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赣美版5、6年级】【湘教版6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赣美版五年级教案

第一课    崇敬的人(感人的形象)

教学目标: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2、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 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美好的家乡


第二课:长长的路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

    一.导入主题

   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 (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

    1.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引导学生观察)

    [师生讨论、观察透视现象,强化学生空间思维的形成]

    2.平行透视;把物体放平,正面面对学生。

    小组讨论:选举学生代表回答问题。

    生:上下线和视平线保持着平行关系,平行透视有1个消失点。

    生:两边的竖线与视平线垂直,两侧的边线呈倾斜状,慢慢延长向心点集中,消失于心点。

    教师小结:两位同学回答都正确;方形物体的一组边,如果与我们成平行状,那么它的另一组边则逐渐消失于心点,离我们近的线段就长,离我们远的线段就短,这种现象就是平行透视。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争先恐后地上台验证,学生上台将斜线延长,延长线集中于心点,线描图正确。

    3.成角透视;物体的一角对着学生。

    生:上下边和左右边的线变的倾斜了,延长线分别向视平线左右两点集中,成角透视有2个消失点。

    生:没有平行线,都垂直于水平面。

    教师小结:回答的很正确;物体的一角与我们正对,倾斜线延长并向视平线上的左右两点消失,这种透视现象叫成角透视。

    四.知识扩展与小组竞赛:

1.你热爱我们的校园吗?我们的校园美吗?

  学习兴趣高涨,表现欲望强烈。

    2.走,我们到校园一起去看看!分成四小组做透视练习。 [把学生带入校园环境中,了解场景构图的特点]

    3.学生作业,教师辅导。(通过学习透视,思路清晰,学生跃跃欲试。此时安排作业恰到好处)

    教师:要求同学参照学校建筑,画出一幅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的线描图。

    教师辅导:针对有绘画困难的学生,提醒他们透视要正确,重点辅导。

    [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创造能力得到发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把自己画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论,每个小组找一幅有代表性的透视作品拿到前面展示,讲一下透视步骤。


第三课:高高低低的房子

教学目的:  1、通过描绘平视的房舍,使儿童进一步学会观察,学会在写生中进行取舍,学习在线描中注意处理线条繁与简的关系。 2、用线描的方法,画一座平视的房屋,正确地画出它的主要结构和某些细节。

教学重点:

    室外写生的组织工作(不仅要考虑学生的纪律,而且还要考虑绘画角度,角度若偏,就不能叫做平视的房舍了)。

教学难点: 线条的疏密、繁简组织,通过黑板上的演示及示范作品的观摩解决。

学生学习用具准备:室外写生的工具,如画板、小凳、铅笔或彩色水笔。

教师教具准备:一些儿童的线描写生作品和照片。

教学过程:

第一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2.出示新课题,解题。

    要向学生讲明,平视是指与房舍平行的位置上观察,如果从侧面观察就是成角透视,这样画出来的房舍不符合教材的要求。所以,同学在写生时,如果自己所坐的位置过偏,可向教师提出来更换。

    3.教师结合自己选址情况,向同学介绍所画房舍的特点。由此可以谈到我国民居的一些特点,向同学展示图片。

4.提出外出写生时应注意的事项,做好外出写生时的准备工作。

5.到达写生现场后,再引导学生对实物进行观察,并做好分组、坐好位置的工作。                            

6.学生作画。

7.整队,带回教室。

第二节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2.简单总结上次外出写生时的纪律及学习情况。

    3.讲线描写生中线的繁与简。

    教师可结合所画房舍,具体分析怎样利用线条的繁与简,更有利地表现房舍的主要部分。例如将门框上的木纹加上去,会出现许多线条,与没有线条的白墙部分形成对比,这就是繁与简的对比,这种对比,将会有利于门的突出,因为它应当是画面的主要部分。

    教师还应当结合一些线描作品,给学生分析线的繁简关系。

4.做好外出写生前的准备工作。

5.整队到达写生地点,开始作画。(注意辅导学生)

6.整队回教室,修改、整理画面。(对本节课进行评讲)


第4课:未来的交通工具

教学目标:

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工具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教学法、启发谈话法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1、播放有关现代、未来不同时期交通的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谈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越来越快,造型与功能也日新月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板书课题:《现在与未来的交通工具》)

二、欣赏与比较:

1、古代与现代交通工具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板书:造型、色彩、功能特点)

2、现代交通工具的先进性。

思考: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为什么?

你还知道其它正在使用的交通工具吗?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和先进性。

三、探讨现代交通工具带来的现实问题。

1、消耗大量石油资源

2、污染环境,排放大量的废气,制造噪音等。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交通工具”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交通工具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未来的交通工具 造  型 色彩 功能

2、从“环保型、节能型、静音型、轻巧型、多功能型、太阳能、、、

能代表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新水平”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

讨论:你心中的交通工具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能和先进性?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工具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交通工具的造型、功能特点

六、评价

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交通工具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2、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交通工具进行欣赏与评述。


第5课:未来的家用电器

   、教学目标

1、能够参与有意识的市场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2、能够根据整理的调查信息,提出改良产品设计的方案,并画出大胆创新的创意稿。

3、能够掌握家用电器设计效果表现的基本技巧,绘制具有一定美感的创意效果图。

4、能够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体验设计对人们生活品质提高及社会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三、教学思路

     整个基本教学过程由“信息调查——设计创意——效果表现”三部分组成,先是学生分组自行进行市场产品调查,收集相关信息,然后整理资料,提出设计方案,进行创意设计构思,再绘制设计创意稿,尝试独立创意设计,最后绘制产品设计效果图。

     针对本课社会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突出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动与交流,是本课教学组织的关键所在。教师在课堂教学前积极布置学生认真完成好相关准备活动,是保证课堂教学互动深入展开的前提。

      首先发动学生以学习小组的方式,分工协作调查了解与一件家用电器相关的产品信息,并整理成文字资料。这件家用电器可以选择学生自己家中认为设计不够满意的产品,也可以直接调查学生自己喜爱的家电产品,比如MP3播放器、随身听等电子产品,目的是为“活动二”的设计改良活动顺利展开做准备。教师在活动前对调查过程中的有关注意事宜应作必要指导,帮助学生根据“活动二”的需要,有目的、有方法地完成产品市场调查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家用电器的市场信息调查包括产品使用者的情况调查,市场销售的情况调查,国内外同行业的产品情况调查等。例如学生针对产品使用群体分类调查时,可分别记载长辈与同学对此产品的意见反馈。在调查过程中可以用表格形式记录,可根据产品特点设计表格,例如可以视其功能、形状、颜色、材料、质感等予以记录,再给予等级印象评定。

     另外,调查中可以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例如可以收集宣传图片资料,也可以用速写方式画出产品,对特别的细节设计处理可画详图,还可以用摄影的方式记录。然后整理资料,写出调查总结,将要改造的家用电器的图片资料连同改造方案一起在课堂教学中与同学交流意见,画出“活动二”要求的设计创意稿。学生作业可通过自由联想与大胆构思画出设计草图。然后,教师组织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引导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同学的设计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学过程在以学生互动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式中进行。

     “活动二”的另外一种教学组织方式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尝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外进行“活动一”的资料整理,写出调查总结的同时,画出通过小组充分酝酿的家用电器改造方案创意稿,并写上设计说明后,再进入到“活动二”的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让各个学习小组之间交换创意稿。每组学生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其他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每组同学也可以积极阐明自己原有的设计创意主张,补充、完善本组的改良设计。教学过程始终在学生互动促进中推进,在教师适当观念引导中深入,最终帮助每组学生获得一种更为合理的设计改良创意。

四、教学选择

     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域,学生对家用电器的日常认识或许只是停留在老式台灯、电扇、电话机的阶段。学校附近也不会有可以支持进行市场调查的电器市场,现代都市涌现的许多新型电器难以进入学生的视野。对此,教师可以直接从台灯等最常见的电器设计入手,甚至就是泛指照明用具设计等更加普遍的电器产品也可,省去市场调查的活动环节。

    即使在此种教学条件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面对生活需要的设计意识还是可行的。课前布置学生分组,每组学生直接对自己家里使用的电器进行绘制后,征求家长对电器使用的看法,根据教材提供的表格进行小组讨论,然后再参照前面提示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活动。

     对于绘画工具严重缺乏的地域,教学中只需要求绘制产品设计创意铅笔稿的阶段,教师可以针对铅笔效果,适当提出些画面美化的技法,比如:把产品草图的外轮廓线加粗强调,运用侧锋线条在体块转折处加强两个块面的明暗对比等。

     学生作业练习形式在原则上可自由多样化。但是,面对单位课时的教学目标而言,“活动三”的设置是试图在学生的艺术表现力上能有所突破,因此,“活动三”的产品设计效果稿比“活动二”的产品设计创意草稿应当适当考虑一些表现技法要求上的梯度递进。  


6、小小桌椅设计师

 教学目标:能用语言和绘画形式评述现代桌椅的美观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制作技术和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桌椅的造型、功能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现代、未来不同时期桌椅发展过程与生活环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图片上的桌椅。

2、谈感受: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桌椅的造型与功能也日新月异。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欣赏现在与未来的桌椅。

书课题:6、《小小桌椅设计师》)

二、欣赏与比较:

1、古代与现代桌椅的造型、色彩与功能特点。(板书:造型、色彩、功能特点)

2、现代桌椅的先进性。

思考: 你认为课文中哪些是现代在使用的桌椅?为什么?

你还知道其它正在使用的桌椅吗?说说它们的造型、色彩、功能和先进性。

三、探讨现代桌椅带来的现实问题。

四、欣赏与想象“未来的桌椅”

引导学生从未来理想的桌椅将是“轻巧、美观、环保、高效、全自动、多功能、节约能源”方面进行联想与评述。

1、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桌椅进行欣赏与评述:

未来的桌椅: 造  型   色彩    功能

2、从“环保型、轻巧型、多功能型、、、、、、

能代表未来桌椅发展的新水平”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的想像思维。

讨论:你心中的桌椅是什么造型、色彩?有什么功能和先进性?

五、学生作业

1、布置作业:把你心中的未来的桌椅画下来,与大家分享。

2、作业要求:

能用语言评述和绘画形式表现现代、未来桌椅的造型、功能特点

六、评价

1、能收集现代与未来桌椅的图片,并进行分类、布置展览。

2、能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未来桌椅进行欣赏与评述。


7、热线你我他

教学目标 :

1、 能说出身边人物和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2、 了解表现人物特征的方法,能够大胆地运用某种造型方法表现同学的征。

3、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 : 人物的脸型和表情

教学难点  : 人物肖像画的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做一个游戏,游戏 的名称是: 猜猜“他”是谁?

