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学堂•第7期 | 电子骑士:科幻电影大师与他们的短片处女作
5月25日晚上七点,由重庆移通学院钓鱼城科幻学院与万画影城联合举办的“科幻电影学堂”第七期活动在万画影城巨幕厅顺利举办。本次活动特别邀请到著名影评人、科幻影视资深从业者电子骑士,通过放映和鉴赏诺兰、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雷德利·斯科特四位顶尖科幻电影大师的短片处女作,带领同学们走进顶级科幻电影导演的早期作品和成长经历,见证导演们一路走来风格的蜕变和成长。
以下截取现场师生与电子骑士的交流发言,与热爱科幻和电影的你分享。后续本公众号会登出电子骑士本期讲稿全文,敬请期待。
现场问答
电子骑士老师好,我自己很喜欢卡梅隆导演,也很喜欢《阿凡达》这部影片,我看到有评论说。这部电影让全球人民知道了什么叫3D,什么叫IMAX,什么叫IMAX 3D。想问问电子骑士老师,《阿凡达》在技术上到底做了哪些革新?为什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电子骑士:
我最近一段时间看了很多的电影,但对科幻电影的定义有一点模糊。我最近刚看了《速度与激情》,里面有车辆飞天的内容,那么它属不属于科幻电影?还有我小时候在学校里面,经常有老师会给我们放林振兴的一些僵尸片,里面有一些类似科幻的设定也特别有意思,林振兴的僵尸片是不是也是科幻电影?
电子骑士: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有时也被问道,某某小说到底是科幻小说还是奇幻小说。西方其实没那么严格地区分科幻和奇幻两大类型,它都归在幻想这一大类里,所以《哈利·波特》也拿过雨果奖。
不过,电影不一样。因为电影是一种商品,商业属性更明确一点,商品就需要特别清楚的分类。
商品分类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让你去理解这个商品,它是为了吸引你去挑选的。你看你去商场买东西,你说我要一个文具类的,就要到文具分区去找,然后你会发现有些文具其实可以当玩具,甚至可以当艺术品,所以我们可以到文具区找到一个又算玩具又算文具的东西。商品的分类其实是一个商业行为,不一定是它最本质的属性。
所以,电影加上科幻的分类,可能是出于商业目的,是为了营销,是为了让观众为科幻大片的噱头去买票。所以《速度与激情》从商业营销角度来说,它不会把自己叫做科幻电影。因为说自己是科幻电影,会引起观众对于月球、火星等等的联想,但这部片子基本的属性更偏向动作片,为了避免观众的错误联想,它没有给自己挂上科幻的标签。
再比方说,“007”系列电影里就呈现了很多科幻的物体,但它主打类型不是科幻。但观众有时候看电影,看见你这里头都出现太空了,就会问,这怎么就不是科幻电影呢?我认为,观众是可以把这样的电影,放入科幻电影类型的,科幻电影可以是一个很宽泛的分类。
我想请问一下,对于科幻电影来说,是导演更重要,还是编剧更重要?
电子骑士:
这个问题也挺有意思,我认为一部电影的关键还是导演。导演是一部电影的灵魂人物,电影里会有他的风格、他对某种东西的喜欢。然后你们发现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导演基本上都会深度参与剧情工作,比如《流浪地球》编剧里有郭帆。
这正好和其他类型的好莱坞商业大片有所不同,一些类型片导演完全可以不参与剧本,就是剧本写好了,找个导演来拍。但是科幻电影恰恰不一样,科幻电影一开始就是导演决定要拍他喜欢的东西。比如诺兰拍《西部世界》,就是因为他对人工智能这个题材特别感兴趣。
斯皮尔伯格拍《侏罗纪公园》,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喜欢恐龙这些生物。卢卡斯他就喜欢《星球大战》,在太空里,上演罗马帝国一样的大战。这个东西不可能完全由一个编剧去完成,只能由导演和编剧共同去创造这个世界,所以我觉得科幻电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创造了一个自己独特的世界,这一点和别的很多片子都都不一样。
所以我认为导演是一个世界的创造者,他可以和编剧去合作,甚至对编剧可能很重要,但是我认为电影的核心灵魂应该是导演。
教师寄语
张凡(重庆移通学院钓鱼城科幻学院院长):
今天能参加科幻电影学堂,深感荣幸。电子骑士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了电影的伟大,更钦佩他对电影的了如指掌和如数家珍。如果没有对电影、对科幻纯净至极的热爱,整个课程就不会讲得从容而富有韵律,仿佛四重奏。我感谢电子骑士老师这次对移通学子的定制,既通俗又深湛,旁征博引而深入浅出。且让我们感受到伟大电影的无边魅力。
首先要说的,电子骑士从开始到结尾都强调,科幻小说、科幻电影或所有的艺术,之所以能产生伟大,最本质的情感是热爱或热恋。对某物、某种艺术强烈的痴迷和热爱,会决定你一生成就的起点和终点。我非常认同。
其次,作为一个课代表,我来为同学们总结下电子骑士的讲座脉络。
第一位是导演诺兰。他概括诺兰电影特点是“高概念”,但很多导演也同样在玩高概念,诺兰为什么能够成为诺兰?电子骑士认为:诺兰叙述的方法非常高级,他的电影不是从故事开始的。而从高概念出发,反过来包装“故事”,即使是故事,还不是他最重要的手段,诺兰会用情感去推动故事发展。例如在《信条》中,这个高概念是“时间可以逆向流动”,诺兰讨厌线性叙述,把这个故事解构得非常完美,到结尾你才恍然大悟。
第二位导演是斯皮尔伯格,关键词则是“loser”和“童心”,他从小玩着8毫米摄影机,热爱电影,以至于到电影中去逃避,逃避社交、逃避兵役。这是斯皮尔伯格区分一般电影导演,成为电影大师的特质。斯皮尔伯格这样的“电视机一代”从小看着电视剧长大的,跟拍摄《地球停转之日》罗伯特·怀斯不同,奥斯卡的大导演只是偶一为之科幻,斯皮尔伯格从始至终,主动选择了科幻电影。
第三位是乔治·卢卡斯。他是一位从先锋实验艺术到全面商业化的导演。他的一生,都被困在《星球大战》这个IP上。同时,他又是美国最大的独立电影导演,不属于电影公司,自己凑钱凑盘子,并且在很早时候,就很有商业头脑,倡导电影分成制,提出电影周边开发的价值,他要全揽。《星球大战》的成功,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此后科幻电影工业化和大片化。卢卡斯是二流导演、一流编剧,编剧才华更胜。
第四位是雷德利·斯科特。他是一位全能型的导演。不走寻常路,非常独特。他的电影如《异形》,精准地把日常节奏和可怕场景进行对比,有意将叙述节奏控制得缓慢而平淡。卡梅隆则是一位节奏天才,可能他的故事、设定都有一定俗套,但他的节奏,永远让你沉迷其中。
同学们,以上就是我的笔记。我想跟大家说,无论文学也好,电影也好,还是我们非常痴迷的其他事物。你的起点是你的初心;你所能达到的高度,就是你对它最本真的热爱。某种痴迷、热恋和投入,能够让我们真正和自己取得和谐。
撰文:成川塔
组稿编辑:陈艺璇
文字编辑:高雨薇
美术编辑:樊 成、程倩
审核:李 懿
精彩推荐
-扫码关注我们-
钓鱼城科幻
未来科幻大师的养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