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科大】在安阳邂逅甲骨文

隆斗 7910 瀚海数据说 2021-03-15

第269期



编者按


读阿斗的游记,有一种想跟他一起旅行的冲动。他的游记,历史与地理,传说和典故穿梭在图文并茂的叙述里,引人入胜。阿斗是隆斗的笔名,中国科大79级10系校友,学理工的人刨根问底爱求证的习惯也在其流畅的文字中处处体现,让人受益也让人思考。这一期我们从作者的“安阳一日游(殷墟,袁公陵)”中摘编殷墟甲骨文部分,以飨读者。


知道甲骨文始于中学时代,语文老师好古文尤其是说文解字,对郭沫若解密甲骨文极为推崇。后来读《京华烟云》,姚木兰父女对甲骨的珍视又让其神秘起来。再后来在国家图书馆看到甲骨文实物,不禁感慨文字的起源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于是,去甲骨文发现地殷墟看看成为一个愿望。不过去之前,让我们在这里,在阿斗的文字漫游中听他娓娓道来甲骨文的故事……











(一)起因


火车在十九世纪初的英国首先运行,大大推动了英国的工业化发展。以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如美国的工业化大发展也是与兴建铁路同时进行的。盖因铁路能大大降低人员与物资的运输成本,起到扩大市场,降低商品价格的作用,道理显而易见。可什么事到了中国,总变个味。1865年一英国商人为寻商机在北京宣武门外建了一里展示型铁路,不久被清政府以“观者骇怪”拆除。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建了淞沪铁路,一年后清政府在赎回后拆了。1881年洋务派为了开采唐山煤矿,修建了唐山-胥各庄铁路。清庭为了不惊扰山灵,勒令只能用马拉所谓的火车。可笑哉?


现在中国的高铁可谓四通八达,虽说技术不是原创,可被国人称为“新四大发明”之一。从经济便利性来讲,也可这么说。安阳在河南省北部,高铁从北京西站出发,五百多公里,火车巡航速度每小时三百公里多,加上站台停靠,两个半小时就到了。去安阳游玩可以从北京一天搞定(时间是稍微长了点,但阿斗在外过夜总睡不好哈)。




看到中国高铁线郑州北边的安阳了?点击图片后可用手放大看。早就想来了,但是今天(2019年2月26日)才到,主要原因是想亲眼看看甲骨文的发现地。先复习一下历史。1900年以前,人们所见的最早的中国字是周朝的金文,就是所谓铸在鼎上的铭文。那以前的文字又是什么样?另外一有趣问题,古籍《史记》《尚书》记载有三皇五帝,然后再有夏商周三朝。但这只可称为中国的文化史,因为没有夏商时期的考古发现,因此夏商不是信史。夏商存在吗?


甲骨文的发现挺有意思。话说在十九世纪末的时候安阳有一个剃头匠,经常割破自己的皮肉,发现用当地老百姓从田里挖出的“龙骨”挫成粉,撒在伤口上有止血的功效。一来二去“龙骨”就成了一味中药,不仅治外伤,也有其他化淤的作用。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染病,抓的药里就有一味所谓的“龙骨”。国子监祭酒类似于现在北京大学或中科大校长,学问了得,特别对金文有研究。他看了买来的“龙骨”,发现上面刻有奇怪的符号。他马上就意识到是一种未发现的文字,遂即以一两银子收购一片的天价收购所有的甲骨,共一千五百多片。1900年庚子之乱时,慈禧太后“西狩”,王懿荣一介书生被委以京城守卫的责任,城破之日自尽。


王懿荣在世时就曾向文化人展示其甲骨收藏。死后家人为了还债,转让了所藏甲骨,为世人所知。一时甲骨价格高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发财心切,开始大肆挖掘。短短几年之后,有人就破解了几个字。罗振玉是第一个取得巨大进展的人,他认出了甲骨文是卜辞,另外根据卜辞推之书写的年代,进而得知出土地就是殷朝古都。因此,商朝成为信史。


