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课、悠悠老街

一、 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 教学课时:2课时

四、 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探访活动:探访时用的速写本或相机,写生铅笔或钢笔,收集北山街相关的传统历史文化资料(希望与家长沟通)。课前准备钢笔或铅笔水彩的创作工具。

探访传统历史建筑文化记载表:探访的建筑物名称,值得探访的一处传统历史建筑——探访的传统历史建筑物所在的(街区)

(教师)有关北山街的风光、历史文化、历史建筑的课件,创作工具。

教学过程:

1.导课,出示课题。

(1)对老街风光的认识和感受。课件出示老街风光。

(2)小结:老街,是一幅绝佳的江南风景画,是一条风光秀丽的街道。

(3)板书课题:悠悠老街。


2.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3.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5.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6.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7.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写生创作工具,已打过装订孔的画纸。

(教师)课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 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讲究创作的童趣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创作兴趣,鼓励信心。

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教师可简单演示几种由易到难的创作写生方法。如线描写生、铅笔淡彩、色彩写生等;构图前后、疏密、取舍等要领。注重讲解技能难点。

教师总结:现在有许多有价值的历史建筑在消失,我们都应该积极保护,并给予记录。

5.展示评价

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第二课、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外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学生热爱中外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外的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一定的装饰风格。

三、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中外门的图片资料,课前分4—6人为小组写好调查报告等(注意安全、选好主题,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师)有关门饰的课件,组织学生开展对门的研究。

二、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分组汇报。

(1)分组汇报调查情况:组长发言,组员补充,主要介绍门饰的特点以及作用等。教师小结,组长作好记录。

(2)师生共同探讨更为细致调查项目(如门的历史、类别、装饰、形状、制作材料,对未来门的畅想等)。

(3)引出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范作,交流体会。

(1)欣赏范作、名作(建议从以下角度进行欣赏:创意、装饰、纹理、材料、意境、历史等)。

(2)师生交流中外门饰的特色。

(3)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介绍中外门的知识和特点,并让学生思考中外不同门饰的印象。

3.学生试画,作好构思。

学生试画《中国的门饰》草稿,教师在构思、构图、线条、色彩以及细节装饰等方面作指导,小组同学互相配合,商讨合适的绘画表现形式(线描、纸版画、铅笔淡彩)后再画出草图。

4.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小结作业和合作情况。

(2)在课外将草图创作成绘画作品。

(3)课外尝试创作门饰的剪纸作品,下节课上《中国的门饰》的剪纸。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剪纸的材料工具等。

(教师)范作,剪纸的材料工具等。

二、教学过程

1.小组汇报,各抒己见。

(1)小结上节课的内容,谈谈绘画作业的优缺点。

(2)学生交流体会,小组汇报课后创作的情况。

(3)教师小结。

2.讨论特点,提出意见。

(1)欣赏教师范作以及中国门饰的名作。

(2)师生共同探讨中国门的特点及本地门的特点,教师提出改进意见。

3.传授方法,创作练习。

(1)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剪纸,教师示范。(方法:将纸对折后画上纹样;将纹样剪刻出来;用色彩渲染的方法在完成的作品上涂色。)

(2)学生练习,教师指导。(提示:可以小组合作创作,也可单独进行;色彩渲染和谐;握刀规范,用力有度,注意安全。)

5.小结讲评,课外拓展。

(1)师生共同小结。

(2)交流创作经验。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综合绘画材料工具等。

(教师)范作,外国门的图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讲评作业,交流体会。

学生互相交流剪纸创作体会和想法。

2.欣赏作品,讨论创作。

(1)欣赏外国门的图片,注意门饰的特点。

(2)教师介绍外国门的历史、材质和装饰特点。

(3)学生互相交流这些门的知识。

(4)思考:创作作品用什么材料合适?

(5)讨论创作的表现形式。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提示:可以自己创新,对门的形状、色彩等作夸张、变形的表现。可以对目前门饰存在的问题讨论改进建议。

4.师生互评,收集作品。

(1)教师和学生一起互评。

(2)可以把自己设计满意的作品以及收集到的相关图片资料进行展示,放到档案袋。

 

 


第三课、适合纹样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适合纹样的基本知识,掌握其图案装饰的一般规律,知道适合纹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应会运用以前学过的点、线、面等装饰方法和夸张、变形、省略等变化方法来对适合纹样进行装饰。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学会用几何形、自然形等要素点、线、面来装饰适合图形的纹样。

  三、教学难点:运用点、线、面三要素及夸张、变形等变化方法来设计制作适合纹样。

  四、教学具准备:适合纹样图片资料、作画工具等。

  五、教学内容:

1.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欣赏图案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图案中

  (图案本身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美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生欣赏图案

  提出问题:刚刚欣赏的图案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它们的外形有的是我们数学中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

  生:有的外形像桃子、有的像树叶。

  生:里面的图案类型有的是一个形象,有的是几个形象组合在一起。

  生:里面的图案跟外面的形状是一样的,也跟着是圆形、方形——

  (同学们说的都不错,观察的很仔细,说出了这些图案的特点)

  师总结学生的发言,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了解知识 掌握方法

  师:在我们生活中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图案。来说一说,你在哪些地方见过它们?

  生讨论发言。

  师:那我们同学想不想自己来做一做这样的图案呢?

  我们在来仔细的观察欣赏一下,同时思考以下的问题:

  1) 什么是适合纹样?

  2) 基本形有哪些?

