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科技股
「核心提示」
科技兴国,科技公司们享受到的红利慢慢体现在股价上。板块轮动,科技股成了最耀眼的星星。一边是新韭菜们欢乐进场,一边是大股东们减持暗潮汹涌。谁在逃离,为什么逃离?
“赚钱算什么,赔钱却还坚持的人才真牛。”
神州泰岳创始人王宁当年甩出过这么一句话,不知道是说给自己听,还是说给韭菜听。
作为2009年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星宿”之一,神州泰岳凭借飞信运维承包商的身份,当年也是对标腾讯的科技明星。
不过腾讯上市后第一个十年,市值一路从70多亿飙升到1万亿。神州泰岳上市十多年走的跌宕起伏,2009年上市首日市值130亿,截至8月3日收盘市值140亿。
公司业绩自2016年后一路下滑,营收净利双降。公司不赚钱,挡不住王宁赚钱。今年1月王宁宣布要减持,赶上科技股牛市,三次减持后王宁套现了1.4亿元。
2020年以来,新一轮A股牛市吹响号角。板块轮动,科技股成了最耀眼的星星。一边是新韭菜们欢乐进场,一边是大股东们减持暗潮汹涌。
牛市的号角虽然是赚钱的号角,不过不是吹给韭菜们听的。
到2020年7月底,Wind数据显示,来自73个行业的1338家A股公司,累计披露了超过2150份股份减持公告。
科创板也来凑热闹。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之日,半数公司先后宣布减持,力度之大引人瞩目。何止科创板,可以说整个科技股组成了此次A股减持潮的“潮头”。
据豹变不完全统计,所属证监会行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这三个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即豹变所统计的“科技股”)减持最为凶猛。
大股东们为何纷纷“逃离”科技股?
科技股,当年在创业板上也是“白月光”。
背靠着中国移动的飞信,神州泰岳上市不到一年遭爆炒,除权前不但成为第一高价股,贵过贵州茅台,还一度成为那两年A股市场第一只两百元高价股。
创业板也很快成为“创富板”。神州泰岳因为上市前自然人股东众多,更是批量造富,除了王宁、李力两位实控人,包括其他高管在内的十多名自然人股东身家暴涨。此后这些股东们进行了70多次减持。
不过神州泰岳在创业板上的故事很快就没人传了。
毕竟,暴风科技、乐视网等前赴后继的涌现。还有一些公司没有科技命,却得了科技的病,通过各种并购给自己点缀上科技概念,比如跨界成为游戏公司的天神娱乐,老板朱晔花了一千多万去跟股神巴菲特吃一顿饭。
巴菲特不是科技股的爱好者,因为看不懂。
天神娱乐后来因为踩雷太多,闹内讧,朱晔发了一份公开信,“我有没有高位减持过,有没有通过减持股票获利?为了公司的股价,我一次次增加锁定期,你们心里没数?”
这句话说得好像减持是原罪,虽然朱老板没有频繁大手笔减持,但是违规占用公司的资金,质押套现这些操作也不少。
减持不是原罪,毕竟市场有流动性才能更健康。但是股东们有组织的大规模撤退,总让新进来的小散们心惊胆战:你们为什么急着走?
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科技股开启结构性牛市,成为A股市场最靓的仔。随之而来的是,雪花般的减持公告,让韭菜们瑟瑟发抖。
数据说话。
2020年初至7月末,Wind数据显示,所属证监会行业中,来自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减持计划最为密集,达到297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分别披露199份和146份减持计划。
市场上关注度最高的减持,要属潮汕打工妹王来春创立的立讯精密。
作为全球最大的AirPods制造商,背靠着华为、苹果,立讯精密2020年以来股价累计涨幅超过100%,市值规模超过4000亿元,成为A股中科技股的扛把子。
7月22日晚,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实控人之一、副董事长王来胜(王来春的哥哥)减持约1.3亿股,占总股本1.85%。当日,立讯精密共有53笔大宗交易,折合交易总额超过69亿元。
此外,北斗星通、诚迈科技等明星科技股均出现在减持名单中。
以股东类型划分,有640位公司高管减持了自己手中的股票,占比达到58.55%;其次是公司型股东,占比近三成,公司股东中不少属于产业资本,这些投资基金更多充当财务投资者角色,大概率见好就收。
科创板开板一周年刚过,首批上市的公司中,除中微公司外,有11个科技类公司拟通过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进行减持,令市场震惊的是,股东们减持比例之高历史罕见,其中容百科技合计减持比例超过了10%。
其中,近七成的减持股东为投资机构,而睿创微纳的减持股东全部为高管。
科技兴国,如今大国间的竞争主要在科技。
中美贸易战,中兴、华为事件触发,为了不被扼住咽喉,国产化替代需求急剧上升。而科创板更是给科技股们加了一把火。
而科技公司们享受到的红利逐渐体现在股票价格上。
2019年下半年以来,国内以半导体、5G、云计算为代表的科技股们走出结构性牛市。国际上亦如此,2020年7月以来,甚至出现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四大科技巨头总市值超过日本股市总市值的现象。
