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党建和新发展理念!昌江区这十年有这些提升…

“景德镇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昌江区专题)



景德镇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昌江区委书记倪卫春作主发布

各位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景德镇这十年”昌江区专题新闻发布会。首先,我代表昌江区委、区政府向大家表示热烈欢迎!并借此机会,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昌江区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新时代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昌江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毅前行、跨越发展的十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昌江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交流新平台”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有力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要求,迈出了“小区也有大作为”的坚实步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十年来,全区常驻人口同口径增长4.3万人,达到20.1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75.5亿元,年均增长6.86%;财政总收入19.33亿元,年均增长9.3%。今年以来,我们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在提质提效、融合发展、争先进位上敢闯敢试,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6%,增速居全市第2位,干部创先、狠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氛围愈发浓厚。

这十年,我们坚持创新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区“专精特新”企业达到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7.9%,位居全市第2、全省一类县(区)中游行列,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区)建设试点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2家,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6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88%,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两个首位度产业占比超过70%。我们持续做大做强数字经济、文旅经济、绿色经济,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1家,新增企业上云数524家,位列全省第27位。如今的昌江,发展动能更加强劲,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已经成为创新的热土、创业的沃土、创造的乐土。

这十年,我们坚持协调发展,区域融合更加深入。我们加快推进昌江区与高新区融合发展,奋力开创“一区多园”融合发展新局面。我们主动作为,出台《高新区和昌江区“一区多园”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建立重大项目推进等专题联系会议制度,推动与高新区教育、文化、卫生、民政、环卫等非直接涉企社会事务一体化发展,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的机制更加完善。我们积极推动“飞地经济”突破性发展,加快推进电子信心产业园和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连片发展,对1548亩工业用地深化合作,大力推进占地670亩的鱼丽电子信息产业二期建设,联手引进投资超20亿元的高铁刹车片项目,协同发展的动能不断增强。同时,总投资12.66亿元的鱼山货运码头即将建成,坐落于鲇鱼山镇辖区内的乐平高铁站加速推进。如今的昌江,区位优势越发凸显,206国道工业发展轴的支撑作用正在强化,区域协调、融合发展的步伐越走越稳。

这十年,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城乡环境明显改善。我们大力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常态长效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完成57个棚改征收项目、151个老旧小区、513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为景德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作出突出贡献。我们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53天以上,成功创建全省第三批生态文明示范县。我们全力推进乡村振兴,33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古城、金桥等村集体收入突破500万元,完成226个新农村点位建设、1万余农户厕所新改建任务,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吕蒙街道官庄村、丽阳镇枫林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如今的昌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样板,碳达峰、碳中和的新典范。

这十年,我们坚持开放发展,外界形象显著提升。我们着力打造“昌快办·畅快办”政务服务品牌,加压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市场主体突破3万户。我们坚决贯彻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两地一中心”战略定位和“一核两轴”总体规划,率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高标准完成2021年全省旅发大会各项任务,打造“昌南瓷宴”、昌南里夜游、宁封窑国际陶艺村等精彩文旅品牌,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正式开馆,丽阳古窑遗址发掘工作持续深化,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创建国家5A景区。我们聚焦“高大上、链群配”,成功引进“5020”项目7个。2021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1亿元,同比增长16.2%;实际利用外资突破3000万美元,同比增长7%;引进内资59.4亿元,同比增长8.5%。如今的昌江,商贸体系更加发达,合作交流更加深化,美誉度、知名度更加响亮。

这十年,我们坚持共享发展,民生福祉不断增强。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兑现民生承诺,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努力提升全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1年,全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7155元、21777元,年均增长7.9%、9%;706户1890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打造长者之家、国信康养等标杆养老品牌,就业、医疗、救助、残疾人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支出年均增长5.5%,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全省第六、全市第一的高分成绩通过国家督导评估。特别是近5年来,我们完成了14所中(小)学、15所公办幼儿园改造提升,新增学位1.74万个,2021年全省教育发展综合考评,昌江区排名全省第20位,较上一年度前移50位,首次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公共文化服务更加普及,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社会治理持续完善,先后获评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国信访“三无”先进县,全省司法、法院、公众安全感等满意度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如今的昌江,百姓安居乐业,幸福指数更高,日子越来越甜美。

这十年,我们加强党的建设,示范引领越来越强。全区党员6667人,基层党组织214个,涌现出李金霞、王德新、黄莺等一批先进典型,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本土红色资源,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强化思想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全区干部群众忠诚拥护“两个确立”,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完成村(社区)“两委”换届,班子结构实现“两升一降”,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开展基层党建“三化”建设,实施“对标管理、错位争先”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17个,打造昌南湖、汪王庙等一批示范社区。强化正风肃纪反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如今的昌江,四套班子精诚团结,干部群众奋勇争先,是最讲政治、最讲执行、最讲团结、最讲担当的地方。