这就是阿斗来安阳的目的。除了参观殷墟博物馆,还参观了中国国家文字博物馆和袁公林。一天完成。





(二)殷墟遗址博物馆


殷人始祖曰契,《史记·殷本纪》记载契的母亲简狄沐浴时看见天上一只黑鸟掉下一个蛋,捡起吃了就怀了契。及长,契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授司徒封于商。因此,殷和商就被人混着叫,是同一部落。有历史学家说鸟是男性的象征,因此可以猜测殷契时代已进入父系社会。


契之后十三代到了成汤。当时夏桀暴虐,成汤就联合了其他部落击败夏朝,建立商朝。《史记·殷本纪》中还说,从契到成汤,殷人换了八个地方。由此可以推断,到商朝建立的时候,中原还没有固定的都城,因此中原还未进入文明社会。(一般历史学家,如写《人类简史》的Yuval N. Harari,把都城、文字、金属冶炼称之为文明的必要条件。)商的土地是以当今河南为中心,也包括部分山东、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他们一般称周边的部落为方国,如羌方、鬼方等。


从商朝建立,时间又过了二百六十多年,这时商王叫盘庚。《史记·殷本纪》中说盘庚又迁了五次,最后在亳定都。根据罗振玉和王国维对甲骨文的解读,认为安阳小屯村就是商朝从盘庚开始最后273年的国都。



殷墟博物馆的正门,据说是根据历史文献对当时的解读。请注意大们两边的C形图案是中原最早的龙的形象。根本没有后来龙的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俺看最早的就像鱼,有考古学家鉴定是有脚的娃娃鱼。



一进门的甲骨文石刻。龍鳳也是象形字,只是龍字比后来的龙字简单,契合刚才所说的龙的形象演化。



另一个是福字。跟现代字很像。左边是个示字旁,表意。右边是双手捧着盛食物的容器。可以说,有饭吃就是福,亦可说福是献给先人或神灵的祭享。经专家研究,甲骨文是完全成熟的文字。就是东汉许慎总结的汉字六书之法:指示,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虽然在书本中常见,直面甲骨文时还是有种震撼的感觉。除了有种找到文化先祖的感觉外,第一印象就是字如此之小,就像我们现在一般人钢笔字的大小,全然没有以前用毛笔在纸上哪怕是小楷那么大。但据专家考证,甲骨文是先用毛笔字书写在甲骨上,然后再刻的。证据如下:发现甲骨的地方也发现了毛笔;有的甲骨仍有墨或朱的痕迹;甲骨文的刻划并非一字一字地完成而是先刻所有字的竖画然后再所有字的横画。这到像我儿子小时候写中文作业。另一感觉是刻痕非常浅,原因当时只有铜刀或玉刀,不如我们现在用的钢刀锋利。


甲骨文全都是占卜的文辞。什么事都可以占卜,打仗,农业收成,下雨刮风,生孩子,是男是女,几时生,等等,等等,都占卜。占卜时,甲骨会放在蓍草上去烤,然后再根据裂纹的走向确定卜示,然后就沿着裂纹刻下卜辞。除了有少数的甲骨文是为新手练习刻划用的,专家确定所有的卜辞都遵循下列句法:前辞,问辞,命辞,验辞,兆辞。前辞说明问卜的时间如丁丑(丁丑日)和占卜的人名。问辞首先是问卜人名如王,然后是卜的问题如是否“受年”(今年丰收吗?)。命辞是根据甲骨裂纹对问卜的回答。验辞是以后刻上占卜的事件真实情况。经常同一卜要问多次,兆辞就刻下一二三四这样字,表示是哪次卜的。如只卜一次,兆辞就没有了。


据说上图右边第二列第一字是破解的甲骨文第一字,貞,字型与正楷极像。原因是貞字都会出现在问辞中,在甲骨文里出现的频率最大。占卜和貞卜是一个意思,最早罗振玉就主要依据金石学的知识破解甲骨文的。



龟甲并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先要预处理。首先,龟从中间一分为二。由于体型弯曲不好刻字,上甲一般不用。出土的龟甲大约百分之一是上甲。腹甲平,再去边角就可用。用之前最重要的一步是甲的被面凿孔,又不能穿透 (见上张中间甲骨),主要是为了熏烤中容易裂开纹缝。



