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广州召开媒体沟通会,介绍广东医改工作情况和经验,并回答记者提问。
广卫君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当天参加媒体沟通会的除了有中央媒体、省市媒体,还有自媒体界的“大V”代表,看来大家对广东医改工作关注度还是挺高的。
▲媒体沟通会现场
▲国家卫生计生委体改司信息处处长王冀主持媒体沟通会。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对广东医改工作总体进展进行介绍。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讲话
段宇飞介绍,2016年起,实施“建设卫生强省、打造健康广东”发展战略,进一步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努力做到组织领导、财政投入、政策配套三个到位;全省上下建立了强有力的医改领导体制,马兴瑞省长担任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21个地市和121个市(县、区)委书记担任组长;全省医疗卫生支出从2009年253亿元增长至2016年1122亿元,年平均增长率23.97%。2017年1-11月我省各级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达1161亿元,已超过2016年全年支出水平。今年1月,再次统筹安排各级财政500亿元,分三年实施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2016年初,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卫生强省的决定》。今年省政府出台《广东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明确综合医改32项重点任务,健康广东2030规划纲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规划、“十三五”医改规划相继出台,制度设计进一步完善。
立足广东省情,针对基础薄弱的粤东西北地区,优质医疗资源丰富的广深地区,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确立“广深构建医疗卫生高地、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的发展格局。
一是补短板,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医务人员待遇、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分三年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基层服务能力建设18个项目如期完成年度任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47家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全面启动。升级建设18家县级中医院,改造建设196家县办公立医院。491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和4000个村卫生站规范化建设已开工。此外,省卫生计生委对全省县域内住院率和患者流向进行大数据分析,可以精准掌握各县(市)患者流向、流出的病种、数量、费用等情况。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实现“一县一策”,“精准帮扶”。
二是建高地,以实施“31611”工程(建设30所高水平医院、100个高水平临床重点专科、打造6大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培育100名医学领军人才和1000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为重点,落实构建医疗卫生高地行动计划。今年的60名医学领军人才和600名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已遴选完成,其余各项工作正在进行中。新增国家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6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4人,省名中医80人,“白求恩奖章”获得者1人。
段宇飞表示,广东医改围绕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综合监管制度五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今年3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卫生与健康大会,全面启动部署综合医改。
一是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今年7月15日前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全面启动改革,取消药品加成,所减少的合理收入,采取“8:1:1”的补偿方式,合理提高了医疗服务价格。监测显示,参与此轮改革的14个市公立医院,改革后比改革前半年的次均门诊费用上升5.5%、次均住院费用下降0.4%;次均门诊药费、住院药费分别下降3.6%和12.7%,药占比分别下降4.2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技术劳务收入占比分别上升3.7个百分点和2.7个百分点,基本达到“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的改革要求。
二是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在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城市和农村因地制宜推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在城市主要推广深圳罗湖经验,农村主要促进“县镇医联体”建设。大力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省二医率先探索网络医院建设,在全省建立13790个接诊点。依托中山大学眼科中心组建眼科远程医疗中心,目前20个省级远程医疗中心已与粤东西北地区56个县(市)形成网络;依托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组建广东省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中心,填补了覆盖全省的省级病理诊断和医学检验中心空白。截至11月13日,全省共组建了349个医联体,其中医疗集团52个,医疗共同体111个,专科联盟106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6个,其他类型64个。
三是全面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加快推进,各市已基本建立总额管理,普通门诊费用以按人头付费为主,住院费用以按病种、按服务单元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今年起,在全省全面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要求各市2017年底前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病种数不少于1000种。
四是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逐步走上制度化轨道,实行分类签约、有偿签约、差别化签约,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机制同时建立。21个地市全面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7个地市出台了以服务包为基础路径的签约服务收付费标准,开始有偿签约服务。截止12月14日,我省全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为41.45%,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为63.36%。
五是大力推广药品集团采购(GPO)。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尝试“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药品集团采购模式,预计全年可节省药品费用15.37亿元。国务院医改办对深圳市GPO采购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是现代健康服务业的新业态、是新型的药品集中采购运营商,要尽快探索建立起GPO中国标准,加快推广深圳GPO做法。我省将GPO做法推广到广州,正在抓紧制订实施方案。同时,允许各地在省和广州、深圳药品采购平台上采购,鼓励三个平台形成有序良性竞争态势。
六是大力发展社会办医。简化行政审批、放宽机构准入、实行医保同等对待,落实社会办医的税收、财政、收费、用地、投融资等保障措施,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办医。全省民营医院占比从2009年的25.6%提高到2016年的44.5%。放开医师多点执业,在全省范围内实行医师及护士第一执业地点报备制、省域注册有效制、多点执业注册网络备案制,推动医务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七是大力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出台实施广东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推动中药材保护和发展实施方案。推进中医“治未病 ”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实施《广东省岭南中药材保护条例》,率先立法保护道地中药材资源。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7年12月,我省1416个中医馆建设扎实推进。截止2016年12月31号,我省99.77%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9.57%的乡镇卫生院、95.88%的社区卫生服务站、80.1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相关指标考核居全国前列。
媒体沟通会前,国家卫生计生委还组织相关专家深入广东调研,总结经验,听取意见,看看这些大咖专家对广东医改有哪些评价?
