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汉语学报》2020年第2期目录与摘要

汉语学报 对外汉语学术 2022-04-24



目录

CONTENS

汉语语法中的“消失现象”与“消失角色”周  韧
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的分野崔希亮
谈社论标题复句的适应性曾常红
连词“所以”的嬗变沈  威
汉语句末助词研究的方法论思考赵春利
“洋盘”造词理据探析曹海东
晋语的“底”系指代词及其来源邢向东

疑问与焦点的互动

——以吴方言特指问句为例

祁  峰
竹山方言的被动表达张鹏飞
汉语方言中的两类“VV”式动词重叠叶祖贵







摘要

01

汉语语法中的“消失现象”与“消失角色”


周  韧

(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提  要  汉语有着诸多与“消失”义紧密相关的语法现象,很多句法格式的合格性条件对“消失”义敏感。本文以生成词库论中的物性结构体系为背景,依据汉语语法事实,确立了一个与施成角色相对应的消失角色。文章首先指出现代汉语双及物句、把字句、被字句和功用句中的“反施成”现象,进而建议在物性结构体系中设立消失角色,并由此说明消失角色在上述句式分析中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分析汉语事件化的“一个N”结构、汉语复合词中的谓词隐含与汉语作格动词的古今演变等语法现象,进而说明设立消失角色的必要性。

关键词  物性结构  消失角色  反施成  双宾句  把字句



02

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的分野


崔希亮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


提  要  不同的语体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在语体语法的研究当中,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是两极清楚中间模糊的一对概念。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是很多研究者都希望搞清楚的问题。本文从文本形式特征的角度出发,抽绎出典型的正式语体文本和典型的非正式语体文本的属性特征,并对二者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的区别表现在句子长度、语气情态、欧化程度、古今层次、熟语运用、零句与整句、儿话与后缀等语法层面,也表现在庄雅度、整合度、正式度和互动性等语用层面。

关键词  语体语法  正式语体  非正式语体  分野



03

谈社论标题复句的适应性


曾常红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本文基于《人民日报》语料库,从结构、语义和表达等方面论述社论主标题复句的简省性、凸显性和对称性。由于语体因素的制约,此类复句简约而不简单。主语和关联词等省略较多,不使用缩写词,简称也很少用,没有转折类和感叹语气复句,祈使语气和肯定口气居多。对言结构标题可凸显多语脉社论各要点,有时甚至复现同一关键词语和语素,再现相同相近语义内容。所谓简省只是社论标题的表象,并不是制约标题长度和句式选择的重要因素。追求凸显性、对言性和灵动性才是言者选择复句标题的主要动因。

关键词  社论  标题复句  适应性  凸显性  对言性  灵动性



04

连词“所以”的嬗变


沈  威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提  要  基于对大量语言事实的考察,我们看到,连词“所以”在新闻标题中的用法相对于其传统用法而言,有了较大的变化。其演变轨迹可以描述为:句内常规因果功能→句内特殊因果功能→篇章下指提示功能。

关键词  复句  连词  所以  篇章



05

汉语句末助词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赵春利

                      (暨南大学中文系)


提  要  本文以语义语法理论为指导,在综述各派句末助词研究方法的基础上,根据句末助词语法意义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句末助词研究的四条原则。首先,各派语法理论研究句末助词的本体论、认识论和目的论不同,可从方法论上分成四派:传统语法的语感自省法、描写语法的分布比较法、功能语法的认知语用法、生成语法的层阶定位法,并根据历史和逻辑,提出语义语法理论要完成把传统语法、描写语法、功能语法与生成语法“合为一炉”的历史使命。其次,根据语义语法理论,对语法意义进行界定和分类,把句末助词的语法意义的性质归为功能性的,提出了四个特点:意会易而言传难、感知易而界定难、使用易而辨析难、体悟易而验证难。最后,根据句末助词的性质和特点,提出了语义语法研究句末助词方法论的四条原则:精确定位原则、意义提取原则、正反验证原则和系统解释原则。

关键词  语义语法  功能性语法意义  概念性语法意义  正反验证



06

“洋盘”造词理据探析


曹海东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通过考察相关文献资料及语言事实,文章认为“洋盘”的正体词形当作“羊盘”,本为江湖切语,大约产生于明代;“羊盘”一词的生成,与洋人之事无涉,而与江湖切语“以羊喻人”有关,即当年江湖人通过转喻指代、隐喻映射的方式,造出“羊盘”(其字面义为羊脸,指代羊)一词来喻指不精明、不内行、容易上当的人,其造词理据在于愚蠢之人的特性有似呆笨之羊。

