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才女之瞳:袁世凯的东山再起,与众叛亲离

齐树峰 齐说经史集
2024-09-06


    这篇算历史小说,但与史实相符。7000字。

 

1.安阳秋困

 

中秋节一过,天气就凉了,周砥坐在大柳树下的石凳上,拿本《唐诗三百首》,胡乱地翻着。这书她在五岁时就背得滚瓜烂熟了,现在看着实在没什么意思,微风吹来,周砥打了个冷战,石凳上传来的凉意更浓了。

 

夏日的很多时光,便是在石凳上消磨掉的。树下有四个石凳,围着一张石桌分布。望着对面的石凳,周砥心里升起了一丝暖意,那是袁大人常坐的。夏天的傍晚,只要不下雨,袁世凯都会很准时地出现在这里,与她填词赋诗,纵论中外古今。

 

烹茶帘下坐,竹影压精庐。

不去窗前草,非关乐读书。

 

袁世凯这样的行伍中人,竟能写出这样的好诗,真不简单。天一冷,就不能在这里聊天吟诗了。她不由得一阵惆怅。

 

这是辛亥年,河南安阳,周砥在这里住了快三年了。

 

对一个曾留学美国,游历欧洲的女才子来说,安阳可不是个好地方。这里是中原腹地,受传统影响太大,外面的新空气进不来,尤其是当地人说一口又笨又重的土话,时带脏字,让出生在江南的她实在有些听不惯。

 

但袁大人选择了这里,定然是有深意的。他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对的,要不然怎么会在四十多岁时就当上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呢?曾国藩、李鸿章是她最佩服的人,他们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也不过如此了。

 

但,什么时候能离开这里呢?周砥望着石桌发呆。说起来,住这里也不错,至少袁大人每天都有时间陪她聊天,这正是她所希望的,可是,聊聊诗曲词赋、趣闻轶事还可以,一谈到当前的时局,谈到政治军事,袁大人便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他在北京时显得多么年轻,一到这里,就有了白发,如今,头发已花白了!他才不到五十岁呀!把一只猛虎锁在笼子里,憋也憋死了!还是赶快让我们离开这里吧,周砥默默地祷告。

 

院子里仆人们来来往往,忙个不停,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喜色。因为,明天是袁世凯的五十大寿。


      

2.宴上惊云

 

段祺瑞来了,徐世昌来了,曹锟、张勋、王士珍、倪嗣冲都来了。

 

这天是阴历八月二十,袁世凯的五十岁生日。来的都是他的旧部,对他忠心耿耿的北洋军将领。

 

三年了,没有这么热闹过,望着喜笑言开的人们,袁世凯从心里发出一声叹息。想自己当年,一呼百应,何等风光。连向以知人善任著称的李鸿章也说“环顾宇内,人才无出袁世凯右者”。遗憾的是大靠山慈禧老佛爷去世以后,自己被溥仪的父亲摄政王所逼,被迫下野,流落到安阳,钓鱼听戏,寂寞无聊。

 

外界似乎已把他这个昔日的大淸柱石,海内第一人才淡忘了。

 

袁府的大院里摆了八桌酒席。周砥是袁世凯这一桌上唯一的女子。

 

众将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搞不淸眼前这位温雅大方的丽人是什么来头,她那个位子本来应是袁大人的夫人坐的呀!

 

“这是周小姐,孩子们的老师”,袁世凯看出众人的疑惑,解释说,“周小姐诗词歌赋,无一不精。最奇的是她能说英、法、德、日四国外语,不世出的才女啊!这几年,我跟周小姐学了不少东西,如果没有她,我真不知道落难的这段日子该怎样度过。”

 

听到最后一句话,周砥的脸红了一下。如果没有袁大人,我这几年也不知该怎么过,想到这里,她心里突地一跳。

 

在周砥清丽脱俗的容光照耀下,众将们颇为拘谨,往日的豪情跑得无影无踪。只有袁世凯放得开,唯大英雄本色,落难之时,他对自己也有着绝对的自信。

 

“袁大人真是神仙样的人物,在军中往那里一坐,不怒自威,一看就是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元帅。现在也潇洒风流,也是地道的名士风采。”徐世昌是最会拍马屁的。

 

“你们看我肥头大耳,哪像个名士,土财主倒是蛮像的。”众人发出哄笑。

 

