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首例!6岁脑瘫患儿,有望结束“颠簸”恢复正常行走

关注健康的 广东卫生在线
2024-11-23


近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外科团队成功完成了广东首台靶向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DR),在儿童下肢痉挛性脑性瘫痪领域取得了新进展。

据悉,6岁的小马因出生后缺血缺氧致脑瘫,出现下肢痉挛和尖足步态行走已有5年。手术成功后,他行走步态得到明显改善,运动能力也显著提高。

省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贺振华介绍,小马目前已顺利出院,后续通过康复训练,加强肌肉力量训练等,将有望恢复正常行走。



 01 
脑瘫≠智力低下

“颠簸”是肌张力出现问题

脑瘫,全称是脑性瘫痪,是指婴儿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早期,由于感染,早产、产伤、缺氧,遗传因素等多种原因导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

“很多人认为脑瘫孩子就是智力发育有问题。”贺振华表示,这其实是两个疾病范畴,脑瘫是由于大脑的损伤造成的运动功能发育障碍。因此,大多数脑瘫孩子智力都正常,只是行动有障碍。

目前,脑瘫可分为痉挛型、徐动不随意运动型,以及混合型三种,其中痉挛型脑瘫约占2/3。

日常生活中,痉挛性脑瘫患儿走起路来颇为“颠簸”,上下台阶都是一个挑战。

贺振华表示,走路正常,肌张力、肌肉力量、肌肉协调缺一不可。这有点类似于建一栋三层楼的房子:第一层是正常的肌张力,正常的力线;第二层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上增加的肌肉力量;第三层则是经过无数次跌倒,学会的肌肉间协调。

脑瘫孩子由于脑部受损,造成手脚的肌肉僵硬(肌张力高),第一层就出现了问题。如不及时治疗,包括康复治疗等,第二及第三层楼就很难盖好。

“越早发现越早进行干预,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极为关键的。”贺振华说。



 02 
新技术落地广东
为更多脑瘫患儿带来新希望
一直以来,医生们都在寻找一个能在六岁前就能稳定关节形态及运动姿势,为后续康复治疗打好基础的治疗方案。这是因为大脑运动控制功能的发育在六岁左右基本成型。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方法主要有四种:肌腱及骨关节手术、肉毒素注射、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SDR),巴氯芬泵植入。

其中,SDR是一种应用了几十年的成熟手术方式。

“不过,此次小马接受的是靶向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贺振华介绍,这一术式是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肖波教授所发明,主要针对3-12周岁下肢痉挛性脑性瘫痪患儿。

手术中,通过使用电生理监测技术,医生需要在显微镜下,电刺激判断各神经根的功能,精确识别负责引起痉挛的感觉神经根,并根据肌肉反应来进行选择性切断,以降低病变肌肉张力,减少肌阵挛,从而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


靶向SDR是一项复杂且精细的神经外科手术。脊髓和脊神经根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个体差异较大,需要外科医生具备丰富的解剖知识和手术经验。

一般而言,靶向SDR手术大概耗时4~6小时。“小马由于是单侧下肢痉挛,手术耗时大概4个小时。我们在60~70枚神经根中,逐一排查,切断了其中2.5根由于短路造成肌电异常的神经。”贺振华说。

术后第一天查房,小马左侧踝阵挛已经完全消失。未来通过2年的康复训练,他的行走步态将会有极大改善。

“痉挛性脑瘫患儿有很多,由于缺乏自理能力,还有疾病带来的痛苦,这群孩子往往比较自卑。”贺振华表示,这一新技术顺利在广东落地,将为更多脑瘫患儿带来新希望。



记者 | 薛平世

通讯员 | 王舒华

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张秀丽

审核发布 | 李楠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目标人群累计筛查率不低于70%!广东投入2.8亿元支持实施这项行动

好险!西藏车祸现场,三名义诊的广东医生恰好经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卫生在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