2、学生每人从箱子里拿一张照片,猜猜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3、同学们,在刚才的游戏中,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没有猜出照片中的人物是谁,

4、这主要是什么原因呢?那我们这节课就来互相认识一下。

(板书:7、你、我、他)

二、描述特征

1、 说说“他”的特征 ,看自己手中照片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仔细观察,“他”有哪些比较明显的特征?(如脸型、五官、发式等)

 3、说说“我”的特征

每个人对自己都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说出自己的特征。(如脸型、五官、性格等)

三、说说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的某些特征

1、指导学生观察、体验、讨论人物特征

2、学生说说感受、特征,教师总结。

3、教师总结:这主要跟摄影术的发明有关。在摄影术发明以前,像国王、王后、富商这样的重要人物都要通过雇佣画家来为他们画肖像。这些肖像充满了他们生活的线索,人们能从华丽的服装或是严谨的制服上看出被画者的身份。摄影术发明以后,画家们开始认为逼真地再现人物肖像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开始思考创作肖像画的新方法。他们开始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不寻常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情感和思绪。这就是肖像画的起源和最初的作用。

四、分析人物特征的表现手段

1、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人物特征,那人物特征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哪个方面

2、表现出来呢?(人物头部)

人物头部是反映人物特征最主要的地方,包括相貌,精神状态,还有性格特征。人物头部的特征主要是通过脸型、五官、和发式来表现出来的,而艺术作品又往往通过人物面部的刻画来揭示人的内心世界,突出表现某一主题。 脸型

3、你属于什么脸型?(如国字脸、瓜子脸等)

4、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脸型

5、请学生说说各种不同的脸型具有哪些特征?

6、小结:画人物头部,先整体把握人物的脸型,再去刻划人物的五官。

7、同学们,你们“哭过”、“笑过”、“怒过”、“乐过”、“惊喜过”吗?(有过)

8、请几名学生上台来表演“哭、笑、怒、乐、惊”的表情

9、 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相互讨论: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五官中的哪些变化表现出来的?怎么变?

10、 每组同学选取一种表情用简笔画的形式将它画下来,并派一名同学到黑板上画。

   请学生逐个分析刚才所画的表情,画得如何?有没有将表情特征画下来?没有的,如何改?

11、教师总结:人物表情主要是通过人的眉毛、眼睛和嘴巴的变化 来实现的。

(出示各种表情图片,说清每种表情的变化规律)

感知人体比例、结构         

探索:头部比例——三停五眼

A、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测量”“三停五眼”,并记下大体的结果。

B、请学生说一说刚才测量的结果。

C、教师出示图片,并进行总结。

人体比例——立七、坐五、蹲三半

过渡 :刚才,我们重点学习了人物的脸型与表情,现在我们来尝试一下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在画肖像之前,我们感受一下画家们是如何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

五、临摹练习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或擅长的表现方法来选择一幅肖像画(可以是书上,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进行临摹。     2、仔细观察你所选的肖像画,把人物特征用简洁的言语写在作业上。


8、扎扎糊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各种造型,理解彩灯的审美性和实用性。


2、体会彩灯增添节日气氛的情趣,漂亮的彩灯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3、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纸材的选择,彩灯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镂空的技能;漂亮的小彩灯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过程;对称的折剪法和留出粘贴接口。

教学准备:各类型彩灯图片、纸材等,挂灯的绳子,彩色水彩笔、胶水、剪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如何让一张平面的纸站立起来?

2、小组互相介绍:汇报尝试结果。

3、老师问:如何让纸筒透出亮光?

4、小组研究:讨论一下,互相提出解决方法,互相启发。

5、尝试验证:每组选一张纸,选一个好的方法进行镂空设计和制作,体会“剪切不仅可以改变纸材的外形,也可以与折叠结合,产生对称式剪裁”,能设计出具有对称美的彩灯。

6、揭示课题:                                                                 

二、发挥主体

1、指导观察、激发直觉:你喜欢走马灯还是民间瓜灯?为什么?你能说出走灯由哪几部分组合而成?各部分有哪些形状吗?

2、感知和体验:宫灯给你什么感觉?哪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探究彩灯的审美情趣:吉祥图案、鲜艳色彩、实用性。

三、发展主体:

1、选什么材料?怎样折剪才能设计出独特的外形?

2、添加:添加些什么形状可使彩灯外形产生变化?

3、镂空:怎样进行图案设计与镂空,能产生节奏感或对称美?

4、装饰:色彩怎样搭配,点线、面如体表现才好看?

四、评价建议:1、先小组评选,再集体交流2、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9、老矿灯

一、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台灯理解它的造型结构、比例,理解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并能用线描画出台灯来。

二、教学重点:

    学习用各种不同的线条去表现台灯各部分不同的形象特点,从台灯的美观外形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三、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绘画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美好的感受,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

    教具:示范法、讲解法

四、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出示台灯,引起学生绘画兴趣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观察台灯,师生共同分析台灯的结构。认识台灯因发光器具不同,分为灯泡和荧光管两种,灯泡或光管放在灯罩内,灯柱把灯罩和灯座连接起来。台灯由灯罩、灯柱、灯座三间分组成各自的形象特点,灯柱多为软管状,可以弯曲,一般比较细长,以方便灯罩的旋转,调整光的角度,灯座多是一个扁而大的六面体,上有开关和指示器,绘画时注意物体的面因角度不同而产生缩小现象。

2、理解透视现象:台灯在不同角度下产生的透视变化,圆柱状灯罩的罩口成为宽窄不等的椭圆形;长方形的灯罩呈立方体,仰起时看见光管,它和灯座都有近大远小的现象。

3、讲解绘画步骤(教师边解边示范给学生看)。

(1)     观察并记住台灯特点。

(2)     用辅助线勾出灯罩、灯柱和灯座各部分。

(3)     从灯罩开始逐一刻画(注意灯罩、灯柱和灯座的连接及其大致的比例。

三、学生作业。

1、学生分组写生教师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绘画。

2、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1、   表扬细心观察,画出特征的同学。

2、   指出绘画时必须表现台灯特点,画出大体比例,注意灯罩、灯柱和灯座的相互连接。 


10、11、走进自然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大自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2、用水粉颜料做调色游戏,认识大自然的色彩。

3、学习用几种基本的颜色调配许多颜色。

教学准备:

教师:图片若干,颜料,彩笔,几种蔬果切面,范作等。

学生:收集的与大自然有关的图片,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抹布、作业纸等。

课 时: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及交流:

1、观看大自然的风光图片。(如四季美景)认识各种颜色,认识红黄蓝三原色,橙、绿、紫三间色,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丰富,美丽的色彩你能分辨出来吗?

2、交流各自带来的图片资料,小组讨论自己的观后感。

3、谈谈自己眼中的大自然,那绚丽的日出,那风花雪月,那秋虫的颜色,那霞光的天空,装饰性很强的舞台化妆——脸谱。

4、“猜猜看”色彩游戏。观察大自然的色彩,比比谁找到的颜色多。

二、讨论及反思

1、大自然的颜色在阴天和晴天一样吗?

2、白天看到的颜色晚上躲到哪里去了?

3、阳光下的喷水池旁会出现彩虹吗?

(大自然的光和色会玩魔术)

三、展示及介绍:

做一幅色彩游戏图。可用水粉颜料、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调色游戏(几种基本的颜色可以调处许许多多颜色来)

1、水彩笔、油画棒涂色并进行变色练习。

2、也可用彩色铅笔先涂一层颜色,在上面再涂另一种色,就会产生第三种颜色!

3、用水粉色画画,在第一种颜色没有干时就紧接着涂另一种颜色,它们会融化在一起。

红+黄=橙 蓝+黄=绿 红+蓝=紫

五、尝试与练习

用彩色铅笔、油画棒、彩色粉笔或水粉色画大自然的颜色。

1、可做一“七彩花园”的情境设定,认识一些大自然常见花卉,借助图片及学生的记忆描述。

   教师可将不同色彩形状的花板演一些。(梅花,菊花,一串红,百合花,向日葵,荷花,太阳花,蝴蝶花等)出示花园范作几张,从不同角度描绘大自然。

在作业纸上画各色花卉,并添画小草、蘑菇或小昆虫,空中可添画太阳、云彩、小鸟、蜻蜓、蝴蝶等。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2、可用蔬菜切片玩色彩盖章游戏,如藕片、土豆,青椒等均是不错的载体。可选择不同的色不同的底衬纸看不同的效果,玩过再添画。

3、介绍点画法、平涂法,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涂色方法。可任选表现方式,试着用颜料盒中的几种色彩,调出大自然美丽、丰富的色彩。

六、小结与评价           

1、作业小组及班级观摩,互评。

2讲讲自己的画,互相找亮点,互相评价。

3、喜欢哪些颜色,不喜欢哪些颜色?为什么?

(设计的环节较多,可根据课时需要选择性运用)


12、重复的美

教学目的:

  1、 掌握重复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 运用重复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难点:

  重复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重复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斑马:斑马身上的线状条纹反复出现(重复)与从疏到密排列(渐变),表达了由节律的美感。

  感受生活中的装饰设计:

  由小贝壳按现行、十字形排列的花边,使重复构成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后提袋、包装和上的团,是由平行四边形(其中有两个圆角)重复排列形成的。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 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骨格与基本形具有重复性质的构成形式,称为重复构成。在这种构成中,组成骨格的水平线和垂直线都必须是相等比例的重复组成,骨格线可以有方向和阔窄等变动,但亦必须是等比例的重复。对基本形的要求,可以在骨格内重复排列,也可有方向、位置的变动,填色时还可以“正”、“负”互换,但基本形超出骨格的部分必须切除。

  重复的一般概念是指在同一设计中,相同的形象出现过两次以上,重复是设计中比较常用的手法,以加强给人的印象,造成有规律的节奏感,使画面统一。所谓相同,在重复的构成中主要是指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的相同。重复中的基本形:用来重复的形状称为基本形,每一基本形为一个单位,然后以重复的手法进行设计,基本形不宜复杂,以简单为主。

  重复的类型:

  1.基本形的重复:在构成设计中使用同一个基本形构成的图面叫基本形的重复,这种重复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例如:高楼上的一个个窗子。

  2.骨格的重复:如果骨格每一单位的形状和面积均完全相等,这就是一个重复的骨格,重复的骨格是规律的骨格的一种,最简单的一种。

  3.形状的重复:形状是最常用的重复元素,在整个构成中重复的形状可在大小、色彩等方面有所变动。

  4.大小重复:相似或相同的形状,在大小上进行重复。

  5.色彩重复:在色彩相同的条件下,形状、大小可有所变动。

  6.肌理的重复:在肌理相同的条件下、大小、色彩可有所变动。

  7.方向的重复:形状在构成中有着明显一致的方向性。

    三、评讲作业:

  组织“手提袋”展销会,以自我介绍来推销自己的设计意图,运用了重复的什么构成原理,效果怎样。


13、渐变的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 掌握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

  2、 运用渐变构成原理装饰手提袋。

  教学难点:

  渐变的排列规律和构成形式及较精确的徒手绘制的表现能力。

  课前准备:

