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察|成功打造“病有所医”的健康小镇 中山小榄如何做到?

2017-12-04 宋炳军 广东卫生在线



▲小榄人民医院外景


10月18日,秋风送爽,金菊飘香,中山市小榄镇显得安静祥和。


穿过小桥流水人家,广卫君来到联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的今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原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到小榄调研,也是在这个时间到的联丰中心。”甫一见面,小榄镇委副书记曾顺秋就点出了广卫君的巧合之旅。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也曾多次提到胡春华的这一次调研。他说,去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后不久,春华书记听取了关于综合医改和健康广东建设的情况汇报。谈到存在的问题和短板时,段宇飞坦承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强,制约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甚至影响到综合医改的成败。随后,春华书记密集调研9地市2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山市小榄镇是调研的第二个点。


虽然只是镇级建制,小榄却拥有两家大型综合医院,其中小榄人民医院还是国内首家镇级三甲医院,陈星海医院是按三甲标准另址新建的医院,它们分别与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紧密型医联体。


在联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考察并听取汇报后,胡春华对小榄镇“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秩序表示肯定。


随后的调研中,胡春华又发现大多数县域只有1家龙头医院,且许多县人民医院水平不高。经过充分了解和多方沟通后,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三年大会战”,计划2017~2019年共投入500亿强基层。其中,45+2家乡镇卫生院升级为县第二人民医院,目的就是学习小榄模式,通过建设两个以上的县域医疗中心,共同带动和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东具备较好条件,但依然存在不少短板。”2017年10月19日,党的十九大广东代表团座谈会向中外媒体开放。在集体采访环节,胡春华特别提到,广东正在通过45+2家乡镇卫生院升级等措施补齐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随后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南下广东,将目光投射到小榄的医联体建设上来。


恰逢小榄菊花会开幕前夕,小镇里菊花烂漫。埋头耕耘了十多年后,小榄经验也到了硕果累累的时候。


让全科医生进家庭


我们抵达联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时,已经是下午4点。中心已经安静下来,只有几个人在看病买药。赵伯是其中之一,80多岁的他趴在窗口付药费,仔细地数了数找回来的钱,又问了报销的费用,确认无误后才去取药。


老人没有留意到外界对小榄医改的关注,他对小榄镇的美誉已习以为常。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南部的经济重镇,小榄此前已获得过“中国乡镇之星”“全国文明村镇”等近200项国家和省级荣誉。而且一直以来对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视,也让它有着“国家卫生镇”的称号。


不过,问起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看法,老人竖起了大拇指,他呵呵笑着:“社区中心的李大夫水平很高,我没有什么大病就不去大医院了。”老人说,在社区看门诊还可以报销80%,去医院看只能报销20%,“这笔账谁都会算。”


给赵伯看病的是全科医生李宝珍,她也是小榄的明星全科医生之一。


每天早上8点钟,李宝珍准时上班。此时门诊已经等着几位病人,大多是赵伯一样的小病小痛、感冒发烧,也有一些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来复诊取药。11点左右,陆续赶来的门诊病人基本都看完走了,李宝珍才得以休息。如果时间充足,她会出门随访一些签约家庭医生服务的居民。


中午略作休息,下午她的工作主要是建立健康档案和做一些公共卫生服务。有时也会有家庭医生的签约病人打来电话,要求出诊。在小榄,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都发有一张联系卡,上面写着家庭医生的名字和电话,可以预约医生出诊,也可以随时打电话咨询有关健康问题。“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病情发生,多是输液或者换一下导尿管等。”李宝珍说,根据规定,她出诊一次费用是12元,医保会全部报销。


联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沈力介绍,小榄镇推行的家庭医生团队由3个人组成,一位全科医生、一位公卫医生和一名全科护士。“联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20支团队,不过只有6名公卫医生。”沈力说,如果公卫医生安排不过来,他会给全科医生配两名护士做帮手,保证团队3个人的规模。