  3) 我们可以有哪些填充的图案

 生欣赏、思考、讨论

  师和生一起总结:1)适合纹样指适合于一定的外轮廓形状中的装饰纹样。适合纹样的形态要与外廓相吻合,就是说,在除去边框时,仍旧具有清晰的边框外形特征。2)可以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自然形、人造形等3)我们可以用点、线、面来装饰,也可以用一个形象或者几个形象来装饰。

(了解了适合纹样的一般知识,掌握了基本规律,有利于下一步的设计制作)

  师:在以前我们学过了夸张、变形、省略等方法,这节课中我们可以用到它们。

3.构思、设计、制作精美的适合纹样

  师:我们很多同学很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身手了。今天呢,我们每位同学就来设计一些适合纹样,要求先选好某种外形,在根据外形设计选择填充图案,去掉外形后,图案仍能保持其形状。

生作业 师巡视辅导

4、 评价作业(自评、互评)


  

第四课、好看的装饰画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第五课、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形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设计中。

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应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准备:(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四、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

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 了解民族纹样的应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装、鞋、包。体会:民族纹样使服装、包、鞋更漂亮。

 (2)出示:民族风的家居布艺。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3、认识民族纹样。

(1)美在变化与统一。

A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

B出示:黎族刺绣肚兜。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里?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花纹是怎样构成的?*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的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奔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美在堆成与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花纹?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

(3)美在对比与调和。

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

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富贵。

(4)尝试练习。

教师示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试着画一画。

(5)学生作品赏析。

A、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

B、变中求整,平中求奇。

4、实践探索:

试一试: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用品。学生创作20分钟。

5、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 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 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

(3)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用品。

(4) 6、课外拓展。

(5) 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应用。

 



第六课、运动会奖杯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奖杯的构成特点和造型的形式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国体育的热情,加强设计造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具准备: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四、学具准备:陶泥或彩泥。

五、教学过程w   W w  .x K  b 1.c o M

1.导入新课,直入主题。

教师手持奖杯,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自由回答:美观、新颖等。

教师:看到奖杯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中国健儿的努力拼搏,想到领奖等。初识奖杯,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

2.挖掘奖杯内涵。

教师:那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回顾中国健儿登上最高领奖台的激动时刻吧!课件出示经剪辑的影像,学生观看,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教师小结,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金灿灿的奖杯是体育健儿付出汗水的回报,是奋发向上的见证,是荣誉,更是献给祖国母亲最好的礼物。

3.探索奖杯的艺术特色。

教师:正因为奖杯如此重要,所以奖杯都经过艺术家精心的设计和制作。

提问:在生活或影视中大家见过比较特别的奖杯吗?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在黑板上简单画出奖杯外形。

教师出示各种有代表性的奖杯图片提问:(1)你最喜欢哪个?(2)你能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吗?(学生欣赏、评述)

①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共同点:奖杯的设计和所要颁发的奖项有较大的联系。

②不同点:不同外形种类,不同材质种类(金质、铜质、水晶、合金等)

师生讨论小结:有的造型简洁大方,有的精美华丽,有的形象可爱。

获得更多的感性素材,进一步认识奖杯,为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作铺垫。

教师: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快到了,让我们为中国体育健儿们设计一座特别而又新颖的奖杯吧!

请学生们谈论自己想设计什么样的奖杯,可让学生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启迪。

教师及时总结学生想法的亮点,并罗列学生设计的类型:植物类、动物类、抽象类。

师生探讨,如何预料操作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4.泥塑奖杯。

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草图自由制作。

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醒制作时奖杯各部件的连接要素。

5.学生作业展示。

小结:有我们这么多同学的鼓励和祝福,在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一定能取得更辉煌的成绩!X k B 1  . c o m

六、教学反思: 

 


第七课、泥娃娃

一、教学目标:

1.观察、感受、欣赏泥娃娃的造型、色彩及人物表情的特点。

2.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泥塑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的情感以及对泥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及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民间泥塑的兴趣和喜爱优秀民间艺术的情感,学会制作一个泥娃娃。

  教学难点:掌握泥塑的各种具体制作方法。

三、课前准备

  (学生) 收集各种泥娃娃的图片,准备常用的泥塑工具,收集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多种辅助材料

  (教师)收集各种泥娃娃实物或图片、民间泥娃娃制作方法等动画、课件资料,准备泥塑工具一套、各种辅助材料及陶土

四、教学过程

  1.探究式导课。

  (1)教师出示一块陶土,让学生直观感受陶土。

  (2)教师出示一个泥娃娃,提出问题:一块陶土怎样才能变成一个可爱的泥娃娃?

  2.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形成初步结论。

  (1)分组讨论:陶土如何变成一个泥娃娃?

  (2)学生得出结论:用团、揉、搓、捏、压、挖、堆塑等方法可以做成一个泥娃娃。

  (3)欣赏民间泥塑制作过程(图片或课件),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学习民间艺人制作泥娃娃的方法,开拓思维。

  (4)再分组讨论:怎么样的泥娃娃才是最可爱的?

  (5)形成初步结论:如外形圆圆胖胖的,表情调皮、笑眯眯的,色彩醒目的等等。

  (6)教师归纳。

  3.欣赏感受,深入探究。

  (1)交流欣赏师生收集的泥娃娃实物、图片或课件,开拓学生的思维。

  (2)让学生说说各自的感受及方法。

  (3)出示各种综合材料,如各色小豆子、小珠子、纽扣、花边、丝带、花粘纸等,以及各种如铅笔小棒等辅助工具,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作。

  (1)创设情境:如出示展示台,举办“泥娃娃的世界”展卖会。

  (2)学生分小组,自由创作自己心中可爱的泥娃娃。教师个别辅导。

  (3)学生上台陈列自己的泥娃娃作品,并可“展卖”。

  5.游戏、评价、交流,传递友谊。

  (1)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2)鼓励学生进行自由的交换。

  (3)鼓励学生互相赠送作品给好朋友。

  6.拓展学习,激发持久学习的兴趣。

  观看用泥塑方法制作的动画片片段:如《小鸡快跑》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思考陶土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培养学生对泥塑的兴趣。

 




第八课、吹吹打打

一、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三、 教学课时:2课时

四、 课前准备:(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

五、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1) 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2) 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察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7.课后延伸: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

 


第九课、飞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敦煌莫高窟中飞天壁画和彩塑的特点、历史及艺术价值。

2.学习壁画的色彩、造型及线条,领悟其韵味,尝试选择合适的方式临摹飞天壁画作品。

3、通过对佛教艺术的观赏、临摹,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进而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欣赏、临摹中国石窟的壁画艺术。

