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心中热爱 | 追光的我们·京知迎新季
她们褪去
校园的青涩和懵懂
带着青春的热情
奔涌而来
融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
蔚蓝大海
她们朝气蓬勃、活力四射
为北京知产法院增添
“青春力量”
初入法院的她们
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第一次?
对法院工作又有哪些感悟?
又如何将自己的青春融入京知?
@知产北京 开通“追光的我们·京知迎新季”专栏,让我们一起将目光聚焦京知萌新,感受京知新生力量!
戳下方图片
看入职后的她
告别学生时代
我是陈子晗,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学院国际私法专业,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法学院,来自陕西商洛。三年前,我离开本科母校南开大学,从渤海之滨到武汉东湖畔。如今,我又作别珞珈山,来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启人生的新阶段。
回顾学生生活,在本科期间,我取得了天津大学管理学双学位,参加了第十七届“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获全国三等奖;作为队长参加天津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获得市级“优秀创新科研项目”等。研究生期间,我曾获校一等奖学金,获评校优秀毕业生、优秀研究生、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以独作身份发表论文一篇;曾于外交部条约法律司举办的“中国—亚非法协国际法交流与研究项目”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并获感谢信,还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职务。平日里,我喜欢摄影、扫街,热爱打羽毛球、乒乓球。
离开熟悉的舒适圈,进入新的工作环境,如何快速适应角色、融入工作?京知给了我答案。
在探索中成长
在进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工作的这几周里,我心中初入职场的不安烟消云散,转而化为了我对工作饱满的热情。我看到院里整齐完备的设施,感受到紧张又有序的工作节奏,体会到院领导和前辈们对新人的关怀,接收到经验丰富的法官及助理分享他们各自的成长经验,心中充满了温暖,优秀的前辈们也为我树立了榜样,我期待未来成长为像他们一样兢兢业业的京知人。
院里组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入职培训,对新人的我来说,这是一段能与优秀前辈交流学习的珍贵体验,也是我能充分了解工作概况、岗位职责的机会。我从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教育、新闻舆论等多角度提升了政治素养,树立了职业荣辱感,扣好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还从商标案件审理要点、商标法常用法条及商标授权确权典型案例解析等实务角度夯实了专业能力;我也在卷宗整理和多样化的实操训练、考核当中,逐渐对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审判流程有了直观的认识,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脚踏实地工作、认真努力学习、在探索中快速进步的决心。
成长在京知,是对我学生时代送上的最好的礼物,我无限憧憬在这里开启未来新的人生征程,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事业。
在热爱中发光
仔细回想,我与知识产权的缘分匪浅。在研究生一年级国际私法专业课中,我曾撰写一篇关于确认域名不侵权纠纷案件的冲突规范与法律适用的案例分析文章,大概在这时,命运的齿轮便开始转动,我对知识产权的研究兴趣逐渐萌发。
国际私法与知识产权相互交织、关系紧密。当我看到在众多跨国知识产权纠纷案件中,我国法院合理运用国际私法规则,依法维护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管辖权,及时保护我国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时,我也产生了要以所知、所学服务于我国参与国际知识产权竞争的决心,成为国家需要的涉外法治人才。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门法院,其案件类型广泛,涉外案件占比大,审判专业性、国际化程度均属前列。在这样一个广阔的平台上,我既能加深对知识产权的探索,更能追寻职业理想、不负心中热爱。所以,我坚定地报考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最终实现了与理想单位的“双向奔赴”,我坚信,我的青春将在这里发光、发热。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今年,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院即将满十年,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一年里,加入到知识产权审判实践队伍当中,成为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大家庭的一分子。未来,我将牢记初心使命,秉持对知识产权的热爱,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努力提高个人的政治素养与专业水平,以“京知人”的新身份投入到法院工作当中,做到热情、勤奋、务实、创新,以高质量审判和高效率工作,维护公平正义。
作者:陈子晗
制图、编辑:高静
REVIEW
知粉都在看
多幸运,与京知相遇 | 追光的我们·京知迎新季
论善意取得制度在技术秘密领域的适用 | 法护创新2024·成果聚焦
这场巡回审判干货满满 | 法护创新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