“家庭医生会与病人建立长期稳定且互信的关系,对居民来说看病更方便了。”埒西一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刘武定说,2014年小榄镇作为广东省试点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埒西一社区卫生服务站是首批试点单位,如今该站有3个家庭医生团队,已经签约近1000多户居民。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是免费的,家庭病床则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不过在报销70%后,日均自付不超过5元。”刘武定介绍,很多居民不生病时并不关注健康问题,为了推动家庭医生和家庭病床签约,社区居委会做了大量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小榄镇政府则从财政上给予支持,每有1人签约家庭医生,镇政府会补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5元,如果建立一张家庭病床,则按照每天 25元的标准予以包干。


▲陈星海医院外景


91岁的张玉清是李宝珍的家庭病床签约对象。2007年她突然中风,在小榄人民医院抢救过来后,生活不能自理。2009年小榄镇推行家庭病床服务,儿子第一时间给她申请建立了家庭病床。根据约定,李宝珍每两周上门随访一次,期间有突发情况只要一个电话她也会随时上门服务。经过8年多来的细心呵护,张玉清恢复得不错,已经能自己吃饭、上厕所,还可以近距离地散散步。


“这是一个奇迹,老人现在的生活质量很好。”张玉清的儿子说,他们全家人都被李医生的医术和医德所折服,四世同堂的一家人,都签约李宝珍为家庭医生。“一些东西能不能吃,他都会打电话问我!”李医生笑着说,久而久之,两家人已经成了朋友。


刘武定也有一帮铁粉。有一次,和他签约的孙伯被商家忽悠购买了4000多元的保健品,不敢和孩子说,就打电话找刘武定帮忙。刘武定帮他报警,然后又教他如何预防诈骗。


孙伯不仅签约了家庭病床,他还是“平安钟”——星海善良健康通呼援服务项目的签约对象。他的床头桌子上装着一个呼援器,手上则长期戴着一款手表。一旦身体不舒服,只要按一下上面的按钮,位于下基路133号的呼援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会接到报警。由于平时有对老人进行随访,工作人员可以第一时间调出患者的病历和住址,1分钟内就可以安排相应的医生出诊。


“国内的许多平安钟是一个call台,和拨打120急救电话没有太大区别,需要转接和叙述病情、地址等,我们的平安钟没有这些步骤,节省了大量的抢救时间。”小榄镇陈星海医院院长黄汉伟介绍,2009年他在投资兴建陈星海医院的陈氏后人家中发现平安钟后,“化缘”700万建设了这个项目并运营。


从启动以来,平安钟已累计为近10多万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紧急救援和健康宣教服务。“我们医院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健康促进先进医院,就是因为平安钟。”黄汉伟说。


呼援服务中心的墙上贴着一些受助者的感谢信和照片,何老伯就在其中。他是一位低保户,2012年出现三次心衰,都是呼叫平安钟后被迅速赶到的医生从鬼门关拉回来的。“我们都知道他的病情和住址,可以直接派人上门服务,有一次甚至是撞门而入。5年过去了,老人依然健在。”平安钟项目负责人余嘉明介绍,小榄的平安钟如今已名声在外,不少镇外的老人也来签约。


在基层编织一张健康网


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无病防病、小病早治、病后康复”的管家式综合健康服务,这曾是小榄人的“白日梦”。


小榄镇党政办主任苏焕明曾长期担任小榄镇卫生局局长,据她介绍,中山由县升级为市之初,基层医疗卫生水平并没有随之提高。直到2006年前后,整个小榄镇也只有14间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半集体主办,一半民营,大多只有一两个医生,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很多病人感冒发烧都要往大医院跑。由于小榄到广州、顺德都很近,跨市看病也是常事。


▲2016年8月,省卫生计生委主任段宇飞(左三)到中山市调研。图中左二为中山市卫生计生局局长雷继敏,右三为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处处长张伟。


