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靠一首神曲获得100万+阅读量、10万原始粉丝,超级大V「星座不求人」的600万粉丝是如何养成的?

2016-06-16 把你写成爆款的 接招
   梁思成 星座不求人 联合创始人

星座不求人
联合创始人:   梁思成(蛋壳)背           景:   环球唱片公司+iPad乐团门           派:   星座娱乐+内容创业融 资 规 模 :   960万人民币(天使轮)        方:   英诺天使

蛋壳接招
1如何打造爆款内容?
2为什么由占星转型到星座娱乐?
3内容如何变现?

6月16日,星座不求人在微博超级红人节上以绝对优势摘得微博十大影响力视频栏目的奖项,成为本次活动中涌现出的新锐红人的代表。

星座不求人中的动画形象「蛋壳」原型,就是其联合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梁思成。
梁是一个实打实的音乐人。从小学钢琴,18岁考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学习古典音乐。后来一直在酒吧做流行音乐的演出。大学毕业后,他加入香港环球唱片公司担任幕后制作人和词曲创作人,帮张韶涵、潘玮柏、瞿颖、李湘等知名歌星写过不少作品。梁思成帮张韶涵写的《喜欢你没道理》成为伊利巧乐兹的广告歌,歌名作为广告语依然被印在现在的冰棍儿车上。潘玮柏的《爱的歌》也是出自他之手。
「中国的音乐大环境越来越不好,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2009年底,不安分的梁思成后来组建了一个iPad乐团叫「大买麦乐团」,用iPad玩音乐。乐团的《Play Go》、《药别停》等视频作品的播放量达数千万。当时,他还在音乐界火了一把,参加过Music Radio、鲁豫有约、越策越开心等各种娱乐节目。
最终,大买麦乐团沦为一个现象级的产品。「新鲜感过后,用户开始进入审美疲劳期」。梁思成告诉《接招》(微信公众号:itakethat)。他继续寻找转型的机会。 此后,梁思成十多年的老朋友王宏一(星座不求人CEO)找到梁一起创业。2015年7月17日,他们试水制作星座娱乐内容,发布了第一首星座歌《十二星座来一起撸》。当天晚上阅读量从0突破10万,第4天破100万阅读量。数据长势喜人,完全出乎团队意料。紧接着,他们连续发了4首歌曲,每周一首,每一首歌曲带来的粉丝量都能再创新高。现在,全平台的粉丝量已经突破600万。他们的内容自带病毒式传播,星座不求人一炮而红。
梁思成告诉《接招》,在刚刚结束的新浪微博红人节上,他们获得了「微博十大影响力视频栏目」奖项。在克劳锐自媒体价值排行中,星座不求人还多次登上Top10榜单。其中,在星座领域排名NO.1,超越同道大叔。在“网红领域”榜单的前三甲分别是Papi酱、张全蛋和陈翔六点半,星座不求人位居第四名。梁思成在内容领域的制作能力,得到外界认可。

Q怎么从音乐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


我跟有着十多年互联网创业经历的王宏一是十多年的朋友。他最早做MP3网站时我们就相识。去年,我们观察到百度的一份数据,发现中国网民搜索星座关键词的人群庞大,频次很高。加上王宏一非常喜欢周易、风水和星座,身边也结识了很多星座大师。于是,在2015年6月份,我们创办了星座不求人。我们最早做的是一个占星APP,专业做星座运势,很多星座大师以顾问形式加入团队。

Q把重心从APP转向内容的决定艰难吗?

当时我们有开会讨论,毕竟做了很长时间的APP开发,又突然转移重心,担心团队不能接受。最后讨论下来我们发现,其实每个人的想法都一致,都想把重心放在微信、微博平台上做内容。大家相当于一拍即合,心照不宣一致同意走内容路线。

Q靠KOL拉动C端也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怎么考虑转型的?

做了一段时间APP之后,我们隐隐感觉内容越严肃、越专业,市场受众越窄。多数人的星座知识仅仅停留在皮毛阶段,他们关注的是娱乐化的星座文章,深入研究星盘的人比较少。当时也有几个比较火的占星大师。他们在小圈子里有一定影响力,但还算不上真正的网红,毕竟受众有限。正好当时我们试水的第一首星座歌《十二星座一起撸》一炮而红,就顺势转型做内容了。当时确实也有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Q你们跟同道大叔的差异性明显吗?

他们靠图文结合的星座条漫成名。我们是靠短视频星座歌火起来的,制作短视频星座歌是我们的优势。现在,他们也在尝试视频星座歌,制作类似的内容有一定门槛。
我们的内容综合了很多因素,我们内部称为「解构」,内容制作过程中把动漫、流行音乐、流行话题、短视频等时尚元素混合在一起,才形成一首星座歌,这是一个综合的工程。

Q怎样的标准化制作流程?

