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巨变”!一起看看景德镇这十年经济发展变化...

“景德镇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经济发展专题)

景德镇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郝世宽作主发布


各位新闻界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过去十年来景德镇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牢牢把握“稳住、进好、调优”的经济工作思路,全力实施“五新”战略行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年来,景德镇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

2021年经济总量历史性突破千亿大关,达到1102.3亿元,人均GDP达到68049元、超全省平均水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7.3:57:35.7优化为2021年的6.5:44.2:49.3,实现“二三一”到“三二一”的转折性变化。“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文化旅游+其他优势产业的“3+1+X”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增长74.7%、规上工业营业收入2021年突破千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迅速,占全部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22.6%上升到2021年的50.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常年超过七成,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建成景德镇水利枢纽工程,九景衢铁路通车,昌景黄铁路全面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竣工运营。



十年来,景德镇创新发展得到新进步。

我们深入实施创新驱动“54321”工程倍增计划,科技综合创新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居全省第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长38.6%。入选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首批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获批军民融合发展重点区域。我们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建成智造工坊等产业孵化器、加速器项目共计63万平方米,我市被列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成效突出的地级市,获得国务院表彰,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经验做法获国务院通报表扬。珠山区(陶溪川)成为国家第三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昌南新区入选全国首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


十年来,景德镇协调发展有了新改善。

我们着力构建新型人文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夺牌”。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大,功能设施明显完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增长28.8%,城镇化率提升至65.9%。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8.8%、28.8%,城乡收入差距从2012年2.38缩小至2021年2.17。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3万亩,粮食播面稳定在140万亩。乐平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化100%、供水一体化90.8%,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我们大力推进区域融合发展,实施全域融合十大工程,新改扩建县乡村道路830公里,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景乐城际公交7月1日正式开通,“景乐一体化”“半小时经济圈”迈入实质推进阶段。



十年来,景德镇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指数跃居全省第一。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26微克/立方米,全省第一;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森林覆盖率达到67.8%,全省第二;先后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我们稳步推进碳达峰中和,出台《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景德镇市生态价值实现实施方案》,浮梁县获评第四批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十年来,景德镇开放发展开创新局面。

我们牢记习总书记“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殷殷嘱托,2019年7月,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获批,上升为国家战略。一批政策成功落地,“手工制瓷减按3%征收增值税”政策落地实施,试验区公共文化等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加大,政策红利逐步释放。一批试点示范先行先试,入选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国老厂区老厂房更新改造利用试点城市等示范、试点,成功设立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一批项目启动实施,谋划实施178个重点项目,陶阳里历史街区保护更新、陶溪川二期、名坊园三期、智造工坊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家试验区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十年来,景德镇共享发展迈上新台阶。

我们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清零,18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保障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9%,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保持两位数增长,兜底保障水平居全省前列。我们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完成行政中心西迁集中办公,行政成本有效降低。景德镇学院、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交付使用,中心城区建成中小学幼儿园30所,新增学位4.6万个。建成642个村级(社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新增医疗卫生机构67个,实现异地就医“一站式”结算、基本药物销售零差率。新改扩建11个体育场馆,举办了一届极具特色、极为出色的省运会,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均列全省第二,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以“作示范、勇争先”为目标,以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工业倍增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干部创先”的劲头,迎难而上、勇毅前行,为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贡献瓷都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我的介绍就先到这里,再次谢谢大家!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近年来,扩大有效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愈发重要,请问“这十年”景德镇在投资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景德镇市发改委党组成员 李传昆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景德镇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先后实施了“大干项目年”、“项目建设提速年”、“项目大会战”等战略,投资关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为全市经济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主要取得了3个方面的明显成效。


一是投资运行平稳增长

2022年1-7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2012-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2%以上,其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迅速,占全部投资比重由2012年的22.6%上升到2021年的50.8%;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常年超过七成,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二是短板领域不断补齐