  有关渐变的实物和图片,手提袋、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

  大自然造物鬼斧神工,物象千奇百怪,生活中的物象常常会呈现出有趣的排列现象。人们受到大自然的启迪,也会把这种现象应用于现代设计中。

  圆的渐变:

  感受凹凸变化的“圆”世界,原点的大小、形状、间隔变化,产生了体积感、空间感和光影感。

  二、共同学习美术知识,表现:

  出示图片和概念,小组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渐变的类型:

  1.形状的渐变:一个基本形渐变到另一个基本形,基本形可以由完整的渐变到残缺,也可以由简单到复杂,由抽象渐变到具象。

  2.方向的渐变:基本形可在平面上作有方向的渐变。

  3.位置的渐变:基本形作位置渐变时需用骨架,因为基本形在作位置渐变时,超出骨架的部分会被切掉。

  4.大小的渐变:基本形由大到小的渐变排列,会产生远近深度及空间感。

  5.色彩的渐变:在色彩中,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以出渐变效果,并会产生有层次感的美感。

  6.骨格的渐变:是指骨格有规律的变化,使基本形在形状、大小、方向上进行变化。划分骨格的线可以做水平、垂直、斜线、折线、曲线等个总骨格的渐变。渐变的骨格精心排列,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有时还会产生错视和运动感。 

14、感悟彩陶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感受我们祖先在遥远年代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体验我们中华民族卓越的智慧和艺术创造才能。提高学生感受美、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彩陶的艺术美 

教学难点:分析彩陶艺术形式法则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彩陶艺术的有关知识 

揭示课题: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 

彩陶的定义:指一种在质地细腻的器物上绘有红、黑、白等颜色图案的陶器。 

产生的时间:新石器时代(距今7000多年)河流域一带 

划时代意义:是造型艺术的出发点和人类自觉审美意识到来的标志,人类由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二)欣赏彩陶,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彩陶的艺术美 

造型美:千姿百态、样式多样。罐、盆、瓶、壶、碗、钵、三足器等, 

以简洁、自然、浑厚的造型,体现出健康、饱满的美感。 

色彩美:红、白、黑编织出单纯、朴素的美感 纹饰美:①内容丰富:有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等②手法多样:有线描型、平涂型、综合型 ,体现了“抽象美” 

③形式法则:体现了重复与多样、虚与实、节奏与韵律之美 

彩陶的科学美 

巧妙的造型:腹部膨大,增大容量,体现了实用性;陶罐有肩、小口、长颈便于运水、储水;陶盆无肩、无颈、大口便于饮食、炊食;三足器设计更稳定、坚实,便于烧火 

颜料的发明:使用赭石作红色,赤矿铁和氧化锰作黑色,瓷土作白色 

合理的装饰部位:多在腹部以上,便于席地而坐,从俯视角度去观赏它,体现了尽善尽美的追求 

(三)作业:用一句话来概括彩陶之美。 

(四)小结:彩陶的艺术美与科学美的完美结合。 

点评:该课的课件制作精美,在收集彩陶图片内容中花了不少功夫。通过课件的展示和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在欣赏彩陶工艺的同时,获得了许多相关知识。在看似寻常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审美共鸣.因而,当该课结束前,教师引导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对彩陶欣赏的感受时,学生均做出了富有创意和一定深度的回答。


15、走近青铜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欣赏以及展示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奇异造型和纹饰引导学生了解远古先民的生活和艺术创造力。 古代青铜艺术

    本课古代青铜艺术在整个教材中相对于其它课程来说较为冷辟,其原因在于青铜器繁荣的时代离现代非常遥远,在现实生活中较为罕见,造成学生理解有一定程度的困难。本课的优势在于这些青铜艺术艺术品因其年代遥远而使它们都具有的神秘感,奇异的造型更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像中国古代青铜艺术力。

(二)教学目标

  古代青铜艺术

    通过对中国古代青铜雕塑的展示,使学生对青铜艺术繁荣发展时期的艺术特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以欣赏为主。可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着重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用途及所塑造的内容。第二部分着力于欣赏艺术家的创造力和精神力量,作品的中国古代青铜艺术艺术特色。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教具:课作、电教设备、黏土等。

学具:课本、各种黏土制作工具。

课时:1课时。 古代青铜艺术

(二)设计方案

●教学导入

感受《编钟》音乐,导入课题。

●教学新授

(1)师生欣赏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作品;

(2)各组学生谈感受、联想、编故事;

(3)欣赏后每组合作模仿古代青铜器制作一件作品;

(4)展示作品,派代表介绍创作意图;

(5)各组通过学习进行小结。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否主动地、专注地欣赏?

●鉴赏、评述能力有了初步的提高?

●能否通过查阅资料、个人体验、集体讨论、观摩和评述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等方式,感觉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探究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的意义和审美特征。


16、小小编辑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版面设计的一般知识和技能。

 2.了解报纸编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引发其对设计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版面的设计。

 2.报纸报头的设计。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报纸学生:白纸、彩笔、尺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组织课堂纪律。

 2.检查学生是否带齐学习用具。

二、导入新授

 1.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个是贵州报,你们都看过吗?(看过),那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上面呢?

 2.过渡:首先你们要学会来设计报纸,懂得怎样编排报纸,这节课我就教你们怎样排报纸吧!

3、报纸版面的设计与制作

报纸的版面构成:报纸是新闻出版业中内容最丰富、报道最实时、读者最广泛的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纸质媒体中占有首要位置。

目前世界上各国的现代报纸幅面主要有对开、四开两种,其中我国对开报纸幅面为780mm×550mm, 版心尺寸为350mm×490mm×2,通常分8栏,每栏13个字、120行,版心字数13,320字。开报纸幅面尺寸为540mm×390mm,报纸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综合因素制约下,版面从最少四版到数百版不等。并按称之为版序的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第四版……的版面重要顺序的方式排列。

众所周知,报纸版面是版面元素有规则的组合。各种不同的版面元素都有各自内含的意义和特定作用。现代报纸版面构成如图12.2所示:

报纸版面主要由正文、标题、线条、照片和图画等五种元素构成。此外,大多数对开报纸以横排为主,垂直分栏,竖排报纸水平分栏。一个版面先分为八个基本栏,再根据内容对基本栏进行变栏。变栏方法有两种,其一是长栏,长栏宽度为整数倍的基本栏,如二合一,三合一;其二是变栏,变栏宽度为非整数倍基本栏,如五化三,三化二。根据上述原则进行合理版面分割后,就能按分割区域对版面的正文、标题、图片、线条、色彩等进行排版处理,构建一个中心突出、版面优美的报纸版面。

4、欣赏主题报头资料库

5、学生设计报纸

6、教师巡视指导

7、小结

赣美版六年级教案

第一课:中国山水画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艺术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工具: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老师提供的图片,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图片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学后整理:

1、回家收集相关的一些建筑、风景等图片,巩固知识。

2、准备好第二节课的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检查课前准备

2、回顾透视的基础知识点

二、发展阶段:

1、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2、讲评作业:

(1)、两位学生为一组,相互交换作业,进行评比。(以是否准确表现出透视变化为标准)

(2)、老师统一点评。

三、拓展阶段:

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第二课:实用美观的产品设计

教学目标:

学习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利用所学的透视和构图知识进行风景写生。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提高造型能力与构图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简单的风景构图知识,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如何把透视和构图知识运用到绘画实践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欣赏、分析课本图例,巩固对透视概念的理解。

 师:“同学们学习了基本的透视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看看他们是如何运用哪些透视方法的。”巩固、加深对平行透视(一点透视)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的理解。引导学生分析他们的特点。

2、了解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

3、欣赏课本第2页下方的图片,了解白色方框的作用,师:“这些方框我们称之为取景框,在风景写生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就象照相机的镜头,照出来的景色美不美和拍摄者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所以画面的美不美和你们的所取的景构图好不好有直接关系。”师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并介绍其使用方法。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

4、以图片或照片资料为例或通过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讲解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风景写生中的近景、中景、远景的概念。如何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构图。在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中房屋的各条棱边会有什么变化。如何在画面中确定“视平线”和“消失点”。欣赏一些风景画和学生习作。

5、步骤:观察——取景——构图——描绘——修改——收拾完成



第二课时



1、取景构图实地风景写生

2、选择操场或顶楼阳台先集中引导学生进行取景,观察建筑物的透视变化,然后以小组的形式分散开进行实地风景写生。 

3、老师巡视辅导,及时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4、作业点评。

教学反思:


第三课:多样的“世博”建筑

教学目标: 

1、根据记忆活想象,表现心中的风景。 

2、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与学生搜集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风景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 

1、引导学生回忆曾经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风景。 

2、引导学生回忆语文课上曾经学过的描写优美风景的课文片断。 

3、引导学生曾经听过的旋律优美的音乐,产生的联想。 

4、引导学生想象:你理想中的家乡美景或理想中的生活环境。 

二、指导学生作画。 

1、根据上面的提示,选择你喜欢的进行作画。 

2、作画形式、要求: 

(1)可以用中国画、水彩画、水粉画的形式进行创作表现。 

(2)也可以用钢笔、圆珠笔、铅笔等线描的形式进行创作。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展示学生中的优秀作品。

第二课时

1、 揭示内容:利用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片,进行添画、扩展,创造风景画。 

2、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范图懂得创作方法:利用我们自己拍摄的风景照,粘在白纸上,延伸、扩展出一幅风景画。 

3、 学生进行创造,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优秀作品。 

5、 未完成的学生可以课后继续创作。



第四课:有趣的影像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二课时

一、 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五课:多彩的田园风光

教学目标: 

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 教学过程: 

  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1)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 

  4.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点明课题。) 

  (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小结:我们的家乡杭州,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城市。 

  (2)继续分组讨论:何种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适合表现自己家乡的风景特点。 

  小结: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在我们最熟悉的家乡就有最美的风景。揭示课题:《美丽的家乡》。   5.布置下节课要准备的绘画工具。 

  下节课就让我们来画画我们美丽的家乡! 

  提问:你准备表现怎样的风景?选用怎样的材料和工具? 

  小结:同学们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表现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和材料工具。课后画好草图,下节课完成创作。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2、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 

  (学生)适合自己的材料和工具,自己喜爱的家乡风景图片资料。   范画作品、绘画工具(如水彩、水粉、素描、油画棒等常用工具)。 

教学过程: 

  1.技法介绍。 

  提问:怎样才能有效地使用你们的绘画材料和工具?(介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1)了解学生材料和工具的准备情况。 

(2)师生互动,了解水彩、水粉、素描铅笔、油画棒等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表现效果。  

 (3)教师现场演示一些特殊技法(如湿画法等),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创作思路。  

 2.教师演示作画步骤。 

  提问:怎样开始你的风景画创作呢? 

