计算机系的余波,认识了他同宿舍的林绍福。他从海南来的,黑黑瘦瘦,热情洋溢,只要他在,一个屋子都充满着能量。我们很快发现了彼此对于笔墨的兴趣。



八六年的时候,学校校园社团活跃。林绍福张罗着要办广告社的时候,就把我叫上。广告社当时有8511林绍福、855卞桃华、8613杨瑞梅、869马薇,还有我和别的同学。林绍福介绍他的设想:当时学校各种活动很多,图书馆前面那面长长的墙,经常满满登登,重重叠叠贴的都是布告。他和学校团委联系,搞到了一间四牌楼601顶层上面的教室。他认为我们可以给广告收费,25分一张;每周四的中午吃饭时间收单。正式成立那天,还请了校团委王副书记给大家讲话。


我对实际写广告印象很浅,但是喜欢当时学校预先印好的学术报告的那种设计,布局和字体搭配美观实用。不知道哪位校友还有这种设计的照片。我也记得林绍福表示,当时收到过一些要求,未必要把字写得那么正儿八经,但是希望有点视觉效果,花哨炫目,可以用彩色颜料。本来这种东西只存在于一双眼睛里的1秒钟,真正叫做抓人眼球。即使是80年代校园活动学术报告海报,也有要求了。


我们广告社同学曾经聚在一起对着大桌子交流过书艺,互相之间,真诚赞美。我不太记得,我们是否保持了每周一次的聚会。广告社的同学从未一起吃过饭、喝过酒。君子之交淡如水。


马薇、杨瑞梅和我同学同届同住女生楼。在大学期间,偶尔碰到一起聊天,留下温暖的记忆。记得有一次和马薇同学从机研所下公交车走到女生楼,马薇谈起当时科大的各种圈子,说我们这个圈子很好。




书法比赛



到八七年的时候,有一个大学生经商的热潮,林绍福又热热闹闹地在图书馆旁边防空洞里搞咖啡馆了。留下卞桃华继续搞书法活动。桃华安静挚诚,更加坚韧。读本文初稿时,8612任建军回忆来过广告社,和卞桃华、马薇等一起搞校内书法活动。那时我感到功课压力,投入社团活动时间比较少。但是和卞桃华一直联系。记得他组织书法比赛,有当时的学校工会主席,还有教哲学的秦裕芳老师参加。我得过的奖品是一对老胡开文墨条。时价人民币4元。从来没有用过,跟着我从合肥到北京到美国各地。前年认识823黄谦,他嘱我好好包着收好。


说到在校期间的书法比赛,别的时候我写什么都忘记。只记得,1989年末有一次,我练了很久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开展后到图书馆橱窗里没找到。86年时团委的曾经给我们讲过话的王老师已经不知道去了哪里。是一位姓谢的学生工作处女副处长觉得不太合适。这幅作品,多年来我一直以为从未展出。8612任学军读到本文初稿,补充说,这幅作品挂了半天。是他去挂的,他去摘的。


卞桃华还把他从高年级一个孙师兄那里留下的墨宝给我,是中楷。在我上铺墙上贴了很久。可惜没有留下照片,我现在想不起来,这幅墨宝去哪里了,为什么会不记得内容?只好推测后来可能还给卞师兄了。




作为合肥市貌的书法



初到合肥,相对简朴单纯的石河子,街上的人和繁多的店铺,搞得我头晕目眩。有意思的是各种店铺的招牌。字体各式各样,可观的很多。有好多是张恺帆写的,他的字不算漂亮,可是很有特色,过目不会忘记。


印象最深的是包公祠里,赵朴初先生写的包孝肃公祠几个字,非常经看。可以长久放在心里。



安徽出文房四宝里的两宝,徽墨、宣纸,加上歙砚,也是不错的。入校后没几天我去四牌楼,花一元人民币,买了一块砚台。至今还在用。也凝神观赏过街上店中其他文房四宝,包括各种石头,却从来没有动过心思去买。





校长的书法



郭沫若校长是书法家,但科大校园相对清华园、近春园,和燕园、勺园,缺少楹联、亭子,也没有对联书法。是条件艰苦之一例。郭校长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字,我经常凝视,花时间理解。多年以后我悟出郭校长的字体,如果竖排起来会好很多。



既然是大学肯定要看老师板书写字。我中小学的时候就是这样,受很多老师字体的影响。可是却不记得大学老师哪位板书有特色。估计模仿能力已经不够强,但是记得中国科大报上的校长题字。一为“人生的价值在不断的追求之中。追求自然的和谐,追求身心的完美,追求思想的超越。”真是字如其人,刚劲有力,端正挺拔。有心的同学,不妨找来看看。可养浩然之气。



孺子牛雕像的三个字,我一直以为是找的鲁迅先生字迹。最近看校友回忆才知道是八十年代著名书法家费新我写的。可见水泥雕塑变形粗糙多厉害。





写字看字用字的人



当时宿舍不足20平米,住六个同学。大家都去晚自习了,宿舍空时,我把水泥地略略清扫,席地或坐或蹲着写。有的时候同学回来见到满地报纸,闻着屋子里散发着墨香或者说不好听的墨臭,可是室友们从没抱怨。


那时的同学普遍能看出字的好坏,即使不是书法家或者专门练过,书写的水平也普遍挺好。同宿舍崔东华同学是个文艺青年。厚厚的精致的笔记本里,工整地抄着散文、歌词。见到我写的钢笔字非常喜欢,也常常练习。