申曙光
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山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广东省的医改工作在强基层、建机制、推进分级诊疗、医联体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一些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并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生命力和可推广价值的具体的医改实施模式。
广东省的医改给我们三点重要的启示:一是深化医改的每一项工作都难度大,困难多,但只要政府重视,改革的决心大,持续发力,锐意创新,就可以克服困难,取得实效。二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医疗卫生工作、医改工作,只要善于充分运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就可以大幅度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放大优质医疗资源的效应,解决医疗服务发展中“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觉得首先是对健康中国的向往,对个人身体健康的向往,而医疗资源又总是有限的,发展科技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解决这个问题。三是政府重视,加上因地制宜的创新,经济欠发达地区也可以在医改方面,在医疗服务发展方面走出自己的路子,取得实在的成效。
总体上来看,广东省在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及医疗服务科技化等方面改革力度大,创新多,进行了多种实施模式的探索,取得了实际成效,改革的模式与路径具有全国示范与推广价值。个人建议,下一步应该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推广运用适应的改革模式。
陈秋霖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多年前,广东就提出“幸福广东”建设,其中就包括健康领域的发展,因为免于恐惧是最基本的幸福,每个人几乎都不可避免的恐惧是疾病带来的恐惧。很荣幸再次到广东调研学习,特别是再次到广东省中医院调研学习,又有一些新的体会。
印象深刻的是创新工作,一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特别是以广东省中医院的管理为代表,我对医院管理的观察,有两个是必看的,一是门诊大厅的秩序,这是医院的门面,门诊大厅乱哄哄的那这个医院的管理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另一个是厕所,这是医院的里子,通过厕所的管理可以反映出一个医院的管理。十年前,广东省中医院就是门庭若市,但秩序很好,厕所也非常整洁。这次调研又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同时也发现很多新的亮点。比如管理职业化,广东省中医院管理团队人员仅占全院人数的3.5%,但是管理专业化、职业化程度很高,很多都是受过专业管理教育培训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比如精益管理。广东省中医院共开展精益改善、质量控制(QC)管理、质量环(PDCA循环)改进等项目200多个,覆盖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服务流程再造、后勤保障等各重点环节。开展临床路径管理,截至2017年5月全院实施临床路径115个,入径率95.64%,完成率83.98%。比如加强党的领导。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干部的作用,不仅进一步加强了医院的管理效率和质量,也更好地将医院文化融入员工的工作中,提升医院的公益性形象。
赵锐
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这两天我们去了清远市人民医院、连州和连南县人民医院。这其中涉及了广东省粤东西北“三连一阳”贫困地区中的“两连”。我们知道医改的难点和重点是有限的资源和无限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在欠发达地区搞改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问题。在调研中发现广东省医改在解决这一矛盾,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需求进程中,探索出了富有成效的实践经验。
县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农民和县城居民,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覆盖人群最多的载体,是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环节。通过调研我们看到,一方面,在县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提升中,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有效发挥政府领导、管理、投入和保障责任。另一方面,切实开展医联体的建设,不搞形势,不搞运动,扎扎实实追求建设质量。尤其是广药一附院对口帮扶连南县人民医院,使一所即将破产的医院在帮扶之后收入翻番,留住了一大批优质人才,特别是在今年实现了硕士研究生的零突破。我想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成就。通过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促进社会公平作出了巨大努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议进一步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三医”联动推进改革,激发改革的内生动力,形成改革的总体效应。进一步探索推广基层适宜技术,特别是利用广东的中医药优势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为广大百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最大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时总结改革经验,对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总结宣传,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广东经验。
媒体沟通会现场气氛活跃,各级媒体也踊跃提问,看看这些针对医改的问题,省卫生计生委又是如何看待和应对?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飞回答记者提问
健康报记者:2017年对广东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综合医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改革亮点很多,请问广东下一步的医改工作重点方向是什么?