  教师展示自己的范画和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直观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1)选择自己喜爱的风景。 

  (2)根据表现内容确定构图形式。 

  (3)确定画面的主次关系。选择最感兴趣的风景作为画面的中心。   (4)开始表现。   3.学生创作。 

  根据教科书中的学习建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修改上一节课的草图,开始进行创作。教师巡回并作个别指导。 

  4.作业展示与评价。   


第六课:亮丽的城市风景

教学目标: 

1、积累一些词语,如“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能书写、能掌握词义。 

2、能了解景观花卉的分类、材料和设计原则。 

3、初步了解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对象特征,能整体感知文意,简单地辨别一些说明方法,培养初步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美、热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培养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2、引导学生把握景观花卉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出示一些不同的城市景观所采用的花卉装饰图片 

生活在城市中,一些起到装饰作用的花卉随处可见,有的绚烂夺目,有的娴静优雅,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来了赏心悦目的感受。但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花卉的装饰是讲究一定的原则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说明花卉装饰的文章《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二、学习新课 

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用5分钟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掌握一些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2、思考:说明文首先要把握文章的说明对象,那么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设想:城市景观花卉装饰 

3、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1)城市景观花卉的作用 

(2)城市景观花卉的分类(气候、形态) 

(3)城市景观花卉的材料 

(4)、城市景观花卉的设计原则(实用角度;布置的环境特点;欣赏的角度) (5)、总结 

概括段意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重点研读4~7段 

1、请同学散读4~7段 思考:(1)、从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2)、从环境特点,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3)、从欣赏角度,花卉有哪些效果?   

设想:(1)、实用角度:布置庆典场所,色彩鲜艳,用期不长;                      布置展览馆、阅览室,淡雅朴素,花期持久布置陵园,常青,简素 (2)、环境特点:花材应与环境的色彩、光线的强弱、陈设布局相适宜 (3)、欣赏角度:花类,色彩绚丽,温暖、热情 叶类,青翠舒展、宁静、清爽  果类,鲜艳可爱,丰收的喜悦 

二、小结:在研读每段内容时应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以及一些重要的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这几段中,多次用到了分号,这其实已经暗示了学生文章的条理结构。 

第三课时

 1、介绍初中阶段常用的说明方法“举例子” 

举例子: 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进行说明。这是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前面常有 “比如”“例如”“如”等标志词语。举例子的作用是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2、思考:在4~7段中,作者是否用到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举出一个例子,并试着说说它的作用。(小组讨论) 

例:第5节,为了更好地说明布设展览馆要求时,作者列举了“山石盆景、蕙兰和富贵竹”,具体地说明了布设展览馆要求时花期长,淡雅的花卉。 请同学朗读语段,更好地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请同学个别发言 。

第四课时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1、用5分钟默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掌握一些词语的读音和含义 2、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思考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 

小结:概括段意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深入研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本常识 重点研读4~7段 

4、请同学散读4~7段 思考:(1)、从花卉装饰的实用角度,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2)、从环境特点,花卉装饰应掌握什么原则?  (3)、从欣赏角度,花卉有哪些效果?  

5、小结:在研读每段内容时应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以及一些重要的标点符号的运用,在这几段中,多次用到了分号,这其实已经暗示了学生文章的条理结构。 

总结:通过这篇说明文,我们大致了解了一些阅读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包括概括每段段意,注意一些路标性的词语和标点,以及能够辨别一些说明方法并了解作者运用说明方法的作用。  

二、作业: 

1、抄写词语并解释:返璞归真、陶冶、静谧、姹紫嫣红、赏心悦目 

2、选择一个社会活动,并自己给它配适合的花卉,并且作一定的文字说明,说说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花卉的原因。



第七课:标志的设计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学设计说明及教学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让学生综合运用艺术字、自选图形知识制作班徽。 

2、 通过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方式落实本节课的知识目标。通过学生的学习汇报,还有最后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的能力及表达交流能力。 

3、 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也是在进行自我激励,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提升个人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班徽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升审美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标志设计》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各种有特点的标志应用(交通标志、安全标志、商标标志、电视台标志),产生联想,然后适时与学生共同总结标志设计的三种构成方式:图形、文字、图文结合。 

二、教学新课

1、提出本课任务: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本班设计一个班徽,要求:利用自选图形和艺术字制作。 

2、提供参考样式:让学生参考几个班徽形象设计,给学生一个引导的方向,而不是让他们盲目的去创作。

 3、师:为完成本课任务我们需要应用以下内容,现在以组为单位讨论这三个问题(五分钟): 

1)插入自选图形、艺术字 

2)调节图形之间的层次关系(上、下) 

3)组合图形 

(以上内容让学生小组讨论,最后汇报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 

一、 布置任务:

上机实践,并让学生遵循以下几个原则设计:

 ●简:简洁简练,一目明了 

●准:内容准确,有主题思想 

●奇:独树一帜,不能雷同 

●美:符合艺术美的规律 符合大众审美情感 制作的过程中以组为单位进行设计。 

二、发布作品 

请各组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成果,并讲解设计意图。 其他同学参照设计原则评价作品 

三、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评选出最喜爱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这一课我们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一目的已经实现了,希望同学们以后多思考、多实践、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第八课:字体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浅显的文字知识。

2、能画出各种想象的文字以及文字背景。

3、培养从小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浅显的文字知识,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以想象形式写出各种文字并表达出文字旅行的愉快的心情。

课前准备:

教师:图片。

学生:了解有关文字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师生谈话,激发兴趣。

配合图片,引入课题。

二、讲解,介绍:

1、介绍有关的知识。

(1)文字是指人们联系、沟通无限大的所有空间。

(2)地球存在于太阳系中。

(3)太空中没有大气,没有空气。

2、学生自由讨论:如何飞向太空?在太空中怎样遨游?

3、飞行器的特征和外形如何?

4、在干什么?背景特征?


第二课时

学生作业:

1、说出文字的背景。

2、说出人物惊奇、愉快的表情如何表达。

3、画出飞行器的完整构图。

(四)作业讲评

表扬有创意的同学。



第九课:吉祥物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2、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3、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阶段: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2、生:铅笔工具

3、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如何使它变成吉祥物?

4、学生探索、交流。

第二课时

新授阶段:

1、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

2、生:用电脑绘画。

3、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4、生:电脑绘画

5、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

(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6、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

7、生:巩固练习。

8、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

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9、生:想。

10、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11、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第十课  装饰画

教学目标

1、感悟我国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2.了解装饰画的表现手法,感悟传统艺术造型的魅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装饰画艺术作品中表现方法,感悟传统艺术造型的魅力。 

教学难点 

 如何大胆地运用色彩以及夸张地变形手法进行装饰创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提问:你认为什么叫装饰画?装饰画有什么作用? 

1.欣赏丁绍光的作品《乐园之梦》看蓝色的密林中,洁白的飞鸟与婀娜的少女相依相戏,引发人们无限美的联想。疏疏密密地交织在一起的金色线条,带给画面一种月色融融的感觉,向我们展现出神奇的景象 

2.欣赏李永平《风》深灰色的背景上陪加上了火红的凤狂可以说是活灵活现。

同学们你们说装饰画和写实性绘画在

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小结:

装饰画与写实绘画不同,它偏重表现形式的饰性不强调真实光影和透视关系,注重色彩的象征性及整体的和谐,多以夸张、变形的手法,给人以简洁、明快、强烈的艺术美感。 

三、继续欣赏装饰画作品。

并回答问题: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类的装饰画? 你想怎样进行创作。 

四、指导学生进行打稿。 

五、总结、布置下节课所用工具。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1)你构图的内容是什么?你会使用哪一种色调?

(2)你认为创作后的总体效果会怎样?

(3)教师加以补充。 

二、继续创作

三、指导学生创作

四、评析总结 

作品展示并讲解介绍。师生共同互评



第十一课  星火燎原

教学目标: 

1、本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革命进程当中的三件大事。 

2、理解没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就无立足之地;没有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就不会保存革命的火种。鉴于以上原因,就必须讲清楚每个事件的过程、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秋收起义图片 

 1、秋收起义  

关于秋收起义我们来看一段视屏。  

2、欣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的资料    

3、欣赏井冈山会师 的图片


第十二课   结构素描

教学目的: 

1、结构分析素描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认知形式及其结构分析的观念, 

2、通过对物象结构的分析来深入对于空间的自我感受(诸如对形体观察与感受的程度,力量在空间的运动作用,直觉的空间判断,心智的推理等等)。 

3、通过素描对于艺术创造的这些隐性作用,使学生从某一确定的描写过程中感受到内在结构的生命世界。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部分——理性认识:

 1、结构的类型 1) 骨架型  2) 积量型 

 2、结构的分析 

1)骨架型结构分析  2)积量型结构分析  3)综合分析 

 

第二课时

 第二部分——实技实训: 

1、训练步骤 

第一步:确定整体比例形  

第二步:勾画基本平面形  

第三步:概括几何立体形  

第四步:刻画具体结构形  

2、图例剖析 

3、范画欣赏  

第三课时 

(一)课题阐释 

(二)搜集资料 

1、搜集骨架型结构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 

2、搜集积量型的自然物和人造物(图片) 

从所搜集的资料图片当中,体会骨架型结构和积量型结构的不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学会利用这两类结构对物象进行分析。 

(三)体验练习 

1、从所搜集的若干骨架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勒其骨架造型。 

2、从所搜集的若干积量型资料图片中,以速写形式勾画其积量造型。 

3、以自然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4、以人造物象为模特,利用综合分析的手法,以草图形式分析其结构造型。 

第四课时 

(一)作业展示 

(二)交流讨论 

讨论题目:

1、“形”与“体”的感知及其联系。

 2、形如何向体转化? 

3、动物、人、植物、器物等结构中的骨架与积量的转换



第十三课  多样的立体造型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出示课题:立体造型 

2、复习单个纸立体形状的构成练习 板书:折、卷、贴 

3、尝试制作 

1展示各种形状的纸圈: „„ 

设问:和上节课你做的有什么不一样?你会做吗?谁来试试? 

2出示若干纸条,指名个别学生尝试制作。

 3展示作品。(粘贴在展示板上) 

第二课时 

 欣赏激趣: 

这些简单的立体形状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他们的简易组合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那就是雕塑作品。 

1、欣赏雕塑作品 

思考:同样是雕塑作品,你们觉得下面这几幅和上面的三幅有什么不同?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小结: 

上面三幅是普通的写实雕塑作品,而下面的这几幅都是抽象雕塑作品。就像刚才同学们发现的一样,抽象雕塑就是运用线、板、管等材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等技法进行表现。它所表现的简洁的立体造型却能给人们丰富的想象空间。 

2、出示校园雕塑 

比如说我们学校这个雕塑: 你们知道他它的含义吗? 看到它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简介校园雕塑:其实我们学校这个雕塑就是由一个“人”字和一个门框组成。它代表学校的一种育人理念,引领着我们大家走进知识的大门。学校为什么不用写实的人物雕塑,那就是想给同学们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这也就是抽象雕塑的形式美感。

 3、畅谈构思 

同学们欣赏了这些完美的抽象雕塑作品,再来回顾一下我们上节课学会的这些简单的纸立体形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吗? 

