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琦 | 2005~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的关键话题及学科跨度——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图谱的分析

王琦 孔院研究 2022-06-09



编者按:本期文章以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科学计量可视化软件对2005-2017年间孔子学院研究的关键话题和学科跨度进行分析,总结分析出孔子学院研究的5个关键话题,同时指出孔子学院研究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属性,但学科参与度和影响力的均衡度不强。原文载于《语言战略研究》2018年第6期。



引言


作为世界的语言与文化传播机构之一,孔子学院在满足全球汉语需求、中外文化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国家间贸易往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孔子学院研究的功能与价值也日益凸显。


十余年来,孔子学院研究成果丰硕,国内学者也对孔子学院研究进行了多切入视角的梳理。其中,2016年开始出版的《孔子学院研究年度报告》结合计量分析和批判性文献阅读的方法,以年度文献成果为基础进行了总汇集成与反思讨论,并将孔子学院研究文献划分为教学研究、发展研究、影响研究、舆情研究4个主要类别,为我们了解和理解孔子学院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本文借鉴该报告的宗旨与思路结合Citespace可视化图谱软件,对13年间孔子学院研究成果的关键话题与学科跨度进行分析,尝试对《孔子学院研究年度报告》未涉及的年度进行补充,以呈现孔子学院研究的概貌。


研究方法与孔子学院研究的基本数据


1数据来源、处理与参数设定


正如赫伯特·马歇尔·麦克卢汉(2000)所言,媒介技术的延伸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了新的尺度,而这些新尺度的产生影响了个人和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科学计量方法的发展,通过技术工具对研究文献进行整合分析成为文献述评之外又一了解研究现状的路径。


以往孔子学院研究综述多从学者自身的知识结构与主观判断为出发点,对孔子学院研究的相关主题和关照差异进行归纳和论述,但这一研究综述的方式较容易受到学者自身选择与理解差异等因素的影响,而科学计量可视化分析方法的引入能够弥补普通述评可能产生的一些缺失。


但是,单纯依靠计量方法对孔子学院研究的数据呈现又缺乏对孔子学院研究文献的深入挖掘。技术取决于科学的一些客观程式,它起到的作用取决于对其利用的好坏(刘易斯·芒福德 2009)。因此,将科学计量方法与主观判断相结合,对孔子学院研究进行全景式鸟瞰与结构式挖掘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尝试。


CiteSpace作为以科学计量为基础方法的可视化分析软件,能够直观地展示孔子学院研究发展的宏观概况和基本信息,与其他科学计量软件相比,CiteSpace更加适用于对某个主题研究演进的提取、观察与分析(陈悦,陈超美 2014)。


本文选用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V5.1.R8.SE)作为基础工具,并辅助ExcelNoteexpress等软件和来源数据库所带分析功能,以期呈现并分析孔子学院研究的关键话题以及孔子学院研究在学科领域间的跨度和偏倚。


运用正确的检索方式和检索策略获取相对全面和准确的基础数据是进行科学分析的首要步骤(陈悦,陈超美 2014)。为对孔子学院研究中外文文献进行全景俯瞰与热点捕捉,本文以孔子学院研究期刊文献②为主要分析对象,中文文献选取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数据库为基础来源,检索式为“SU='孔子学院'or'孔子课堂or'孔院''”;外文文献选取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为基础来源进行可视化分析,检索式为“TS=('Confucius institute*' OR 'Confucius classroom')”,并以EBSCO和Scopus数据库作为文献发文量与内容挖掘的补充,以全面反映海外孔子学院研究的现状。上述文献数据的采集时间范围均为2005~2017年,检索时间为2018年10月7日。


在对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和格式转换后,获取中外文数据共计1807条,其中中文文献题录数据1648条,外文文献数据159条;可进行CiteSpace分析的中外文数据1773条,包括中文数据1648条和外文数据125条。


CiteSpace软件为使用者提供了多种参数设置的选择,以满足不同的分析需求。本文的基本参数阈值设置如无特殊说明,均按照以下规则设定:


