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怕哭花护目镜的95后小姑娘,也是病房里的“笑声担当”

岳超群 广东卫生在线 2021-02-22


他们是逆行者,哪怕所有人都谈新冠色变,也敢朝着病毒进军!

他们是钢铁战士,哪怕只有最简单的防护,也要筑成一道健康长城!

他们是白衣天使,哪怕敌人再狡猾再强大,也要挡在死神之前一步不退!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哪怕脸上手上布满伤痕,也要含着泪把微笑留给病人!医者仁心、大医精诚、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冲锋在前、无私奉献……没有一个词汇,能够完全概括他们的伟大;没有一篇文章,能够真正描绘他们的风采;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是时代的力量。

为加强对医护人员先进典型和事迹的宣传,彰显广东医生大爱无疆、救死扶伤的精神,从2月23日起,人之初杂志社、广东卫生在线重磅推出“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栏目,每天将推出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生动呈现先进典型可亲可敬、可歌可泣、可学可为的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讲述一线故事,记录医者情怀。



“我不想哭,我眼泪在眼睛里打圈,我一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我就干不了事情了。”在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的镜头前,1997年出生的护士小姑娘朱海秀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说出了这句让很多人泪目的话。

作为广东援湖北医疗队的首批128名队员之一,朱海秀在除夕夜出发驰援武汉,20多天以来,一直奋斗在战疫第一线,为重症患者的生命护航的同时,她也用自己的乐观与活力,帮助他们驱散心中的阴霾。

惹哭了无数网友的她,其实是隔离病房里的“笑声担当”。

▲朱海秀接受央视采访


传导快乐,从每天的第一顿饭开始

“发饭啦,发饭啦!爷爷,吃饭啦!”又到一天的早餐时间,武汉市汉口医院隔离病房内,伴随着饭菜香,照例飘来一阵河南方言的欢快呼唤声。


最后那声“爷爷,吃饭啦”特别大声,带着家人间的亲切,那是“特供”给60多岁的肖伯的,老人耳朵背,总是特别响亮地回一声“诶”,然后病房里就会响起一阵笑声。


在表情严肃、眉头紧锁的疫区病房,这是难得的轻松一刻。


朱海秀是故意用家乡方言喊话的,因为她发现,这样可以惹病人发笑。有时候她也会学他们的武汉话。


“我不想他们生病了情绪还那么压抑,心情好病才好得快,我希望他们从一天的第一顿饭开始就开开心心。”她解释。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内科ICU工作时,接触的病人多处于昏迷状态,现在要和众多的患者交流,打破他们心底的低气压,起初朱海秀担心自己做不好,但天生乐天派的亲和力让她迅速进入了状态。


21床的张叔身上可见许多疫区病人共有的心态,容易焦虑、敏感、没有安全感。他有糖尿病,餐前要打胰岛素,执著地提醒每一个经过的护士,但是又拒绝测血糖、体温,催多了会发脾气。


每当张叔不听话的时候,就该朱海秀上场了。“可能是他觉得我傻傻的,比较喜欢跟我呆一起。”朱海秀揣摩。


她的绝招是装凶:“你要乖乖配合才能好得快,要是你不听话我就跟你吵架,天天跟你吵!”朱海秀总是这样吓唬张叔。看到小姑娘一板一眼的样子,张叔就会淡定下来,连摆着手说不要跟她吵架,然后配合医嘱。


新闻播出后第二天,张叔很认真地盯了朱海秀一阵,说“原来你还那么小啊”,此后再没在她面前发过脾气,还经常喊她吃水果,让她歇会儿。朱海秀猜测,也许那一刻,张叔想起了自己的孩子。


▲乐观的朱海秀与队员合影


73床的陈爷爷说话嗓门很大,爱发脾气,他本来可以出院了,但是一直没有人来接,医生说起这个问题他就发脾气。有一天,陈爷爷喊护士给他封针,大家都忙着没注意到,老人发火了。后来,朱海秀陪他去检查,半路上,老人用武汉话跟她念叨,“我没家属陪嘛,我就是想找人跟我说说话”。

朱海秀忽然有点眼酸,当即回了句,“我跟你说话,我们就是你的家人。老人从此很少再在病房发脾气。

“可能是遗传我妈,眼浅,很容易被感动。”朱海秀说。

这份感性,让她很容易哭,安慰起病人来也常不按套路出牌,却给压抑环境下的人们带来鲜活和真实,也叩开了他们的心扉。

 


