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帅铁哥|花儿为什么这样“黄”

风铃的后花园 风铃的后花园 2021-06-15



(图片来源网络)







花儿为什么这样“黄”?

 

文|大帅铁哥

 

说实在的,打扮世界的花儿真缺不了“黄”花。历代诗人尽把“黄花”作为不同情景、人物的抒怀,诸如“黄花无主为谁容?冷落疏篱曲径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伟人更是有“战地黄花分外香”的豪迈。


不必去考究诗人们何以钟情“黄花”,我以为“黄”意味着收获,就有金黄季节的说法,大凡给人果实的植物,都开着黄花,诸如稻花、菜花、葵花、花生花、各种瓜花以及许多白里透黄的果树之花,像荔枝、芒果、龙眼的花。


但自然界的黄色,却被其社会意义所污染了,把“黄”归入了下流的行列而最后成为约定俗成的“颜色”。其来源却自近代西方。




(图片来源网络)

野夫在其回忆大学同学老李的文章中写道,老李说以前英国有个企鹅出版社,出了一些低俗小说,封面全用黄色,于是媒体攻之,遂有“黄色读物”一说。企鹅出版社现在仍然是世界闻名的出版社,被涂上了黄色可能是事出有因。


1960年,企鹅出版社在出版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Lady Chatterley’s Lover)该书性描写确实大胆,为此其因《淫秽作品法案》而遭到诉讼。企鹅勇敢回击,最终被宣告无罪,这一事件成为英国审查制度法案的一个转折点。后来人们排起长长的队伍争相购买这本书,企鹅在六周内实现销售200万册。


销售量如此之大,可能其性描写确实抓住了人性的弱点。至于“黄色”的来由,还是离不开英国。百度描述道:


1894年,英国创刊了一家杂志,名字就叫《黄杂志》,一批有世纪末文艺倾向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等,围绕该杂志形成一个被称为“颓废派”的文艺集团。他们的作品,有时带有一点色情意味,但不能算淫秽。


1895年4月3日,当时极负盛名的英国剧作家王尔德(O.Wilde),因同性恋的罪名遭到逮捕。而逮捕他时的一个小插曲,使得《黄杂志》名声大受损害。当时报纸上说,王尔德在被捕时胁下还夹了一本《黄杂志》,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杂志和王尔德同样是不名誉的,第二天就有人到《黄杂志》的出版商门前示威,用石头将橱窗玻璃砸得粉碎。其实王尔德被捕那天,胁下夹的书是法国作家比尔·路易的小说《爱神》,碰巧这本小说和当时法国的许多廉价小说一样,也是黄封面的。这种小说称为“yellow book”,也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此后,不管《黄杂志》也好,还是“yellowbook”也好,都使得“黄色”与性、色情、恶俗等等概念发生了联系。


《纽约世界报》于1890年开始,以“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为栏目,以渲染的手法报导桃色、内幕、暴力和犯罪新闻迎合读者,以致发行量急剧上升。《纽约世界报》当时刊出的连环漫画Yellow Kid,颇受欢迎,于是人们以“黄色小子”作为该报的特征,而有了yellowjournalism之名。中文所说的“黄色”,可能是从yellow journalism的yellow直译过来的。现在,西方并不把黄色视为淫秽或色情。现代中国赋予黄色以淫秽、色情的贬义。


 


(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黄色”之称不出在中国,但其使用却不限国籍了。于是“黄花”被连累了,皆因被打入了“下流”之列的“黄”色。俗语曾经把含苞待放未出嫁的妙龄少女称为“黄花闺女”,如今此说法也恐怕逐渐远去。


考究起“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红”,原来那红“象征着纯洁的友谊和爱情”。如果要说“红”象征爱情的意义,也可以追究到西方,西方情人节里大多是送红玫瑰呀!现在年轻人也去欢庆西方的情人节了,可是中国古代,如果也说情人或爱情的话,那可以追溯到已经逝去的桑叶文化,那是眼前一片绿。在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桑林是生殖崇拜观念的象征物,代表着生命与生殖力,因而产生了桑树生人的神话传说,桑林也就成为男女欢会之所,有人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1]。

 

据他们的研究,这桑林中有一神所,故能兴云作雨,这神所就是社庙。所谓桑林就是桑社,原是殷商人崇祀的一位地方保护神,从商汤开始,就已举行祭祀了。古代“社”多选址于桑林茂盛之处,原因有二:其一,认为桑林能行云布雨,故殷人选其为社址;其二,以表象来看,桑叶、桑椹可状女阴之形。从内涵来说,桑一年一度开花结果,叶片无数,桑叶采了之后又可再生,人们将桑的繁殖与人类的生殖联系起来。因此,桑在殷民眼中,是女阴的象征,实行崇拜,以祈求自身生殖繁盛,生生不息。




(图片来源网络)
   

据《周礼》记载,周代有“会男女”的礼俗,时间在仲春之月,地点在社祭的场所。是时男女青年相聚在一起,歌舞相悦,自由恋爱,自由结合,以求子、求偶为主,男女欢合则是基本形式。这种礼俗颇像现代的情人节。


但进入汉代社会,在儒家文化强有力的传播下,这种男女相悦欢会的行为已为儒家道德观念所不容,将男女桑林欢会视为离经背道之行为,桑林游戏逐渐被视为异端,被涂上“淫乱”的色彩,成为情爱禁区。礼俗的发展使桑文化逝去,现代男女如果知道这历史,真会扼腕心痛。


但我们记住了桑,没有桑叶就没有蚕,没有蚕就没有丝,没有丝就没有绸,现在我们整天叫响的“丝绸之路”,就和中国的文明发展联系在一起。虽然桑文化已经逝去,但“生生不息”和其字义本身一样,永远存在。


原来在咱们老祖宗那里,桑的绿叶比红花更强劲。不管是红色、黄色,以及花朵们万紫千红的其他颜色,归根到底是来自绿叶,那才是生命的颜色。如果说黄色意味着收获,那它归根到底来自绿叶的恩情。

 


[1]魏宏灿、王一侬,从神圣领地到情爱禁区——桑文化发展试探,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1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平台无关


作者 · 简介

作者简介:大帅铁哥,有心亦有理,听悲也闻喜。世间多少事,留下记历史。



更多阅读推荐


风吹沙|离开时,我们千万要记得告别
三少爷的剑|夜风
三少爷的剑|   一名剑客的史诗
刺猬|一个人的城刺猬| 愿得君心似我心——段正淳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诗意|人文|美学

微信号|641037688

投稿信箱:64103768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