“今天大家来,弟兄们还是念旧的,可惜华甫在各地巡视军情,赶不到了”。袁世凯露出一丝失望。

 

“华甫”是冯国璋的字。冯国璋在天津小站练兵时就跟随袁世凯,“北洋三杰”之一,是袁世凯亲信中的亲信。

 

正在这时,一名卫兵小跑着过来,递给袁世凯一张电报。袁世凯看完电文,脸色陡变,酒杯落地。

 

众人相顾失色,实在猜不透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能让这位曾经沧海的寿星如此失态。袁世凯缓缓扫了一下四周,沉沉地说:“革命党已在武昌起事,中南第一重镇在一夜间陷落”。

 

大家好半天才缓过神来,议论纷纷。

 

有人说:“革命党虽然造反,但孙文、黄兴却不在武昌,看来群龙无首,兵无所属,肯定会失败”。

 

另一人说:“叛军人数不过数营,没打过仗,枪弹不足,张之洞大人以前的爱将张彪必能镇得住”。

 

还有人说:“叛军只不过是抢点东西,过几天大军一到,必望风而散。”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袁世凯却想着自己的心事。

 

武昌起事对他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如果天下一直太平,溥仪那个小皇帝坐得稳稳当当,摄政王悠哉游哉,自己怎么会有出头之日?

 

而一旦乱局形成,清廷离了北洋军是成不了事的,而离了他袁世凯,谁又能指挥得动北洋军?自己在安阳三年,朝思夜想的就是东山再起,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3.面授机宜

 

这次武昌事变,就事后来载入史册的辛亥革命。

 


淸军中的绿营、八旗军等,在与太平天国、捻军、西洋各国军队的作战中,已被一千次地证明低能,如今清廷所能依靠的只有北洋军了。

 

摄政王载沣派冯国璋为第一军军统,段祺瑞为第二军军统,率北洋军出征武昌。

 

冯国璋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赶紧跑到安阳向袁世凯请示。袁世凯正与杨度、严修等议事,周砥也在座。由于已经看到东山再起的希望,袁世凯的气色比以前好多了。

 

“朝廷命我率军南下平乱,我该怎么做”?冯国璋恭敬地问。

 

“现在情形还不明朗,乱党不一定成功,朝廷不一定垮台,至于结局怎样,关键看咱们北洋。咱们当然不能帮革命党,却也不能为摄政王去卖命。”

 

“那……”

 

“慢慢走,等着瞧”,袁世凯意味深长地一笑,一板一眼说出了个六字诀。

 

冯国璋心领神会,立即告辞。

 

“真想不到名闻海内的冯大将军竟是这么文雅的儒将”,周砥感叹地说。在她印象中,武将都应是雄赳赳,气昂昂的。

 

“那当然,他是北洋军中第一学子,连日本人见了都要竖大拇指的。”袁世凯很有些自豪。

 

“真为大人手下有这样的人才高兴”,周砥由衷地说。

 

4.东山再起

 

冯国璋回到军营时,手下的将领们急得已如热锅上的蚂蚁。

 

副官递过来一封电报,说:“朝廷发来急电,要咱们火速南下。”

 

冯国璋拿过电报看了看,又扫了一眼众人:“你们这么慌慌张张,未上阵就先败了三分。我早就对你们说,临危不惧,临阵不惊,方显出大将本色。你们回去准备准备,安顿好家眷,随时待命。”他在推行袁世凯教的六字诀了。

 

众人大眼瞪小眼,摸不着头脑,都什么时候了,还安顿家眷?!

 

冯国璋却自有定气,他统率大军,走走停停,悠闲自得,看起来不象去打仗,倒象是游山玩水。

 

朝廷一封封加急电报发来,措词越来越严厉,冯国璋以不变应万变,回电总是几句话:“军中诸事不备,粮械不齐,若行军过速,恐仗未开而气已败,致负天恩。”

 

摄政王载沣气得七窍生烟,却也无可奈何,反正北洋军不听话已经不是一天的事了。

 

又过了好多天,冯国璋才率军到达湖北孝感,便把指挥部设在这里,不再南下。

 

北洋军既无意猛攻,革命军又无力北上,江北的汉口、汉阳所属地界,看起来虽是炮火连天,实际上却外紧内松,非局内人看不透其中的奥妙。

 