2.难点:领悟壁画艺术的内涵,透析古人的梦想。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工具材料,收集敦煌莫高窟壁画图片资料等。

(教师)图片资料,课件等(用于本课时第二种教学方法的开始和结束,要求配有与飞天壁画相协调的古典音乐、有关敦煌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

1.介绍导入

(1)教师介绍与飞天有关的佛教故事和艺术。

(2)教师讲述佛教石窟的文化特点及艺术价值。

(3)请学生说说听了教师介绍后的感受。

(4)引入课题:《飞天》。

2.欣赏作品

(1)继续播放课件:飞天艺术。

(2)学生互相交流作品的最美之处。

(3)师生共同评价其中的艺术特点。

(4)师生共同小结。

3.学生作业(1)要求:临摹一幅飞天艺术作品。(2)提示: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

4.小结讲评

(1)讲评作业,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课后继续。

(2)有兴趣的同学自己深入了解我国著名石窟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第十课、指墨画

一、教学目标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

1.认识指墨画的基本概念,了解指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运用指墨画技法做各种指墨效果练习。

3.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各种指墨效果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难点:灵活运用不同手指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三、课前准备

      (学生)调墨盘、墨汁、颜料与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毛笔和指墨中国画各两幅、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课件展示:认识指墨画,欣赏我国清代高其佩等名家的指墨画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①毛笔画与指墨中国画有哪些不同之处?指墨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②猜猜指墨画有几种指墨表现方法,说说指画墨色变化的感觉。

      (2)揭题: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用指墨的方法来创作完成一幅中国画。

      2.深入教学。

      (1)课件展示:近现代指墨画名家潘天寿等的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指墨的各种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指墨画用指表现方法,并作示范。

      (3)教师在宣纸上作各种指墨效果示范,完成一幅指墨画。

      3.指墨游戏。

      (1)学生在一张宣纸上,试作各种用指方法,体验、观察形成的指墨效果。

      (2)教师展示两幅学生习作,分析指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领。

      4.指墨画尝试。 

      (1)学生在另一张宣纸上,再次用手指作水墨画,完成一幅指墨画。

      (2)引导学生互评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3)收拾工具材料。

      5.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

      

 


第十一课、泼墨山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泼墨画的基本概念,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泼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懂得泼墨、泼彩方法的运用,在泼墨的基础上作添画的造型练习。

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泼墨画方法及泼墨效果的巧妙利用。

 难点:泼墨、泼彩方法的掌握及有效利用。

三、课前准备

(学生)调墨盘、墨汁、国画颜料、纸杯、宣纸、毛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画若干幅、8开宣纸两张、墨汁、颜料、纸杯。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教学。

  (1)课件展示:认识泼墨画,欣赏我国历代名家的泼墨画作品,若干幅一般写意中国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欣赏、思考。

      ①一般中国画与泼墨中国画有哪些不同之处?泼墨画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②猜猜泼墨画运用何种表现方法来完成创作,说说画面墨色变化的感觉。

  (2)揭题:这堂课,我们就尝试用泼墨的方法来创作完成一幅漂亮的中国画。

  2.深入教学。

      (1)课件展示:近现代泼墨画名家张大千等人的泼墨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泼墨的各种效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介绍泼墨画用具及泼墨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3)教师在泼墨形成的自然外形上作想象添画,完成一幅泼墨画。

  3.泼墨游戏。

      (1)学生将调好的墨汁泼洒在一张宣纸上,做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形成的自然外形特点。

      (2)教师展示两幅学生习作,分析泼墨效果,提示操作要领。

  4.泼墨画尝试。 

      (1)学生在另一张画纸上,再次进行泼墨或泼彩,并在形成的自然墨色及外形上进行想象添画,完成一幅泼墨画。

      (2)引导学生互评作品并互相交流,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3)收拾工具材料。

 5.课堂延伸。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泼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泼墨画表现的韵味意境。

 


第十二课、江南民居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用水墨画的作画技巧大胆构画江南民居并进行合理布局。

2.领略江南民居层叠、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

3.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江南民居的特点。

难点: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江南民居的特点。

三、教学准备:

(学生)调墨盘、墨汁、国画颜料、纸杯、宣纸、毛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中国画若干幅、8开宣纸两张、墨汁、颜料、纸杯。

四、教学过程:

1.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感受江南民居之美。

(1)师:老师拍了很多房子的照片,你们想看吗?

提出要求:请小朋友仔细地看一看,照片里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回答。(白墙、黑瓦、高高低低、屋顶)

(2)引导学生观察房子间的遮挡现象。

师:学生们看一看,你能数出这里有几幢房子吗?

提问:为什么会数不清楚呢?

小结:许多的房子层层叠叠,互相遮挡,有的我们只能看见一部分,所以数不清。

总结:这些黑白相间、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房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江南民居,美丽极了。

2.新课导入。

同学们想不想也用水墨画的形式来表现江南民居的形象?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水墨画、探究水墨画的表现方法。

3.简单认识水墨画。

播放水墨画简介。

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指纯用水墨所作的画。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水墨画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水墨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讲究笔墨神韵。

4.学习水墨画技法。

(1)水墨画的用笔方法分为中锋、侧锋、逆锋。

中锋   中锋执笔——笔杆垂直,笔尖正对墨线中间;

       中锋用笔效果——所画线条浑圆挺拨、两边平滑。

侧锋   侧锋执笔——笔杆倾斜,笔尖靠在墨线一边;

       侧锋用笔效果——所画线条灵活多变、一平一毛。

逆锋   逆锋执笔——笔杆倾斜,笔尖向外,笔杆在内存;

       逆锋用笔效果——所画线条凝滞苍劲、两边毛糙。

(2)教师讲解范画中的用笔情况。

5.学生作业。

(1)教师: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把这些江南民居都规划在景区的这块空地内,摆一摆,让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2)用水墨画的形式大胆的勾画你眼中的江南民居。

五、展示评价,领略江南民居之美。

教师:请完成的建筑师们把房子放景区里来吧!说说你最喜欢哪些房子,为什么?