小榄镇政府在经济腾飞后,迅速拾起了政府办医的主体责任。接受采访时,小榄人民医院院长何淑明、陈星海医院院长黄汉伟、联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沈力等人,都不断地点赞小榄镇委镇政府的重视与担当。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镇搞了一个‘三步走’的农村体制改革,推行股份制、村一级核算和村改居。”小榄镇党委副书记曾顺秋介绍,股份制和村一级核算改革,将居民的分配收入从改革前的1000多元逐渐提高到现在的7000多元,更重要的是,改革使小榄镇政府得以集中资源办大事,“把各社区多余的钱拿出来,推进服务项目,特别是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


从2002年起,小榄镇先后投资近10亿元,为小榄人民医院和陈星海医院兴建了新院区,目前两家医院共有2600张床位,基本满足百姓就医问题。同时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引导两家镇属医院主动帮扶,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小病。


“作为强基层的一项措施,2000年中山市政府推行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中山市卫生计生局局长雷继敏介绍,2002年前后中山市的动作引起时任卫生部长张文康的关注。当年4月,张文康和卫生部5个司长以及一批中央媒体到中山调研,中山医改的努力第一次为外界所知。


2002年雷继敏从医院调任市卫生局副局长,此后一直致力于医疗卫生改革。据他介绍,在推行镇村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之初,遇到了不少阻力,时任中山市长陈根楷不得不亲自给各镇书记、镇长打电话督办。小榄当时也有类似情形,但镇委镇政府主动解决了这些拦路虎。


“小榄不仅有经济实力,党委和政府重视民生的执政理念和主动作为是其医改取得成功的更重要因素。”雷继敏说,厚积薄发,2007年小榄镇迎来了第一次大的突破。


当年,小榄镇正式确定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站原则是“政府主导、社区主办、医院管理、便民利民”,要求每个居委会投资建设一间社区卫生服务站,并配备基本设备。新建或改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镇政府每间给予30万或20万元的补贴。社区卫生服务站建成后,统一交由小榄人民医院或陈星海医院,对人财物以及业务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让好医生和资源流动起来,做到便民利民惠民。


同一年的中山市两会上,雷继敏等人大代表“加强农村卫生站建设,方便群众就医”的议案得到市人大的认可,列为当年的一号议案。不久,中山市政府就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高标准,启动了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标准化建设,要求每个村(社区)都要建一所标准化的卫生服务站,面积在150平方米以上,并为其配备心电图机、血压计等检查设备,以及针灸、火罐等中医康复理疗设备。


“市政府最终投入1000多万,带动了总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雷继敏说,经过2007〜2008两年的努力,共建成274间标准化的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站),全市基层社区服务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此后,利用新一轮基层综合医改又提供了2459个新编制,基本解决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问题,为一批扎根基层的医务人员解决了后顾之忧。


对小榄镇来说,2007年的两会带来了一次新的突破,中山市政府推动的强基层改革来得也正是时候。不过,在3年后推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体化建设,要求各镇区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分开,也给小榄带来过困惑。小榄镇委镇政府非常巧妙地做了一些变通,实际上还是坚持镇村一体化管理。曾亲历这一过程的苏焕明说,因为医疗卫生事业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小榄勇于进行一些尝试。“我们也听到过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是我们坚持了下来。”


雷继敏说,他十分认同小榄的这次坚持,“当初走实体化建设,是为了解决重医轻防的问题;2014年开始探索区域医联体建设,目的是推动防治结合新的尝试;现在深化镇村医联体建设不是对实体化建设的否定,很多人担心这是走回头路,这不是走回头路,而是在新形势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必然。这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


因为这次坚持,在螺旋式的上升中,小榄得以走快一步。


▲广东省委委员、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右四)在担任中山市委书记期间调研联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图中右三为小榄镇党委书记梁荣佳,右一为小榄镇委副书记曾顺秋,左四为时任小榄镇卫生局局长苏焕明,左三为中心主任沈力。