武昌起义成功,在长江以南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许多省纷纷宣布独立。

 

这一来,急坏了摄政王,他的儿子溥仪刚六岁,狗屁不懂,只能靠他操劳了,但他又能操劳什么呢?乱事之秋,军队不听话,他实在没什么办法。

 

此时,京城里的北洋旧部和原来跟袁世凯就要好的人又联合起来,一致要求袁世凯出山,摄政王在万般无奈下只好答应了。

 

在安阳隐居将近三年的袁世凯终于扬眉吐气,再次戴上了一品朝冠,红顶花翎,穿上了麒麟服,黄马褂。


 

5.意在皇位

 

既然已经东山再起,袁世凯便不会重蹈三年前被迫下野的覆辙。

 

几个月里,他大展经纶之手,对革命党既打又拉,对朝廷既压又吓,竟最终把溥仪逐退了位,袁世凯自己也被孙中山称为中国的“华盛顿”,心安理得的当上了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

 

周砥对袁世凯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些手法,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在她到过的欧美国家,也没有一个总统首相比袁世凯更高明。

 

但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了几年总统后袁世凯又想当皇帝了。听到这个消息,周砥赶忙去找袁世凯。

 

“总统,外面人传说,说总统想当皇帝,这,这不是真的吧?”

 

“我袁某人能当上大总统,已是八辈子修来的福份,怎么还会有非分之想?可国民们都要求我做皇帝,现在连和尚、妓女都上街请愿了,我总不能违背大众的意愿吧?”

 

“可是,总统,我到过许多国家,知道民主共和是世界潮流。如果你当了皇帝,南方的革命党肯定不同意,南北战争又要发生,这无论如何是不行的”。

 

“周小姐呀,你也不小了,该嫁人了。你虽说过非英雄不嫁,但老一个人也不是办法。这样吧,我给你找个意中人,嫁人吧。”

 

周砥眼里湿润了。她自己也搞不淸是因为委屈,愤怒,还是别的什么。

 

她一直认为袁世凯是不世出的英雄,对这个比自己大二十多岁的男人崇拜、亲近,并由此生出些莫名其妙的心绪,按洋人的说法,叫爱情吧。但嫁给他是不可能的,他已有一妻八妾,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去做他的第九房姨太太,他也没有那个想法。但现在,当说到该不该做皇帝的大事时,他却前言不搭后语地提出让自己去嫁人,什么意思?

 

周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又不愿失态,一转身走了出去。

 

6.婚姻大事

 

第二天一见到周砥,袁世凯便支开侍卫,满脸堆笑地说:“昨天晚上我想了一夜,觉得冯国璋将军挺适合你的,他的夫人刚去世。嗯,这个,他的年龄是比你大不少,但他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名扬天下。你非英雄不嫁,可到哪去找二十多岁的大英雄去?”

 

“只要冯将军同意,我没什么。”周砥回答得很干脆。

 

袁世凯说昨晚想了一夜是假,周砥一夜没睡才是真。前些年她一心求学,再看到欧美诸国的女子有很多晚婚,婚姻的事也就没太放在心上。这几年对袁世凯暗生爱意,每天能见到他,说一阵子话,就觉得非常幸福了。直到昨天袁世凯冷不丁说起让她嫁人的话,她才猛然惊醒,自己毕竟是个快三十岁的女人了,嫁人总是要嫁的,对袁世凯的那些似是而非的爱意毕竟结不了果,现在看起来更像是一厢情愿。

 

但嫁给谁呢?与自己年龄相仿的人大多已经成亲,自己能看上的又实在太少,自然而然她也想到了冯国璋,觉得除冯国璋外,确实没有更合适的人选了。因此今天听袁世凯一提,她就痛快的答应了,心中甚至有一些感激袁世凯。

 

对周砥的干脆,袁世凯倒颇感意外,沉默了一会儿才说:“你答应就好,我没有跟冯将军打过招呼,但我想他那边是没有问题的。他最喜欢有才的女子,再说他曾在我面前多次有意无意的提到你,显是早就对你有心。如果知道能娶你为妻,还不跟捡了个大宝贝似的。”

 

“真这样我就放心了”。周砥一脸平静。

 