十年来,通过建成九景衢高铁、206国道扩建、凤凰山隧道、城市断头路、地下综合管廊、浯溪口水利枢纽、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教育、医疗、保障性安居工程为城区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推动公共及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同时,昌景黄高铁、机场飞行区保障能力提升改造工程、鱼山码头建设工程、宋家山垃圾填埋场扩容改造工程、高岭·中国村、城市更新等重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为城区的功能布局、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环境品质等方面可持续发展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是保障机制逐步健全

为破解用地、资金等重要项目要素制约难题,先后出台了《进一步完善重点工程推进机制的意见》、《招大引强项目建设要素保障专项工作方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等政策文件,打破部门信息壁垒、明确工作职责,强化沟通、相互配合,确保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和资金争取工作落地、落实、落细。2020年以来,累计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近230亿元,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充足资金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牢牢把握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在继续抓好项目前期工作、调度推进、要素保障、谋划储备、考评奖惩的基础上,全力打好“稳投资、争资金、抢进度”三大战役,以扎实的项目推进举措、蓬勃的项目建设格局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问:我们注意到,今年年初,景德镇市召开了全市“双一号”工程动员大会,吹响了全力打响景德镇“办事不用求人、办事依法依规、办事便捷高效、办事暖心爽心”营商环境品牌的冲锋号,体现了全市上下抓好营商环境工作的坚定决心。请问景德镇市在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工作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景德镇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任赣鹏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我们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以国家试验区建设为统领,以“五型”政府建设为保障,全力实施工业倍增三年行动,大力开展招大引强和扶优扶强,GDP、规上工业营收、引进“5020”项目投资总额实现了三个过千亿。建设营商环境高地,护航企业发展,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高位推动,健全长效机制。

实行市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四方组长”制、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双指挥长”制,下设由市委常委领衔的“五组一中心”工作专班,高位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通过下达指挥长令、工作提示、任务书“就事论事”责任到位整改优化。定期发布“红黑榜”、总结先进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建立“一月一调度、两月一督查、三月一对标”工作机制,以督查倒逼,压实改革责任,做实优化成果。



二是明确目标,推进改革提升。

围绕营商环境“一年求突破、两年创一流、三年树标杆”的工作目标,以改革为抓手,催生以“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办理、工程项目“六多合一”集成式审批为代表的“优环节、减材料、减时限、降费用”政务服务大提升。大力开展“新官不理旧账”、公职人员不作为乱作为、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反不正当竞争等十大专项整治提升行动,着力解决了一批企业反映强烈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企业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三是创新引领,搭建特色品牌。

在构建“亲清”政企关系、服务企业、政务审批、暖心执法等方面,我们先行先试,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日”和“万干入万企”行动,建立“企业安静期”制度,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创新推出“超时默许制”、“告知承诺制”、“首违轻微不罚”等系列举措,全力服务企业发展。系列举措既围绕“江西办事不用求人、江西办事依法依规、江西办事便捷高效、江西办事暖心爽心”要求,又突出体现景德镇特色,唱响了“景快办、办德好、镇暖心”景德镇营商环境品牌。


下一步,我们将秉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以提高市场主体和企业群众便利度、满意度和获得感为目标,以优化营商环境“五大改革”和“十大行动”为抓手,以“万干入万企 党建促发展”为切入点,深入推进各行业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学习借鉴先进地区优秀做法,加快形成具有我市特色、可推广可复制的创新亮点经验,全面助推景德镇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取得大成效,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实现大突破。


问:200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景德镇市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试点城市名单,连续十多年中央给予财力性转移支付支持。请问:景德镇在推进城市转型、产业升级、驱动创新等方面,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

景德镇市委办公室正县级督察专员王晨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资源枯竭城市试点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是重大发展机遇,更是重大历史责任。景德镇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会议精神,以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统领,“作示范、勇争先”,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2020年和2021年度连续两年在资源型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中,被国家发改委评优秀等次。2021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通报表彰,景德镇市名列其中。


一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

全面实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工业倍增三年行动,着力构建“陶瓷、航空、精细化工和医药+文化旅游+其他优势产业”的“3+1+X”特色产业体系。以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方向,加快推进富祥生物科技园、天新维生素科技园、直升机无人机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2021年,全市GDP增长8.7%,首次突破千亿大关。