如今小榄将全镇15个社区的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分成两个片区,按就近原则分别与小榄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建立紧密型医联体,实现了“五个联动”(管理联动、技术联动、人才联动、资源联动、制度联动)和“六个标准化”(管理规范、工作流程、质量标准、服务内容、形象设计、绩效考核)的管理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医院的资源优势,弥补了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短板,完善了小榄镇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两家医院都安排了一名副院长担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法人和主任,同时选派有经验的医生、护士等业务骨干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医院还为社区的医务人员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此外,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现检查、检验资源共享,即便是一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检验的项目,抽取样本送到医院后可以通过网络查看结果。


“通过两级医疗机构的资源共享,小榄镇的医疗卫生资源失衡状况已经改变。”小榄镇卫生局局长郭淑霞说,医联体建设为小榄镇群众编织了一张健康网。如今,通过一系列改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一改原先门可罗雀的窘境,日均门诊量已经达到300 ~ 500人次,小病在社区的设想得以实现。


大病不出镇也不再是困扰小榄人的难题。


即便是上午10点多,走进陈星海医院,你也不会感到拥挤。这既是设计的原因——医院专门请来的台湾医疗建筑设计师把妇科、产科、儿科和内科等人流量较大的科室都放在二楼,一楼不再拥挤;这更是医改的成绩,“有很大一部分常见病病人已经被分流到社区卫生站。”黄汉伟说。


“作为医联体中的龙头医院,复杂疑难病例在我院所有病例的占比超过60%。”小榄人民医院院长何淑明介绍,通过有意识地引导病人回社区,常见病、多发病基本在社区就能解决,三甲医院也因此得以发挥专家、专科的作用,在研究疑难杂症上出成果。


小榄镇一直有意识地推进小榄人民医院、陈星海医院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小榄人民医院2011年创建为全国镇级三甲医院后,正全力打造以妇儿医疗保健为重点品牌的综合医院,“我们是中山市北部的区域医疗中心。”何淑明强调。


陈星海医院则重点发展肿瘤防治和中医药服务,“我们计划打造一家中西医结合的综合医院。”黄汉伟说。


作为镇属医院,小榄人民医院和陈星海医院在招聘人才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何淑明选择通过内外联动的培训方式内部挖潜。她说:“我们的理念是办好一所医院,办成一所学校。”目前全院所有医生、护士、行政工作人员,甚至后勤服务人员,都必须经过三年规范化培训才能上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受益于这一培训体系,培育了一批有能力独当一面的医护人员。


陈星海医院在人才培养上同样保持着自己的节奏。不久前,黄汉伟大力引进的肿瘤中心学术带头人黄逸生在《柳叶刀·呼吸医学》上发表论文,成为该院在学术发展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和里程碑。


让慢病管理广覆盖


检查出鼻咽癌时,阿康曾打算到广州治疗,最后还是选择留在中山,治疗两年后痊愈。


他是在社区组织的鼻咽癌筛查时查出癌症的。像他这样及早发现并得到治疗的例子在小榄镇并不少见。从2009年开始,小榄在全镇开展免费肿瘤筛查工作,目前可筛查的癌症有鼻咽癌、肺癌、肝癌、肠癌、宫颈癌、乳腺癌等六大癌症,为癌症的早诊早治、提高治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27日,全镇约18万人次做过筛查,发现高危对象11447人次,确诊154人,其中肝癌筛查32591人次,高危人群3157人,确诊肝癌44例;鼻咽癌筛查69002人次,高危人群4368人次,确诊69例;宫颈癌筛查47962人次,高危人群3922人次,确诊21例;乳腺癌筛查31310人次,确诊20例。


“筛查出的高危人群,我们还会跟踪随访,建立肿瘤防控档案。”郭淑霞介绍,癌症筛查的费用几乎都由政府和医院承担,比如一套市场价200元的宫颈癌筛查,个人只需要支付30元,如果家庭困难,这笔费用也不用出,“低保户检查费个人部分由政府补贴,困难户则由居委会承担。”