设置时间分区为2005~2017年阶段内,每一年为一个时间分区;术语来源为题名、摘要、作者关键词和扩展关键词,同时选择术语类型为突现词;分析对象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进行差别化选取,中文文献主要对关键词和作者进行共现分析,外文文献主要在上述两者共现分析外,增加引文作者共现分析;分析对象的数据筛选每年出现频次或被引频次最高的前50个变量;图谱的呈现方式选择寻径式修剪方法,并对整个网络进行修剪,同时选择静态呈现全景式分析图谱。在对孔子学院研究关键词进行聚类时选择TF*IDF算法,⑫根据不同的分析目的分别选择聚类视图或时间线视图。⑬


2孔子学院研究的基础结果


基于上述数据处理方法获取孔子学院研究的发展趋势,如图1


图1 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发文量年度分布图


从孔子学院研究的总趋势来看,自2005年第一所孔子学院建院以来,孔子学院相关研究也随之触发并保持稳步的增量。2014年是孔子学院发展10周年,当年孔子学院研究文献的数量也出现了一次跳跃式增长,达到孔子学院研究的第一次峰值。2015年稍有回落,但随后研究文献的发文量实现回升,2017年文献数量超过2014年并有继续发展的势头。2014年起,孔子学院研究年度成果均超过200篇,形成了孔子学院研究的稳定局面。


从孔子学院研究的国内外数量特征来看,孔子学院研究的主体仍以国内研究为主,文献成果数量占有很大优势,超过总体数量的91%。国外研究成果在总体数量上不占优势,但研究的起始时间较早,并且形成了几篇具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国外研究第一篇文献发表于2006年,⑭第二篇则发表于2008年⑮。从2013年起每年文献数量保持在10篇以上,2015年和2016年分别超过30篇。以上数据说明,国外对孔子学院研究的参与程度在不断加强,对理解和认知他者视角下孔子学院的形象与角色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孔子学院研究的演进与关键话题


1孔子学院研究热点的全景呈现


关键词是为反映论文主题内容和满足文献检索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取的词或词组。关键词能够揭示论文的主题信息,是对论文最核心的内容、思想观点和论证方法的提炼和概括(马利 2007)。


在一个研究领域内,某一关键词出现频率的高低代表该研究内容热度的高低,对高频关键词的抓取能够反映孔子学院研究领域的热点。为对比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热点的视角差异,本文分别对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情况进行可视化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各圆圈节点代表一个对应的关键词,圆圈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各节点圆圈与其他圆圈之间形成的连线表示关键词共现的状态,网络链接越紧密说明关键词间的联系越强。CiteSpace同时提供关键词中心性强度的算法,中心性越强的关键词在整个网络中的影响力就越大,其研究的扩散性也越强。一般而言,出现频次高和中心性强的关键词是该领域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同一概念的不同关键词选取和不同学科视角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说明,分散了一些关键词的聚合性,本文对同类项关键词进行了合并。2005~2017年国内外孔子学研究的关键词共现情况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国内孔子学院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


为了更清晰地呈现孔子学院研究的热点关键词,本文分别提取国内外出现频次最高的前20位关键词及其中心性的指标数据,如表1所示。

研究热点的总体特征来看,孔子学院研究主题丰富、热点突出,但各主题间的聚类特征不明显。各研究热点间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但并未形成代表性的聚类网络,研究主题呈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和分散性。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发现,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与关键词所具有的中心性并不存在严格的正相关关系,即出现频次高的关键词并不一定具有更强的中心性,中心性强的关键词也不一定出现频次高。对该类节点所指代的关键词进行挖掘可以拓展孔子学院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研究热点的问题指向来看,国内研究主要围绕的内容包括:汉语教学、一带一路、文化传播、汉语国际推广、软实力、公共外交、汉语国际教育等;国外研究主要围绕的内容包括中国(China)、软实力(Soft Power)、公共外交(Public Diplomacy)、汉语教育(Chinese Language & Education)和投资贸易(Investment & Trade)等。


