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这十年,景德镇全面深化改革做了这些事...

“景德镇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深化改革专题)

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陈新剑作主发布

各位新闻界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我们非常高兴与大家一起交流十年来景德镇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帮助景德镇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各位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景德镇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十年,也是景德镇改革工作全面深化、阔步前行的十年。特别是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获批建设,使景德镇全域成为国字号改革“试验田”,为景德镇市全面深化改革标定了历史方位、擘画了美好蓝图、提供了强劲动力。这十年,我们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国家试验区建设为龙头,牵引、排布、推动各项改革,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三十行动”。市委深改委(组)先后安排1130多项改革任务,推动全市改革从破冰启程、立柱架梁,到积厚成势、纵深挺进,各领域改革全面发力、亮点纷呈,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改革氛围日益浓厚、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这十年,我们坚持先行先试创新创造,充分发挥国家级试点示范的突破带动作用。坚持试点先行,分类分层推进,积极探索改革的实现路径和实现形式,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景德镇改革品牌。特别是抢抓国家试验区获批的千载机遇,以国家试验区统筹推进全市改革,积极加强与部委沟通汇报,推进政策研究对接,成功争取了景德镇陶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全国老厂区老厂房更新改造利用试点、全国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全国“区块链+版权”试点、中部地区首个全国版权示范市、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国家禁毒示范市等30多项改革国家级试点示范,充分放大景德镇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品牌价值。


这十年,我们以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坚持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谋划推出了一大批关键性、标志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啃下了很多“硬骨头”,攻克了很多难关。大力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推行“企业安静期”“超时默许制”“告知承诺制”“首违轻微免罚”等创新举措,推广“一件事一次办”集成审批改革,赢得了广大市场主体、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牢牢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突出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一体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基础性改革,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改革,实施“管委会+平台”的推进机制,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重组国控、陶文旅、景陶集团,改造城投集团,转型黑猫集团,以优势增量盘活存量。整合资源优化布局,提升发展能级,完成了昌南新区改革,解决规划、项目、管理等碎片化问题;组建了景德镇御窑博物院、景德镇陶瓷研究院,提升陶瓷全产业链科研水平;组建景德镇新闻传媒集团,推进融媒体中心、中央厨房、采编经营“两分开”等改革。我们用改革思维和办法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施陶瓷优先发展战略,构建全要素、多业态、高质量的“陶瓷经济”生态链。围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统筹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主攻先进陶瓷“新赛道”,明确通信电子、新能源+航空航天、生物医疗、节能环保、军工的“2+4”重点应用领域,打造以“一室三中心”为主体的先进陶瓷创新研究院集群。


这十年,我们以改革厚植绿色生态优势,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持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生态价值转化机制,实现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体系全覆盖,实现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等配套改革协调推进。深化环境治理改革,全市水质指数排名保持在全省前列,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全省第一;打好环卫一体化和园林市场化改革、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助力我市成功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等“国字号”荣誉。


这十年,我们以改革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促进乡村振兴。牢牢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三权分置”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和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完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农业农村改革取得丰硕成果,实现空壳村全部清零。探索“三个三”乡村振兴模式,打造了马鞍岭村、高岭·中国村、进坑村等一批乡村振兴示范点。


这十年,我们以改革推进法治建设,推进高效能社会治理。聚焦民主法治更加健全、公平正义更加彰显,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加快地方立法,出台《景德镇市立法条例》、《市御窑厂遗址保护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政法机关政治建设和执法司法制约监督机制,积极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国合格城市”,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执行信访案件化解率100%。创新建立“公安+城管”联合执法机制,构建了纵向指导管理、横向沟通合作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优化审判、检察职权配置改革,挂牌成立全国第三家非省会城市的“景德镇知识产权法庭”。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设立全国第一家面向特定行业的“景德镇国家陶瓷版权交易中心”。


这十年,我们以改革推进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聚焦解决老百姓反映集中、关心关注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理顺体制机制,打通中梗阻,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推进公交一体化改革攻坚,促进城乡融合、产城融合,推进“景乐一体化”,打造“半小时经济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改革教育评价、督导制度,统筹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大力推进教育“双减”,教育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创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分级诊疗改革,社区嵌入式养老实现市区、县城全覆盖。深化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动劳动关系、就业、社保等“一揽子”公共服务下沉。创新推出“出生一件事·免费一链办”举措,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不跑腿”。大力发展夜间经济,获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夜珠山”消费带、陶阳里御窑景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老百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探索和创新基层理论宣讲新平台,“小巷讲堂”宣讲机制,被中央改革办作为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成功创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中国(景德镇)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落户全国首个“文艺两新”集聚区实践基地,带动就业、促进增收,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这十年,我们以改革提高党建工作质量,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在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持续深化党的组织制度、干部人事制度、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以干部创先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以强化基层党建改革,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党的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创新景漂服务模式”收录《中国制度面对面》,成为中宣部向全国推广的5个改革案例之一。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健全开展政治谈话、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机制,规范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机制,持续深化乡镇纪委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推动全市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中央、省委改革工作部署,继续用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忠诚尽职、踔厉奋发,不断推动新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发布会现场,记者们就大家关心的话题提出了问题,请继续往下看!