学生畅谈创作想法,引出本节课创作主题:纸立体造型。 


第三课时

 探究创作 

1、出示范作一 

谁来说一说老师这件作品是如何构成的?它包括哪些立体形状? (卷折、粘贴、组合。三角管、小圆管、纸圈) 

2、探究作法 

1)拆一拆:请一个学生上来把老师这件作品拆一拆,全班观察。

2)合一合:老师把拆下来的立体形状重新组合起来,全班再观察。 想象是创作的源泉,立体形状的简易组合竟然是独特的立体造型。 

3)、出示范作二

第十四课  会动的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具、学具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三、剪影表演 

各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技能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十五课   彩塑人物

教学目的:

  1.学习掌握彩塑人物的基本制作方法;更多内容请访问new.060s.com

  2.进行彩塑人物的创作,培养学生对人物造型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从小热爱我国彩塑民间艺术的情感。训练学生讲究个人和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彩塑人物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大胆塑造。

教学准备:

  1.搜集惠山泥人实物几件,以及其它泥人作品的图片;

  2.故事录音磁带、录音机;

  3.示范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

  一、欣赏揭题,激发兴趣。

  1.展示上节课学生完成的“泥塑,坐着的同学”作品,教师肯定学生大胆创作的精神。

  2.出示课前准备的“惠山泥人”实物。先让学生欣赏并说说它们与前课的泥塑有何区别,从而引出课题,然后再向学生介绍。惠山泥人是泥塑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采用传统模具印坯和手捏造型彩绘而成。作品一般不大,形成了独特的质朴、简练的地方风格。

  3.打开教材,指导学生欣赏著名泥塑家郑于鹤的作品,他的作品大多是儿童题材,造型夸张,民族特色鲜明,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再播放他刻苦学艺的故事录音,学习他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更多内容请访问new.060s.com

  4.指导学生欣赏其它彩塑人物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彩塑人物,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旧带新,学习彩塑方法。

  1.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第七册时学了“彩塑动物”一课,彩塑动物是怎样做成的呢?(让学生回答)

  2.让学生看着教材上介绍的彩塑人物的基本步骤,想想自己有信心做好吗?然后跟着教师一起试试怎样制作,熟悉基本步骤,体会彩塑人物与彩塑动物有何区别。

  (1)确定彩塑人物的内容和形式:是单人的、双人的还是综合的,是站的坐的还是运动的。

  (2)和泥至熟;

  (3)塑出基本形态——概括性强;

  (4)添加形象;

  (5)刻画要精致;

  (6)上色——待干后;

  三、学生练习彩塑人物。

  1.布置比赛要求和卫生要求;

  2.教师个别辅导,随时表扬胆大而心细的学生,纠正存在的缺点。

  四、作业 展示,轮流观摩。

  民主评出最佳作品,再由获奖小作者说说自己的创作意图,然后教师肯定学生的进步,让学生轮流观摩获奖作品。

  五、擦干桌面,打扫教室。

  教师检查谁的卫生打扫工作做得最好,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爱护公共卫生的良好习惯。


第十六课    电脑绘画

教学目标:

1 指导学生打开电脑并进入操作系统画图程序的界面 。

2 指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3 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和复制粘贴游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界面上的绘画工具组合新颖的画面 作业设计:利用复制粘贴的功能组合画面并且可以用改变大小的 

教学过程: 

(一)  引导阶段: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电脑绘画,并且用画图软件画了很多漂亮的画,那么你们用画图软件画过那些画?都用到了画图软件中的那些工具? 生:铅笔工具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同学的电脑作品,是一只小鸟,可是它很孤单,它想让同学们为它找一个同样的伙伴,可以用什么办法去找呢? 

(二)新授阶段 

生:用手来画,画一个和它一样的 生:用电脑绘画 

师:用那一种方法更简单? 生:电脑绘画 

讨论:从画图软件中的那里可以找到?去找找看! (让学生上讲台来找给大家看) 

师:请同学们试一试,一起来制作更多的 生: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电脑绘画有趣吧!老师也非常喜欢用电脑绘画 想不想和老师共同完成一张电脑画? 生:想 

师:我来操作,你们帮我思考(讲解绘画过程) 

(三)学生创作  教师辅导 

(四)互评 

本课主要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设备连续做实验,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用非常直观的方式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第十七课   有趣的数码艺术


教学目标: 

1、了解绘画中远近距离感是怎样产生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    点:能够运用绘画的方法体现距离感。 

难    点:让学生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 

材料准备: 学生:绘画用纸 

教师:数码相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语文课上学的《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辩的是什么?,他们俩分别的观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引出课题《有趣的数码艺术》--------------板书课题 

 (二)试一试: 

教师运用准备好的数码相机,连续做试验;

首先,教师从学生中挑选出两位个子一般高的同学,从一侧照相

然后将图片传到大屏幕上,让学生说出现象和感受?如:“同学们,你们看为什么一个变高了,一个变矮了?”。然后,教师再让一个学生手拿杯子,教师变换远近距离进行摄像,让学生观看图片后,回答教师:“杯子为什么变大了?”、“是什么动了?”等问题。

其次,教师手拿黑板擦与同学比大小后进行照相,观看图片后教师继续提问:“黑板擦为什么和同学一样大了?”

最后,教师再给一排同学照相,观看图片后,同学们发现越远的同学越小、越远的同学越模糊,越近的同学则相反! 

(三)想一想: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出现象出现的原因,与此同时教师出示刚刚照的一系列图片,让每个小组的同学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然后,教师进行小结,理顺远近的关系如:“大家说的非常好!近的显得大并且清晰,远的显得小并且模糊!”,并出示课件中的各类资料图片加深学生对远近关系的理解。 

(四)画一画: 

吸取更多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寻找逆向思维的方法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然后,再让全班同学分组画一画“一条伸向远方的路”,在绘画过程中,教师可以板书学生遇到的难题,然后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解决。 

(五)练一练: 

教师布置课堂练习:“用山、树、路三个景色元素组成一幅有远近距离感的画”,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单独指导。 

(六)评一评: 

让学生在小组中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后,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同学们自由表达;说出自己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喜欢?以及作者表述自己的构思和绘画方法,教师再加以总评并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的要点等。 

最后,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实现对知识的拓展如:“你在生活中还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下节课来给同学们说一说!”。 


第十八课   名楼名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表现力等

2、认识目标:指导学生品味我国名楼名园历史文化魅力及造型特点。

3、情感目标:增长知识,受育熏陶,激发爱国,爱家乡情感,懂得保护自然。

教学重点:

提高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能表现出名楼的基本造型。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名楼名园,薰陶本土魅力。

教学教具准备:

1、学生:绘画工具

2、教师:我国名楼图片及本土定安文笔峰图片等。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根据兴趣爱好分好小组(4-6人为一组)并选好组长,统一意见。

2、创造情境,激发兴趣,揭开课题。

师:同学们,大家有去过旅游吧?今天,老师带大家看看一处我国美丽的风景区。边看边找出里面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感动了您?

生:湖、假山、自然风景、楼阁、等。

师:同学们看的都很认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美丽风景里的楼阁。(板书:名楼名园) 

3、直观感受,领略我国名楼的魅力。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欣赏我国有哪些有名的名楼名图(边看课件边讲解)

我国有许多名楼,如: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江西的腾王阁号称江南三大名楼。名楼之所以著名,除了建筑精美,造型好看,地理位置绝佳外,还因为有历史名家为它撰写的诗文,楹联传诵千古。 

 4、分析讨论,认识名楼结构,加深印象。

师:我国名楼很多,除三大名楼外,还有哪些?它们都有什么作用?它们的造型特征是怎样?

生:小组讨论,小组代表说出本组的答案。

师:归纳答案

(除了江南三大名楼外,还有北京的颐和园、 江苏的拙政园,还有我们定安文笔峰的楼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许多我国著名的名楼名园,楼阁都有哪些结构特点了?

生:(古代名楼都是二层以上金碧辉煌的高大建筑,四周有隔扇或栏杆回廊,可以供游人登高远望休息观景,还可以用来藏书供佛,悬挂钟鼓。而且楼上的那些角边都是向上翘的,体现出楼阁的特殊性美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名楼名园,并且把它画在画纸上(板书:名楼名园)

二、   教学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楼阁的基本结构,下面先一起看别人在画纸上,是怎样表现出楼阁的。

A、出示学生作品,小组讨论,派代表说说小组观点。(教师师指导欣赏)

(都是以线条表现的楼阁的基本结构,线条以粗细、疏密表现楼阁的主次。) 

 B、 示范绘画 

作画步骤:先画楼阁大体结构,再画细节,最后画周边自然风景。(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你见过、觉得美的楼阁勾画出来,要注意它们的结构特征。

三、作品评比:师讲评学生作品

1、学生互评。

2、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今天,我们学习了“名楼名园”,平时要多观察此类的楼阁,并且还要把它们画在我们的画纸上。感受我们祖国是多么的富强。




第十九课   古桥古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活动,使学生了解古桥古塔的基本风貌和结构特征,开阔艺术视野;

2、使用多种方法,各种材料进行塑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动手制作桥或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姿多彩的古桥古塔点缀着祖国的美好山河,成为旅游胜地的人文景观。作为炎黄子孙,

龙的传人,我们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是美的风景,古桥古塔皆在图画中。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认识一下我国一些有名的古桥古塔。(板书课题)

二、欣赏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中国的四大古桥

河北的赵州桥,北京的卢沟桥,广东的广济桥,广西的风雨桥。(出示图片介绍)

2、认识颐和园十七孔桥(出示图片介绍)

3、归纳出桥的结构:桥基、桥身、桥墩、桥洞、栏杆等组成;桥的类型:廊桥、拱桥、吊桥、九曲桥等。

4、认识中国一些有名的古塔(出示图片介绍)


第二十课 向往和平


活动目标

1.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以及他们的事迹。


2.尊敬和欣赏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活动准备: 

1.有关和平人士的事迹。

2.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等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坐落在日本长崎和平公园的“和平少女”雕像,

由雕塑家潘鹤与王克庆、郭其祥、程允贤共同创作,

代表中国人民赠送给长崎市民的。少女雕像纯洁无瑕、

优雅端庄,被当地市民亲切地称为“和平天使”。

一、中国,和平的国度

1.介绍一些如“化干戈为玉帛” “和为贵”等的典故


2.找有关和谐、和平的成语或故事,在课堂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和平使者——周恩来,交流其生前有关和平的故事。

二、我敬佩的和平使者

1.学生交和平使者的事迹,如宋庆龄、安南、海明威等,

2.把收集的自己最敬佩的和平使者与同学分享。


第三课时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人物谱

1.网络查找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以及他们的杰出事迹。

与同学合作制作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人物谱。


第二十一课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一、播放红色经典巨制《革命理想高于天》

二、讲解贵州红色圣地

湘美版六年级教案

   

第1课 我们去旅行

教学目标  

1.根据假定的旅行情境,画一画自己的旅行物品,并以旅行包为主体,把它与其他生活用品一起合理安排在画面之中。  

2.能根据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塑造旅行用品。  

3.善于收集整理资料,能用文字、图像形式记录、整理旅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4.能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的形式原理,集体合作制作一个集锦本。  

5.在有趣的美术活动中,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艺术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教师讲自己亲身经历的旅行笑话,说明旅行前物质准备的重要性。  

2.学生说说自己最希望到哪里去旅游。  

3.细心思考出行前的物质准备。根据当地的天气、地理环境、自己的生活需要进行准备(例女百:路线图、备忘录、衣服、雨伞、洗漱用品、零食、药品、钱、照相机等)。  

课件展示要准备的物品  

二、观赏背包  

 1.出示背包,引导观察、思考:  

(1)旅行使用的包应该有哪些功能、样式?  