第十三课、童谣童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2、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学生)绘画工具材料,选好自己喜欢的童谣等。(教师)配有童画的童谣课件,配有童谣的童画范作等。

二、教学过程

1.新知教学。

(1)播放课件《荡秋千》,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

(2)教师为此童谣示范作画。

(3)教师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童谣和童画的相通之处(童谣和童画,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5)揭题:《童谣童画》。

2.欣赏作品。

(1)交流:互相交流自己熟悉的民间童谣。

(2)欣赏书本中的童谣、童画和教师收集到的作品。

(3)学生进一步领悟童谣、童画的相通之美。

3.尝试创作。

(1)师生共同评价童谣《荡秋千》(选取的创意角度,艺术特点等)。

(2)学生尝试为此童谣创作童画。

(3)注意: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作品的创意、构图、画面的整体效果等;尽量表现出童谣的意境。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评价作业。(1)交流创作思路。(2)师生共同评价。

5.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节课内容。(2)收集自己喜欢的童谣,了解其历史背景、地域特点及艺术风格等情况,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学生)了解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教师)准备编排童谣童画集。

二、教学过程

1.朗诵童谣。

(1)请学生朗读童谣,交流此童谣的含义。

(2)探讨自己喜欢的童谣及创作童画的思路。

(3)教师小结:童谣的历史背景、风格及创作等情况。

(4)教师提供创作建议:从不同角度思考,再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进行创作;考虑不同画种的特点;注意为童谣配上音乐,能够体会到更强的艺术效果。

2.学生创作。(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童谣。(2)运用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单独或连续的均可)。

3.评价交流。

评价建议:(1)能基本表达出童谣的意境。(2)色彩、构图、画面具体氛围等。(3)选用的工具材料是否恰当。

4.小结拓展。

(1)把全班学生的作品编印成集等。

(2)收集更多童谣童画的资料。

(3)有兴趣的同学进行童谣童画互配练习。

知识要点:

1.童谣的知识。

古人说:“童子歌曰童谣,以其出自胸臆,不由人教也。”(杨慎《丹铅总录》卷二五)大体说来,童谣就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没有乐谱的歌谣。它的名称很多,如清人杜文澜在《古谣谚?凡例》中,把“儿谣、女谣、小儿谣、婴儿谣”等都归入“童谣”一类。此外,其他古籍中还有称“孺子歌”、“童儿歌”、“儿童谣”、“孺歌”、“小儿语”、“女童谣”等的。名称虽不同,内容都是一样的。《列子》中记载的《康衢童谣》,据说是我国传说中的圣人尧时的童谣。有人认为《列子》这本书不一定可靠,只承认《国语?郑语》中记载的《周宣王时童谣》才是真正最早的童谣。即使如此,童谣也有了近三千年的历史。

在我国文学史上,能够与它比“老资格”的,就只有《诗经》中的某些篇章了。纵观中国古代童谣的历史,可以发现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在明代以前,所有的童谣几乎都是政治性童谣,不同程度的都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它们与儿童的生活几乎不相干。从明代开始,在继续发展政治性童谣的同时,产生了一批真正反映儿童生活的童谣。或者说,这时才有人有意识地开始创作和收集真正意义上的童谣。明代是我国资本主义因素大量产生的时期,当时有一批人,冲破宋元理学的束缚,思想比较解放。他们的视野扩大到了前所未及的许多领域,加上当时印刷业的兴盛,童谣的创作或收集也就有了较好的成绩。现存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是明代吕坤于1593年编成的《演小儿语》,此后,这方面的专集才逐渐多了起来。

2.童谣集萃。

(1)国旗

国旗国旗真美丽,五颗金星照大地。我愿变只小鸽子,飞上蓝天亲亲你。

(2)国徽:国徽五颗星,挂天空。天安门,在正中。

齿轮麦穗红绸绕,看见国徽挺起胸。

(3)八荣八耻童谣

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牢记。你拍二,我拍二,为了祖国要出劲。

你拍三,我拍三,铺张浪费要揭穿。你拍四,我拍四,做人不能自顾自。

你拍五,我拍五,好逸恶劳是耻辱。你拍六,我拍六,我们尊老也爱幼。

你拍七,我拍七,崇尚科学属第一。你拍八,我拍八,诚实守信人人夸。

你拍九,我拍九,法律法规要遵守。你拍十,我拍十,争做文明小卫士!

(4)八荣八耻拍手歌

你拍一,我拍一,八荣八耻要明晰。你拍二,我拍二,爱国爱校爱伙伴。

你拍三,我拍三,服务人民记心间。你拍四,我拍四,崇尚科学立大志。

你拍五,我拍五,团结友爱讲互助。你拍六,我拍六,做事诚实不能丢。

你拍七,我拍七,参加劳动要积极。你拍八,我拍八,自觉遵纪又守法。

你拍九,我拍九,克服困难争上游。你拍十,我拍十,知晓荣辱会做事。


第十四课、西湖十景

教学目标:

1、感受西湖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秀美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美好情感。

2、了解水彩画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热爱水彩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西湖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水彩画的美感和基本特色。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关于西湖的传说诗词。(教师)收集有关西湖的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老师:古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同学们知道苏杭指的是哪里?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苏州以园林为胜,杭州因为西湖而美丽。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领略一下西湖的美景。同学们知道西湖的来历吗?

学生:知之甚少。

老师:简单介绍一下古代神话传说中西湖的来历……。

    杭州离我们很近,相信很多同学都去过,请游玩过西湖的同学讲一讲对西湖美景的感受。

二、感受西湖美景

1、老师:历来西湖有一湖,二塔、三岛、三堤之说。

请同学们猜猜哪二塔、三岛、三堤?