不怕!带着最坚硬的鳞片上战场

其实,报名的时候,朱海秀是有过犹豫的,并非缘于对感染的恐惧,而是害怕自己经验不足。虽然平时在科室她已经能妥帖地完成各种任务,但救援队伍面临的是最艰难的战场,她对于救援的直观认知尚囿于电视画面。

可是,想起武汉每天攀升的确诊病例,想起关于医疗资源紧缺的各种报道,她觉得,自己必须加入这场战斗。

1月24日晚上8点多报完名,朱海秀马上开始整理行装。河南下第一场雪的时候,妈妈给她把大棉袄寄到广州来了,终于派上了用场。9点多,她赶到医院,和中山三院的23名队友一起集合前往机场,那天是除夕,广东援湖北的首批医疗队员连夜出征。

“我们科室同一批上班小伙伴约了包饺子,我没吃上!”作为一个对饺子有执念的北方人,朱海秀有些遗憾。

出发前,她没有告诉父母,不想他们每天悬心。

大年初一,医疗队就投入了战斗。第一天朱海秀的任务是加药,70多名患者,每人准备五六瓶药,多的要七八瓶,她感觉手有些酸,但也为终于能为疫区尽点心力而高兴。隔离病房的工作是她平时做惯了的,给每个人测体温,严密监测患者状况,重症的每小时都要检查心电监护和氧气面罩等,只是套上防护服人有些笨拙,均码的防护手套对她的小手掌而言也有点大,忙起来的时候,她会为手脚不够灵活而懊恼。

朱海秀坚持每天提前一小时到病区,将需要的药品、材料、器具准备好,交班的时候也一定把推车清理干净。


▲朱海秀在隔离病区工作中


朱海秀没想到自己会出现在央视播出的镜头里。“身边比我优秀的人还那么多,怎么可能是我上新闻呢?”她说,只是遇见有人问话,就回答了,如同平时回答别人的问题一样,也完全没有想过修饰语言,回看视频的时候,她心里有种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描述的难受,又觉得自己有些可爱。


“不想哭,护目镜花了,就没办法干活了”,这句刷屏网络的话,是她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哭了护目镜会起雾,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影响干活,也不想在扎针的时候因为看不清弄痛病人。


同一组上班的队员里,朱海秀是最小的,也是年资最浅的,但是她不希望自己是被大家照顾的那一个,也从来不偷懒。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需要放便盆或换护理垫,她也从来不退缩,还帮隔壁组照管的阿婆清理过大便。


“我们就是一个医疗队的,不会分那么清楚,有活了就赶紧一起干完,这样工作效率更高。”朱海秀说,医疗队的人很团结,氛围很好。


这也帮助她克服了最初的紧张情绪。朱海秀形容,自己是“带着最坚硬的鳞片上战场的”,后方毫无保留的支持就是医疗队最坚强的后盾。


因为时间紧急,供给又很紧张,出发的时候,他们只带了3天的物资,但医院很快就送来了第二批,除了必不可少的防护服、口罩、护目镜、手套,大家还分到了冲锋衣、护士鞋等。“感觉特别暖,我们医院也是广州的定点收治医院,在物资紧张的时候,还是先紧着我们用。”她说,还有很多中山大学的校友、社会爱心人士等给医疗队捐赠物资,这些都让他们感觉到温暖。


物资有了保障,战友又团结,上战场有了子弹和铠甲,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可以放心打仗了。

 

▲温暖的大家庭


救治病人,也在经历自我蜕变

以前要上心电监护仪和氧气面罩的肖伯,已经能够自己起来走动了,人也有了气力,说话很大声,每次去给他补液的时候都笑眯眯的,有时还讲笑话,看到他,朱海秀的心情就敞亮起来。

肖伯让她想起远在河南的爷爷,他们一样爱笑,一样可爱。医疗队刚到武汉的时候,肖伯还躺在病床上,对医生的问话只能眨眨眼,但每次有人跟他说话都会轻轻笑,没有恐惧、没有愤怒、没有恼恨命运的不公,活得通透而包容,朱海秀很震撼。

“看到他们渐渐好转,心里特别开心,能救到人真好,能活在世界上真好!朱海秀感慨。病房里70多名病人大多在渐渐康复,有的人已经出院回家,头顶的阴霾正在渐渐变淡,她相信有一天会散去。

也有一位阿叔没能熬过武汉的冬天。去给他收拾东西的时候,朱海秀看到了一个积了灰的饭盒,又没忍住哭。阿叔清醒的时候喜欢打电话,但家人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她忍不住想,虽然医院每天发营养餐,他会不会特别渴望吃一顿妻子送来的家常饭?

