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聚焦 | 学区制之后 小升初还摇号吗?

2017-02-08 家长频道

关注家长频道,解决择校难题


ID | cdjzpd

文 | 彭彭爸


“学区制影不影响我买的学区房?”“学区制后我家孩子该如何小升初?”这几天气温很低,但小升初很热,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几天前推出的一份官方文件。


学区制这几天成小升初热点


2月4日,成都市教育局在官网发布“学区制指导意见”。有家长马上把学区制跟学区房联系了起来:我买的学区房是不是白买了啊?也有家长把学区跟小升初的“片区”结合起来,认为今年的小升初,将按照学区划分的方式进行招生,在网上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热点。


成都的学区制其实在2014年就开始启动试点,锦江、温江、成华、邛崃是试点区县。2015年,扩大到11个区县,其中中心城区的6个区,全部实行学区制。

按理说搞了快3年的学区制,大家应该很了解了,但多数人并不认识它的面目。因为成都的小升初一直执行的是“就近入学”和“单校、多校划片、微机摇号”的方式,没有“学区”的概念。“学区制”今年推出后,是不是要改变这种入学方式?


家长频道“家妹儿”发现,学区制的政策,其实与成都从2009年开始推行的“均衡教育”一脉相承,两者在理念上是相同的,就是为了“均贫富”,用好学校来扶持薄弱学校,解决择校热难题。因此,大家可以把学区制看做“均衡教育”的新版本。


玉垒中学校长蒋杨斌认为,学区制的目的,是促进薄弱学校的发展,解决择校热和教育资源均衡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上得起好学校。“学区制推行后,学区内的校际交流和资源共享将成为常态,这对学校和学生都是极好的事情。”




成都的学区制到底怎么搞?


按照文件,把学区制分为了4种形式。家长频道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相同学段学区”和“直对入学学区”。


前者的意思,就是把小学跟小学划成一个学区,把初中跟初中划成一个学区。这样划分的目的,是加强小学与小学、初中与初中之间的资源共享,达到“以强扶弱”,共同成长。“直对入学学区”则更为重要,直接牵涉到小升初的升学政策。




那学区到底怎么划分?

细读文件可以发现,学区的划分由各个区县教育局进行,这意味着各个区可以自己制定学区划分的依据和政策。成都市教育局一位相关人士也透露说,市教育局公布的仅仅是学区制的指导意见,具体的操作办法、学区制的升学政策等,由各个区县先行调研,然后制定。


学区制是舶来品,源于美国和英国。几年前,北京就开始试点学区制,今年开始大规模的推行。以北京海淀区为例,该区是根据街道、学区规模、总校与分校等5个依据,把122所小学和77所初中,划分为17个学区。北京东城区、西城区和通州区,则只根据街道,划分为8个学区、11个学区和15个学区。



北京的经验向来被各地所借鉴。家长频道分析:搞了3年,成都的学区制,在保持政策稳定的前提下,将借鉴北京的做法,结合成都的实际,根据街道(户口)、住宅小区,以及教育集团等方式,把每个区内的学校划分为多个学区。

我们发现,户口和学籍,在小升初中依然是最重要的。


每个学区内的学生如何入学?


由于成都今年刚推出学区制,如果调整往年的入学方式,会出现诸多问题,今年十九大,稳定是第一要务,教育部门不会给自己找麻烦。


在北京,东城、西城、海淀这三区的小升初,并非每个区都是按学区来进行派位的。东城区是根据学区内对口、多对多划片、跨片区入学等方式,海淀的学区也与小升初并无关联,学区与小升初的片区并没有绑定。



由于2017年小升初政策并未出台,成都今年的小升初和学区划分,到底会不会有联系?以前的片区跟学区之间又会是什么关系?


家长频道分析,搞了3年的学区制试点,说得很凶,但动作并不大,各个试点区的小升初入学,跟学区并无关联。因此,成都今年小升初政策应该不会有多大的调整,学区的划分跟小升初的招生,依然不会产生联系,学区是学区,片区还是片区。小升初招生依然会按照“单校、多校划片微机派位”,以及九年一贯制直升入学进行,也就是“大小摇号”。



今年对家长们来说更重要的关注点,是各个区县怎样划分学区,你家的户口划在了哪个学区?你家孩子就读的小学,划在了哪个学区?

不排除今后几年的小升初,会跟学区联系起来。



家长们都在担心什么?


如何划定学区?

同一学区如何管理和统筹?

各个学校的师资如何流动?

教学资源进行共享?

学习资料和考试题目如何共享?

这些应该是学区制今年的重点。一旦形成完善经验和制度后,其影响将在几年后显现出来。也许那时候,择校和教育公平将得到缓解。


有家长说,实行学区制后,不买学区房,也有机会上名校了。这是一种美好的想法,在教育均衡的大背景下,是可以实现的,但需要时间。

因此,已经购买学区房的家长不用担心,还没有购买的也不必忧虑,要买的照样可以买,不买的还可以节约费用。把购买学区房作为一种资产投资未尝不可。


至于有家长担心:会不会把好学校与好学校划为一个学区,差学校与差学校化为一个学区?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学区制的初衷,就是解决学校与学校资源不公。


择校热会不会在今后变身为“择学区热”?不是没有可能,这需要政策制定者提前考虑。任何新制度的出现,都会出现积极和消极的一面。


2017 大大利


热点 | 小升初掐尖名单泄露!这29个娃娃将被疯抢

小升初 | 成外实外今年减招 不信? 你就亏了

开学啦 | 儿子做作业拖拖拉拉,妈妈只用了一招就药到病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