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惊艳你我!点亮这些医院“老物件”,见证健康中国的变迁

为祖国庆生的 广东卫生在线
2024-11-23


今天(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5周年华诞


从历史深处走来

向着民族复兴前行

新时代的中国

每一天都在书写奇迹、创造历史


和祖国共成长

与时代同奋进

在广东这些医院的“老物件”里

看见腾飞的中国



简陋的手术室和器具、笨拙的各式仪器手写的月度报告和手术记录······见证了医疗技术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质量发展传承着救死扶伤、护佑健康的精神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与飞跃
你以为的手术室里无影灯下是这样的▼▼▼
但在半个世纪前却是这样的▼▼▼

▲老手术室


你以为医院用的手术刀都是这样的▼▼▼


但在艰苦年代勤劳智慧的医生们因地制宜一把看起来略显“粗旷”的小刀可能就是挽留生命的关键▼▼▼

▲烧伤科过渡治疗时取猪皮的刀


你以为延续生命的呼吸机和心脏起搏器是这样的▼▼▼
但现实告诉你它们曾经是这样的▼▼▼

▲体外反搏装置部件


▲铁肺以及1949年《珠江报》刊登的“铁肺人传说”
还有那一张张泛黄的手绘老病案它们虽沉默无声但一笔一划都蕴含着无尽力量见证了医学领域重大技术的一次又一次突破▼▼▼

▲世界首例100%烧伤病人抢救成功、亚洲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成功等重大技术突破的病案,还原了当时的救治过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医者大爱无声这些经历时代的老物件用它曾经的“简陋”和“落后”默默诉说着那段用心守护人民健康福祉的故事
时代的变迁在见证初心坚守的同时也见证了探索和新生你记忆中的老物件还有什么?

一起点击图片

见证飞跃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在“中国首家西医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的院史馆里,陈列着几枚心脏起搏器。

上世纪70年代,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率先在国内及华南地区开展人工起搏器的植入,不仅为心动过缓患者提供了有效治疗方法,也推动了起搏器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和普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起搏器技术目前不仅广泛应用于心脏传导阻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与猝死风险患者等,在体积、重量、性能和寿命等方面都实现了显著提升。2020年10月28日,医院成功完成华南地区首例3.0T MRI兼容心脏起搏器(Astra)植入,不仅提供了长达15年的超长预估使用寿命,还具备扫描速度快、图像质量更清晰、与核磁共振扫描兼容的特点。起搏器技术的革新与设备的不断优化,正为患者们带来更高的生活质量。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在历史悠久的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有一张泛黄的纸质版“医院患者就诊月报表”定能引起你的兴趣。


病床张数、门诊出诊总人数、本月入院人数,以及溃疡、牙病、上呼吸道炎等详细的疾病分类……报表上,详细记录着上世纪40年代的医院日常。彼时,医疗记录是纯粹的纸质世界,记录和统计依靠人工,信息的存储如同堆砌的书籍,信息传递效率低。
如今,医院已昂首步入医疗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实现临床诊疗、患者服务,以及医院管理等无纸化操作。借助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医院成功构建了一个全面互联互通的医院信息平台,使得信息的传递和统计变得轻松自如。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两张图片,见证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从原始手工检验阶段,到全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检验时代的跨越。


检验科医生是疾病的“侦察兵”,是临床一线的“幕后英雄”。上世纪50年代,医院检验科能做的常规项目非常有限,且全部都是手工操作。彼时,显微镜是主要工具,需要医生边观察边记录,并撰写检验报告,做出初步诊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年来,医院检验科也在不断升级,配备了全自动化大型检验流水线, 检测速度和质量大幅提升。检验项目也由最初的几项手工操作增加到如今的几百项,以规范、高能、高效的检验在支持临床。


 粤北人民医院


在“百年老院”粤北人民医院的院史馆橱窗里,有一根“金属探条”。


上世纪40年代,由于专业诊查设备的匮乏,医生诊断生砂淋(膀胱结石)的方式就是靠这一根直径约0.8厘米的金属探条。在没有麻醉辅助的情况下,金属探条自尿道口逆行插入膀胱后,向各个方向转动来探查:铛-铛-铛!凭金属与结石碰撞产生振动的手感来作判断。
如今,随着彩色B超、CT、MRI等影像诊断手段的普及,以及腹腔镜、经皮肾镜、输尿管(软、硬)镜、经尿道腔镜等微创技术的广泛应用,“金属探条盲探砂淋”已成为历史,泌尿外科正沿着微创化、智能化及精准治疗方向快速发展。


 东莞市儿童医院


这是东莞市儿童医院第一台新生儿监护保温箱。


上世纪90年代初,东莞地区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重症新生儿往往需要转送至广州等地进行治疗。然而,由于路途遥远颠簸,许多患儿在途中不幸夭折,即使幸存下来也常伴有后遗症。医院决心改变这一状况,并引进了第一台婴儿暖箱,开创了我国乡镇级医院开展危重症新生儿急救先河。
如今,东莞市儿童医院已建立了国内领先的一站式多层次危重症新生儿救治体系,从成功救治体重仅508克的24周早产儿,到ECMO成功救治最小1月龄患儿,医学奇迹在这里不断上演。


75年沧桑巨变,75年砥砺前行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

▼▼▼

数十年里从消灭天花,到消除脊髓灰质炎、疟疾我国陆续击退多个肆虐千年的重大传染病


到2023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5.1/10万婴儿死亡率降至4.5‰均呈几何级的下降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8.6岁相比1949年的35岁,增长了一倍多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卫生健康发展道路

······


站在新起点

健康中国正迈向更高水平

为人民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最后的最后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我爱你,中国





统筹 | 苏海宁
记者 | 薛平世 尹蓁 贺依茜制图 | 覃健基通讯员 | 刘文琴 谢忆莹 胡颖仪 卢艳萍 黄雪群部分图片来源 | 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微信公众号编辑 | 任君飞  责编 | 苏海宁审核发布 | 李楠楠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推荐阅读揭晓!2023年广东医改创新典型案例

广东:让群众真正享有健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广东卫生在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