学生:雷锋塔(学生都说得出,还有保俶塔知之甚少,甚至有人说钱塘边的六和塔)

老师:图片展示位于西湖南北两边的雷锋塔和保俶塔。

     雷锋塔是西湖的标志性建筑,同学们知道的雷锋塔传说可能是有关白蛇传的故事。

     老师一边展示雷锋塔各时段的图片,一边讲解雷锋塔有关的历史——黄妃塔的故事和倒塌重修之事,以及新建成的雷锋塔内部情况。

2、 图片展示三岛:阮公墩、湖心亭、小瀛洲,讲解有关情况。

3、 图片展示三堤:苏堤,白堤、杨公堤。

让学生讲解三堤的来历:为纪念苏东坡和白居易而得名。

老师补充有关杨孟瑛为开浚西湖的功绩。

4、形成于南宋时期,基本围绕西湖分布,有的就位于湖上的西湖旧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

图片展示,并讲解有关情况。

元代有“钱塘十景”

清代又有“西湖十八景”

清乾隆还有“杭州二十四景”

5、1985公布的新西湖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图片展示,讲解有关情况。

6、2007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

2007年10月27日浙江省在27日晚举行的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开幕式上宣布最新西湖十大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岳墓栖霞、湖滨晴雨、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北街梦寻。

7、明人汪珂玉在《西子湖拾翠余谈》中评说西湖妙语:西湖之胜,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月西湖,月西湖不如雪西湖。

图片欣赏不同时候的西湖:晴、雨、阴、雪、晨、暮。再一次让学生强烈感受西湖之美。

问学生喜欢什么时候的西湖,你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美。

交流总结西湖之美:具有平和之美,淡雅之美,恬静之美。

三、诗景交融

西湖那么美,难怪那么多文人豪客赋诗赞美,你能说出几首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唐  杨万里          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     宋   苏轼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学生齐声朗诵,老师图片配之。

四、水彩画欣赏:

    对于西湖的美,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诗人用诗赞美西湖,摄影师可以用镜头摄下西湖美景,那么画家可以用画笔来画西湖。

    说到画,同学们知道,绘画有很多种类,哪一种比较适合表现西湖的美。

    学生马上能说出水彩画,为什么呢?

    接下去欣赏一些水彩风景画,让学生总结水彩画特色,

    老师补充总结水彩画概念:是用水调和水彩画颜料在纸上所作的绘画。

    水彩画特点:水彩画具有颜料透明,水色交融,淋漓流畅,十分适宜表现感觉淡雅的静物与雨雾朦胧的自然景象。

五、课后延伸:

水彩画的这一特点跟西湖的美很接近,所以我们可以试着课后用水彩画来表现一下西湖。

 


第十五课、色彩的世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色彩知识,掌握对比色、类似色的基本知识。

2.学习调色技能并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进行表现,用类似色调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培养学生对色彩敏锐的观察、辨别能力。

3、观察、欣赏自然界、艺术作品中的不同色调,提高色彩美感意识,促进正确审美情操的培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色相环的排列规律,知道类似色、对比色的知识并能准确区分,

2.难点:掌握色彩的强烈对比和柔和对比的关系及不同的色调,并应用于创作表现。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学生用的画纸等。

二、教学过程

1.展示引入

(1)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听两段音乐,同时出示两张不同色调的风景摄影图片。

(2)讨论:两段音乐在节奏上和它所表达的情绪有何不同?(第一节:强烈、有力、跳跃。第二节:舒展、柔和、宁静。)两张照片分别对应哪段音乐?

(3)引入课题:音乐可以表达不同的感觉,色彩也会传递各种感觉的信息。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色彩的世界——色彩的对比。

2.学习研究

(1)教师课件演示讲解概念: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丰富的色彩,这些色彩集中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比较,就如浓与淡,干与湿等现象一样,它们相互影响,显示出各种差别的想象,我们称之为色彩的对比。这些色彩对比有的感觉强烈,有的则比较柔和。

(2)游戏:课件展示,请学生来找色块拼摆。

①组成连续的12色轮图。

②找出类似色。

③找出强烈对比色。

(3)小组学习交流:学习教材中关于类似色和对比色的知识,将第28页里的图片进行分类。

3.欣赏作品,谈论感受

(1)欣赏课件中画家和学生作品,说出色彩对比的类别,并找出强烈对比、柔和对比中较多的是什么色?——引出调子(一般指画面中占据主要比例的色彩)。

(2)小结:

强烈对比——较多的是对比色。

柔和对比——较多的是类似色(邻近色)。

在我们的现实中,总会有一些色彩使人心潮澎湃,又有一些色彩使人心静如水。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色彩画中的调子往往是起重要的支配作用。一幅画面中,色调作为一种独特的色彩形式,它在表现色彩画主题的情调、意境和传达情感上是不可或缺的。它能直观地使欣赏者受到感染而产生美的联想,使欣赏者的情感和注意力被画面中的色调所影响。而画面有了这一些对比,才有了节奏和起伏,才会给人以完整而协调的美感。

4.调色练习

(1)作业要求:在教师提供的无色色相环涂色,要求先分别涂上三原色,每隔三个色块涂上一种原色,即红、黄、蓝。再分别在中间的空格上涂上三间色,即在红黄中间的一个涂上橙色,黄和蓝之间涂上绿色,红和蓝之间涂上紫色。最后由原色调配成的间色再进行互相调配得到的复色涂上,如黄绿之间涂上草绿色,黄橙之间涂上橘黄色,红与橙之间涂上朱红色等。

(2)学生进行调色涂色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5.展示评价

(1)学生作品展示,互相评价:谁的作品涂色效果好?

(2)教师进行点评小结。

6.课后延伸

观察自己家的房间色调。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画笔、调色盘、洗笔筒、抹布等绘画工具材料。

(教师)课件,学生用的画纸等。

二、教学过程

1.交流汇报

(1)学生汇报课前的观察,说自己房间的色调,并出示图片进行说明。

(2)同学评价介绍是否恰当。

(3)教师小结:用不同的色调应注意选择相应的表现内容和环境,这样才会给人一种完整而协调的美感。

2.欣赏感受

(1)教师课件展示各种不同色调的室内装饰效果图,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色彩搭配关系。

(2)教师课件展示各种艺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感受作品的色调,说出自己的欣赏体会。

(3)师生利用课件共同完成一幅画面两种色调的搭配练习。

3.创作表现

(1)作业要求:用类似色或对比色调创作一幅漂亮的色彩画。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用色、大胆表现。

4.展示评价

(1)学生将作品分两类展示,一类是类似色调,另一类是对比色调。

(2)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要点是:

①从视觉效果看,哪幅作品最美?