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推进改革走深走实”。请问景德镇市委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市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陈新剑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要求,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成立委深改委,统筹协调全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精准用劲,实处发力,纵深推进各项改革任务,推动全上下形成关注改革、参与改革、深化改革的浓厚氛围,不断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开拓新空间、激发新动能、增创新优势


一是坚持思想引领,把准改革方向。市委深改委坚持“第一议题”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中央和省委改革会议精神、改革要求、改革文件,市委深改委确保第一时间传达学习、贯彻落实,实现“顶层设计”与本市探索“无缝对接”。2014年以来,市委深改委(组)共召开会议21次,部署了1130多项改革任务、98项具有景德镇特色重点改革项目,画好“路线图”,排出“时间表”,绘制全市改革“总盘子”,改革的“四梁八柱”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有力推动了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关于“改革攻坚”的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三十行动”,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全方面,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


二是坚持健全机制,狠抓改革落实。形成了“1+8+X”的推进模式:“1”,是市委深改委,主任由市委书记担任,副主任由市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常务副市长担任。市委改革办主任由市委专职副书记兼任,第一副主任由市委秘书长兼任,市委政研室、市发改委主任兼任副主任,设一名专职副主任。“8”,是经济体制、生态体制、农业农村、民主法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党的建设、纪律检查八个改革专项领导小组。“X”,每年根据改革重点任务成立若干单项改革工作小组,并根据工作变化和每年重点任务,动态调整各小组成员单位。此外,充分发挥市委深改委“指挥部”、改革牵头部门“主力军”、改革专项小组和改革办“参谋部”作用,出台了市委深改委“两规则一细则”,全面实施调度推动、会议审议、领导领衔、督察督办、考核考评、信息宣传等多项制度,形成完善的改革统筹运行机制,推动景德镇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走深走实。


三是坚持重点突破,带动改革全局。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发力,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改革着重建好机制、破解难题,把事关景德镇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重大制度创新、有利于提升民生福祉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如国家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工业强市战略、陶瓷管理体制、城市管理体制、国资国企、社会民生、基层党建等方面抓落实。我们全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以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突破,引领带动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方面改革全面深化,推动形成改革整体效应。同时,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及时总结基层创造的鲜活经验,各地也创新不少好方法,如乐平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昌江区和高新区“一区多园”融合发展、珠山区“小巷讲堂”宣讲机制、浮梁县探索“两山”转化长效机制等,切实以基层探索创新撬动改革全局突破。






问:很多市场主体比较关注行政监管领域“首违轻微免罚”这项制度,景德镇市在这一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三级调研员冯晖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问得好。为建立健全容错免责工作机制,助推全市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走深走实,激发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内动力,我市创新实施行政监管领域“首违轻微免罚”制度,着力建设更加包容、更具活力、更有温度的营商环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30家执法机关出台“免罚清单”,累计明确了410“首违不罚”“轻微免罚”情形,并对百余个市场主体和2万余人次机动车驾驶人适用“免罚”制度,免罚金额超570万元。


一是明确基本原则。实施这项制度,是细化免予行政处罚法定情形的切实举措,也是转变执法理念的有益探索。今年,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司法局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对免罚行为的条件,以及后续的监督实施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综合考虑违法主体的主观过错程度、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做到过罚相当。通过教育、回访等非强制性方式,规范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行为,实现刚性制度制约和柔性执法方式的融合。


二是把握适用条件范围。结合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形,进行综合判断,准确把握适用条件。对于同时具备“首次违法”“及时改正”“危害后果轻微”三项条件、同时具备“违法行为轻微”“及时改正”“未造成危害后果”三项条件,以及当事人有证据足以证明没有主观过错,可以免予行政处罚的认定参考标准进行了详细划分。同时,严格掌握免予适用情形,比如,在突发事件期间和启动应急响应的区域及时间范围内故意实施违法行为的,以及依照法规有其他不得免予行政处罚情形的,均不得适用“首违轻微免罚”。


三是扩容“首违轻微免罚”清单。市市场监管局在省级免罚清单事项108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清单范围,扩容至166项,这一数据在全省市场监管领域保持领先。与此同时,动员其他相关部门,制定清单、规范程序、动态管理,出台符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的免罚清单。今年10月底之前,将会以统一的格式向社会公布“全市行政监管领域首违轻微免罚清单”这张大名片,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下一步,我们还将加大首违轻微免罚的推行力度,定期评选发布典型案例,统一执法尺度,为市场主体注入“强心剂”,营造良好的亲清政商关系。






问:我们关注到,今年以来,昌江区不遗余力地推动高新区与昌江区的融合发展,做了许多工作,请问有没有成功经验可以借鉴?

