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11月2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上海官员真不怕掉乌纱帽吗?


两天,都在说上海是一个极端的存在。

尽管疫情一轮又一轮的肆虐,但上海似乎泰然自若。你能想象吗,上海这个人口多达2500万的巨无霸城市,至今还有大量的人没有做过核酸检测。市民出入地铁,居然也不要健康码。商场、电影院等公共场所,也没有动不动就关停歇业。
相比之下,如今中国还有大量的城市,稍有风吹草动就要全员核酸;即便没有任何密接或次密接行为,只要来自于中高风险区,统统要隔离14天;外界形势稍微严峻,就要关停电影院和饭店;回家过年,也会想尽办法劝你能不回就别回等等。一件件,一桩桩,弄得颇为折腾,怨声载道。
那么,上海为何敢如此“胆大妄为”呢?总结来说,上海其实就是精准防控疫情,而且阐释了什么才叫真正的精准防控。
其一,疫情防控要精准到1米范围内,核酸筛查要精准到“多一个都不要”。通过上海发布统计的数据,过去一年时间里,上海核酸排查才给40万人做过。这个数据只占上海人口的2%不到,甚至比很多县城人口还少。而上海的做法是,将一个小区、一个商场,甚至一家奶茶店作为单位防控。


所以,前两天比较火的一家奶茶店,因为3例确诊病例而被列为中风险区。而这个中风险区,不是其他城市大的行政区域的概念,而是精准到奶茶店这一个小小的20平方的空间。也因此,这家奶茶店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中风险地区。而旁边的理发店可以照常经营,门前的共享单车,来去无阻。



其二,快速判定密接,只对该隔离的人进行隔离。上海至今,不喜欢搞“一刀切”的形式,当发现一个病例后,公安部门会把病例14天的途经路段、活动场所视频调出来,然后给到流调队员筛查。
上海不是看你有了接触就判定为密接,而是会对照每分每秒的视频,结合调查对象的回忆,快速判定密接人员。比如医护人员接触病例就不叫密接,因为采取了防护措施。比如进奶茶店买奶茶的,戴口罩的不是密接,没戴的才是密接,戴了口罩又摘下口罩喝奶茶的也算是密接。
就是这样细致,就是这般绣花针的功夫,上海精准地筛查出密接、密接的密接,以及高风险人群,然后再对这些人群采取相应的健康管理和控制。
其三,可以不折腾的,尽量选择“不折腾”。有了前面的精准防控,上海对“不相关”的人统统表达最大的善意。比如,大家进出地铁可以不用出示健康码。也因为此,上海被一些人质疑管得太松。但上海的逻辑是,因为所有的红码和黄码都在管控中,不可能出现在地铁,那为啥还要多此一举出示健康码呢?
我觉得,这逻辑没有半点毛病。
其四,天下防疫,唯快不破。上海一旦哪里发生疫情,一般不需要超过一个晚上,隔天早上或者下午,上海发布公众号就会公布确诊病例的行动轨迹,以及密接人员的相关信息等。
在这背后,是极其顺畅的管理机制。比如1分钟内完成首批流调和现场处置人员响应,10分钟第二批响应,40分钟完成所有保障队员和后续处置队员集结。而流调队伍需要24小时全天值班,一旦接到疫情报告后,需要2小时抵达现场,4小时完成核心流调和转运,24小时完成风险人群的核酸筛查工作。
比如,上海迪士尼去年10月30日有一名确诊人员在园内游玩,得知消息后,当天晚上就完成了园内园外3.3万人的核酸检测。整个过程井然有序,没有拥挤也没有恐慌。在这背后,是一个作战体系,所有人分工有序,快速作战。

看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上海有钱,它可以建立起强大的作战体系。
对此,我不否认上海在经济基础和管理水平上的高标准,但我们也必须看到,上海人口基数多么庞大,他们也同样会为之付出多大的成本。甚至于,很多地方全员核酸的做法,防疫负担和经济损失可能反倒更重。
其实,上海让我更佩服的还在于,偌大的一个城市,应该说一旦出问题,它是首当其冲且影响最大的城市。但上海偏偏没有出现像武汉、南京、扬州、西安那样的大问题。
另外,上海这样一个最容易出问题的城市,竟然敢为人先,去独创一个精准防疫的模式。单单这份勇气,试问有多少城市敢做呢?
上海,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能做到这个城市的管理者,可以说比大多城市要难得多,也更值得珍惜。难道他们不担心自己因为管控不力而丢掉乌纱帽吗?或许他们更加明白,自己的历程有多么艰难,多么不易。而他们的选择,却是勇敢地扛起执政担当,面对社会成本和百姓的生活,有更多的敬畏之心。
我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呢?其实是想告诉大家,自疫情以来已经两年整,我们也逐渐明白,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将与疫情共存。这时候我们就更需要破局者,尤其是城市管理方面的破局:
我们可不可以更精准地防控,不必草木皆兵,犹如惊弓之鸟;我们可不可以不搞“一刀切”,尽量不要关停公共场所,进而影响到民众收入;我们可不可以让那些可以不隔离的人正常外出,回归到创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中去。
从上海给出的答案来看,其实我们是可以做到的。
那么,未来的时间里,我们是不是可以派遣人员到上海跟队学习。既然有了可行可复制的经验,那就让它开花结果到大江南北,让每一座城市不产生不必要的防疫负担,让每一个家庭和个人也能逐步感受到,在城市管理的越来越高效和精准之下,我们还可以回到更常态的生活环境下。
破局者既然已经成功,后来者不该再故步自封了!

END

推荐阅读


胡适对中国人的十大批判:愚昧,是因为拒绝被启蒙

陈丹青:文化断层比肉体破裂更可怕

委员提案 “全民免费医疗” 被狂喷,反对者都是些什么人?

叫停无偿外援:邓小平之怒与国家之福

邓小平南方谈话30年:最遗憾地方是未见报的两句话!

50年前这场暗黑社会实验,也许可以解释目前所有社会矛盾

邓晓芒:我们到底要把下一代教育成为什么样的人?

【揭秘】县城黑恶势力生存之道

波埃西:人是怎样自愿为奴的?

揭秘:中国诈骗产业链地图(强烈建议转发收藏)

季羡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四个天问

中国教育70年简史:教育的折腾,折腾的教育(超级精辟)

荒诞的时代没有干净的人

邓小平的十条预言式警告: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

原中央党校副校长揭密中国官场三大定律: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

施一公的呐喊:中国潜伏的最大危机!

揭秘:为什么全国高考不用统一卷子?

一个人的思想史

一个有温度有深度有态度的公众号

你若喜欢,关注、转发或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