(2)这些产品的结构、材质、构成、各部分的比例是怎样的?  

2.了解背包的结构。  

(1)背包的结构:圆柱体、圆球体、立方体、三角锥体。  (2)构成:功能袋、背带、拉链、装饰图案。  (3)材质:皮革、帆布、尼龙布料、普通布料。 (4)样式:手提、肩挂、背负、一个功能袋、多个功能袋组合、附件、纽扣。  

 课件展示不同种类的包  

1.旅行包  

2.会议、公务包  

3.购物的手袋  

4.时装包  

5.书包  

课件展示背包的结构、构 成、材质、样式   

 三、绘画指导  

1.教师示范画背包,学生总结步骤、方法。  

2.小结表现方法:  

(1)抓住背包的外形特点与哪种立体形相近。  (2)从不同角度观察背包。  (3)表现背包的背带、拉链等细节。 (4)添画生活用品,学生做教材中的小训练。  

课件演示步骤:  

背包摄影图片----背包的剪影----与背包近似的立体形----背包的线描作品----添加生活用品   

四、作品欣赏 

 1.欣赏学生作品。  

2.分析学生作品的成功和不足之处。  

(1)背包的形体画得比较准确,构图大方。  

(2)线条流畅,有疏有密。  

(3)注意了细节描绘。 

(4)生活用品的摆放有紧有松、有前有后、有大有小。   

展示学生作品   

五、学生作业  

1.学生自由摆放自己的书包和水壶。  

2.学生进行观察性绘画。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六、评析交流  

1.学生作业展示。  

2.学生自主介绍自己的作品。  

3.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活动二的学习资料。  

 

教学反思:


第2课 光影变幻 (总第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光影变幻下形体的明暗、层次感的皴线方法和形体空间的造型能力,探索光影下的各种美妙效果。 

2.感受明暗的深浅、强弱、浓淡,增进对形体美的审美体验。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探索美的精神和创造美的能力。 

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色彩斑斓的光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2.揭示课题——《光影变幻》。 

多媒体课件演示画家名作以及优秀的摄影图片《热闹的船舶交易市场》、《玻璃杯》。

揭示《光影变幻》的课题。 

尝试表现 

探究方法 

1.提出思考,观察图片上的物体存在着哪些明显的明暗变化,怎样用线条来表现明暗效果。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倾听,参与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用笔轻则淡、重则浓;线条疏则弱、密则强。 

4.学生尝试用铅笔皴线。 板书,图片、铅笔、纸等。 

深入感知 

巧妙联想 

1.教师引导学生联想有一些什么样的几何形。 

2.小组讨论:你会想像画出哪些几何形,并如何重叠、穿插。 

3.以小组开火车的形式,学生轮流上台画一个几何形,并组成完整画面。 画板、铅笔、画纸及轻 音乐。 

赏析作品  

 

第二课时

拓展思路 

1.讨论评议:请大家一起评议这幅集体创作的作品 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记录评分记录卡。 

2.发散思维:生活中变化着的几何形和明暗变化的 效果。 作品、评分记录卡。 

表现创作 

总结评价 

1.学生独自创作一幅作品,画一组几何图形,运用铅笔皴线的方法,想像画出几何形的明暗效果,表现层次感。评析作品:完成创作的同学将作业贴至展示板后可自由欣赏各组作业,与身边的同学说一说、评一评。 

2.教师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精心绘画,赞扬学生的大胆表现。 展示板、作业, 播放轻音乐。 

 

 

教学反思:


第3课美丽家园

一、 授课时间(两课时)

二、 教学目的:

   让学生通过对周围景物的观察、记忆和想象,用集体讨论、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美丽的家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才能;加强相互合作的群体意识,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 重点和难点:  

1.集体创作,相互合作完成绘画作业。

2.集体讨论绘画题材、内容绘画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和采用什么绘画方法。

四、 课前准备和作业要求:

1.实物投影机。

2.为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大画纸。

3.学生代色纸、各色碎布、剪刀、颜色、胶水。

4.要求4—8人组成一组,用集体创作的方式画出自己生活周围环境,要求突出景物形象特征,色彩鲜明,表现形式不限,但要统一。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欣赏课本图例,说明家园是我们生活、成长的地方,每人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并有深厚的感情,画出来很有意义。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二)分析课本图例,启发学生讲述三幅同龄人创作的《美丽的家园》L具有什么地方特点。

1.用剪贴的方法,表现了城市小朋友家居特色和少儿活动中心去活动的情景。

2.用壁画的形式表现了金秋时节农村丰收的景色和农村家居的美丽风光。

3.请你讲一讲自己家居周围有什么特别的景物?

  如小区的特色,儿童乐园、儿童活动中心、农贸市场等都可以选入画中。

(三)绘画步骤:

1.构思。集体讨论绘画的题材、内容、确定选取哪些有特色的景物,有什么样的手法表现,用一人先画出大体构图。

2.根据各人的长处分工绘画,各人所画的景物形象的大小、色彩和表现手法均要以总体构图为依据,通力协作,力求整体效果统一。

3.选一位同学对画面作统一整理。

(四)作业要求:

8人为一个创作小组,共同构思商议画面的大小(一般用横副,用全开纸3—5张合并使用,大小共同讨论确定),构图及手法表现,然后分工合作(例如有画房子,有的添树木,有的画人物……),画出当地景物特色。本课要求完成草稿。

(五)学生分组集体创作,教师辅导,出现问题时共同讨论解决。

(六)讲评草稿,共同评论能否表现家园的景色美。

 

 

 

 

 

 

第二课时

本节课继续完成集体创作画《美丽的家园》,重点在于形象刻划。

(一)分析课文中的学生作品,提出用不同表现形式绘画时所要注意的事项。

1.色彩画:①颜色要鲜明。

②注意对比色和谐。

2.线描画:注意线条疏密对比和黑白灰调子的处理。

3.剪贴画:注意发挥材料质感的美,注意色彩的搭配。

(二)学生继续进行集体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团结合作,努力完成一幅《美丽的家园》,集体创作画,看哪一组画最好、最美。

(三)讲评作业,师生共同评议作品,请同学谈谈绘画感受。把作品展览在学校中心的地放,让全校师生共欣赏。 

 

教学反思:


第4课  编花篮  

学习目标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3.养成精心制作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重难点:

1.掌握编花篮的基本方法、技能,能编出一个小花篮。 

2.了解有关插花的基本方法和形式美法则制作一件插花作品。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花篮 

学习方法:观察、讨论,小组合作动手制作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播放歌曲《编花篮》,从这首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分小礼物。出示一个自编的装饰精美的花篮。伴着音乐,手拎小花篮从各个方位展示给学生们看,这是老师自己动手编的。 

3.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具特色的漂亮的小花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看到这些精美的花篮,你想说些什么?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编花篮?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自己编制花篮,享受劳动的乐趣。板书课题 

二、观察,讨论,探索新知, 

1.师把自制的花篮每组分发一个,请学生首先从外观上观察花篮,然后动手拆花篮。要求学生自己认真观察:   

(1)花篮由几部分组成 

(2)各部分怎么做(鼓励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拆开)   

2.各小组讨论花篮的组成部分和制作方法。   

3.学生汇报观察讨论结果。 

4.老师在学生汇报的在基础上小结,用课件播放编花篮的过程:花篮是由篮提手、篮沿、篮身、篮底、装饰物几部分组成,及量、剪、粘、编、卷、贴的制作过程。  

三、合作享受制作快乐(放轻音乐) 

(一)师强调在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全班分五个小组进行评比(分设五个展示台) 

① 制作时比一比哪个组分工合理,进展顺利。 

② 制作后比一比哪个组作品最漂亮、最有创意。(教师要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鼓励有创意)  

〈2〉注意使用刀具安全性,保证室内卫生 

(二)制作: 

1.小组同学分工制作花篮的各部分 

2.各部分完成后,小组合作,把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小花篮。 

3.师巡视,帮助困难生,随时参与学生的活动中去,评价学生的制作行为,鼓励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给同学们提供装饰物,让花篮更完美。 

(三)活动预设: 

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可能: 

1.小组分工不合理,致使制作进度慢,师及时给予指点。   

2.在纸编小辫的过程中,可能出现:A一人牵绳一人编;B一人牵绳两人编;C两人相对同对编。师在巡视过程中,评价表扬C种方法,鼓励学生提高效率。 

3.学生在制作小辫时可能不用手编,而是用手搓小绳,这种方法比较简便,有创意,师应给予鼓励。 

4.学生在盘绕粘小辫时,可能出现:A固定花篮转动小辫;B手持小辫转动花篮。师鼓励生用B种方法,因为这种方法盘绕速度快些。      

四、成果展示 

1.小组派出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小花篮的最亮丽的一面,介绍制作过程。 

2.学生评价:说说你最喜爱的作品,要说出原因。 

3.同学们评选优秀作品,并请编织能手谈体会,说说劳动后的感受以及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   

4.师生评价   

(1)评价最佳作品。 

(2)对其它作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每一个花篮的制作都有它最闪亮的一点,老师要善于发现给予肯定) 

(3) 评出优秀作品,进行奖励 

五、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第5课 纸魔方(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激趣

教师在课前运用“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制作一件双色对比色调的编纸条作品。选用不同颜色同等长度的纸条,在作品背面将有关纬条加长,加长部分隐藏在作品背面。

1.展示这件“一提一压”双色编纸条作品正面。

2.教师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双色编纸条作品变成三色编纸条作品。

3.再依次拉动加长的纬条,将这件三色编纸条作品变成四色编纸条作品。

4.展示一件协调色调编纸条作品,和这件冷暖对比色调作品进行对比分析。

5.完整展示一件编纸条作品的正面和背面。

6.揭示课题——编纸条。

二、方法探究

1.学生自学教材左页的制作步骤和制作图示。

2.师生讨论:

3.学生上台尝试“一提一压”的穿编方法。

三、创新探索

1.教师问:怎样让你的编纸条作品与众不同?学生自学教材右页的创新方法。

2.师生讨论,小结创新方法:

(1)纬条:改变纬条的材料和宽度。

(2)经条:改变经条的形状和宽度,如折线形、

弧线形。

(3)穿编方法:改变提压数目,如两提一压或一提三压。由此作品可分为抽象类和具象类的变化。

四、欣赏评价

1.展开自评和互评,交流感受和体会。

2.教师小结,肯定学生的制作热情,并使学生对下节课充满期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活动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过程与方法:了解穿编工艺的形式美法则及构成的基本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工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编纸条的基本制作方法、技能,能制作出一件编纸条作品。

课型:制作

教学准备:课件、彩纸、剪刀、固体胶等

教学过程:

一、思维拓展

1.展示、欣赏几件不同尺寸的编纸条作品,问学生它们适合用在哪里?