这张甲片要手点照片放大看。看见什么了啦?是不是发现甲片到处都写有卜辞?一个甲片可以用来多次占卜。殷人是个事鬼神的氏族,事事都占卜。同一件事可以问好多次。不仅正着问(下雨吗?),还反着问(不下雨吗?)。一片甲可以用来卜这件事,也可用来卜另外一件事(在不同的位置)。因此,林林总总,一般甲片上会出现多处文字。


刚发现甲骨时,为了沽高价,古董商都秘而不宣甲骨的出产地。在文字逐渐被解读后,人们意识到是商代都城的。根据古籍记载,因此应在河南。至到1908年,罗振玉才锁定在安阳。从此,安阳甲骨的挖掘除了本地农民、财主外,又多了外地收藏家。一时乌烟瘴气,大有美国2000年左右人人都买大康(dot com) 股票一般。鱼龙混珠,有些人买了甲骨回家不久出现异味,发现原来是做伪者用新鲜的甲骨拿锅里煮过后刻的。高明的用出土之无字甲骨上刻字,有的至今还真伪难辨,为以后甲骨文的研究带来不少麻烦。



1928年北伐胜利后,中国政令统一,中央研究院国史所开始了安阳殷墟遗址的科学挖掘。到1936年共15次,每次挖掘在不同的地方,收获也就几十几百片,在第15次挖掘中,发现了一个大宝。YH127坑一次就出土一万七千片甲骨。上图就是当时的还原。“拔出了萝卜带出了泥”,一坑里出现了那么多甲骨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问题。为什么一坑里有如此之多?占卜完的甲骨难道还要保留下来?如果要保留,为什么没有容器?这些甲骨会不会故意挖坑埋在地下?是不是商被周灭之前,匆匆埋的?太多疑问了?但一点可以肯定,科学考古发掘的甲骨都是真的。



朋友,您想过没有为什么殷人用甲骨来占卜?阿斗是这样想的:古人称麟龙凤龟为四大灵兽,因此问神灵的占卜选灵兽之骨自是当然。前三为想象的动物,因此龟甲是不二之选。据专家考证,殷墟出土的龟甲来源相当广泛。最多的是当地的王八,还有很多是来自长江以南,很多还是海龟。上图是出土的最大一板,有44厘米长,是马来龟。有人根据此点,加上其他证据如盘庚是从山东靠海的地方迁徙来的,由此说商人最早来自海上,至少王室是这样。阿斗也觉得有一定道理,但讨论先到此为止,下面还有揣臆。



虽说绝大多数的甲骨是所谓的龟骨,其实还有牛骨,羊骨,鹿骨,象骨,鹤骨,等等,这其中最多是牛肩胛骨。占卜的牛甲骨也要做类似的处理,包括去边,铇平,钻孔等。熏烤,看裂纹,刻卜辞与龟甲骨一样。既然阿斗你说龟是灵兽所以用于占卜,为什么又用其他骨头呢?专家解说是商人占卜的习俗后来逐渐传播到附近的方国,北边的方国由于没有龟骨就用其他兽骨,然后用其他兽骨的方式又反过来传回商国。持商人海上来的人说是商人来到内陆所携甲骨越用越少不得已而为之。



殷墟遗址博物馆不仅仅是甲骨文,图中地上的木桩就是考古学家根据地下土层分析而确定商朝当时建筑的位置。



这是当时殷都地下水管道。说实话,我看到后很震惊。说明殷都相当发达,是名副其实的都市。

博物馆陈列不仅仅是安阳小屯村出土的商朝古物,还有附近的。史料记载,商朝有好几个都城,周武王打下的朝歌,是其中之一,但专家确定安阳的亳是首都。



精美的青铜爵。文字、都城、金属都有了,商开启了中原文明。



出土的贝壳。因为来自海上不易,因此用作货币。当时的贝都中间凿眼,用绳子串起来。朋字是个象形字,当时是五贝一系,两系为一朋。大概古时作朋友是敢借钱、给钱的人,可谓两肋插刀。


自从国史所1936年第十五次考古发掘后,日本入侵,然后内战,国民政府就再没有组织挖掘。新政府在安阳成立了一个考古站,有经常性的挖掘,只出土了零星甲骨。但在1976年在殷墟却有个巨大发现:发现了完整的妇好墓。