二是活化陶瓷工业遗存,焕发文化遗产生机活力。

优化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充分挖掘老工业基地的时代魅力,打响文化品牌,留住文脉乡愁。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全面开展,唱响“十五景、三宴、三剧”等文旅品牌,“夜珠山”消费带入选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和“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城市”。


三是持续强化民生保障,切实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加大社会民生支出,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达177.6亿元,占比78.4%。积极推动4座污水处理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老南河黑臭水体治理、鱼山水运码头、景德镇水利枢纽、G206国道改造、昌景黄铁路建设工程和全域公交等一大批民生工程项目,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持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全面落实“五新”战略行动,用足用好转型政策,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尊重规律、加快转型,推进资源型城市高质量发展。


问:今年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试验区获批三周年,国家试验区已经成为景德镇重要的城市IP。请问,三年来,发改部门是如何服务国家试验区建设的,成效如何?


景德镇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郑武敏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试验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怀、国家使命,更是重大机遇、历史责任。我们深知试验区建设是党委政府承诺、社会各界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件大事,是事关城市形象、经济发展、百姓福祉的一件要事,拿到“牌子”只是起点,落地“建好”才是关键。三年来,发改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谋划、积极协调、扎实推进试验区建设。


一是当好顶层设计的“大参谋”

以国际化的眼界和水准,精心谋划国家试验区建设,编制了《国家试验区发展规划》,制定了推进国家试验区建设的《决定》《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四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度工作要点》,做到长期有规划、中期有计划、短期有行动。

二是当好政策争取的“大前锋”

围绕“两地一中心”战略定位,持续强化部门间对接合作,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政策。先后获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全国“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等,30多项国字号的示范试点相继落地,为加快推动景德镇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当好项目建设的“大推手”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2020年先期启动项目50个,2021年持续实施项目60个,今年实施的68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达到1095亿元,三年来,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超20亿元,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达228.74亿元,切实把目标细化到项目上,把行动落实到项目上,把效果体现到项目上。

四是当好统筹协调的“大管家”

坚持要素聚合、合力保障,充分发挥“部省恳谈会+省领导小组会+市领导小组会”的三级联动机制,努力为试验区建设营造环境、创造条件、塑造优势,共有近50个事项在部省恳谈会和省领导小组会上研究讨论并解决。


当前,国家试验区建设进入了“五年树标杆”的新阶段,市里成立了“一办五中心”的办事机构,这为试验区建设夯实了更加牢固的组织架构,发改部门将聚焦试验区建设五大任务,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开创的勇气、更加务实的作风,努力把试验区建设擘画的美好蓝图逐步变成现实。


问:今年,在全省全面推进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的态势下,请问景德镇是如何谋划实施的,当前的成效怎样?


景德镇市数字经济发展中心主任吴斌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面对全省以及各兄弟地市全面起跑、百舸争流的形势,我们立足本地特色,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高质量发展,明确打造“全国数字开放合作试验区、全国陶瓷产业数字化转型引领区、全国数字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全省数字营商环境示范区”的“四区蓝图”,全面落实“以陶瓷赋能行动”为特色的“八大行动”,梯次启动电子材料、电子元器件、数字文创等15条产业赛道,全面布局陶溪川直播基地、以晴数字经济产业园等9大数字经济集聚区,努力推进我市成为全省数字化转型典范城市。


一是重点项目储备扎实

全市谋划实施数字经济项目98个,总投资638亿元,年度投资168亿元,共完成投资160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5%,超额完成时序进度。大力开展数字经济专题招商,在杭州举办数字经济专题招商会,今年上半年,签约落地了48个数字经济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达472.9亿元。


二是特色赛道引领带动

坚持陶瓷数字化赋能行动,大力发展先进陶瓷产业,国内首个陶瓷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获得许可,景陶集团、邑山瓷业、华迅特陶等重点企业加快培育,“景德镇陶瓷官方旗舰店”正式运营,中国(景德镇)跨境电商综试区成功获批,全市拥有3600家电商企业、3万余家电子商铺,1至6月,全市网络零售额达56.7亿元,位全省第5。提档升级数字文创,加速孵化陶阳里御窑景区、陶溪川文创街区等数字文创产业基地,全国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正式揭牌,数字藏品NFT产品发行首试,“畅游景德镇”APP上线运营,具有景德镇特色的数字经济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三是集群发展强劲有力

