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民消费王石,是对万科控制权大战的失焦

2016-06-28 何伊凡 盒饭财经




王石在整个事件中确有三个最大失误,但都与他的爱情无关。当我们为“按照市场规律”行事点赞时,又是否有能力甄别那些伪装成市场规律的规则?



刚刚过去的周末,王石刷屏两天,而他的女友田朴珺在腾讯娱乐一个活动上做了演讲。她讲的主题是“如何面对偏见”,开场第一句话就是“好像今天我站在这,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哦,就是那个王的女人。’ ”听到这里,我就觉得这个女人不寻常。王石喜欢她,不仅因为她年轻漂亮。


田朴珺与王石

万科股权争夺战,是过去十年来最惊心动魄的商业大剧。创始人28年前放弃了公司股权,从此在自己创立的公司只拥有极少股份。4年前,他与比自己小三十岁零一个月的姑娘恋情曝光,从此君王不早朝,浑然不知已进入猎枪的准星之内。看起来,这是多么狗血的故事,简直应了马君武的《哀沈阳》: 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


若果真如此,此次历史性大事件倒真成了段子手的春天。例如像算命先生一样对王石与田朴珺名字进行拆解,或者调侃王石的新书——那本书的封面上印着“我的成功,是别人不再需要我”。


可这不过是“红颜祸水”的现代版或者“墙倒众人推”的现实版。将矛头对准王石,要么就是乌合之众式的失焦,要么就是有人故意转移焦点。王石在整个事件中确有三个最大失误,但都与他的爱情无关。



▶第一个失误:1988年放弃成为大股东的机会后,并未在其后的漫长岁月补上这个漏洞。


王石曾如此回忆:“1988年万科股份化改造,4100万资产做股份,40%归个人,60%归政府,明确资产的当天我放弃了自己个人拥有的股权,一直到今天我在万科拥有极少的股份。之所以放弃资产,第一,我觉得这是我自信心的表示,我选择了做一名职业经理人,不用通过股权控制这个公司,我仍然有能力管理好它;第二,在中国社会尤其在80年代,突然很有钱,是很危险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穷,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钱。在名和利上只能选一个。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选一头,我就选择了名”。


六年之后,万科就发生了君万之争,万科管理层几乎出局。君安证券总经理张国庆结盟深圳新一代企业有限公司、海南证券、香港俊山投资有限公司、创益投资有限公司,总持有万科总股份10.73%。当时君安承销万科B股,有1000万股压在手上,成本价12元每股,而市场价9元,账面浮亏3000万,君安意图通过收购,刺激股价、控制万科董事会。后来万科抓住了君安一个破绽,险死还生。不过,每当股价低迷,万科都有再次遇到袭击的风险。特别在资本力量日渐雄厚,险资凶猛的今天,野蛮人再次敲门几乎是必然的。

2014年是万科创业三十周年,与王石同一时代的企业家,柳传志、张瑞敏、任正非,最开始也都更在意管理权。为什么?按照柳传志先生的说法,因为当时的创业者,以前是没活干憋的慌,所以有事情做时候心里很高兴。但是很快,他们都意识到控股权不能与创始人分离。


解决这一难题,柳传志用了拐大弯的方式,先获得35%的分红权,又用了七年的时间,从1993年动议,到2000年成功购买35%股权。又过了9年,中国泛海控股集团受让国科控股29%股权,成为联想控股第三大股东,至此联想才算彻底解决了股份结构的难题。

 

产权归属,也曾经一度是海尔最敏感的话题。海尔从集体小厂起家,在2004年著名的郎顾之争后,海尔曾一度列入青岛市国资委监管名单中,2007年5月又从此名单消失。在2008年之后,通过海尔职工持股会等方式,张瑞敏基本消弭了其中隐患。

 