科技股们异常躁动,减持动作明显增多。进入7月,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都站上新高位,减持次数较上月增加近30%,为2020年截至目前减持次数最多的一个月。
379家减持的科技股中,1093位股东给出的1156个减持理由也很直白,99%为自身资金需求,比如提高生活质量、购房、还贷等。
也有一些股东谋求投资回报,而出于公司经营发展需要的减持寥寥无几,总之,变现是科技股减持潮的核心动力。
为了改善生活,如通股份的总工程何云华,2020年两次减持手里所持有的公司原始股。
1月20日,如通股份公告称,何云华计划通过竞价交易的方式减持30万股股份,奈何计划减持期间公司股价正处于低位,最终何云华一股未抛,宣告“改善生活”失败。
半年后,何云华又计划减持60万股,减持期为2020年8月到次年2月,若按如通股份最新收盘价计算,60万股相当于590万元。Wind数据显示,何云华2019年薪酬为27.37万元。如果此次何云华减持成功且如通股份股价不跌,那么其减持所得相当于至少20年薪酬。
同样因为个人生活需要,金卡智能副总裁王喆在6月减持所得380万元,北玻股份监事施玉安6月下旬到7月初套现308万元,各相当于其2019年薪酬的8倍左右。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资本收益率必然大于劳动收益率,出卖劳动单纯打工,最终会被资本收割。
而科创板上的故事也很精彩。
一是大比例减持。容百科技公告显示,公司6位股东计划减持,合计减持比例达到11.95%。按公告前一日收盘价计算,这一比例的套现规模约为16.4亿元。
而航天宏图、新光光电的股东减持比例占其所持比例为100%,也就是说,这些股东们一解禁就直接“清仓”了。
豹变统计,按照减持公告前一交易日的收盘价算,科创板上这11家科技类公司减持套现的资金规模预计超过70亿。
另据Wind数据梳理,2020年科创板共有68家公司解禁,涉及数量60.22亿股(剔除首发机构配售股份),市值规模约为4000亿元。
减持潮汹汹,广大散户们的心随即悬了起来,担心自己一不小心成了接盘的“韭菜”。
回想创业板上首批的“28星宿”,现在光景已截然不同。
当年另一支科技明星股,顶着“电视游戏第一股”光环上市的金亚科技,因为欺诈发行被强制退市,最终在8月3日深交所予以摘牌。
监管机构的调查发现,金亚科技的客户是假的、合同是假的、发货单是假的。而软件业务,成了金亚科技虚增收入的一块重点,因为软件毛利率高,还可以享受税收优惠,造假的税收成本能降低。
不过谎言被戳破前,金业科技的原始股东们在2011年-2013年也有过一波频繁减持。
巴菲特说,确定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部分是艺术,部分是科学。
而科技股里科学和艺术的占比,决定了泡沫含量。搞不懂艺术的时候,可以先搞清楚科学,那就是回归业绩本身。
豹变统计,科创板11家减持的科技公司里,3家公司2019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容百科技、新光光电及沃尔德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58.94%、16.76%和9.47%。而他们目前市盈率分别达到153倍、78倍、67倍,均远超行业均值。
到2020年一季度,这11家公司里仅有两家盈利同比增长,其中瀚川智能盈利下降超过1100%。截至目前,已经发布2020年半年预报的5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全部出现大幅下滑。
其中,容百科技预计下滑47.75%-65.17%。
除了业绩不好,容百科技的问题也不少。这家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和销售,是首批登陆科创板的公司之一,也是第一家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的科创板公司。
2019年10月,宁波证监局对容百科技进行现场检查,发现容百科技坏账准备计提不充分,公司研发费用核算不规范,将其他费用计入研发费用,导致半年度报告中研发费用多计187.38万元。
这两个问题导致容百科技2019年半年报及三季报不真实、不准确。
2020年4月,容百科技又被证监会采取行政监管措施,1年内不接受发行人公开发行证券相关文件,问题竟然发生在容百科技IPO过程中。
原来容百科技在申请科创板上市时,招股说明书中未充分披露比克动力信用风险大幅增加情况,且未披露比克动力“回款”的实质为以自身开具商业承兑汇票偿还逾期应收账款。
如果说暂时的业绩下滑情有可原,不规范的小动作太多,就让人不安了。
如今科创板市盈率超过100倍,而且此次减持的科创股普遍高于同时期行业平均市盈率。
对于不确定性较大的科技股而言,业绩及成长空间决定了公司能走多远。即将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或将是对此次减持潮的一次检验。
实际上,减持本身作为一种交易行为,不必然属于利空。
历史上任何一轮大涨的过程中都出现重要股东的减持行为。但是科技股潮水涌动背后,到底是价值更多,还是情绪更多?而股东的减持究竟是想乘势套现离场,还是另有所图?
减持科技股本身并没什么问题,只是市场狂欢泥沙俱下,那些科技少、水分多的公司,借着市场情绪减持割韭菜,就不厚道了。
恒驰首期六款车全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