国内外研究的关注热点问题既有共性也有差别。在共性方面,国内外都较为关注孔子学院在中国软实力建设和公共外交,尤其是文化外交层面的功能和价值。在特性方面,国内研究关注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汉语国际传播的现状与发展以及孔子学院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中的功能与价值等相关问题,而上述热点在国外研究成果中较少提及。但是近年来国外孔子学院研究也陆续出现探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问题的文章,是国外研究热点开始转向的一种具体体现。


2孔子学院研究热点的演进脉络


上述孔子学院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分析是从宏观的视角把握13年研究文献研究的聚焦点。为观察孔子学院研究的演进脉络,通过对孔子学院关键词出场与消衰的时间变迁,分析孔子学院研究主题的累积与迭代。⑯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谱,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国内孔子学院研究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谱

图5 国外孔子学院研究关键词的时间线图谱


孔子学院与其他语言与文化传播机构相比可谓是一个新生实体,但是在发展的十余年中已经走过了其他文化推广机构百年间发展的历程,受到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深刻影响,体验了不同发展阶段所必须面对的规律和烦恼。基于孔子学院发展的重要节点⑰以及孔子学院研究时间线图谱所体现的阶段性,本文将2005~2017年孔子学院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2005~2008年为初期阶段;2009~2014年为成长阶段;2014年后为发展阶段,以反映孔子学院研究的发展特征。


从历时性整体情况来看,孔子学院研究的热点与焦点在孔子学院研究的初期就已经显现,部分主题一直作为孔子学院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在13年的研究中输出了大量的成果。国内孔子学院研究在2005~2008年初期阶段就已经聚合了丰富的研究主题,这些主题在场的时间跨度也相对较长。同时,2009~2014年成长阶段和2014年后发展阶段都出现了孔子学院研究的新热点,说明了孔子学院研究既有研究话题的延展性,也具有研究话题的更新性。国外孔子学院研究的主题聚合则出现在第二阶段的中后期,积累和深化的主题主要是软实力和公共外交相关内容,话题的更新性较国内研究而言不甚明显。


从具有累积性和阶段性的研究主题来看,国内孔子学院研究对汉语教学、文化传播和软实力的研究都具有较高的延续性,国外孔子学院研究的延续性则主要体现在对孔子学院软实力和公共外交功能的探讨。国内孔子学院研究的阶段性相对于国外研究更加明显。国内孔子学院研究在初期阶段关注孔子学院汉语教学的基础性功能以及国家软实力提升的相关研究;在成长阶段注重孔子学院自身可持续发展以及汉语国际教育的现状与发展问题;在发展阶段则注重“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孔子学院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在孔子学院研究的发展阶段,对软实力影响的探讨逐渐减少,这是中国从自身形象与话语权提升意识向参与全球治理、提供公共产品意识转向的一种体现。


3孔子学院研究的关键话题


话题是指对某一事物或知识进行描述或讨论的主题集合,它可能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关键词,是所关涉对象的连续统。对孔子学院关键话题的归纳不仅是对研究高频关键词的抓取,也是对研究热点与焦点关键词的聚类与总结。


确定孔子学院的关键话题应考虑以下原则:首先,孔子学院研究的关键话题应是孔子学院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在上文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中已经得到体现。其次,在此基础上,满足以下3个特征中的其中一项可被视作孔子学院研究的关键话题:第一,该研究话题在历时过程中得到不断地拓展和深化;第二,该研究话题是在发展语境中得以激发并被引入的新话题;第三,对该研究话题概念的理解认识或情感趋向发生转向。


结合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以及关键话题确定的原则,本文主要概括孔子学院研究的5个关键话题。


第一,孔子学院框架下的汉语教学研究。汉语教学是孔子学院建立和发展的基础,是孔子学院的核心功能,也是孔子学院提供的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文化教育类服务产品。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学主要特点是它属于多层次的、学习需求多样化的、学习者构成复杂的、学习实践相对较短而又缺乏连续性的非学历教学(赵金铭 2011),这对孔子学院汉语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具有针对性的要求。