2.各小组之间展开讨论,并交流设想。

3.教师出示一张未经装饰的贺卡用纸和一本书。师生讨论、交流,共同将编纸条作品改装、组合成贺卡、书签、包书纸等。

二、创造表现

1.学生之间交谈自己的创作设想。

2.明确作业要求:制作一件实用的编纸条作品。

3.学生自主表现,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评析

1.展示作品,欣赏评析。

2.学生下位,自由欣赏他人作品,交流感受。

 

 

教学反思:


第6课 秦陵兵马俑  (总第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2.学习一些考古常识,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增强热爱祖国文物的观念。 

3.能通过调查、分析、讨论、评述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具有艺术价值的文物的了解和感受。 

教学重难点

解秦兵马俑的发现发掘过程,认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1974年3月,位于秦始皇陵东侧西杨村的农民,在一片荒寂的沙石地上挖井,偶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残片和青铜兵器,接着轰动中国、震撼世界的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与世人见面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关注这一项气势磅礴的艺术创举。(板书课题) 观察分析 

研究讨论 

1.了解考古工作的一般流程、分工以及考古工作的重要意义。 

(1)学生通过课件观看现代化的文物保护大厅结构,以及考古工作人员的工作场景。 

(2)学生讨论:大厅各处有什么性能?考古任务 

艰巨,队员非常辛苦。根据考古任务,可以将考古队员分成哪些工种 ? 

(3)课件展示铜车马的全图,并简要地演示出土的铜 车马复原的全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考古队员工作的艰辛。 

教师小结:考古人员发掘了许多艺术珍品,为我国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1)学生讨论:这些艺术珍品分成几类?各有什 么特点? 

(2)学生总结:有陶俑、陶马、兵器三大类。 

3.观察陶俑 

(1)学生讨论:陶俑分为哪几种?分别有什么不同的神态、服饰、姿势?(将军俑、军吏俑、武士俑、立射俑、跪射俑、骑兵鞍马俑、御手车左车右俑。) 

(2)分析陶俑形体结构。 

学生总结:陶俑由头、颈、躯干、四肢几个部分组成。 课件播放中央电视台《探索与发现》栏目考古工作细节。 

图片展示出土的各种物品、 

展示,让学生参观秦陵的一号坑和二号坑.重点从各个角度展示不同的陶俑。

 

 

 

 

 

第二课时

创造表现 

1.仿照陶俑的大体形状,学生尝试做一个陶俑。 

2.学生相互评价作品,交流心得。 

3.教师示范。 

(1)团泥。 

(2)整体捏塑脖子与头。 

(3)捏塑躯干和下肢。可以把躯干和下肢作为一个整体来捏。 

(4)把头与躯体黏结起来形成大体造型。 

(5)黏结上肢部分,调整陶俑的姿势,添加、刻画、装饰各部位。总结制作要点:先做大体的形状,在做细部的修饰。 

4.出示造型生动的陶俑作品给学生欣赏,启发学生捏制神情生动,各部分装饰精细的陶俑作品。 

5.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播放古典音乐. 

课件出示姿势不同的几种陶俑 (将军俑、跪射俑、说唱俑、歌舞俑)供学生参考。 

作品反馈 

总结拓展 

1.表扬制作出神情兼备的作品的学生,并展示其作品。 

2.观赏其他出土的艺术珍品,请学生回家后上网查询下节课相关资料。 

课件展示出土的艺术珍品。 

 

教学反思:


第7课 小园艺师 (总第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园林文化,了解园林建造的一般内容、布局方法和功能。 

2.能用园林知识,绘制一幅园林小景的平面设计图。 

3.大胆收集和利用材料制作园林小景模型,培养协作精神,提高动手能力。 

4.引起学生对自然、绿色、环境的关注,增强对园林的审美意识和环保意识。 

导人新课 

揭示课题 

直入主题 

同学们,园艺师是园林艺术的建设者,在学校、在街头、在社区,甚至在家里,我们都见到过许多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花园、公园等园林景观,请问在座各位“小园艺师”,你对所见的哪一处园林景观印象最深?请你介绍给我们大家。人们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多地域空间造园呢? 

在《我们的祖国是花园》 的音乐声中,把学生带入新课学习。 

教师小结

园林景观是人们生活中心灵的栖息场所。 

现代人对于公共空间的建设投以越来越多的关注,它给紧张生活的人们提供了放松身心的环境。 

人们从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中,懂得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新鲜的空气、阳光和活动空间,懂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环境,保护自然。  

 

 

 

 

第二课时

园林景观又是先进文化的载体,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因此,我们不仅要学会建设它,还要学会去欣赏它,保护它。爱护园林景观,保护公共环境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欣赏引导 

师生共同欣赏一组园林图片,在欣赏中,我们扩大眼界,积累素材,思考园林设计的一般内容和布局方式。

互动交流

在学生讨论中,师生共同归类总结。 

一般内容: 

山石:假山、石碑、石柱、雕塑„„ 水:水池、小溪、喷泉„„ 

树木花草:独立大树、成行小树、成片的小灌木造型„„ 

路桥:石桥、木桥、直路、弯道、梯„„ 

建筑、配景:亭子、走廊、路灯、坐椅„„ 

布局方式:中轴对称式、散点分列式、点线面结合。 

板书要点。

示范提示 

1.设计一幅园林全貌的平面图,须采用俯视图画法。 

2.先总体布局,后局部细画,注意近大远小, 

3.先画近景,后画远景,注意画出一定立体感。 

自主创作 

1.自主选择为学校或为社区绿化地设计规划图。 

2.注意要新颖独特,有创意。 

3.可以为自己设计的园林命名。 

 

 

教学反思:


第8课 田间的精灵(总第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用多种色彩描绘田野;

2、能力目标:记忆、想象能力和以线布局以色构成的表现力;

3、情义目标:体验线与色有机结合的造型乐趣,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学习内容:                

本课属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水笔的流畅,油画棒的厚重),尝试使用各种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绘画表现活动,借助色彩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流畅稳定地画出较长的线条,进行随意交织的布局划分;认识常用的颜色,在划分的各区域中涂画田地的色彩,表现出一片想象中的田野。

三、教学重点:

认识颜色,用各种颜色涂画出一片田野。

四、教学难点:

1、流畅的运用曲线或直线交织出田地;

2、运用各种颜色效果表现出不同的田地。

五、教学准备:

课件、水彩笔、油画棒、展示板

六、教学程序:

(一)线线交织,构成田野:

1、我们把画纸想象成一片肥沃的土地,现在熊老师牵着大家在这画纸上散步,我们随意的走着,踩出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田间小路,再从另一个方向走一走?三条路,把这片土地分成了好多块田地了,这几块太大了点,谁能画条小路再分一下?谢谢你,又多了几块地了。

2、现在我们换一种走法,在这片更广阔平整的土地上,我们快速的直直的开垦农田,老师快速示范用直线分割田地。请一位喜欢直线的同学帮我再分分。

(二)色彩认知,参观田野:

有了这么多田地,种点啥呢?

1、我们来向农民伯伯学习学习。农民伯伯说要先要考考大家——知识抢答。(课件出示几种代表性的田地)认识它吗?是什么颜色的?

1)、这几块田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田?——蓝色,刚刚插秧的水田。

2)、这是什么颜色?生长的是什么?——绿色,没有成熟的水稻

3)、这一片呢?——橙色,成熟的水稻

4)、这是什么颜色?——棕色的土壤。

5)、这个呢?——油菜花、红高粱、紫云英,这些都是田里的庄稼,没想到有这么多颜色!

2、现在农民伯伯请我们坐飞机,去参观他们耕耘的田野,出发吧!(课件飞机飞,综合图)

你最喜欢哪块田野?为什么?

(三)启发想象,涂画田野:

看完了农民伯伯的田野,农民伯伯也想看看我们小朋友心中的田野,那我们的田野里种些什么呢,是什么颜色的?我们一起来试试。

1、师生共同尝试大片涂色(哪里也种这个呢?)、线条排列(新翻的土壤也可以用波浪线)、点点播种(表现苗、花、果子)、颜色叠加(色彩更丰富)等方法画出几片田野。

2、这几片中间还留了一块画什么颜色好呢?相邻的颜色要有变化。

3、如果你想还可以在一个田里画个田野守护精灵或者是收割机、稻草人、谷仓。

(四)欣赏范作,明确目标:

1、看看小朋友的画作,他们希望的田野是什么样子。

2、作业要求:线线交织、块块涂色,画出一片心中的田野。

(五)学生作业,巡行指导

(六)展评作业,在歌声中结束本课。(制作“希望的田野”展示板)

看到这么美丽充满希望的田野,农民伯伯忍不住要唱一首田间小调了,我们来听一听,学一学。 

 

教学反思:


第9课 生命的甘露(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水资源现状认识水对生命的重要作用。

2.养成学生在生活中关心水资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3.学习并设计保护水的招贴画。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节水和环保意识,尝试设计招贴画。

教学难点:招贴画创意设计。

教学思路:

    水是生命的基础,它不仅关系到人类生活的质量,还影响到人类的生存能力。所有的自然生物几乎都是从水中生出来的。没有了水,生命就会终结。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污染日益严重,全球生态失衡,气候紊乱,暴雪、干旱,地震频发,灾难愈演愈烈,人类作为地球上最大的资源收益者也是最大的破坏者,在索取的同时是不是也该进行一番反思,反思我们的行为,我们为地球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所以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不仅是注重了美术技能与技巧的学习和训练,更重要是培养学生爱护地球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希望节约用水不再是一句苍白无力的口号。我想,如果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依然淡漠、无动于衷,就算他们画出很好的作品也是没用的,因为美,不仅需要创造发现,更需要珍惜保护。所以,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创设

    课件出示课题:生命的甘露

    众所周知,水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地方,人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景,那么今天就让事实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面临何种绝境。课件播放我国西南地区干旱造成的可怕景象让学生观看。

 

环节二:预习反馈

1.课件出示问题:地球差不多都被水包裹着,为什么又缺水呢?我们怎样来节约用水?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都来保护和爱惜水?