华为倒是从一开始就是民营企业,采用虚拟股票激励机制,有效整合了人工和融资这两项成本。但它的股权结构曾被视为“暗箱”,这成为其在海外市场的绊脚石,也让外界对华为的实际控制人有各种推测。2011年之后,华为股权结构逐渐透明化,2014年,任正非之女、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曾披露,任正非仅持有公司1.4%股份,但是,华为没有上市,任正非不用担心控制权旁落,他拥有对公司重大决议的一票否决权。


可见,公司发展就是一路扫雷的过程,而股权显然是最大的雷。万科没有扫这个雷,王石曾自述:他非常有自信心,认为没有必要通过股份控制来管理公司,“如果董事会认为我不称职,随时可以换。我没有必要来通过公司股份来达到管理公司的目的。”

 

若真是因为这种情怀,而非客观限制,导致万科没有让管理层成为真正的主任,显然过于理想化了。



▶第二个失误,他用感性的方式,回应理性挑战。


这一次股权争夺战,万科对手都高举维护市场规则的大旗,号称采用了合理合法公开透明的博弈手法。从一开始宝能对万科股份的收购,就是在表面符合规则的框架内进行的,包括其后华润与宝能联手,反对重组方案,到现在提出罢免管理层及董事,也符合公司治理章程。你可以说华润与宝能关系暧昧,其态度大转弯隐藏着其他交易,也可以质疑其真实意图之卑劣,资金来源是否合法,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像当年君万之争那样击中对方的死穴,证监会也难以干涉。

不过,王石自 2015年12月18日,在几次公开发言中,都表达了强烈的情绪,认为宝能系不配当万科大股东,万科要为品牌和信用而战。“不欢迎的理由很简单:你的信用不够。”直到最近朋友圈发言:当你曾经依靠、信任的央企华润毫无遮掩的公开和你阻击的恶意收购者联手,彻底否认万科管理层时,遮羞布全撕去了

 

这就是真实的王石,强硬、骄傲、不妥协。从个人的角度,我很欣赏这种品质,但当他代表公司发言,如此打法,除了能换来廉价的情感支持外难有实质意义,反而犯了兵家大忌。


这并非王石第一次因言论给公司惹来麻烦,2008年就万科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200万元,之后王石公开说,"万科捐出200万是合适的",并透露,“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可以想像,在当时气氛下,他和万科瞬间千夫所指。王石做出了有生以来第一次公开道歉,万科公司也提出捐助1亿重建灾区资金。


那年5月,我去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拜访过风暴眼中的王石,见面时,王石蹲在椅子上,喝着八宝粥,他刚勘查完水库回来,如此解释捐款门事件, “这是万科一贯的做法。第一,我们不会去采用立台募捐的方式;第二我们也不会自己决定拿多少钱,要由股东大会决定。"他还向我条分缕析地做了计算:万科股东大会批准每年可为慈善捐助1000万元。2008年特殊,年初雪灾就捐了300万,再加上其它公益项目,今年只剩下200万元的额度了。


他这笔账算得没错,但特定语境中,如此跳出来表态无异于给自己挖坑。以王石的智商与情商,他不会看不出其中隐藏的风险,但其骨子里隐藏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情节,有时我甚至猜测,他很享受“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快感。对圆润这种事,他非不能也,而不为也。


华润确实曾经是万科可以依赖、信任的央企,只是那是在宋林时代。华润有机会通过参与万科增发提升持股比例进,控股万科,但并无真正行动,从2000年开始安安静静做无控股权的第一大股东,到2015年底,它在万科11人董事会中占据三个席位(副董事长乔世波、董事陈鹰、董事魏斌),却从未在董事会决议中公开提出过反对意见。如今,这一平衡彻底打破,除了利益之外,难免还有情感冲突。

 

在此问题上,我比较认同万科独董华生的看法:王石在股权争夺战中,出言轻率,树了许多不应该树的敌,加重了万科困境。特别是新一届华润领导并没有与万科长期交往的经历和相互理解,其对万科管理层各种也许不大但令人恼怒的不恭和轻慢的反感,难免会日积月累。