到武汉20多天,朱海秀更善感了,她感觉自己正经历一场蜕变。那些在疫情中乐观而坚韧的生命,那些因为疾病折磨而焦躁或敏感的灵魂,她现在更能理解和共情,也渐渐懂得怎样去做一名好护士。


▲朱海秀在隔离病区工作中


不那么忙的时候,她也会去偷师。医疗队里有一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男护士,扎针技术特别厉害,尤其是留置针,水肿厉害的病人、皮肤很松弛的病人,他摸一摸血管,一扎即中。于是,在他扎针的时候,总能看到一个眼巴巴盯得认真的小师妹。还有医疗队里的郑小燕护士长,像个知心大姐姐,总是能留意到各种细节,快速处理妥当,朱海秀会在旁边跟着默默学,如在交班的时候将治疗车擦干净等。


小姑娘透露,其实自己工作中的很多小诀窍,就是平时这样观察学来的。刚工作的时候,她看到血透过程中有空气进入时,师姐会拿止血钳将过滤器那端卡紧,再用注射器将空气抽出来,脑子里就记住了这个画面,后来自己遇到,马上就复制了这个操作,成功帮病人避开了危险。


“学好了技术才能帮到更多人,能帮助别人我很开心。”朱海秀说,自己想成为一个能救治很多很多病人的护士,在别人提起她的时候,会说她很负责任、很细心、扎针技术好,说她能够带给他们快乐。

 


可爱的性格,孕育于有爱的家

帮助别人是朱海秀从小就喜欢做的事。小时候,班上有男同学欺负女同学,她会冲上去和男生打架,揍到他们认错。“你姑娘把我儿子给打了!”家里经常收到这样的投诉,为这,她没少挨爸爸的揍,下次却依然忍不住“该出手时就出手”。

成为一名护士,她喜欢帮助别人的小癖好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打开方式,虽然每天小短腿跑得很辛苦,心里却乐滋滋。

新闻出来后,有网友笑侃,“这个小姑娘一定是吃可爱多长大的!”朱海秀听了哈哈大笑。她觉得自己身上的某些性格一定是家庭赋予她的天性,因为自己是“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

爷爷和奶奶是家里的欢乐担当,每次吃饭,一大家子人被他们逗得咯咯乐。“他们吃饭就斗嘴,看着像吵架、像互相嫌弃,但是能够感觉到他们很爱对方、很爱这个家。”朱海秀形容。

妈妈很乐观,遇到事情总是鼓励兄妹仨自己解决,又会在幕后悄悄关注。爸爸和很多传统的父亲一样,感情内敛、不怎么喜欢表达,但会默默给孩子撑起一片天。

“我爸很善良,就是不太会表达,从小到大都不表扬我们,但是,总是会冒出那么一两句话、一两件事,让我们感觉到他其实很爱我们、很爱这个家,他在我们就有安全感。”朱海秀说。

在这样一个温暖的环境长大,她学会了包容、学会了责任、学会了变通、学会了体贴和照顾别人,也一直保持着她的温暖善良与简单明净。和同龄的小姑娘一样,朱海秀也爱搞笑、爱美、爱生活,会用美颜相机拍照,会为自己没有带面膜而后悔,工作场合认真靠谱,工作之外却并不少年老成。

▲生活中的朱海秀是个热爱运动的小姑娘


平时,朱海秀是恋家的孩子,每周要跟家里视频两三次,前些天,为了不暴露自己到了武汉,她狠心拒接了几个视频,只说自己在工作。直到有一天,妈妈发来视频,还说梦见她到了武汉,她又没忍住泪奔了。


向妈妈坦白的时候,她看到爸爸坐在后面抹眼泪,那是她22年来第一次看见爸爸哭。


“希望疫情快点结束,我们都能摘下口罩呼吸新鲜空气,病人能早点回家,我也能回家吃我妈做的饭。嗯,吃顿火锅再回去,要吃个痛痛快快!”朱海秀笑着说起,自己馋死了,可是连自热火锅也不敢吃,怕吃坏了肚子没法干活,等疫情结束了,她一定要来顿红油火锅,大块涮肉,大口喝饮料。





邀你投稿

在援助湖北医疗队、省内定点救治医院

和基层等战疫一线中

如果你有

医务工作者、防疫人员、基层防控人员的感人故事

欢迎点击以下小程序给广卫君投稿

表现突出、事迹过硬、作出贡献的均可


记者|岳超群
编辑|苏海宁 任君飞   责编|周颖怡
制图|李伟
通讯员|周晋安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