十年奋斗、十年辉煌。回顾发展历程,我们深刻感受到,昌江取得的一切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一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方位落实党中央“三新一高”重大战略部署,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景德镇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工业强区、文明新城、开放融合、幸福共享,全面建设现代化魅力新昌江”为目标,坚定信心决心,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做好昌江的工作,办好昌江的事情,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正在迅速推进,作为政治中心、金融中心的昌江区,主要承接了什么责任,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和成果?

昌江区委书记倪卫春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国家实验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关怀的重大任务,是党中央和国务院赋予景德镇的一项政治任务。昌江区作为景德镇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以责无旁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贯彻落实市委“一核两轴”总体规划,下好先手棋、描好工笔画,以昌江区的担当和成绩回报总书记的关心与关爱。

一是站位全局、融入大局,在中心大局中找位置。昌江区是国家试验区建设“一核两轴”的中心区域,我们始终将建好中心城区作为核心目标,围绕“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轴”,做强放大景德镇陶瓷文化品牌效应,做靓古窑民俗博览区、中国陶瓷博物馆,“昌南里·瓷碗”成为西城区夜游文化新地标,高标准完成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各项任务,打造古窑印象、窑窑领鲜、昌南瓷宴等“陶瓷+文创”“陶瓷+餐饮”等特色品牌。同时,围绕试验区建设“一地两中心”目标定位,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三闾庙明清古街申遗工作有序推进,“一江两岸”昌江百里风光带靓丽呈现,宁封窑“景德镇外销瓷博物馆”正式开馆,在全市率先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荣获“2021年度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十强县”称号。

二是做优项目、做实产业,在真抓实干中寻突破。我们围绕“打造206国道工业发展轴”,以科技创新驱动陶瓷产业不断壮大发展。一方面,我们以发展先进陶瓷产业为主,统筹发展日用瓷、建筑陶瓷等传统陶瓷产业,成功引进黑猫新材料、高铁刹车片2个投资超20亿元的先进陶瓷企业。目前,我区现有锦绣昌南和中国陶瓷城两个全市最大的陶瓷集贸市场,从事生产陶瓷企业和作坊580家,其中先进陶瓷企业13家,规上陶瓷企业11家,2家陶瓷企业获得“专精特新”称号。另一方面,我们加速推进数字经济赋能陶瓷文化产业,建成陶瓷文化创意园和陶瓷产业数字化发展直播基地,京东陶瓷电商园建设加快推进,“三河购”中国淘宝村带动周边物流、包装、餐饮等行业加速发展,以瓷为媒、以瓷兴业的魅力、活力在昌江大地得到充分展现。

三是创新创先、激活能量,在担当作为中展形象。我们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认真学习领会省委书记易炼红《要以“干部创先”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研文章精神,抢抓国家试验区大风口,一方面,高速推进鱼丽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一年内完成20万㎡标准化厂房建设,工业高质量发展排名前移33位;另一方面,抓紧补齐城市功能短板,高效完成公安大楼片区等31个棚改征收项目,快速破解韭菜园、三闾庙等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园林农贸市场、古城农贸市场投入使用,航空学校、昌江二中等一批中(小)学校正式开学,教育工作考评前移50位,十年来首次进入全省前二十名(也是全市县区中首次进入前二十)。此外,2021年度昌江区多项工作在全省排名前移、赶超跨越,历史性进入了第一方阵:政务服务工作、五型政府建设排名全省第1位,公共机构节能考核排名全省第2位,意识形态建设排名全省第5位,政务公开工作全省17位,司法、安全、医保、城乡治理和退役军人事务等多项工作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下一步,昌江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按照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要求,练好“内功”、补强短板,以更加精湛的画工描绘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昌江画卷。






问:“双一号”工程是我省提出的一项重大工程,我们也了解到,昌江区也及时召开了“双一号”工程动员大会,掀起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作风大整治、服务大提升、效能大比拼的热潮,体现了全区上下抓好营商环境工作和数字经济的坚定决心。请问昌江区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在做优做强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方面是如何谋划实施的,当前的成效怎样?