第三个失误他应该对万科更放手。


这次风波之中,很多对万科不了解的人,以为王石不但是万科的精神领袖,而且是万科操盘手,这其实隐藏着巨大误解,万科是中国企业里最早完成传承的公司之一,现在的万科,是“郁亮版万科”

2001年,36岁的郁亮成为万科总经理,之后王石开始主动逐渐淡出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郁亮后来带领万科实现了销售额100亿、500亿,到2010年冲破1000亿三个跨越,万科目前完整的保持了创始人王石的价值观,也植入了郁亮的个人风格,这需要双方的智慧与格局观。


人人都爱宫斗剧,关于王石和郁亮关系的种种揣测从未停止过。实际上,就海外业务、商业地产等版块的战略,以及某些人事安排,双方可能会有一些摩擦,但彼此之间掌握的尺度非常恰当,在重大问题上始终能保持一致,从未上升到“夺权”程度。王石最近几年过得确实潇洒,登山、留学、谈恋爱,但这其中也别有一番苦心:只要他还坐在万科的办公室,郁亮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老大


现在,万科面临大劫,王石披甲上阵,和所有的创始人一样,他愿意为自己的公司拼死一搏,但一个客观效果是,他的个人品牌再次与万科紧紧捆绑在一起,而他过去累计的一些非议,终将在成为靶子。如果他悄悄的在背后运筹帷幄,可能比将自己暴露在炮火之下更好。


另一个疑问是,为何在这段时间,万科管理层依然未通过回购之类的策略,成为公司真正的主人?是在资本市场上确实不可行,还是依然受到王石对控股权态度的影响?


▶我的观点是:

1. 王石的几个失误,是对所有创始人,特别是已经功成名就的企业家的警钟。


2. 分析他的失误,并非否定他这个人,他是中国最具企业家精神的创始人之一,特别是私德上,或许有很多人对他看不惯,觉得他又装又端,还符合当代陈世美的所有素描,但实际上他比不少满嘴仁义道德,把贞节牌坊顶在头上的商人高尚多了。


3. 万科是一家资产优质、经理人职业化程度很高的公司,否则也不会引来争夺。关于其“内部人控制”的指责,貌似有理,但纵比其他优秀的民营企业,不难发现没有一定集权何来推动力?以王石对万科的历史贡献,以及其近几年在万科所做的事,年收入1000万其实不算高。


4. 或许当前万科的管理层不是最优秀的,但以“夺权”的方式上位的管理层能否更优秀?恐怕很难。


我们“按照市场规律”行事的规则,曾多次受到挑战,这一次,有太多声音为市场规律鼓与呼,这是重大的进步。然而什么是市场规律?又怎样识别那些伪装成市场规律的规则?


在此,特别引用华生先生,与刘姝威老师的一连串问号:

 

华生


“华润本来是万科的第一大股东,而宝能是不请自来抢万科第一大股东的,本来这两家应当是利益相反、冤家对头,后来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人们不禁要问,华润方面与宝能有这么多接触密谈,被指存在关联和交易,是否已经涉嫌形成关联和一致行动人关系?”


刘姝威


“万科股权之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之一就是金融监管机构必须确认宝能收购万科股份的资金是否合法?如果金融监管机构确认宝能收购万科股权的资金来源合法,那么,宝能收购万科股份的筹集资金模式就会成为范本,更多的机构会按照宝能筹集资金模式,举牌上市公司。


在万宝股权之争公开化时,华润只是少量增持万科股份,此外,我们没有见到华润作为万科前第一大股东的任何其他作为。6月23日华润在宝能发表声明后立即发表立场相同的声明。在媒体和舆论质疑宝能收购万科股权的资金来源合法性后,变得沉寂的宝能突然在6月26日要求召开股东大会罢免董事。是什么让宝能突然从沉寂变成咄咄逼人?华润必须公开说明为什么在万宝股权之争公开化时沉默不语,而现在华润与宝能步调一致?”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除注明出处的文章外,均为原创,如需转载、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 【盒饭财经】 ID :daxiongfan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