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92年下海,02年买房,12年互联网+!又到历史关口......

2017-10-20 商业地产内参


作者:严九元

来源:海外掘金(ID:gold1849)


每一次历史关口的选择都决定了此后的道路。选择比能力重要。今天,有没有全球化布局的思维将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有个很有意思的观察,那些跨出自己区域的人,往往是最人类中最勇敢最有创造力的人,比如当年从印度来到硅谷的科技人才,当年飘洋过海从欧洲来到澳洲的移民。


“他们换来了更好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也配得起他们曾经的努力和勇气。”


01


C先生的时代隐喻


前段时间朋友聚会,基本是所谓的高净值人士。三位朋友谈了过去一两年的经历。


A先生开了个电子厂,员工近百人,去年利润只有——17万。


B先生啥也没做,前年在深圳买了套房子,涨了280万。


C先生外企高管,去年重仓美股,涨幅跟B先生的房子差不多,但再加上人民币贬值的幅度,他成了三人中收益最高的人。

 

A、B、C三位朋友的故事,构成了这个时代的典型隐喻。它包含了实体经济的困境、资产泡沫的疯狂、汇率问题引发的利益重构。


不管在哪个行当、不管收益多还是少,聚会中几位朋友对未来的感受却相当一致:不确定性。

 

最近两年,出现了一连串让人意外的变化,它们改变了逻辑、改变了预期、改变了故事的讲述方式。所谓的“黑天鹅”正发展成为“黑天鹅湖”。


02


“330”并不算意外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一连串意外是如何发生的。 


2015年3月30日是个关键的时间点。历时几年的政策沉默后,终于重启以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做法。

 

为什么说这个时间点重要?在此之前,决策层反复强调的是政策定力,当时最著名的概念大家都还有印象:克强经济学。克强经济学三个关键词:不刺激、去杠杆、调结构,其中关键的关键是不刺激。


决策层当时的想法是,回到市场,回到本位,不过多用政策力量去干预经济。这种想法马上受到了考验。中国经济进入下行周期,GDP增长率从7、8掉到了6。


 

经济低迷时,要不要动用政策力量去提振?


保持定力,忍,但你的忍受程度有多大?毕竟中国的就业、稳定等社会问题,都建立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上。


不忍,那岂不是重走经济刺激的老路?


两种策略博弈了一段时间,到了前面提到的那个关键时点——2015年3月,主事者做出了选择:不能眼看着经济自由下降,该出手时还得出手。


2015年3月30日下午4点58分,央行、住建部、银监会出台刺激政策。仅仅10分钟之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布宽松新政。


市场都知道,房地产调控政策会放松,但330的这项政策力度,远超市场预期。


至此,经济增长还是得靠投资、靠房产,寄希望于消费升级、内需拉动还不太现实。按分析师姜超的话就是:


“我们研究中国经济,发现和经济增长最为密切的指标是投资,而在投资中最重要的是地产投资,因而中国经济到目前为止依然是靠房地产驱动。”


与此同时,货币开始放水,降准降息密集出台。此后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楼市又迎来一轮疯狂。



 

从上图可以清晰看到,330作为分界线,之前房价比前平稳,之后开始飙升。


过去一年,全球城市涨幅排行榜中,前20位中大部分是中国的。



 ▲ 数据来源:莱坊、胡润研究院


与楼市疯狂相伴的是货币放水。



 

楼市疯狂,以及这几年P2P和金融监管的乱象,引发一个直接后果就是脱实向虚。

 

衡量实体经济投资的一个指标——“民间投资”,遭遇断崖式下跌。



 

人们形容钱,往往用“热钱”来形容,钱是喜欢温度的东西,哪有热闹、哪里疯狂,它就往哪里去。


故事讲到这里,还不算意外。经济低迷—货币宽松—楼市回暖—资产泡沫—脱实向虚,这是20年来不断重复的套路。



 

如果这就是故事的全部,那我们现在就可以散了,按老经验去应对就行。但这一次,出现了一个意外。


在房价飞涨的同时,人民币汇率出现了大幅下跌,同时,外汇储备也大幅下降。


这是从来没有过的。


 

一边你的资产价格在蹭蹭蹭往上涨,一边你的购买力和外汇储备在咣咣咣往下跌。这是矛盾的两面。


这个意外的出现,使得中国面临着一个从未有过的两难选择:保房价,还是保汇率?去年年中,围绕这个甚至掀起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一方面,如果想保汇率,那么货币就不能发行太多,货币越多越不值钱,汇率就会下降,因此货币政策应由宽松变为紧缩。而楼市跟货币超发密切相关,货币一旦紧缩,房价势必受到影响。虽然官方在挤泡沫,在出台限购政策,但绝不是想让房价下跌,只是让它不要涨得太快而已。不仅如此,货币紧缩,企业资金紧张,还会影响到整个经济的活力。