昌江区委副书记、昌江区人民政府区长伊文斌回答记者提问

答:谢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双“一号工程”是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昌江区围绕双“一号工程”做了大量工作。省委、省政府召开双“一号工程”推进大会以来,全区上下迅速行动、全面部署、狠抓落实,以第一等的干劲聚力双“一号工程”,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顶格、真格、满格”三个词上面。

第一是拿出顶格的标准。分别成立了双“一号工程”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主要领导“双指挥长”制,并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专班,指挥部和各专项小组定期进行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见人见物见效、落地落细落实。

第二是采取真格的措施。立足昌江实际,突显昌江特色,全力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夯实底板。

在优化营商环境“一号改革工程”方面,历史性地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千人誓师大会,全力打响“畅快办”营商环境品牌。聚焦“办事不用求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出重拳”,对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问题“零容忍”,已查处营商环境腐败和作风问题29个,处理38人,其中给予纪律处分11人,下发监察建议书2份。聚焦“办事依法依规”,聘请了50名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制定“首违不罚”“轻微不罚”事项清单202项,对涉企案件做到快审快结。聚焦“办事便捷高效”,更大力度减事项、减环节、减时间,更高标准实现“就近办、网上办、掌上办”,企业开办“一链办”时长缩短至2小时以内,行政许可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已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程帮代办服务539人次、免费邮寄服务128人次。聚焦“办事暖心爽心”,全区共划分网格182个,结对帮扶市场主体32240户,常态化开展“企业服务日”“千名干部进万企”“企业恳谈早餐会”,全力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

在做强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方面,紧扣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综合统筹、科学选定了3条产业赛道。其中,基础赛道以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照明为主攻方向,以鱼丽电子信息数字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已落户美科、安正两个“20”项目,后续将继续引进15-2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新兴赛道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应用软件开发为主攻方向,以昌江数字经济发展中心为主要载体,将吸纳卡服、云财、景腾等多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入驻,年利税将超1亿元。融合赛道以数字文创、电子商务为主攻方向,以宁封窑文创园暨数字经济产业孵化基地为主要载体,截至目前,全区电商总数达3365家,网络销售额达16.68亿元。

第三是跑出满格的状态。开局即决战,起步就冲刺,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双“一号工程”。

营商环境方面,目前,涉及我区的14项一级指标中,有一半以上都实现了排位前移,不少指标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力争本年综合排名进入全省前50名。

数字经济方面,今年上半年,新签约数字经济项目11个,总投资额达56.32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11.95亿元,增长8.3%;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达11家,新增企业上云524家。截至目前,美科项目已完成97%的实物工作量,鱼丽电子信息数字产业园首批企业将于10月底试生产,昌江数字经济发展的蓝图,正在沿着206国道工业发展轴华丽展开。

总之,我们坚信,有着“一号改革工程”的保驾护航,有着“一号发展工程”的迭代赋能,昌江区一定会成为要素集聚的“磁场”、投资兴业的“沃土”、产业发展的“宝地”!






问:昌江区是个伴山伴水的好地方,有城有乡,有山有水,既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又有深厚的红色文化,还有丰富的农副产品,请问我们昌江区如何借助这“天时、地利、人和”推进乡村振兴?取得哪些突出的成效?

昌江区委副书记江智峰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昌江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昌江区贯彻落实景德镇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重点突出地理位置以及自然资源优势,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三农”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是依“天时”,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决策。昌江区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用足用好中央和省、市各项政策,累计投入资金9448.9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99个,实现2个省级贫困村和9个市级贫困村达标退出,706户1890人实现全部脱贫。2021年以来,我们选派了721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对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对47户114人的不稳定户、边缘户、困难户进行“点对点”监测预警,投入资金2363万元推进了22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贫困户就业近百余人,进一步巩固了脱贫攻坚成果。

二是借“地利”,乡村振兴取得丰硕成果。我们通过对各乡镇地理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的精准研判,发挥鲇鱼山镇、丽阳镇、荷塘乡连线成片的优势,提出了“一轴驱动、两翼齐飞”乡村振兴实施计划。重点打造以鲇鱼山镇为中心的206国道工业产业发展轴,打造鱼山医药产业园和鱼丽电子信息产业园,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链项目27个,吸引周边乡镇外出务工人员和剩余劳动力近5000余人,增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万元左右。两翼就是对以一村一品为特色的丽阳镇和以农垦红色旅游为特点的荷塘乡进行全域式规划、整体式打造、差异化提升。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7家,家庭农场173家,打造了“古镇丽阳”农产品品牌,启动了“幸福酱坊”和荷塘乡童坊村整体提升项目,推进2.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出茶油、甘蔗糖、黄心西瓜、水果玉米、蛇系列产品等特色农产品,带动村民新增就业近千余人,部分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近20万元。