孔子学院框架下的汉语教学研究主要围绕4个内容展开:一是包括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内的教师能力素养、文化适应和队伍建设研究;二是教材使用情况及多语类和本土化教材开发与升级研究;三是教学法和新型教育技术研究;四是聚焦区域、国别或个案的汉语教学现状的概览,这一研究内容的文献成果数量多、涉及地域广,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美洲以及欧洲的英德两国。此外,近年来开始有国外研究文献探讨汉语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语言习得问题,说明孔子学院的教育功能属性逐渐受到国外研究者的重视。


第二,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孔子学院是具有跨国性、合作性和非营利组织属性的教育机构。孔子学院提供服务的常设机构分布在世界各地,在享有全球资源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海外不同环境所带来的包括制度、经济、文化或舆论在内的各种挑战,这使得孔子学院发展问题成为管理者、一线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基于孔子学院发展现状与问题所提出的建议类研究,包括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应重视汉语教学工作、注重师资培养与完善,同时也需紧密合作院校间关系,完善孔子学院的治理结构并增强与所在地的社区的服务和合作,提升孔子学院的造血功能;二是孔子学院与世界其他语言传播机构的比较研究,并在差异的基础上提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需重视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播的质量、政府在机构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物质资源与社会资本积累的重要性;三是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研究,如合作机制、模式与利益分析,法律与制度保障问题和孔子学院品牌塑造与建设问题等。可以发现,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最具多元学科属性的关键话题,具有广阔的研究场域。


第三,孔子学院对国家软实力建设和公共外交的影响研究。在孔子学院建立初期就有学者指出,孔子学院的建立推进了汉语在国际贸易中作为通用语言的地位,尤其在太平洋沿岸地区产生了较强的效果,这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表现(Ding & Saunders 2006)。孔子学院的迅速建立是2006年中国在软实力上的最大亮点(张西平 2007),孔子学院在传播语言与文化的同时,加强了与外国学术机构的合作,这些机构及其合作帮助中国树立起一个良性的国家形象(Paradise 2009)。


对孔子学院是否是中国公共外交的重要方式和宣传手段问题,海外学者也表达了不同的声音。有学者(Hartig 20152016)认为孔子学院是中国公共外交的路径之一,通过文化传播这种叙事方式以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和提升国家形象;也有学者(Gil 20082015)表示中国虽然在提升国家形象和吸引学习者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影响依然是有限的。Kluver20142017)指出孔子学院在全球建立的最大影响并不是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而是建立了一个关键的文化节点以增强中国的地缘政治与文化影响力。


国内研究对孔子学院是否具有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功能并无争论,但是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需要淡化孔子学院的政治色彩与官方色彩。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一种转向在孔子学院研究中也悄然发生,学者将关注重心从中国自身软实力建设和国家形象塑造向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公共产品供给的姿态转移,这也为孔子学院在政治学、管理学领域的研究扩散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四,孔子学院的经贸功能研究。孔子学院所具有的经济效用在其建立发展初期就已有学者敏感地捕捉到信息,从语言经济学的视角挖掘孔子学院的价值与功能。语言是一种人类资本和社会资源,孔子学院所提供的汉语教育既是一种全球公共产品,也是一种资本的积累(宁继鸣,王海兰 2009;宁继鸣,孔梓 2012)。


孔子学院对经贸发展的影响研究主要以定量研究的方法展开,国内外学者基于引力模型和面板数据分析了孔子学院在中国与世界间信任关系的建立、中国与世界的经济贸易往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国际贸易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来华文化旅游、来华留学的引进来,以及中国对外工程承包、文化产品和非遗产品出口走出去等方面起到了正效用。


孔子学院对经贸的影响形成了一种较为固定的研究模式,基于经济学的计量模型分别对不同数据进行处理并得出相关结论。对孔子学院在经济贸易层面的影响研究是一种学科和专业视角的突破,使得社会和公众对孔子学院的理解跳出了政治和文化影响力这一认知圈。孔子学院对中国和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研究也能够促进海外以更为包容、协商和共赢的态度感知孔子学院这一存在。


第五,“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的孔子学院研究。“一带一路”是中国借用历史符号提出的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的新模式,以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促进国家间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秉承的宗旨与孔子学院具有高度相似性,作为中国提供的全球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和孔子学院在无形中已经紧密地联结起来。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和实施以来,在其框架下对孔子学院的发展、影响研究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和焦点,也成为了孔子学院在新常态发展时期中的关键性研究话题。