另一方面,如果想保房价,那么货币宽松的情形还会持续,货币发行越多,就越不值钱,汇率还会下跌。


历史上,有两个著名的案例。


俄罗斯模式是保房价弃汇率,在乌克兰危机前后,汇率下跌了50%,资本大量外流,但房价稳住了,小有上涨。


日本模式是保汇率弃房价,在上世纪90年代后,汇率变化不大,但房价下跌了一半以上。


中国会如何选?大多人认为,房价事关中国全局、事关中国稳定、是优先选项。中国的资本市场尚未开放,汇率对全局的影响没那么大。从这点来说,汇率下行的走势还是大概率事件。


事后来看,16年毫无疑问是保住了房价,但是牺牲了汇率。其核心逻辑在于稳增长政策放在首位,而房地产是稳增长的重要动力,因而要稳增长就得保房地产、保房地产就得保房价。


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意外”,高房价叠加上了货币贬值,它对我们的财富管理的既有经验造成了一个颠覆。


但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一件更让人意外的事加剧了这个矛盾。


03


突现外部搅局者


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


他的当选本身就是“不确定性”的反映,他不按常理出牌的行事风格,更加剧了世界的“不确定”。


特朗普总的政策玩法,是紧缩货币来使利率走高,让资本流回美国,刺激经济增长。这就增加了中国资本外流的压力,美元走强也让人民币汇率受到更大挑战。


保房价还是汇率,多了一个外部搅局者。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先生的归纳,特朗普的政策主要是三点,这些政策很可能改变这个世界原来的故事讲法。


第一,减税。


美国有减税的空间,现在税负是30%左右,而英国、加拿大等是15%左右。



 

前段时间曹德旺到美国开厂,是有道理的,他算了很细的账,中美目前的企业税负基本相当,但美国的土地、能源成本均低于中国,仅员工成本高于中国。如果减税到位后,这种优势会更明显。


这是特朗普改变的第一个有关这个世界的故事讲法,他的举动可能会让更多的全球企业和资本流向美国。


第二,扩大基建投资。


相当于美国版的四万亿计划,财政支出将大量增加,财政政策的分量大大加重。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朱民先生的说法,在此之前,这个世界上唯一的博弈是货币政策,大家盯加息减息、盯货币供应。但特朗普改变了故事的讲法。财政政策和政治政策成了重要影响因素,货币政策的决定性作用让位于财政政策和政治政策。


更关键的是,货币政策一般都比较透明,也具有可预测的周期性,而财政政策和政治政策的属性更为短期、更为波动,加剧了世界的不确定性。


第三,贸易战。


美国的逆差国,排第一位的中国远超第二、第三位之和。特朗普肯定会对中国出手。


特朗普的出现,不按常理出牌,完全用新的政策搅局,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所以市场预期变了,故事的逻辑也变了。


但意外还是没结束。


04


未来就是一连串意外


上面我们梳理了曾经发生的一连串意外,包括——


汇率反转下跌的意外

特朗普加剧全球波动的意外

身边的地缘风险剧增的意外


从这一连串意外可以看到:


1.  我们越来越多地受到全球因素的影响,不管是汇率、特朗普现象还是地缘冲突。


2.  这种影响深入到了微观个人层面,不光是国家层面和宏观层面的影响。影响我们的钱包,影响我们的人生选择。


归结一句话:波动和不确定性正成为时代主题。


时代变了,身处的环境变了,故事的讲法变了,我们怎么办?任何只谈问题不谈解决方案的都是耍流氓。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在这个剧烈变动的环境中,一定要有:全球化布局的思维。

 

这是前面故事的一个自然延伸。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原来,基本是割裂的,先做好自己再去征服外界;现在,融为一体,彼此影响。

 

更深层次的是,就像前面的故事所说,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具有不确定性,以及,由不确定性引发的安全感问题。举着火把快速地穿过一个火药厂,你最后可能仍然活着,但你仍然是一个傻瓜。


安全感成为这一代中国人的一个心结。雾霾、权力、教育……每一个人面对这些问题时都是弱小的。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