三是谋“人和”,乡村治理得到巩固提升。我们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改革,完成220余个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创新推进基层治理运行机制,推进乡镇城管体制改革,划定空间区域网格171个,免费安装监控探头1670个,实现了综治中心全覆盖。我们大力加强农村队伍建设,高质量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33名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下降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由换届前的36.4%提升至54.5%,致富能手占比由换届前的24.2%提升至87.9%。“两升一降”和书记、主任“一肩挑”任务。换届后,全区村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村比例达100%。2021年,丽阳镇枫林村被认定为“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鲇鱼山镇徐湾村、丽阳镇江联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模范村党组织。

下一步,昌江区将紧扣“全面建设六个江西”奋斗目标,以新发展理念推动乡村振兴,以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共同富裕。






问:我们注意到,在今年全市“两会”上,对昌江区提出了“四个融合”的发展定位,现在已经半年过去了,在“四个融合”方面昌江区是怎样推进的?有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学习借鉴。

昌江区委书记倪卫春回答记者提问

答: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四个融合”是市委、市政府对昌江区提出的新要求、新希望,也是市委、市政府交办给昌江区的新使命、新任务,昌江区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好、落实好。半年来,两区几套班子重点聚焦“四个融合(两区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党建融合)”落地见效,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奋力开创出了“一区多园”(即高新技术产业园、鱼山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融合发展新局面。

一是在构建新机制上做到“三个一”:

(一)建立一套协同共建机制。出台《高新区和昌江区“一区多园”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一区多园”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由两区主要负责人担任“双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分别设在高新区科发局和昌江区发改委。

(二)打造一个统筹磋商平台。两区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征地拆迁、联合招商等专题联系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并邀请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规局、市统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解决规划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统计并表等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完善一张公共服务网络。高新区与昌江区签订《两区社会事务融合合作协议》,高新区将教育体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农林水利、民政事业等非直接涉企的社会事务工作交由昌江区代为履行,今后将不再直接对接省市相关职能部门,工作重心全部转向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等主责主业。

二是在培育新动能上抓好“四个围绕”:

(一)围绕两地融合抓规划。抢抓深化地区协同合作机遇,积极推动“飞地经济”突破性发展,正在编制《景德镇市全域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两区融合空间概念规划》《两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规划》,实现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率先融合。上半年,两区合作引进的高铁刹车片“20”项目顺利以飞地模式落户高新区。

(二)围绕产城融合共开发。按照“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开发”的原则,合盛公司和昌江区国资平台共同成立控股公司,合作开发装饰材料厂(杨家港)周边748亩商业用地以及工业五路800亩工业用地开发项目。目前,两区已召开联席调度会,初步就开发方案、产业发展、空间优化、分成机制达成了共识。

(三)围绕链条融合强推动。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在前期推进500亩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产业园二期建设,成立了专班启动周边670亩工业用地征收。征地完成后,电子信息产业园将于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连片发展,真正强化206国道工业发展轴支撑作用。目前美科、安正项目进展顺利,10月30日美科等6个项目开始试生产。

(四)围绕要素融合优环境。两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公交“村村通”,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运营,惠及企业员工和辖区群众出行,已吸引周边乡镇、街道约5000人就近入园务工。抓好人才要素保障和教育配套工程,新建昌江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已投入使用,预计首届毕业生可以向高新区企业定向输送专业技术人才450多名;共同谋划推动航空职业学校建设,目前两区已建立领导小组,正在进行选址。

三是在创先新格局上做到“三个坚决”。

我们着力引导两区党员干部树牢大局意识,强化“一盘棋”思维,两区干部共同将增强落实力成为自觉,将提高执行力成为习惯,争当“两区融合”发展的工作标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决做到征地拆迁在哪里,两区干部的身影就跟进到哪里;坚决做到要素资源推进到哪里,两区干部的合力就聚焦到哪里;坚决做到企业服务延伸到哪里,两区干部的融合下沉就到哪里。

下一步,昌江区将继续主动担当作为,以更高视野格局深化“两区”合作,为景德镇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全面实施“五新”战略行动贡献昌江区最大的力量!