②对比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③类似色用得最好的是哪些作品?

  


第十六课、画音乐

一、 教学目标:

通过对音乐和美术作品的欣赏,培养对听觉美和视觉美的真切感受;了解并认识到艺术之间的通感及共同的表现力;操作——用色彩和线条表现自己听音乐的心灵感受,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

二、教学重点:体会不同音乐作品给我们的不同感受,了解绘画作品中线与色的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学习选用合适的色彩与线条准确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教学准备:彩色笔或毛笔、颜料、白纸

五、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

(1)体验与感受 :关于《知音》的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要讲个关于《知音》的故事《知音》, 伴着《高山流水》的古筝曲教师叙述 

古时候有位著名的音乐家叫俞伯牙,有一次,他在弹琴时,忽然发现有一个青年樵夫在赞赏他的琴音,便问:“你听懂了吗?”青年樵夫说:“您弹的是‘孔子叹颜回’。” 俞伯牙十分惊讶,抬头远望高山,在琴音中表现山的高大之状。樵夫听了,说道:“是高山!” 俞伯牙又对着江水,在琴音中表现水的奔流之势。樵夫听了,说道:“是流水!” 

俞伯牙大喜,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问他姓名,知道他叫钟子期。于是两人结拜为兄弟,约定明年到钟家去专访。 

谁知第二年俞伯牙如期专访钟子期的时候,钟子期已去世。此后,再没人能听懂俞伯牙的琴音,俞伯牙悲痛万分,在钟子期的墓前弹了最后一曲,便把琴摔在了石碑上,决定以后不再弹琴,因为他已经失去了唯一的知音。 

从此便有了“高山流水,知音难觅”的佳话。

(2)揭示课题:听音乐、话感觉 

3.讲授新课

(1)找知音 

教师:今天老师也要来找找知音。下面请听一段音乐

播放《茉莉花》音乐,学生欣赏 

教师:很好,都是我的知音。那你们是怎么知道茉莉花的? 

(2)感受音乐 

教师:对了,是歌词告诉了我们。来,再听(师播放《无标题》音乐)什么感觉?与《茉莉花》相比,一样吗? 

教师小结:说得非常好,请坐。大家已经感觉到了,这两首音乐本身没有告诉我们具体的事物,但都让我们产生不同的感觉,下面让我们听音乐找感觉(各种不同的感觉)。 

(3)听音乐找感觉

教师:老师这里有四种感觉(课件),我们来读一下:热烈欢快、轻柔缓慢、紧张激烈、凄凉悲伤,请听四段音乐,体会一下,分别是哪种感觉。 

热烈欢快                《小夜曲》 

轻柔缓慢                《赛马》 

紧张激烈                《江河水》 

凄凉悲伤                《十面埋伏》 

(教师播放《小夜曲》、《赛马》、《江河水》、《十面埋伏》) 

师说:正确与否呢?请看。非常棒,掌声送给他们。 

(4)尝试与创作: 

以《蓝色和银色的夜曲》让学生感受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 

①感受作品题目 

教师:老师这里还有件作品,题目是《蓝色和银色的夜曲》, 

想象一下,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 

②感受作品 

教师:再看这幅画,你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其实这幅画的题目就是《蓝色和银色的夜曲》,从大家的感觉中,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和绘画是相通的。  

用绘画表达音乐的先驱——康定斯基 

师叙述:很早以前,艺术家们就在尝试‘音乐能否不用通过音符,而用别的方式来表达’? 

第一个真正尝试将音乐展现在画布上的艺术家是康定斯基他早年学习了钢琴和大提琴,因此音乐对于他而言是开启艺术之门的一把金钥匙。让我们欣赏他的作品 

4.布置作业

教师:下面老师放段音乐,请大家根据音乐也来画一画(播放《四季》之春)熟悉这段音乐吧,对了我们每天上课前都能听到,这是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好了,试着画画看。 

5.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6.小结、

教师:大家画得真漂亮。今天,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我们听了许多的音乐、看了许多的画、体会了许多的感觉,并用画笔进行了表达。

 


第十七课、大盒子小舞台

一、教学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通过绘画、剪贴、捏塑等综合方法,制作一个微型舞台。

2.从学生平日随手可得的材料入手,通过合理的想象、艺术的再现,赋予作品新的生命意义,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用多种视角观察身边的事物,关注、热爱生活。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

2.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纸盒,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等。

(教师)范作,裁纸刀,纸盒子等。

(二)、教学过程

1.组织导入,盒子百变。

(1)出示一个方形的纸盒。这是什么?同学们一定会说是一个方形的盒子。那么,我们用美术的眼光,通过想象,这盒子还能是什么呢?(竖起来是一幢公寓、平放是一个舞台……)

(2)将盒子打开。现在它是什么了?(一个小鸟的家,游泳池,古代竞技场……)

(3)将盒子简单变形组合。你认为现在又变成了什么?(一个有背景的舞台,种上树是森林的一角,搭上床是我的卧室……)

(4)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准备的盒子,来超级变变变。

——通过教师的引导,改变纸盒的边框和外形,启发学生大胆地想象。引出课题《大盒子小舞台》。

2.开拓思路,盒子妙用。

(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大盒子,我们首先来给它们进行分类。

按形状分:方形、圆形、多边形。

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综合。

(2)根据自己盒子的形状、质材、色彩,你觉得适合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

(3)讨论自己的盒子制作设想并交流(先小组讲,后全班交流)。

(4)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想一想,在这里盒子是怎样被巧妙应用的,这些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他们是怎样制作的?

(盒子的形、色、材质的巧妙结合,经过切割加工,辅之另外的小工艺品,使之成为一组完整的、有趣的作品。)

3.方法指导,巧变盒子。

(1)为了使盒子变成你心目中的舞台,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你有什么办法呢?