歌曲的主题靠集体创作、头脑风暴,比如,先确定十二星座谁最傻、十二星座吃货排行榜等各种主题;再选出一首歌,通过头脑风暴把好玩儿的梗放进去,列成一个剧本大纲;然后给到写歌词的人,写歌词的人根据音乐、旋律、节奏等变成歌词;我们再在自己的录音棚把音乐做出来;做出之后,再一起探讨画面。剧本探讨完毕之后,由画师画出剧本分镜,再把剧本分镜拿给外包的制作团队做动画。

Q采取部分内容制作外包?

我们其实不希望盲目扩大团队,全职人员都是核心团队。一些动漫、插画等都采取外包的形式。外包团队都是非常成熟的公司,画师的水平和整体风格都已高度统一,他们的流程也是标准化的,有时给到的作品会超乎我的想象。

Q不到一年做到600万粉丝,为何能快速成长?

的确,星座不求人是行业内成长最快的PGC,不到一年时间做到600多万粉丝。好的内容是根本。另外,我们采取互联网全网发行内容的方式,除了把内容发布到爱奇艺、优酷、腾讯等新媒体平台外,大姨吗、喜马拉雅等平台也都在我们的覆盖范围内。更令我们兴奋的是,星座不求人已顺利入驻全国30万间线下KTV。
我觉得我们的快速成长有如下几个关键点:
首先,把枯燥的信息点做得有趣味。团队里的占星大师会在前期策划阶段,给制作团队提供很多专业的知识信息,以及星座专有特质,而制作团队则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生活场景化的处理,让用户看到时会觉得「感同身受」。
其次,结合了短视频这种新型互联网内容形态,以及二次元等天然呆萌贱的内容,增加了视频趣味性。
第三,与一些星座大V不一样的是,在保证作品呆萌贱的同时,内容不失严谨。因为准确切合才能产生用户产生共鸣。
最后,火遍全网的终极原因是:将星座娱乐跟网络热点紧密结合。 

Q内容更新频率怎样?

短视频星座歌每周更新一次,长图文结合的条漫每天更新五六条。

Q短视频每周更新一次的频率会太低吗?

我觉得量不是最重要的,质才是最重要的。一天更新100条,做的内容不好也没有意义。如果一周更新一条很优质的星座歌,大家会有一个期待感。更新的太快,用户也容易出现疲劳。我希望玩出节奏感,甚至未来会放缓更新节奏,没准有可能两周更新一首星座歌。

Q星座歌中融入了很多你的影子?

早期的星座歌是我唱的、写的。开始最开始做的动画形象叫「蛋壳」,蛋壳的形象塑造最早是按照我自己的内心追随去做的,所以性格肯定跟我很像,我们把蛋壳塑造成「呆萌贱」的样子。但形象不像我,因为蛋壳很胖很矮,而我瘦高。
我们发现,蛋壳的形象深受用户喜爱。于是,在蛋壳的灵感之上,又围绕十二星座创作了十二只蛋,形成一个蛋蛋家族。我们想把这13个小伙伴捧红。
我们的作品都是采取集体创作的形式,整体内容由我把关。蛋壳依然会保持「呆萌贱」的风格和形象,后期也可能会加入一些新的元素。

Q如何变现?

目前主要是广告。另外,我们也正在尝试直播、网剧、电影、衍生品等方式变现,孵化我们的IP。比如,我们的公仔、T恤、手机壳、化妆包等衍生品即将开卖。在IP授权这块,已经授权给卖香水的气味图书馆,他们即将做「星座不求人」系列产品。此外,也在跟手环厂、游戏厂商谈合作。

Q下一步,会往星座之外的话题拓展?

我们的微博、微信号又做了一个媒体叫「蛋壳宝宝」。虽说星座市场很大,但我们已经做到行业内数一、数二,我们的野心变得更大,希望蛋壳的动漫形象能在更广泛的领域完成使命。可以吐槽星座以外的其他领域。
从我们的数据看,72%为女性用户,核心用户是95后和00后,用户趋于年轻化。80后和70后人群,尤其是男性人群,目前还没覆盖到。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其他话题带动更多人群。比如,Papi酱之所以火是因为每个人都会对她的吐槽点感兴趣。

Q如果有机会修改创业以来的一次决策,最想修改哪一个?为什么?

这个问题类似「人生如果能回到过去,你最想改变什么?」我的选择是不要改变。

Q最想采访的创业者是谁?最想问TA什么问题?

其实,未来我挺想做一个栏目,采访一些很牛逼、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我挺愿意做一个倾听者和旁观者。



↓往期相关文章↓


《她花6年研究用户网上行为,上线半年就月入数百万,并拿到1000万投资》




求报道&寻合作←扫码拉你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