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孔子学院研究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第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孔子学院的布局优化与针对国家特点的发展建议研究,包括孔子学院的优化布局、与企业的多层次合作,与华人社会的联系、沟通和平衡孔子学院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发展等问题。第二,孔子学院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交流与合作的影响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反映了中国从积极参与到主动推进全球治理的角色转变,开辟了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新方向与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与孔子学院相互携手、共同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孔子学院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孔子学院研究也开辟了新的领域。


孔子学院研究的学科跨度及特征


1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的学科分布


孔子学院研究的关键话题是多元且扩散的,反映到学科与专业层面主要体现在多学科研究者的参与和跨学科研究范式的介入。为了解目前孔子学院研究的学科参与情况,本文引用CNKIWOS数据库对论文研究方向所属的专业或学科分类的统计,分别提取前10位⑲的学科或专业名称与所占率,以分析孔子学院研究的跨学科属性及其相关特征。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的学科分布如图6和图7

图6 国内孔子学院研究的学科分布


图7 国外孔子学院研究的学科分布


由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的学科分布图可以发现,孔子学院研究涉及学科广泛,跨度均超过10类以上的人文社会类学科或专业。根据单一学科贡献成果数量所统计的学科分布所占比率,国内孔子学院研究的前10位学科分别为中国语言文学、文化、教育、政治、新闻与传播、体育、经济、中医与西医、音乐、文学,其他涉及学科包括历史、外语、哲学与美术等。


国外孔子学院研究的前10位学科分别为教育与教育研究(Education & Educational Research)、社会科学(Social Sciences)、文学(Lit-erature)、区域研究(Area Studies)、企业经济(Business Economics)、艺术人文(Arts Humanities)、政府法律(Government Law)、传播学(Communication)、语言学(Linguistics)、公共行政(Public Ad-ministration),其他涉及学科还包括国际关系(International Relations)、历史(History)、哲学(Philoso-phy)和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等。


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的学科与专业分布具有一定的共性:一是国内外研究都以语言学、教育学和传播学为主;二是政治学和经济学介入速度较快。国外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由于国内外学科设置差异,以及主体与他者定位的不同,国外孔子学院研究成果数量的11%来源于区域研究这一方向。作为亚洲或东亚地区的关键国家与重要研究对象,中国要素研究在国外政治学领域能够得到快速发酵,孔子学院作为符号之一也成为国外区域研究的重点关注对象。


上述学科与专业的分布情况与孔子学院研究主题所体现出的跨学科属性基本吻合。国内外语言学、教育学、政治学、传播学、文化研究和经济学等专业和领域对孔子学院研究的参与,使孔子学院的符号意义更加丰满;孔子学院作为一个机构或平台、一种话语或路径的学术意义在跨学科研究中得到多元的阐释,构建出学术口径下立体的孔子学院形象。


2孔子学院研究学科跨度的特征


国内外孔子学院研究涉及的学科虽具有跨学科特征明显的共同表征,同时也具有差异性:


从学科跨度的均衡性来看,国内研究学科分布差异性较大。中国语言文学的主导特征相对明显,所占比率超过40%,其他学科多为辅助和补充,研究成果在整体数量上不占优势。


由于孔子学院的基础职能是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国际汉语教学专业研究能够与孔子学院紧密联系,顺时顺势而为,因此中国语言文学所占比率高是应有之义。


但是这种偏向性也会导致一些问题,从研究所涉及的话题来看,国内学科专业参与较低的均衡性难以满足当前孔子学院研究实现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需求,尤其在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这一关键话题领域,国内管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专业的缺位使得孔子学院组织管理、制度适应和保障等重要问题难以从理论层面得到解答和指导。


传播学、政治学和经济学虽然已经参与孔子学院研究当中,但是所关涉的问题域较窄,仍有很大的拓展空间。孔子学院在复杂的海外环境和国际力量的博弈中发展,会不可避免地受国际关系、法律、舆论等影响,这些问题无法由单一学科的学者进行有力的理论解释、实践推演和对策建言,因此孔子学院研究应该促进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和跨域合作。