①添加法: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

例如: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成舞台;将盒子添上门窗和顶成为一幢房子……

②切割展开法:原来的盒子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部分切割。

如:上下切割、斜切割、特殊型切割。

③综合法:将盒子切割并组合成新的形状。

(2)给盒子涂上颜色或制作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

——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创作过程的重要环节。

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

(1)同学们,想一想,制作底座需要注意些什么?

(易出现的问题:切割时弄坏盒子,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

(2)制作步骤。

①用笔画出切割的线。

②用裁纸刀由外到内逐步割出所需要的形状。

③根据需要涂上颜料或粘贴上其他装饰物。

5.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西。

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

(学生谈设想,教师点评。)

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一个场景。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

(1)自己介绍。

(2)教师简单小结。

8.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9.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学生)场景半成品,裁纸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或陶土,现成的小玩具(汽车、纸偶人等)。

(教师)范作,裁纸刀,纸盒等。

(二)、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办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是各显神通。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1)选择有代表性的场景2—3个。

教师猜想场景可能表现什么主题?

例如:你的盒子有深蓝色的背景,前面是高低变化的树木,该是准备开一个森林音乐会吧……

(2)学生介绍自己在设想、制作过程中比较满意的地方。

(3)请同学们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出金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

2.继续制作完成《大盒子小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

(1)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

教师:作品中需要许多用纸做的人、树、动物等,那么怎样将它们竖起来,站稳呢?

(看教科书上的范图,教师简单示范。)

①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

②在物体的背部粘一个支架或纸盒。

③在纸盒的底部堆上土或者橡皮泥等。

④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铁丝、小棒、毛线等的线型材料的固定(钻孔、缠绕、粘贴等)。

3.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也有了背景和主角(汽车、人、小动物等),如何围绕自己的设想编排、组织、美化舞台呢?

(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请同学们一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①左中右式的排列:清楚,整齐,但显死板。

②三角形的编排:变化多,易协调,但画面易散。

③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

(2)色彩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

4.学生制作,教师个别辅导。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

5.个别展评,夸夸小舞台。

(1)学生自我介绍作品,同学间相互评议。

(2)更多的有关盒子的艺术作品欣赏。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座的工艺制作。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

如:首饰盒。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盒子制作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作品。

6.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

(1)整理收集材料。

(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

 


第十八课、中国传世名作

 

教学目标:

欣赏中国传世名作,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分析、评述,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交流与评述中欣赏中国的传世名作,感受名作的艺术特点与魅力,了解名作的文化内涵。

   难点:学生对作品欣赏感受的语言表述,及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揭示课题

很高兴今天能来五(二)班上课,老师带来了一件宝贝和大家分享,下面请两位同学来帮老师一起开启这件宝贝,看看是什么?(展开画卷)

谁知道这幅画的题目?在世博会的中国馆中也有此画。这张画是李老师的宝贝,下面让我来介绍一下吧。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可以安静有序地排队上台来观看。

请同学们回到位置上。刚才我们近距离地接触到了《清明上河图》,画面里生动、精彩的细节比比皆是。这是一幅描绘北宋都城汴梁的风俗画,是一幅珍贵的传世名作,像这样的经典名作,流传到现在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对这些传世名作进行深入的了解。(板书:中国传世名作)

 二、作品分析艺术欣赏

   老师刚才向大家介绍了我的宝贝,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个赛宝大会好不好?欢迎主持人李老师!有请专家鉴定团成员入席,大家欢迎!

1.首先让我们进入赛宝大会的第一个环节:探宝(板书:探宝)

请各代表团找到你的宝贝,并花3分钟时间围绕这件宝贝进行讨论。我们的专家鉴定团有话要说:下面给大家一些提示:在探宝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究你的宝贝:

    作者

    朝代

    特点

    意境

2.探宝活动暂时告一段落,想必大家对你的宝贝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等一下,每个代表团可以来夸夸你的宝贝,并选派一名代表中心发言,其他成员可以适当作补充。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赛宝

1)师导语:在中国历史上,唐朝曾出现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局面,所以在唐代的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鲜明的特征,下面有请唐朝代表团为我们展示第一组宝贝。

《步辇图》

资料一:

我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步辇吧,步辇就是古代帝王所乘坐的代步工具,在这张《步辇图》中,被宫女簇拥在中间的唐太宗坐的就是步辇。

资料二:

这张画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由于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唐太宗很为难。最后,他想出一个平等竞争的办法:请五位大使参加考试,谁考胜了,就把公主嫁给谁家的首领。当时出了五道难题,吐蕃使臣禄东赞过关斩将,一路领先,最终取得了胜利。唐太宗非常高兴,心想:松赞干布的使臣这样机智、聪明,他自己就更不用说了。于是,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

这幅画的作者是阎立本,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仅擅长书画,还曾经做过丞相呢。

资料三:

我知道有一首诗是赞美文成公主的!

            松•文成公主

金戈铁马壮士魂,安得边陲吐蕃宁。

        可怜唐室弱女子,托起盛世得太平。

        千里迢迢和亲路,撒爱山水传福音。

        唐蕃友好战火熄,汉藏从此一家亲。

资料四:

《步辇图》反映的是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

专家鉴定团:

从绘画艺术角度看,这幅画的作者阎立本的表现技巧已相当纯熟。画中的人物神情举止都栩栩如生,而且画家所绘画的场景非常的喜庆,是难得一见的佳作。

师:感谢大家的精彩发言,下一组开始吧。

《捣练图》

资料一、

《捣练图》是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描绘了唐代妇女劳动操作时的情景,她们有的在捣练,有的在熨烫,有的在缝制。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情都描绘得生动自然。

资料二:

请模仿画中宫女的动作再现唐代宫女劳动的情景。

专家团:

刚才同学们都表现的很好,画面中的人物与场景非常真实,充满生活情趣。这肯定是画家熟悉生活、认真观察的结果,体现了唐代仕女画在写实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照夜白图》

资料一:

   大家知道吗?这是一匹皇帝骑的马呢,它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光看它的名字就很厉害了,“照夜白”就是毛色白得把夜晚也照亮了,是一匹汗血宝马呢!