关键词  洋盘  羊盘  造词理据  隐喻



07

晋语的“底”系指代词及其来源


邢向东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资源开发研究中心)


提  要  晋语吕梁片、并州片、五台片、上党片方言存在“底、这底、那底、兀底”等指示代词,本文统称为“底”系指代词。“底”系指代词在宋元白话中使用较多,可以指代事物、性状等,其用法可分两路:《朱子语类》中“这底”表近指(proximal demonstrative),“那底”表远指(remote demonstrative);金元白话中,“兀底(阿的)”在具体语言环境下向对方直指面前的事物,本文叫“面指”(here demonstrative),“那的”表回指(anaphora)。明初“这底”代替了“兀底”的面指功能。明代以后,“兀底、这底、那底”在官话中逐渐消亡。现代晋语继承和发展了宋元白话中“底”系词指代性状、方式的用法;将其整合到近指“这”、远指“那、兀”的系统中;将“兀底”的指称功能调整为远指。吕梁片少数方言经过省略创新,形成了“底、底个”等指代词,与“这底”形成叠置关系;个别方言继承了明初时期“这底”指代事物的用法。

关键词  晋语  宋元白话  “底”系指代词  继承  发展



08

疑问与焦点的互动

——以吴方言特指问句为例


祁  峰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提  要  本文以吴方言特指问句为例,分析疑问与焦点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指疑问与焦点之间的互相影响。一方面,疑问表达手段对吴方言特指问句的疑问焦点产生影响,即无论是单一疑问表达手段的使用,还是多种疑问表达手段的结合使用,只有疑问代词这种词汇手段才能决定特指问句的焦点。另一方面,焦点表现形式对吴方言特指问句的表达功能产生影响,即不同的焦点表现形式可以单独或结合起来对特指问句疑问功能的表达产生影响,所造成的结果是:有的特指问句的疑问功能发生了转移;有的特指问句可以成立,有的特指问句不能成立;同样可以成立的特指问句由于疑问词出现位置的不同,会造成疑问表达功能的差异性。疑问与焦点之间的互动关系不但体现在特指问句中,而且也体现在正反问句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关键词  疑问  焦点  互动关系  吴方言特指问句



09

竹山方言的被动表达


张鹏飞

(湖北大学文学院)


提  要  竹山方言被动表达以“着”字句为主,基本格式是“受事+着+施事+V+了”,变化出五种结构类型;“着”字句也可以说成“叫”字句或“让”字句,其“着”字语义并未完全虚化,还带有“叫/让”使役语义成分,佐证“着”字被动句一部分源于使役句。竹山方言被动表达与西南官话的四川、重庆以及中原官话的西安等方言区的被动说法有很多共同性,揭示出近代以来各种被动标记句式的兴替叠存、竹山堵河水运及“秦巴古盐道”人群流动产生的语言接触和诗词曲小说文学媒介等因素共同影响了竹山方言的被动表达。

关键词  竹山方言  被动表达  语言接触  方言传播



10

汉语方言中的两类“VV”式动词重叠


叶祖贵

(西北大学文学院)


提 要  文章主要讨论了“VV1”“VV2”这两类动词重叠。“VV1”是一种叙述性动词重叠,主要侧重动作行为的客观叙述,“VV2”是一种描写性动词重叠,主要侧重动作状态的主观描摹。二者在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VV1”  “VV2”  叙述  描写


-END-


来源:汉语学报



学术资讯

【延期通知】| 第三届语言教学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延期通知

刊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0年第3期目次及摘要

刊讯丨《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2020年第1期

刊讯|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期

通知 | 《中国语言战略》“国际中文在线教学研究专辑” 征稿

新刊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2020年第1期

《汉语学报》2020年第1期目录与摘要

推荐关注公号“口耳之学”,获取语言资源与资讯

金晓艳博导推荐的五本行业书目

关于推迟英国汉语教学研究会2020年国际年会和培训活动的通知

《华文教育技术与实践》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开课啦!

对外汉语教学展示课-金奖视频

我参加“新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高端研讨会暨“汉教专业素养与技能需求”研究生论坛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研究生导师基本情况介绍

名师讲坛系列之——如何更好地将《HSK标准教程》运用课堂教学及备考



学术社群

5月31日前14节课,仅需149元,教你写汉教硕士毕业论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