医改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面临许多挑战,有些难点工作、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我们才刚破题,需要下更大的力气攻坚克难。我用6个关键词来概括医改下一步工作:
第一个关键词是强基层。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接下来要狠抓基层18个重点项目落实,尤其是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在抓好硬件建设的同时,指导各地实施基层人才储备计划;
第二个关键词是腾空间、调结构、保衔接。拓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尤其在加强改革数据监测分析,来指导地市根据医院运行情况和药品耗材“腾空间”情况,强化与医保政策、分级诊疗制度等政策相互衔接,确保价格和财政补偿水平达到政策预定的90%的目标,保障医院运行平稳;
第三个关键词是按病种付费。进一步推行、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第四个关键词是GPO。深化药品采购制度改革,成功探索深圳的GPO做法,允许各地在省和广州、深圳药品采购平台上采购,鼓励三个平台形成有序良性竞争态势;
第五个关键词是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广东近日也会出台现代医院管理实施方案,建立推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包括要加强医院党建工作,提升公立医院党组织建设水平;
第六个关键词是社会办医、粤港澳大湾区医疗服务。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刘冠贤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县域卫生记者:今年9月,国务院医改办在深圳召开了推进医联体建设现场会,目前是如何推进医联体建设的?
医联体建设是我们落实医改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自身好、落实好建设医联体对促进资源下沉、提高基层能力、转变服务模式、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广东医联体建设有5种方面的形式:
一是深圳罗湖医疗集团的医联体模式。深圳罗湖区以区人民医院为龙头建立了罗湖医院集团,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基本医保对医院集团采取区域打包付费方式,实行“总额管理、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促进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今年开始,深圳市将罗湖区的做法推广到全市,目前已组建11个医院集团。
二是县镇一体化模式,组建医共体。部分地市探索医疗卫生县镇一体化改革,实现“人事、财务、资产、业务、药品”五统一管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畅通双向转诊通道。
三是发挥专科优势、专科联盟模式。以省部属医院为龙头,积极组建专科联盟。眼科、肾病专科、肝胆胰专科、胃肠专科、骨科等专科联盟覆盖全部57个县(市)。
四是远程医疗协作网模式。广东省网络医院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省、县、镇、村一体的四级诊疗模式,使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三甲医院优质服务。截至11月30日,全省共组建了349个医联体,其中医疗集团52个,医疗共同体111个,专科联盟106个,远程医疗协作网16个,其他类型64个。全省163家三级公立医院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工作。各地市有成效的医联体59个。
五是正在探索其他形式,比如说托管,比如说会形成的其他工作,医联体、医工体等。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回答记者提问。
人民日报民生周刊记者:广东在推进改革时,有哪些举措助力中医药强省建设?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早在2006年就提出建设中医药强省。全省中医药系统紧紧围绕建设卫生强省、打造健康广东战略目标,谋篇布局、乘势而为,以医改为动力,通过四个“准确把握”,推动中医药事业跨越式发展。
一是准确把握发展中医药的指导思想。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新时代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将中医药工作作为推进卫生强省、健康广东建设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推进,将中医药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统筹考虑,将中医药事业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统筹推进。
二是准确把握发展中医药的政策精髓。认真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中医药工作的要求和国家在深化医改中出台的中医药三个除外政策(药品零加成中药饮片除外、控制药占比中药饮片除外、药品集中采购中药饮片除外),以落实《中医药法》为准绳,全面实施《中医药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加强部门沟通,在中医药经费投入、项目安排、专科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争取支持,将国家政策落实到位。
三是准确把握发展中医药的自身规律。遵循中医药自身规律,正确处理深化医改与中医药发展的关系,将中医药融入医改分级诊疗制度、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民医保制度、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和综合监管制度建设,激发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是准确把握发展中医药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作为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优势,推进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和生态“七位一体”协调发展。
采写|马方
编辑|Henin 图片|中国网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欢迎分享此文,
让更多人为广东医改建言献策
推 荐 阅 读
经济欠发达地区健康广东建设之路怎么走?
广马赛场的最美医生
广东医用耗材大整治来了!
小心!专家说磕个下巴可不是小事
中山小榄:“病有所医”的健康小镇
为推进健康广东建设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