据史料记载,妇好是盘庚迁都后第三代商王武丁的妻子。说是妇好墓的证据就是墓中这口鼎所刻的“后母辛”三字,这是妇好的封号。后是“皇天后土”的意思,辛是天干之一,商王一般都从中择一字(如盘庚的庚,武丁的丁是也)。后母辛表达的意思就是母辛德高众望,是后人歌颂赞美之辞。妇好可是商朝史中大名鼎鼎的人物,她不仅是武丁的王妃,而且还是位能征惯战的将军,多次单独或与武丁率兵与方国交战。



妇好墓的俯视图。导游说一般陪葬物都是成双成对的。



妇好墓中的一个青铜觥,兽背是个盖子,可以加酒。



妇好墓出土了大量青铜器、钱(贝)和玉器。仅玉器就有七百多件,可见商王武丁对妇好有多重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之高。据专家讲,其三分之一的玉是新疆和田玉。如此说来,商与远在万里之外的和田就有商贸往来,或者是周边方国进贡的。同理,我们也可相信占卜用的海龟也可用同样的方式得到。因此海龟的使用不可作为商人海上来的唯一证据。



妇好葬在殷都城内,是个异数。一般来说商王应葬在王陵。殷墟博物馆实际有两个分开的地方,一个是都城遗址,就是刚才啰嗦的。另一个是所谓的王陵遗址,两地之间有泊车接送,半小时一班,开车一刻钟,90元的门票全包了。



王陵遗址就是个围起的大院子。中间矗立着“后母戊”鼎的仿制放大件。真品放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有800多公斤,是目前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是镇馆之宝。母戊是殷王武丁的另一王妃,历史只记其名,没有母辛妇好类似的任何功绩,但儿子继承了王位,鼎也比母辛的大。到底母以子贵啊!



院子里有几个小房子,里面是殷商大墓。因为以前的盗墓,出土文物稀少,证据不足,墓主不可考。商代的墓分亞字,申字,甲字,口字几种类型。亞字的四面都有通道,等级最高。申由口字的分别有2、1、0个通道。



盗墓者拿不走的有马车和骨骸。有马的骨骸,还有殉葬者的古骸。以人殉葬在世界个地区都有,五百年前的阿兹台克人(在现在的墨西哥)一次祭祀就杀几千人。中原的人殉在秦以后就没了,但不知道秦始皇干了没有?



双马车骸。



出土的铜面具。如果根据当时商人铸造,可见当时的商人脸型是上下都尖的申字型,与现在国人普遍的国字脸有些不同。





(三)中国文字博物馆



文字博物馆是北京之外唯一一个国家级博物馆。博物馆不需要门票,但需要用身份证在门口的自动发票机上取票。阿斗兜揣米国护照,如贼一般,哪能取出票来?幸亏门口的保安小姐姐看阿斗品像还算端正,就三弄五搞给俺提了张票。谢谢好心人!

走进博物馆,里面相当高大,共四层。第四层作办公研究不对公众开放。第一层还有个小卖部,卖些与文字有关的书。进去后,博物馆中厅就是两块四层楼的石壁,全是甲骨文和中国历代书法作品的图案。



安阳出土甲骨文,在此建文字博物馆再合适不过,因此甲骨文是博物馆的重点。不过,俺也学到在中国其他地方如山东,陕西,河北等地也有出土甲骨文,只是数量太少。



研究甲骨文有所谓“四堂”之说,盖因四位大师的字或号都有个堂字: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罗振玉和王国维对甲骨文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董作宾主持了国史所对安阳甲骨文的挖掘,到台湾后任台大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中科大老校长郭沫若对甲骨文的研究是在1927-1937年在日本流亡时期。他起点高,主要贡献是根据历史事件对比解破甲骨文字。


至今人们认出~4500个甲骨字,其中~1500被破解(其中~200有争议),其他的~3000字有待破解。“低处的桃子”已被摘光,专家说任何一个新解的字都得用上金石历史等全方位的知识,都够给个博士。谁有兴趣?