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昌江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请问昌江区在改善办学条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昌江区委副书记、昌江区人民政府区长伊文斌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朋友对昌江区教育事业的关心关注,这个问题我来回答。教育兴,则昌江兴;教育强,则昌江强。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民生大事、发展大事来抓,通过打好科学布局、资源整合、体系完善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全区教育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在2021年全省高质量发展考核“教育发展”考评中,昌江区跻身全省前20名,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

一是“真金白银”加大投入。我们持续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更好的教育。“十三五”期间,全区教育支出累计超8.29亿元,比“十二五”期间增长25%。2021年,全区教育支出达1.99亿元,比2011年增长67.48%。近5年来,全区新(改、扩)建区中心幼儿园、区直属幼儿园等15所公办园,新增幼儿园学位4380个;新(改、扩)建区实验学校、航空学校等14所中小学,新增中小学学位1.3万个,可以说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二是“真情实意”尊师重教。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去年县区换届后,区委、区政府召开的第一个全区性的会议就是教育工作大会,也是昌江区时隔16年再次召开全区性的教育工作大会。主要目的就是持续深化教师管理领域综合改革,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全区现有在编在岗中小学教职工1174名,师生比提高到1:18.4。其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7成,全国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等各类名师达127人。同时,近两年通过统一招录合同制教师422名,全区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充实。

三是“真抓实干”优化结构。学前教育方面,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5%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5%以上。义务教育方面,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83%,以全省第6的成绩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高中教育方面,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2.96%,高于全省平均20.46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方面,投资2.3亿元的昌江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今年全面投入使用,在校生超1200余人。同时,更加注重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区少儿体校被评定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我区在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上取得26金21银24铜的佳绩,名列全省前5。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巩固“双减”成果,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昌江教育。






问:今年2月份,省委书记易炼红在景德镇调研时强调,要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让景德镇真正成为国际瓷都地、山水园林城。昌江区在城市更新上有什么新举措?取得了哪些成绩?

昌江区委副书记江智峰回答记者提问

答:近些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昌江区作为新城区,也做大量的工作,这个问题我来做具体回答。城市更新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必然要求,昌江区以建设文明新城为目标,始终坚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贯彻落实“四精”工作要求,推动城乡高品质建设、高水平融合,努力打造更富魅力、更具活力、更加智慧的现代宜居昌江。

一是精心规划,城市发展越来越好。我们把西城区城市更新纳入昌江区“十四五”规划,总体布局、整体推进。扎实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大力开展城乡环境大整治和“双创双修”,开展“两违”清零专项行动,累计拆违4200余处40万㎡;累计投入棚改资金约60亿元,完成了8000余户、150万㎡的征收任务,打响了“大干快干”的“昌江速度”;

二是精致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们全面融合人工景观、自然景观、建筑文化,打造富有瓷都韵味、昌江风情的街巷空间。投入资金近7亿元,推进513条背街小巷、151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沿江西路全线贯通,三河堤、官庄堤建成并投入使用,古城、园林农贸市场投入运营,打响汪王庙长者之家和胜利社区长者之家等嵌入式居家养老品牌,新增中小学、幼儿园学位1.74万个,建设智慧停车场、新增停车位近2万个,新建“第五空间”高标准公厕61座,新改建文化(中心)站33座,城市功能配套不断完善。

三是精细管理,创建工作常态长效。投入资金约8亿元,新建或改建一批垃圾中转站和环卫驿站,3.1万名志愿者共开展志愿者服务166.5万小时,发放宣传单、宣传折页、宣传袋等各类创建宣传用品约2万份,为景德镇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突出贡献,被市委、市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荣誉。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全国文明单位6家,省级文明单位45家;有全国文明村镇2家,省级文明村镇6家;4所学校获得江西省文明校园先进学校。

四是精美呈现,城市颜值不断提升。一方面,我们彻底解决了几十年来困扰西市区的城市内涝问题,打通了沿江西路,推进了白鹭公园、森林公园、昌南湖公园等11个城市公园建设,美化亮化了昌南里文化景区,打造了蟠龙路、一心桥路等15条精品背街小巷,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另一方面,我们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对S207省道进行改造提升,实施荷塘公路“白改黑”工程,推进环月亮湖公路提升项目,在美丽的月亮湖畔打造了王鲁湘工作室、李可染画室景德镇陶艺中心,推进农村旱厕清零行动,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一步,昌江区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城乡融合和产城融合,下大力气推进谭家山片区、韭菜园片区、官庄片区城市更新行动,有序推进鱼丽路口片区环境整治和整体提升,更深层次推进“两区”融合发展,更好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为市委推进“五新”战略行动,作出昌江区最大的贡献。


推荐阅读

让陶瓷“潮”起来!这样的陶瓷也太出圈了吧!


国庆出行要求来了!江西省卫健委重要提示!



责任编辑:曹璇月  张若茜(实习生)

校      对:陈   萌

一      审:江   超

二      审:余   露

三      审:余   珺

监      制:黄   胜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