由于生活方式和认知的惯性,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推动一直以来都比较困难。然而经过长期的有效筛查和健康知识普及,小榄镇的居民如今已经有了良好的防癌观念。作为“广东省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小榄的慢病防控也早就走在全国前列。


▲家庭医生签约现场。


小榄镇的慢病防控工作比癌症筛查还要早。2007年,小榄镇选择了两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慢病防控工作试点,随后逐渐推广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全面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和高血压、糖尿病筛查管理,还为35岁以上患者首诊测量血压——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要求,小榄镇把35岁以上常住人口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都纳入社区管理。


小榄镇每年的公共卫生经费在2000万元左右。为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和福利性,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服务格局,从2007年开始,小榄镇政府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服务的户籍人口数,给予该机构每人20元的补贴。2016年这个数字提高至51.9元。


不过,也不是每一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能拿到全部补贴,这取决于他们公共卫生服务的成绩——小榄镇引入PDCA管理体系,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的分数就是补贴发放的比例。


根据小榄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的数据,最近几年的考核,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得分比较稳定,基本上在90~95分之间,因此能拿到90%~95%的补贴。“2007年还有只得40多分的,这显然不符合要求,我们会要求它们转型或退出。”苏焕明介绍,绩效考核就像是一把大剪刀,剪掉了一部分不愿意做公共卫生服务的机构,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服务。


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是小榄镇的创举,2013年由原来的小榄镇防保所更名成立,主要责任是对全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开展进行督导、检查和考核等。


除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两家三级医院也加入到了慢病防控体系建设中。“我们院从6月29日开始正式实施‘两病’的分级诊疗,对于高血压病、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病而言,病情稳定后治疗方案基本不变,患者去社区服务机构拿药复查更方便。”小榄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赵象文介绍,2016年小榄人民医院高血压病的门诊及住院合计人次为12077人次、糖尿病为5923人次。


到目前为止,小榄镇政府已经建立起以镇公共卫生服务中心为指导,两间镇属医院为枢纽,20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三位一体”的全镇慢性病防控体系。“目前,小榄镇管理高血压患者20371名,管理率95.47%,控制率80.38%;管理糖尿病患者6112名,管理率93.12%,控制率67.08%。”郭淑霞说,小榄接下来还会加大对慢病防控的信息化、网格化管理,使慢病防控工作全方位、全角度地覆盖全镇。


美国著名咨询机构麦肯锡曾对小榄镇的慢病管理做过调研,其研究结果显示:“小榄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包括家庭医生签约、医生培训、信息化建设、电子血压计发放等干预措施在内的慢性病管理干预,提高了患者对社区提供健康教育活动的满意度,改善了患者疾病危险因素的管理效果,改善了服药习惯和服药依从性,提高了患者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效果,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


在报告之外,麦肯锡还给予了一个更接地气的高度评价:“小榄镇的居民健康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卫生投入支出效率也是最高的地区之一,慢性病的发现率、管理率和控制率和国际发达国家水平比较接近。”


让医保成为“护身符”


“如果把医联体比作一辆马车,卫生计生部门就如最前面的一个车轮,把握着方向,而财政、医保就是后面两个车轮,缺一不可。”中山市卫生计生局一位领导曾形象地比喻医改中的多部门联动。


去年底,中山市修订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将救助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今年初,中山市政府安排8.46亿元用于医疗保障、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支出,同时修订基本医疗及大病医疗保险办法;前文提到的赵伯在门诊看病报销80%,则是人社部门的功绩,为引导基层首诊,适当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保支付比例……


这些都为小榄的医改提供了大力支持。不过小榄的成功,最大的功臣还是马车的驾驶者——小榄镇政府。4月20日,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中国政治学研究中心、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高校联办的第四届“粤治-治理现代化”广东探索经验交流会上,小榄医联体改革获评为“政府治理创新类优秀案例”。