总共有多少片甲骨?有人说16万,也有人说17万。大概是这个数吧。为什么不确定?盖因很多甲骨系私人收藏,不好完全统计。另外,甲骨埋地三千年,非常易碎。所以如不精心保管,甲骨会越来越多。


其他国家也收藏了不少甲骨。最多是日本,在日本的除了日本人收购的,很多是罗振玉在辛亥革命后流亡日本时流出的。再一个是加拿大,当时安阳有一个加拿大来的传教士 Mellon,他收购了5万多片甲骨,回加拿大休假时带了不少回去。但中国人普遍对此人评价不错,且绝大部分因躲日本侵略埋在了任教的山东齐鲁大学。他知识渊博,首先根据卜辞给甲骨文进行时间断代,也首先用硬笔书写甲骨文。



既然是文字博物馆,除了甲骨文,有关汉字的发展都有介绍。很遗憾,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发现任何与甲骨文有关的前文字。但并不是没有发现之前的有趣符号。上图就是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符号。仅就符号本身而言,有可能就是纯纹饰,但也有可能是数字类的符号。古人说上古时期人们结绳记事,阿斗在秘鲁也看了几百年前印加人的结绳。但是,仔细一想,结绳结构简单,怎么就能够表达类似语言的复杂信息?其实,讲的是记事而已,古时最重要的信息无非就是类别、时间、数字。因此,考古学家,如Harari,说数字是最早的文字。结绳所能表达的仅有枝干结构,结绳位置,绳子颜色,因此也只能表达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如军队人数,行军距离,年月日,等等。



中国字的起源在古书里有洛水灵龟负《洛书》说,也就是是说天赐中原先民文字。另一说是仓颉造字,《说文解字》序说:“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爪之迹,知今之可相别异也,构造书契。”仓颉传说是皇帝的史官,也许不是单一个人,而是一个家族或部落,此种叙述在古书中很常见。


根据考古学家的考证,在古埃及每个国王都有自己专有的符号,也有发音。古埃及文的圣书体的构字方法就是先有一些象形符号,如面包、木棍、石头、月亮,……,等等,然后在用这些符号包括国王的专用符组合成新的字,组合可以是意义上的,也可以是声音,或声型的。上图就是古时氏族的符号,参照古埃及字的结构法,很可能也是前汉字的一部分。

甲骨文之后就是金文,也就是在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周朝。金文一般铸在鼎盘一类的礼器上。铭文的内容一般都是誓言、家训、事典等,跟甲骨文的内容截然不同。金文书写用大篆,专家一般都能解读。


顺便说一句,青铜器的体重在商末达到高峰。从周开始,青铜器变的越来越小也越来越精致。除此外,字数多少因此也是判别青铜器品级的重要因素。毛公鼎有500个字,是出土青铜器里最多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博物馆全面介绍了中国文字的发展,包括有各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上图介绍的鸟虫体,多是刻在兵器上。


博物馆不仅介绍汉字,还介绍了中国所有民族的文字。除了蒙藏主要少数民族外,他们的文字大多是进百十年或由传教士或由政府建的罗马拼音文字。遗憾的是博物馆没有世界其他国家文字的介绍,也没有文字分类学的介绍以及汉字与其他文字的关系。



甲骨文甫一发现,人们就开始了依其结字之法创造书法作品了。三楼有一展厅刚好举办当地最近的一次书法学习班的作品。阿斗以前在其他的美术馆、博物馆看过现代人写的“甲骨文”,但俺觉得这里展出是最好的。大概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四)后记


早上5点半从家里出发,千里独行,然后在安阳悠哉悠哉看古迹学历史,晚上10点半回来。四十年前阿斗去合肥念书,没比安阳远多少,坐绿皮火车咣咣当当单程也不止20小时,现在想起恍惚隔世 ……


安阳回来以后好多天了,也没写个汇报。倒不是没感想,而是感想太深了,反倒不好下笔。另外,古迹也没有多少“上镜”的照片,因此也就没写,直到有朋友建议说写个类似安阳导游的小篇,也让人参考下从北京去安阳值不值得。