我们以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陶溪川直播基地为龙头,积极构建“一核心、多区块”的发展格局。瞄准数字文创和流量经济,全力打造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陶溪川直播基地,推进含产品设计中心、生产制造中心、仓储物流中心、直播选货中心、电商运营中心、产品营销中心6大板块的景德镇陶溪川陶瓷电商一体化中心建设。截至7月底,陶溪川直播基地抖音平台新增入驻2199家商户,累计在业商户4921户,线上销售额30.41亿元。同时,按照“一区一品”的模式,加快培育乐平乐丰平光电产业园、浮梁以晴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其他8个集聚区,持续推进产业赛道集群发展,不断壮大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以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为契机,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着力培育产业新赛道,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建设具有景德镇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问:千年瓷都“不设防”的帽子被彻底摘除,请问:十年来市发改委如何通过项目谋划,实现瓷都水利高质量发展。


景德镇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郝世宽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为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瓷都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水利突出问题,在城市防洪安全保障、城乡供水安全保障、水生态安全保障、水安全管理能力保障等方面,积极谋划项目、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资金、国家政策性基金、银行贷款等多渠道筹措水利项目建设资金。十年年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我市水利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成了浯溪口水利枢纽。

市发改委从1998年开始谋划项目,到2008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项目建议书,再到2013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用十几年时间,促成了景德镇市最大的水利项目的实施。枢纽工程总投资42亿元,通过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6亿元,申请世界银行贷款1亿美元,为工程顺利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目前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与下游城防工程联合运行,大大提高了景德镇的城市防洪能力,千年瓷都“不设防”的帽子彻底摘除。现在枢纽工程已经全面发挥防洪、发电、供水等综合效益。特别是2020年7月7日,昌江流域遭遇到50年一遇的强降雨,浯溪口水利枢纽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成功抵御了超历史洪水,保护了景德镇多年来的巨大建设成果,保障了瓷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是建成了景德镇水利枢纽。

景德镇水利枢纽工程从谋划、申报立项到开工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创造了我市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的最短周期,申请专项债资金2.7亿元。目前工程已经完工。景德镇水利枢纽工程,通过生态坝抬升昌江水位至26.5米,使城区水体体积增加140%,形成一道独特的绕城水景文化带,呈现“一江两河出平湖、十八码头通古今,百里昌江风景美、千年瓷都展新颜”的美好图景。


三是补齐了城市防洪体系短板。

十年来,市发改委积极谋划,通过12个水利工程补短板项目的建设,补齐了我市城市防洪的短板弱项。实施中心城区内涝整治“十大工程”建设,消除19个城区内涝点,我市主城区基本消除了城市内涝。目前正在加快推进黄泥头片区防洪排涝工程建设。


四是增强了水安全保障能力。

市发改委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决筑牢水安全保障防线。十年来,争取了中央预算内资金8.61亿元,争取了专项债资金6.4亿元。实施了乐平市共产主义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玉田水库除险加固及扩建工程、昌江区鲇鱼山镇防洪工程等项目,工程已经发挥防洪、灌溉、生态等功能,项目将持续造福瓷都百姓。


五是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十年来,市发改委始终把解决老百姓喝水这件事放在最高位置,着力解决好群众“饮水难”“用水难”等问题,通过项目谋划和申报,深入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目前全市已经建成23个水厂及相应的输配水管网,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人口已达152万人,总户数39万户,供水覆盖率达90.84%。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人民群众对“持续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美好需求,进一步读懂政策、谋划项目、争取资金、久久为功、持续奋斗,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要求,全力实施“五新”战略行动,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瓷都新征程提供坚实的支撑。


推荐阅读

全力冲击奥运!快来为这个景德镇小伙加油!


码头夜市、千灯拜月...这个中秋,景德镇好热闹!


责任编辑:曹璇月

校      对:江   超 陈   萌

审      核:余   珺

监      制:黄   胜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