资料二:

我看这匹马的身体特别肥壮,而且好像马上要挣断缰绳冲出去的感觉,一定很厉害!

资料三:

这张画没有上颜色,我还发现画面上还有很多红色的印章,是干什么用的啊?

专家鉴定团:

这张画是一幅白描作品,其中,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特有的表现形式,配上的这些内容,能够使画面更充实,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师:这正是中国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之处,诗书画印相结合,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点。《照夜白图》真是一幅画马的名作,那么唐代同样以马为题材的,还有一组雕塑作品,下面请下一个代表团来介绍你们的宝贝。

《昭陵六骏》

资料一:

我们组的宝贝跟刚才的代表团虽然表现的题材都是马,但是我们更厉害,是用浮雕的手法雕刻出来的呢,而且雕刻的有六匹马,都是宝马

资料二:

我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吧,昭陵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这六匹石刻的马就刻在陵墓旁边,所以被称为“昭陵六骏”。它们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我手上的是其中的一匹,名字叫做青骓.

专家鉴定团:

请主持人出示其他几件《昭陵六骏》中的作品。这些作品都以浮雕的形式表现了宝马的健壮,有的站立,有的行走,有的奔驰,每幅作品都告诉我们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了战马的体态、性格和驰骋沙场的情景。

师:感谢专家们的精彩点评,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鼓掌),《昭陵六骏》的确是我国雕塑艺术中塑造马的形象最为杰出的一组作品。唐朝真是一个强盛的王朝,在艺术作品中也可以看出来。

3、感谢大家,今天的赛宝大会在大家的热情参与下非常成功,下面由大家提名,并由专家鉴定团通过,评出表现最好的金牌团。(成员佩戴金牌)

师导语:相信刚刚的赛宝大会一定带给大家全新的知识和欣赏传世名作的方法,下面请大家翻开书本,上面还有很多优秀的传世名作,我们先来看看哪一幅作品?

《富春山居图》

这是一幅描绘山水的中国画,整幅画有2米多长呢,画家黄公望在绘画的时候,花了很长的时间。画面描绘的是我们浙江富春江一带初秋的景色。观看这幅画的时候,我们就像坐在小船上,沿着富春江观看青山绿水,景色真美。

这种不断移动视点的画法叫做散点透视,跟西方的绘画不一样,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刚才我们欣赏到的《清明上河图》里也用到了散点透视的方法。

《观瀑图》

这幅是画在扇子上的画,这也是中国画的一种特别的形式。作者叫做夏珪(gui),被称为“夏半边”与夏珪一样有名的是宋朝的马远,他们一起被称为“马一角 夏半边”,就是说,他们构图的方法往往空白比较多,马远喜欢画一个角落,而夏珪喜欢画纸的一半,这种表现方法在中国画中被称为“计白当黑”。

很多中国画里都采用了“计白当黑”的方法,留下的空白让我们有无限的遐想,从中表现出画面的意境。

《屈子行吟图》

请大家猜猜画中的人物是谁?对了,正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这幅《屈子行吟图》表现的是诗人屈原被流放时的孤独和忧国忧民的气质。画家陈洪绶作《屈子行吟图》时,才19岁,当时正是明朝国难当头的时候,他借这幅画,抒发了他爱国优民的思想感情。这幅画是一幅版画作品,构图很简洁,形象很突出。

《溪山行旅图》

相信这幅画给大家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非常雄伟,上面是悬崖峭壁,山底下是一条小路,有一个小商队经过,真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张画的作者范宽,是北宋山水画的代表,他的这幅《溪山行旅图》曾经受到历代评论家的赞赏,我们熟悉的画家徐悲鸿也为他的画所倾倒,可见这幅画的经典之处。底下的人和马画家故意把他们画的很小,是为了突出大山的高大。

《观瀑图》

这幅是画在扇子上的画,是中国画的一种特别的形式。作者叫做夏珪(gui),被称为“夏半边”与夏珪一样有名的是宋朝的马远,他们一起被称为“马一角夏半边”,就是说,他们构图的方法往往空白比较多,马远喜欢画一个角落,而夏珪喜欢画纸的一半,这种表现方法在中国画中被称为“计白当黑”。

《写生珍禽图》

这是画家黄筌供他儿子学画的一个示范作品。画上一共画了24只小动物,每一只都栩栩如生,而且画得很精致。在中国画中,用这种精细笔法描绘景物的表现方法叫做工笔画,相反,用简练的笔法来绘画的叫做写意画。这幅《写生珍禽图》就是工笔画。黄筌的这幅传世名画都是对着真实的动物写生的,画面上还有清朝的乾隆皇帝印上的玉玺,可见它的珍贵啊。

《墨葡萄图》

画面上不仅画了葡萄,还提上了一首诗,就像苏轼评论的那样,徐渭的画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有特点。这幅作品用笔用墨的方法和其他宝贝有很大的区别,有一种水墨淋漓的效果,不像其他画那样画得很细致,而是很奔放的。

这正是徐渭所创立的水墨大写意的花鸟画风格,对以后的绘画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三、小结提升 表达感受

其实我们中国的传世名作远远不止这些,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宝贝(出示其他作品)

通过今天的赛宝大会,我们不仅对我们中国的传世名作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而且不少同学也获得了以前所不知道的新知识,不知道通过今天的大会,你对这些传世名作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大家把你的感受写在小卡片上,贴到感悟栏里。

更多精彩:

人美版课本+教案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计划)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及时收藏)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及时收藏)


湘美版课本+教案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本+教案

人教版美术上册1-9年级:教案+课本(高清图片)

人教版(1-9)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含高清电子课本)


【视频教学】很欲的人体素描画!

不一样的当代艺术经典作品

一幅素描卖出天价——5700万......谁的作品?

陈丹青:每次看到中国式素描,我就想死!

这才是真正大师的速写

风景画视频教学

【优秀透视教学视频】一看就懂,一画就会

【每日一画 视频教学】一点透视画房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