昌江区委副书记江智峰回答记者提问

答: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由我来回答。“两区”融合是市委、市政府交办给昌江区的新使命、新任务,也是昌江区答好时代之问,向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改革办作出的一项承诺,昌江区必须不折不扣完成好、落实好。今年以来,两区几套班子坚持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凝心聚力、团结协作,奋力开创出了“一区多园”(即高新技术产业园、鱼山医药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等)融合发展新局面。


第一,聚焦“三个一”,创新健全融合发展新机制。一是建立一套协同共建机制。出台《高新区和昌江区“一区多园”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成立了“一区多园”融合发展推进领导小组,由两区主要负责人担任“双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办公室,分别设在高新区科发局和昌江区发改委。二是打造一个统筹磋商平台。两区建立重大项目推进、征地拆迁、联合招商等专题联系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并邀请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自规局、市统计局等部门共同参与,协调解决规划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统计并表等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完善一张公共服务网络。高新区与昌江区签订《两区社会事务融合合作协议》,高新区将教育体育、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农林水利、民政事业等非直接涉企的社会事务工作交由昌江区代为履行,今后将不再直接对接省市相关职能部门,工作重心全部转向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产业升级等主责主业。


第二,聚焦“三个抓手”,创新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一是规划引领抓项目。高标准编制《景德镇市全域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两区融合空间概念规划》《两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规划》,实现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率先融合。上半年,两区联合举办了总投资额达234亿元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仪式,成功签约并完成申报高铁刹车片等“20”项目5个、亿元以上项目31个,5亿元以上工业类项目12个,力争2022年底“两区”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二是共享发展谋共赢。围绕电子信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在前期推进500亩电子信息产业园一期的基础上,成立专班启动占地670亩产业园二期建设。同时,按照“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开发”的原则,两区共同成立控股公司,合作开发装饰材料厂(杨家港)周边748亩商业用地以及工业五路800亩工业用地开发项目。征地完成后,电子信息产业园将于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连片发展,真正强化206国道工业发展轴支撑作用。三是要素整合优环境。两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公交“村村通”,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运营,惠及企业员工和辖区群众出行,已吸引周边乡镇、街道约5000人就近入园务工。抓好人才要素保障和教育配套工程,新建昌江职业学校,目前学校已投入使用,预计首届毕业生可以向高新区企业定向输送专业技术人才450多名;共同谋划推动航空职业学校建设,目前两区已建立领导小组,正在进行选址。


第三,聚焦“三个坚决”,创新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我们着力引导两区党员干部树牢大局意识,强化“一盘棋”思维,两区干部共同将增强落实力成为自觉,将提高执行力成为习惯,争当“两区融合”发展的工作标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决做到征地拆迁在哪里,两区干部的身影就跟进到哪里;坚决做到要素资源推进到哪里,两区干部的合力就聚焦到哪里;坚决做到企业服务延伸到哪里,两区干部的融合下沉就到哪里。


下一步,昌江区将继续主动担当作为,以更高视野格局深化“两区”合作,为景德镇打造千亿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区,全面实施“五新”战略行动贡献昌江区最大力量!






问: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大力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请介绍一下景德镇市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的具体内容和进展情况?

市委改革办协调督导科科长姚凯回答记者提问


答:谢谢您的提问。大力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是省委推动改革走深走实作出的重大部署,是瞄准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推出的一批务实管用有效的改革举措。今年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这项工作已经按照省委部署要求全面启动,正在有力有序推进,这也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景德镇市改革工作的“主抓手”。


一是对标省委,统筹谋划。对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实施的《江西省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结合景德镇市实际,印发了《景德镇市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4年)》,围绕“一年重点突破,两年整体提升,三年树立标杆”目标,提出重点推进十大改革攻坚行动、十大改革攻坚项目、县(市、区)十大创新性示范性改革项目(简称“三十行动”),十大改革攻坚行动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小组、牵头单位、配合单位,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并对各自职责做了要求,确保各项改革攻坚行动落地见效。


二是突出重点,协调推进。将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三十行动”内容纳入《市委深改委2022年工作要点》并建立工作台账,由市委深改委成员领衔推进,改革专项小组协调落实,并在市委深改委会议上听取进展情况。截至目前,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管委会+国资平台”融合发展、全域公交一体化、健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促进“景漂”人才创新创业、推进纪检监察系统联动监督联合办案、高新区和昌江区“一区多园”融合发展、浮梁县探索“两山”生态检察工作、珠山区探索“夜珠山”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模式等一批重点改革攻坚项目推进有力、进展有序,取得明显成效。


三要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建立了对口联络服务机制,全员对接、全程跟踪、全面服务,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有序推进。各专项小组和责任单位按照省里要求,结合实际出台各自领域分项实施方案,各县(市、区)也都根据实际出台了本地的改革攻坚总体方案,探索实施务实管用的推进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攻坚的良好态势和工作格局。我们将充分发挥深改委牵头抓总,专项小组、改革办协调督导,职能部门具体落实的推进机制,既破解一批痛点、堵点、难点问题,又着力形成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和景德镇改革经验,奋力推进各项改革走深走实。


推荐阅读

景德镇6个入选!总投资2415亿,重点支持江西这些项目建设→


总面积1378亩,投资近百亿!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中心即将惊艳亮相


责任编辑:曹璇月

校      对:陈   萌

一      审:江   超

二      审:余   露

三      审:余   珺

监      制:黄   胜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我都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