面对前面的问题,局限在一个区域中经常无解,有全球化布局的思维,就豁然开朗。


05


千万不要all in


全球化思维不一定要马上出海投资,但在做决策时,一定要有这种理念。这个有几个层面的东西:


第一个层面,从财富管理的角度,应对“不确定性”最主要的策略就是“配置思维”,就是“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你在澳洲买了房子,就是在对冲国内楼市泡沫的风险;你在美国买了股票,就是在对冲汇率下跌的风险。你对未来的各种可能性进行谋篇布局,就是在对冲不确定性。


比如说,我们对未来如何把握。根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研究数据,从1960年代以来,一共有101个新兴工业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只有13个国家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经济体。也就是说,高达87%的国家绕不开这个“陷阱”。


中国会不会成为少数例外?我们有理由相信迈过陷阱的概率很大,但理性的做法是可以重点押注中国,但一定要有合适的配置与分散, all in一个东西,押上的是整个人生。


对不确定性的各种后果有了预案,其实就不会恐惧。


第二个层面,全球化布局的思维,除了安全,还在着眼机会。


现在大家都在喊资产荒,楼价太高,股市太不稳定,互联网金融又一片乱象。钱往哪里投是个问题。这个时候向外寻找合适标的,其实是钱的本性驱动。


中国人出去还是爱买房,这几年可以看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全球房价飙升路线图,与中国人海外投资的路线图基本是吻合的。中国人买房一路杀过去,到一个城市一个城市房价就涨。而且,原来国外并不强调的学区房概念,也被炒了起来。北京上海深圳的人,到任何一个国外城市,都觉得房子好便宜。


跟几位朋友说,在东京,七八十万人民币就可以买到市中心的房子,而且除去房产税之后的收益率能达到5到8个点,好几位瞪大了眼都不信。但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买房这个事,让很多人体会到出海并不那么难,其实是把国内经验移植到更广阔的区域。


现在很多企业也在行动,有个企业家朋友,做建材制造的,非常传统的行业,现在联合一些人去印尼做了一个建材工业园。


而像滴滴、今日头条、支付宝、微信等互联网企业,更是把国际化当做互联网下半场的重要命题。现在正在兴起一股互联网企业下南洋的风潮。它背后依据的一个理论就是:


中国走过的这条路,后发国家会再走一遍,当年中国是怎么涌现出人口红利、工业化红利的,这些国家会同样出现,按照我们以往的经历经验可以提前去埋伏、到点收割红利。


正是依据这样的模式,有人在越南和柬埔寨布局楼市和股市,因为他们相信现在的越南和柬埔寨就是10年前的中国;也正是依据这样的模式,有人在印度布局互联网、在印尼布局制造业,他们相信中国式奇迹在这些国家会再次出现。


第三个层面,即使你只对中国经济有把握,只对中国的红利更看得清,也可以用全球化的方式来放大这种红利。


一个典型的思路就是复星提出的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这个理论用大白话来说就这样的:


随着中国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其市场占有率将成为全球第一,其份额大概会有20%-30%(这是有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可推演的,不展开了)。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哪些行业有潜力,同时还没到20%的份额,那么就去买这个行业中全球排名第一、第二的国外企业和品牌,把它们引入中国市场来销售、发展。


比如判断中国高端旅游市场会有爆发,复星就去买了世界上最大的度假集团地中海俱乐部,买下来之后并不是做国外市场,而是引入中国市场来做,利润非常好。


这种模式是可以复制的,找到不同行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比如最大的养老机构、医疗集团等。这是全球化资产配置的一种新思路。


第四个层面,我们做全球化布局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自由。

 

我可以走或留,我可以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我可以逃避雾霾,我可以用脚投票,我可以把最好的东西让下一代享受。


我们赚钱的目的是为了强大,因强大而独立,因独立而自由,从财务自由进而获得人生自由。这种自由,你在村里能自由选择,显然不如在县里能自由选择;在一个国家里能自由选择,显然不如在全球范围内可以自由。


从实践层面,比如说,你有选择自由,你就可以利用全球的利率差进行配置。另外,选择的自由不仅是资产的配置,也包括身份的配置。在中国加入CRS全球征税系统之后,很多国家和中国有信息互换,原来的避税方式不太适用,这时身份的综合配置就更加重要。


06


选择即命运


是否具有全球化布局的思维,将成为企业家阶层分野和命运分化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指标的重要性就如:


1992年你是否下海

2002年你是否进入房地产

2012年你是否转型互联网+


每一次历史关口的选择都决定了此后的道路。选择比能力重要。今天,有没有全球化布局的思维将决定很多人的命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