“小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设立了卫生办,可见党委政府对这方面的重视。”苏焕明说,在有了好的经济基础后,小榄决定发展民生事业,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同时,还建立了一套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村改居后,我们实行了‘三个一’工程。”曾顺秋介绍,第一个一是让小榄镇16万居民都有一份社会养老保险,现在老人每个月可以领到退休金1700多元。


“第二个一是让每位小榄居民都多一份基本医疗保障,也就是在中山市统一医疗保障的基础上,实行合作医疗补充保障报销制度。目前,镇财政每年投入近8000万元,居民每人每年缴纳160元,看病时在市医保报销之外的部分可以用镇合作医疗补充报销,上不封顶。”


▲陈星海医院中医院部候诊大厅和诊室。


据曾顺秋介绍,这是1996年启动的一项村民福利。当时国家还没有推行医保政策,为了村民的医疗保障,镇政府就发动村民众筹了一笔钱。推行到第10年的时候,小榄镇已经发展起来了,于是正式推行全民合作医疗。


“第三个一是每位小榄居民都有一份工作,目前小榄需要找工作的居民不到1%。”曾顺秋介绍,小榄镇送给居民的大礼包里还有更多礼物:对大病、恶性疾病患者的困难家庭每月补贴400元,困难家庭重大疾病门诊、透析可以报销,自费医疗自费超过1万元后民政可以报销一部分;为了给精神病人营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会给予其监护人和协助监护人一年3000元补贴,患病严重的给予7000元补贴;吸毒人员也有帮扶,每月除了给予600元生活补助之外,还额外给予100元医疗补助,等等。


阿康查出鼻咽癌时,家境一般的他一度心如死灰。“没想到我住院接近半年,手术费、药费等等加起来接近40万元,最终报销后只花了4万多元。”阿康说,自己没有拖累家人,目前身体恢复得也不错,他又重新拾起生活的希望。


同样感到庆幸的还有绩东二社区的权叔,他患有尿毒症,“每周要做三次肾透析,每次要1000多元,一年花销14万多元。”这是足以拖垮一个家庭的数字,但加入合作医疗,他每次肾透析只需要几十元钱,一年费用缩减为1000多块钱,“如果没有合作医疗,我早就不在了。”


“小榄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好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良好的医保体系。”雷继敏说,他曾花一个多月时间调研“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结果发现,在中山这是一个伪命题,小榄同样如此。更重要的是,“小榄镇投入并不是最多,但收到的效果最好。”


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黄飞说:“医联体建设保证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确保解决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完整的医保和医疗救助体系让小榄人告别因病返贫、因病致贫。再加上爱国卫生等公共卫生工作的加强,成功打造了一个‘病有所医’的健康小镇。”


对于外界的点赞,小榄人十分低调。“这只是一个基层镇政府对中国医改的实践和探索,十多年来精耕细作,有了一些产出。” 苏焕明谦虚地说,现在形势大好、政策利好,别的地方只要重视起来,两三年时间就可以达到小榄镇花了十年时间摸索才有的效果。


曾顺秋则说:“我们镇委镇政府的想法和做法很简单,就是让每一个居民过上好日子。”由于措施得力,多管齐下,小榄镇这些年来没有登革热、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流行,居民的健康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长寿老人也越来越多,最高龄的已有105岁,成为名副其实的长寿镇。


“小榄为健康广东建设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基层样本。”段宇飞说,实践已经证明,小榄对健康事业的重视,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力度,公共卫生服务的创新和把医改向纵深推进的坚持,都是有价值的。



采写:宋炳军

编辑:SuHenin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 荐 阅 读

他是钟南山的得意门生,既做手术又搞发明,简直是医疗版的马斯克

“盟主”中山三院院长戎利民 谈医联体“航母”发展之路

这群大学生为“艾”共舞 吸引近千人观看

母婴阻断成功率超95% 广东艾滋病防治再上新台阶

脑出血未必要开颅  天气多变 专家教你管血压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