与国内学科的非均衡性相比,国外研究所涉及学科的比例相对均衡,并未出现国内某一学科过度集中的现象。这一方面由于国外孔子学院研究数量相对较少,难以体现学科成果数量的差异;另一方面也由于近年来海外学者开始关注除软实力和公共外交之外的孔子学院的相关话题,使整体学科分布情况呈现较为均衡的状态。


从实践性学科参与来看,国内孔子学院研究涌现了较多应用性学科或专业的研究成果,以实际运用和操作为培养目标的体育武术、中医、音乐、美术、外语等学科或专业广泛参与到孔子学院文化传播的研究群体当中。随着孔子学院文化活动的传播和特色孔子学院的建立,海外对实践类文化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步提升,这为国内相关学科人员加入孔子学院体验项目的一线教学提供了机会,同时推动了相关研究的孵化,形成了以实践专业为核心、以孔子学院为平台、以传播现状与策略为主题的研究特色,这在国外研究中未曾出现。


从学科影响力来看,国内孔子学院研究影响力较大的学科为语言学和传播学,这些学科以汉语教学或文化传播为关键话题展开研究,产生的成果数量大、延续性强。通过对国内孔子学院研究前10位高频被引文献的统计发现,有8篇文献属于中国语言文学,2篇属于传播学(见表2),说明以上两个学科在目前孔子学院研究领域内的学科影响力较强。

通过对国外孔子学院共被引作者的分析图谱(见图8)可以发现,国外孔子学院研究被引频次最高的前5位作者依次是J.Nye(31次)、D.Starr(23次)、J.Kurlantzick(23次)、J.F.Paradise(21次)和F.Hartig(16次)。⑳半衰期表示其所具有影响力延续时间的长短,半衰期数值与影响力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在被引频次最高的前5位作者中,J.Nye和J.Kurlantzick的半衰期数值为6(见表3),说明其影响力更为持久。J.Nye是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属于政治学范畴;J.Kurlantzick是研究东南亚及中国问题的重要人物,属于政治学及国际关系研究范畴。这表明海外孔子学院研究学科跨度的均衡性虽然较强,但研究的重心和核心依然向政治学偏倚。

图8 国外孔子学院研究高频被引作者共现图谱



除政治学外,F.Hartig从传播学视角对孔子学院作为公共外交方式的研究也具有较高的影响力。随着2012年以来D.Lien及其团队或合作者基于面板数据对孔子学院的经贸效用进行了持续探讨,使得海外孔子学院研究形成了政治学、传播学与经济学研究三足鼎立的局面。近年来虽然有文献开始关注孔子学院教学研究或在高等教育合作方面的研究,但在影响力方面相对欠缺。


结语


孔子学院研究文献在13年的积累、发展和演变中构建了一个研究主题丰富、学科涉及广泛、自我与他者视角交替的具有包容性和弹性边界的研究场域。无论是孔子学院框架下的汉语教学研究、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软实力和公共外交功能研究、经贸影响研究,还是“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孔子学院研究,都对我们认识、感知、理解孔子学院具有积极作用,对孔子学院在新时期、新阶段、新常态提质增效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子学院研究在13年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跨学科特征显著,但学科参与的均衡性不高,部分对孔子学院研究具有关键性作用的学科仍然缺位;其次,存在低循环、内消化的状态,相关成果更多在孔子学院研究范畴内被引用,而没有形成对外影响力;最后,聚合性不强,核心作者群较为零散,没有形成持续稳定的孔子学院研究网络。


未来孔子学院研究需要鼓励和吸引更多学科,尤其是管理学、法学、传播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与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加入孔子学院研究队伍中,深化孔子学院的理论研究,使之与实践研究协同发展,增强孔子学院发展的多元支撑;同时发挥集群的力量,以孔子学院研究中心或智库为节点,促进孔子学院研究网络的构建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促进孔子学院研究和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略


作者简介

作者王琦,女,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与文化传播。



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徐媛媛

校对/谢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