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银海】历史并不如烟——探寻福成镇这些历史文化遗存

魅力银海 2024-04-18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望得见悠悠历史、记得住文化长河”


福成镇

有“天官赐福”之意

境内历史文化遗址较多

历史文化丰厚


近年来

银海区、福成镇着力开展

历史文化挖掘整理保护工作

取得一定成效




木偶戏

又称白话戏、傀儡戏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237300846512537601


木偶戏,又称白话剧、傀儡戏,是福成镇农村群众比较喜爱的戏类节目之一。早在解放前,福成镇门头村委斜木根村就成立了一个木偶戏剧团一直延续至今,每逢佳节、假日庙会演出或群众家有婚嫁、生日、大寿、新居入住等喜事,一般会花上三四百元乃至二三千元请来木偶团唱戏喜贺,以添喜庆气氛。


               木偶戏 

木偶戏至90年代中期在福成很是盛行,是当时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发展及技术进步,木偶戏逐步淡出人们视野,日渐衰落,目前操作演出人员全是老一代人,年纪越来越大,存在后继无人、青黄不接问题。




福成当铺

历经岁月洗礼的一方古楼‍‍‍‍‍‍



福成当铺。位于福成政府大院之内,一座四方形的古楼,古楼的门边挂着一块牌子,标着“福成当铺”。虽说是当铺,却寻不着当铺的痕迹,没有交易的柜台,没有存货的楼阁。有的只是这堵墙,四周高筑,南北各一小门,门下方直,门上圆弧,表面敷白色。


              福成当铺 

楼墙高约摸十米,厚足半米。墙表面在岁月的洗礼下,显现着低调的铜黄色,墙体上有几个暗黑的窟窿眼和数不清的裂痕。这些“伤口”和“伤痕”经过风吹雨打,愈散发出古老的气息。




福成镇青铜鼓

尘封泥地历时千年



福成镇青铜鼓。2011年4月7日竹林村委曾出土一面距今近2000年的东汉时期青铜鼓。




               村民围观出土的铜鼓 

铜鼓出土地点离近期公布的古城村委大树根村古墓群相距不远,由竹林村村民何安华在施工时发现。



                 竹林村出土的铜鼓

根据资料载,铜鼓鼓面直径约80厘米、高约45厘米;鼓面大于腹径,鼓腹均匀凹陷流畅。由于被挖掘机碰触,鼓面、鼓身一侧有明显破损;6对垒蛙顺时针排列蹲守鼓面,其中4对破损丢失,2对保存完好。铜鼓虽然尘封泥地历时千年,但是鼓身纹饰仍然清晰。





大树根村古墓群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2215519141397168129


大树根村古墓群。2022年1月,在福成镇古城村委发现分布面积7万平方米,有200座墓地的古墓群,发掘有陶瓷陶碗陶罐,年代为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此新闻还登上央视报道。




上窑和下窑

明代斜坡式龙窑



上窑。上窑是一座明代斜坡式龙窑,位于福成镇上窑村,下窑位于福成镇宁海村委下窑村,北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窑 和下窑

上窑主体坡度25度、窑包高15米 ,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0米,窑宽约1.8米、长约50米、占地约100平方米 ,四周无其他窑包。出土有瓮、烟斗嘴、酒杯、执壶、碗等陶瓷器,器物坚硬,多为素面,也有海鸟、缠枝、蜜蜂、云雷等纹饰及“福、寿”等字饰。下窑窑址群原有12个窑包,分布范围约为30000平米,东西宽约100米,南北长约300米。窑址上陶瓷片随处可见,且堆积厚,达50厘米,可见的器物有罐、盆等。该窑址群为研究北海历史文化和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了实物资料。





与福成考古文物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先人的生活习俗、思维方式、审美取向,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银海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推进文化银海建设,在丰富历史文化滋养的同时,努力让更多人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让文化之花更加鲜艳灿烂。




|吴莲(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编 辑|吴文敏
编制单位|中共银海区委宣传部

推荐阅读

● 3金5银!银海区西甜瓜在2023年广西“好种好品”擂台赛获佳绩

● 罗鹏走访调研企业项目建设工作

● 全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春伟广场举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