这还真不好答,阿斗就如实说。同是中国古代重要都城,西安的游人可谓如潮,在安阳门可箩雀,很多时候阿斗就孤身一人。原因是多方面的,西安的古迹多是实物,可看性强,古迹既多又有历史文献相映证,并有现代西安城陪衬,游个三五天是至少的,自然更吸引人。安阳的历史更古远,实物就少,更加之很多国宝级的古物展出的只是复制品(真品放到了北京和其他大城市博物馆),同时甲骨在哪里看都一样,又无很多古籍描述,吸引力自然小。另外,安阳是个小城,附近只有零星景点,安阳来一天足矣。俺觉得安阳的博物馆首先要增加馆藏(真品),譬如说关于袁世凯的实物就不会很贵,应考虑搜集。第二,现在的博物馆主要是通过出土的展品来证实古籍,或者说展出的是文化史。但俺觉得既然是博物馆,重点应是科学的考古发现,且不应仅仅有关正统中原“汉族”的物件,还应传播科学的考古知识以及相关地区和民族的东西和历史。


小的时候,俺爸教育阿斗对字纸应如圣物,因此安阳之行也可以说是朝拜,心灵满足。看了实物,学到了些新知识,新的问题种了草,也够阿斗以后消磨段功夫,值了!


中国之外,其他地区的人类学家普遍持如下观点:1,虽然人曾经在世界各地演化(如北京猿人),但现代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在大约十万年前分次走出非洲在地球上枝开叶散;2,文明首先在中东出现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国人凭着特有的自信,大多对此两点嗤之以鼻。由于考古学的证据(缺失3 - 20 万年前人类古化石),特别是最近二十多年来DNA测试所提供的强有力的证据,现在中国学界基本认同人类统一起源于非洲的说法。但对文明统一起源的说法基本上不认可。其实也有一定道理,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中国文明是本土产生,但也没有直接证据说文明是从中东传到中原的。文明发源统一说是根据世界各地考古发现的一个归纳说法,另外中东也是人类出非洲走向世界的第一站, 而且中东有着种种优越条件成为最早的农业社会。



大家知道,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但迄今还没有在中原发现任何前甲骨文的文字。甲骨文就像被“空投”来的,这点到与古人所说的河洛出书契合。科大校友刘光保等人另辟途径,上图就是他最近出的一本书。书从古埃及象形文字着手,然后指出其向甲骨文到金文的演化,并解释了几十个重要的字。另外,作者还另解了荒诞不经的《山海经》,说如果放到埃及就不荒诞了。俺觉得作者还是没有让所有人信服,但他的确开辟了一个新思路。中国研究古埃及的专家太少,如果多一些,再和甲骨文和古籍交叉印证,很可能有大突破。但这很可能破了某些人所谓的文化自信,但政治不该干预学术吧!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人有时往往因为对某些事太“熟悉”,产生惯性与群体性思维。看看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常常会有独到之处。上图是新进的日本学者写的中国历史书。日本人采取的不是我们熟悉的一条线中华文明的历史性思维,而是把中原文化(现在河南山西一带)放到与周边氏族社会中一起考虑。文化自然有竞争,也有整合,中原文化很可能就有很大成分来自古埃及。商虽在前,并在中原创立了文明,但中国文化的模因(meme) 却是周朝的。我们应该保持科学惟实的心态。


半世蹉跎雨打萍,

羞和师友话平生。

孤行羸顿愈昏聩,

惟见古墟层又层。


谢谢您不辞劳苦看完阿斗的呱噪!有高论妙想,请不吝留言赐教。





作者简介


阿斗1984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自动化系(7910),1990美国吉尼大学系工程学博士。身在异国他我是?我从哪里来?问题趣。可惜生性愚问题仍在探索。抛引玉,望校友大儒不吝教。



编辑:陈颖 8714


推荐阅读
【瀚海数据说】关于汉字的探讨
【人文科大】阿斗漫游圆明园
【人文科大】发现秘鲁
【人文科大 】匆匆丹吉尔
【人文科大】第一个人类的诞生
【人文科大】赛珍珠与她身处的两个大地
【人文科大】巴东行



欢迎点赞、留言、打赏、投稿、和分享转发!如需转载请留言。投稿请电邮 hzhang9@att.net。



招聘启事本公众号欲招志愿记者,负责一些采访工作,有兴趣者请将个人文章及个人简历发到 hzhang9@att.net,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