 

环节三:探究方法

为让更多的人爱惜和节约水,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设计招贴画。

1.出示学习要求:

欣赏课本中的三幅招贴画,说说作品各表现了什么内容。

找一找作品的相同特点,试着总结招贴画由那几要素组成。

    教师小结招贴画的一般格式要求:①.主题与画面要明确、醒目、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使人看着明白。②.主题一般用文字口号来强调,简洁、通顺、突出。可用拼音或字母加以标示、装饰

2.课件出示两幅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一幅完整,一幅不完整)哪幅是真正的招贴画?师生交流,教师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范。

    环节四:自主设计

1.出示作业要求:

拿起我们的画笔,设计一幅招贴画,以无声的呐喊唤醒那些沉睡的心灵——珍惜生命甘露,保护生命之源!

 2. 出示设计提示和参考

 如果没有了水,破坏了水资源,田地将会?江河将会?大自然将会?天上的飞鸟会?水生物又会?人类将?……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角度进行设计。

    环节五:评价交流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师生评价交流。 

 

教学反思:


第10课 艰苦岁月  (总第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学会分析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人文内涵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常规课本 (教师)课件及相关图片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放映人民英雄纪念碑,引出其中三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销烟》《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解放中国》 

问:“你能说出这几幅雕塑各自表现什么历史事件?”教师简要讲述,带动学生对历史革命的红色情绪,引入新课《红色记忆》 

2、深入理解 

1)放映《开国大典》视频,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再放映历史照片中的《开国大典》,影视剧中的《开国大典》,最后引入董希文创作的油画作品《开国大典》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 

构图上:

(1)左实右虚  

(2)主体人物突出 

色彩上:

(1)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结合  

(2)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绘画 

3)引导学生自主尝试从色彩,构图等方面去欣赏《启航》、《占领总统府》 

4)将三幅作品结合,提问这三幅画的视觉中心在哪里?画家为何这么处理?引导学生思考整理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基本创作内容,创作手法,并强调作品中要突出重点,强化视觉中心。 

3、分析讨论,层层深入 

1)放映《太行山铁壁》《狼牙山五壮士》问:画家采用了什么样构图?画面产生什么气氛?对人塑造又产生哪些影响? 

2)放映《支柱》《艰苦岁月》问艺术家为何会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你可体会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创作么? 

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情感、题材去分析作品。

4、欣赏评述 

通过《母亲》和《血衣》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综合评述的方法。 

 

教学反思:


第11课 劳动最光荣(总第      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物在劳动中的动态美,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

2.了解劳动时的动态规律,初步学习画人物动态的方法。

3.在创作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

二、设计思路

三、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人物动态的画法。

难点:劳动场景的美感表现。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回忆交流

1.教师用课件播放《劳动最光荣》的音乐,展示各行各业人们辛勤工作的画面。启发学生:

(1)你们平时都参加过哪些劳动?需要使用哪些工具? 当时的心情怎样?

(2)学生回忆并交流。

2、人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大家通过劳动创造出举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劳动是最为光荣。出示课题《劳动最光荣》。

二、欣赏感受,研究体验

1.欣赏作品《夯歌》。师生讨论:

(1)作品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2)画中人物的具有怎样的心情?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

(3)整张画给你怎样的感受?

2.教师小结:在劳动时常常产生最典型和最美丽的动作瞬间。许多画家就是捕捉那最美的片刻,创作出了充满劳动激情和快乐的绘画作品,让人感受到劳动时有规律、有节奏的动态美。

3.研究体验。

(1)动作模拟。请部分同学模拟《夯歌》作品中人物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分析身体各部位的变化,寻找规律。

头部仰府如何变化?

身体摆动如何变化?

手臂起伏如何变化?……

教师结合图片以及学生表演,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2)尝试练习。小组内同学表演一个动作,其他同学观察并用动态线表现人物动作。比如一个小组的活动:一个学生来模仿平时拖地板的动作。

观察:这位同学在拖地板的时候,他的身体有哪些变化?

头怎样变化?(看地下了。)

身体怎样变化?(有点弯曲。)

手怎样变化?(一个上一个下。)

脚如何变化?(前后分开了。)

小组成员用简笔画画出人的基本动态,把握动态线。

三、尝试练习。

(1)作业要求:用记号笔尝试描绘单个人物劳动的动态。

(2)提出建议:人体活动时肩胛线和骨盆线倾斜呈相反状,可以参考书中的动态线范例。

四、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油画棒、水粉画颜料等

    (教师)有关劳动场景的课件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表扬作品,点明题意

师生共同点评上节课学生作品。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我们爱劳动》

二、欣赏名作,感受场景中的劳动

1.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拾穗者》

劳动源自于生活,在18世纪的法国就有一个叫米勒的画家非常喜欢画劳动题材的作品,出示作品《拾穗者》。

教师帮助解读《拾穗者》:画中描写了一个农村中最普通的情景:秋天,金黄色的田野看上去一望无际,麦收后的土地上,有3个农妇正弯着身子十分细心地拾取遗落的麦穗,以补充家中的食物。我们虽然看不清这3个农妇的相貌及脸部的表情,但画家却将她们的身姿描绘有古典雕刻一般庄重的美。3个农妇的动作,略有角度的不同,又有动作连环的美,好像是一个农妇拾穗动作分解图。扎红色头巾的农妇正快速地拾着,另一只手握着麦穗的袋子里那一大束,看得出她已经捡了一会了;扎蓝头巾的妇女已经被不断重复的一上一下弯腰动作累坏了,她显得疲惫不堪,将左手撑在腰后,来支撑身体的力量;画右边的妇女,侧脸半弯着腰,手里捏着一束麦子,正仔细巡视那已经拾过一遍的麦地,看是否有漏捡的麦穗。画面上,画家使用了迷人的暖黄色调,红、蓝两块头巾那种沉稳的浓郁色彩也融化在黄色中,整个画面安静而又庄重,牧歌式地传达了米勒对农民艰难生活的深刻同情,对农村生活的特别挚爱。

教师小结:选择劳动中最典型的动作和周围的环境可以使画面达到传神的效果。

2.用课件播放大师作品《夯歌》

 你从作品中感受到怎样的氛围?说说你的感受。

教师帮助解读作品,表现了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挖完路夯平的画面,表现出了当时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心理非常高兴的场景。

教师小结:通过欣赏大师们的作品,我们发现可以通过表现人物的动态、表情以及周围的场景渲染,可以表现劳动中人物的情感以及画家的思想。

三、同龄作品欣赏

用课件展现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我们一起来看看别人小朋友的画,他们是怎么来表现劳动场景的呢?

(1)作品是抓住劳动中哪些最典型的动作和环境来表现主题的?

(2)作品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3)你认为这些作品哪些地方处理得特别好?

教师小结:看了这么多其他同学的作品,他们把人物画有趣了,画生动了,关键在于抓住人物的典型动作,并充分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四、学生作业

1.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给自己画的人物添加一个动人的背景,还可以多添加几个人物。

2.也可以重新创作,通过色彩、场景、人物动态表现一个劳动场面。

五、作业展示

展现优秀的作业,说说我画得最棒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12课 废物新用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搜集各种废旧材料。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各种废旧材料加工成各种物品。 

3.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如何合理运用各种材料开发新的教学内容的研究。  

教学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1. 启发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能对各种物体的外形,颜色等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 

2. 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废旧材料,如旧挂历,易拉罐,吸管等。 

活动二: 

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更仔细地观察各种物体,根据其外形,颜色等,讨论用那些废旧材料可以将它表现出来,并使其具有立体感。 

可适当分析几种物体的立体造型,示范几种基本制作方法,如卷,插,支撑等,教师还可通过半立体的圆等较特殊的立体造型,让学生领会多种立体造型表现法。 

活动三: 

“奇思妙想阶段”,启发深长在现有事物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打破物体的原有形态,充分发挥身边废旧材料的作用,进行组合或创造,制作一伯立体的工艺品。   

 “情感升华阶段”,引导学生懂得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制作出立体的工艺品来美化身边的环境,是一个一举两得的环保好方法。 

收拾与整理 

作业完成后,应督促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先回收可再利用的材料,再整理桌面,保持教室环境的卫生来整洁。 

课后拓展 

1. 我们是否可以用更多的材料的方法来表现各种物体的立体造型。 

2. 在生活在,我们应仔细观察,将各种废旧材料变废为宝。 


第二课时

活动一:  

1、 同学们,这件工艺品漂亮吗?(漂亮)

2、这件工艺品表现的是什么形象?(人物) 

3、你们能不能看出这件工艺品是用什么做成的?[可让学生用手摸一摸] [学生小结] 

那么,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得呢?[学生自由猜] 

小结:这么精美的工艺品都是用一些废弃物做成的。

活动二: 

1.材料展示: 

在平日的生活中很多物品用旧之后都会被我们丢弃掉,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学生交流] 你今天都带来了哪些废旧物品?[学生展示] 

2.分析: 

我们来看一看这些废弃物都是什么形状?都有哪些颜色?[分析造型与色彩] 

3.构思练习 

[讨论形象的组合与材料的选择] 

出示几样大小不同的废弃物,请学生进行联想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一个简单的草图。 交流构思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4.制作步骤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是否也能将自己手中的废弃物来设计一下使其变废为宝呢? 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步骤去进行制作呢?请同学们分组交流拿出制作方案来。 请学生进行小结。

5.欣赏 

课本中就有许多运用废旧材料进行制作的工艺品,请大家来欣赏一下,看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我认为在这些工艺品中一些小的装饰运用的十分巧妙,真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我们都可以运用什么材料来做小的装饰呢?[学生交流] 

活动三: 

我要开一个工艺品商店,我这个工艺品商店出售的可不是一般的工艺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用废弃物来制作而成的。而你们就是这些作品的设计师,好,就请大家快动手吧。 

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几个人完成一件作品。能力弱的同学可以进行临摹制作,也可以制作的形象简单。 [放音乐] 小结: 

今天是我们工艺品商店开业的日子,请大家来当顾客选择你最喜欢的工艺品。  

更多精彩:

人美版课本+教案

人美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小学六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计划)

人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及时收藏)

人美版美术九年级上册教案(及时收藏)


湘美版课本+教案

湘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三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四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电子课本(高清图片)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湘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课本+教案

人教版美术上册1-9年级:教案+课本(高清图片)

人教版(1-9)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含高清电子课本)


【视频教学】很欲的人体素描画!

不一样的当代艺术经典作品

一幅素描卖出天价——5700万......谁的作品?

陈丹青:每次看到中国式素描,我就想死!

这才是真正大师的速写

风景画视频教学

【优秀透视教学视频】一看就懂,一画就会

【每日一画 视频教学】一点透视画房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