1990年夏天,我在学校布告栏看见求晚上能够休息的安静床铺的广告。署名朱松纯,恰好是我同班。是他用毛笔写的,为了在世界杯足球赛期间的狂热氛围里能够读书。他来自湖北鄂州,很骄傲跟同学们介绍,苏轼的寒食帖、黄庭坚的松风阁诗都是在他的家乡附近写出来的。


有个8510的女生,我已经忘记她的名字,有天到我们宿舍,说听说我字写不错,问我能不能写两句词: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说是送给朋友。要求写三尺长的一对。我练习了两个周末,自己还不满意。崔东华说,可以了,够认真尽心了。我就把字送出去。




有放有收



从1991年到1994年,我在科大无线电系信息处理中心念研究生。当时中心搞活动或者研究生答辩需要写字,我就把笔墨纸砚带到研究生教室。写时诸位同学会围观,得到不少称赞。信息中心研究生教室有一块大黑板。当时经常在黑板上和836王传初交流板书。现在也还欠着信息中心846罗杰波、朱农的书债。


记得吴健康老师有次走来,说我的字看不出是哪个体。这是很内行的批评,也说明自己当时的水平。我开始练字10年以后才第一次见到兰亭序,也是10年以后才买了第一刀竹子做的内江宣纸。并没有系统地从书法传统开始练习。小的时候只是用一本荣宝斋出的欧体简化字雷锋语录字贴。写这种字容易写得很板当。我这种天性自由的,从它挣脱出来的时候,在那个阶段,就没有体现出某种字体。写字要有放有收。那时候是追随天性,不得不放的时候。


记得有一次在二教后面一片石头上看见不知什么人,用粉笔写的1234567890阿拉伯数字,狂放有力,不拘形状。看了很久,还专门把李春晓同学(8611)叫过来一起看。春晓沉吟良久,慢慢说这个字有力,自由,但是很有可能是小孩子随意写的,没有受规矩。现在想来,不禁脸红了,是矫枉过正的一个例子,也可见那时候对于放的追求。



这个字体问题,到2016年开始在华夏大纽约中文学校书法俱乐部,认真注意,开始另一个收的阶段。上俱乐部的好处是,人的批评力和鉴赏力一般高于创造力,每个人的着眼点不一样,互相批评提醒,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下图为2017年底临写的圣教序中的心经。





一直在心上



以上大概就是在科大期间进行的书法活动,很清很淡,不过没有断。因为功课紧张,也因为缺乏毅力,并没有系统坚持,也没有去认真求师或者观帖。安徽省博物馆应该是有不少书法真迹,惭愧自己也没有去过。


幼时开始写字的时候,爸爸叫我每天写20个字,这个只在10岁左右做到一两年。可以安心的是书法从此一直放在心上。到科大,到北京工作,到美国,到现在,写字的时候总是一笔下去,绝无描画。


本文提到的这些书友同学,毕业离校后没有见过面。微信上好友也只有杨瑞梅同学。如马薇同学说,我们这个圈子很好。不如相忘于江湖。




最近的合肥书法观察



2018年秋天,离开24年之后,我第一次有机会出差回合肥。在办公大厦门厅一角,我注意科大讯飞书画协会成立招集会员的广告,赶紧加入。在微信群里,问四牌楼卖文房四宝的店还在不在,答曰,现在都从网上。不少经理办公室里挂着字画。


从公司到科大校园,经过引起过争议的中国书法大厦。合肥变化很大,只在科大校园里有还认识的地方。一个人静静地走过,觉得校园好小,楼和楼之间似乎不像以前感觉的那种距离。经过图书馆,发现在搞干部职工书画展。女生楼还在。门口黑板上的通知的字迹也仍然属于潇洒有力。问看楼的工友,说是一个科大校友留校来做管理工作的写的。问名字,说不知道。





关于四牌楼的说明



本文初稿出来给大家看的时候,788路阳写下关于四牌楼一些说明:四牌楼从西北、东北、西南、东南依次排号为152、153、154、155,78年秋季学期开始使用。我们788当年住152楼的二楼,和校团委、少年班(780)、789共享二楼。


四牌楼的四座楼分别是住宿宿舍有四层,每一层有一个活动室和一个非阶梯教室,教室旁边配置一个“教员休息室”,但是很快被住宿拥挤(当时一间宿舍7位同学)的学生们占领变成宿舍。


851何剑鸣说:152楼的教室叫401、402、403。


154的阶梯教室叫501、502、503。


那么153和155应该分别就是601、602、603和701、702、703了。


注意合肥街上一片商业区也叫四牌楼,那是当时我买砚台的地方。


作者介绍

杨志宏(中科大8611校友),1986年入读中国科技大学计算机系,1991级入读无线电系硕士研究生,先后在联想集团、FactSet、亚马逊等公司从事软件开发与管理工作,现在科大讯飞硅谷办公室从事业务发展工作。



编辑:牟志坚 796  李慧群 1206


推荐阅读

【人文科大】在安阳邂逅甲骨文

【人文科大】刘芸诗词小集

【人文科大】无情未必真丈夫

【人文科大】科二代姜晨的人物摄影

【人文科大】陈颍银杏画物语

【情系科大】与数学大师关肇直,华罗庚和曾肯成共事的故事

【情系科大】六百年前的窈窕淑女司令


欢迎点赞、留言、打赏、投稿、和分享转发!如需转载请留言。投稿请电邮 hzhang9@att.net。




招聘启事本公众号欲招志愿记者,负责一些采访工作,有兴趣者请将个人文章及个人简历发到 hzhang9@att.net,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