“嗯,这个”,袁世凯说话有些吞吞吐吐,与他往日的雷厉风行大不一样,“你们可以马上成婚,然后我就派冯将军去南京做大都督,管辖东南数省的军政大事,你也可以衣锦还乡了,在北方生活,你总是不太习惯的。”

 

“多谢总统的好意。”

 

“嗯,只是,周小姐你可能也知道吧,对我当皇帝的事,冯将军是有些想法的。成婚后你们就是一家人了,你要好好劝劝他,让他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要说不该说的话,办不该办的事。”

 

听完这段话,周砥昨晚没想通的一些问题,终于有了答案。袁世凯让她嫁给冯国璋是有目的的。

 

7.重要筹码

 

原来,袁世凯要当皇帝,一方面是他自己的心愿,另一方面也是他手下鼓动的结果。

 

但让袁世凯不安的是,鼓动他当皇帝的都是些二、三流角色。这帮人以前没多大作为,现在大概想借这个机会立下大功,作为将来的进身之阶。

 

而那些第一流的人物,如段祺瑞、冯国璋、徐世昌等,对袁做皇帝的事不以为然。

 

陆军总长段祺瑞公开说:“我最讨厌给皇帝磕头,最烦这种高个变矮个的游戏。”说完他就以身体不适为由,抱病在家,不办公了。

 

冯国璋、徐世昌较为圆滑,不说反对的话,却也绝不说一句支持的话。

 

这三人都是最早跟随袁世凯的人,多年来功勋卓著,在北洋军中地位最高,而他们与北洋诸将又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关系很好。没有他们支持,袁世凯对以后是不敢想象的。

 

对段祺瑞多次劝告无效后,袁世凯知道再也不能失去冯国璋。他派冯去南京做大都督,一是表示对冯的看重,另一方面是为了称帝时万一南方革命党起事,南京可作为第一道防御的屏障。

 

如此重任,除了冯国璋,是无人能够承担的。让周砥与冯国璋成婚,无非是投冯所好,把周砥当成了礼物。

 

想淸了这些关节,周砥既恼且恨,感觉自己被人卖了,刚才对袁世凯的那点感激也跑得无影无踪。

 

但她依然一脸平静,只是凄然一笑,说:“我会劝冯将军的,但总统也不要指望我像你的儿女们那样,成为你向别人夸耀的资本。”

 

“当然,当然”,袁世凯随口答应着,却不知周砥最后一句话指的什么,又不好深问。

 

当晚周砥回到自己的房中,取出一张宣纸,上面是一首诗:

 

海棠带雨湿红汝,乞护重阴昼正长。

蝴蝶不知花欲睡,飞来飞去闹春光。

垂丝几树拂池塘,夹岸红云绚夕阳。

书信风来惊睡梦,落花飞向水中央。

 

这是前些年在安阳的时候,袁世凯写给她的。诗的表面是写景,却也似乎透露出对她的爱慕之意,让她激动了好多天,一直珍藏在身边。

 

其实对于袁世凯的心思,她始终是不大了然的。现在好像有些明白了,却也要离开他了。在袁世凯那样的大人物心中,一切都是筹码,一切都是棋子,为的是将来能更好地展开棋局,自己就是这样一粒棋子,周砥感到无尽的荒凉,也不尽想起几年前袁世凯得意洋洋对她说的一段话。

 

那时袁世凯在朝里正与大学士瞿鸿机明争暗斗,瞿鸿机靠的是自己的学生,袁世凯靠的是自己的亲家。

 

袁世凯有十七个儿子,女儿也不少。他的亲家都是总督、尚书、巡抚、侍郎之类。依靠这股势力,他竟然打败了瞿鸿机,逼得这位桃李满天下的大学士罢官回乡。

 

为此,袁世凯很是得意,私下里对周砥说:“老瞿学生们多,京里京外都是当官的,但那又怎样?要紧时候,还是我的亲家们出力。嘿嘿,老夫这盘棋下得不错吧?”

 

如果说周砥对袁世凯曾有过反感的话,听这段话时是唯一的一次。今天周砥对袁世凯说“总统也不要指望我像你的儿女们那样,成为你向别人夸耀的话题”,指的就是这件事。

 

但袁世凯显然已忘记了自己说过的话,也就不能辨别出周砥话中的深意。

 

他的儿女们该成家的都成家了,储备用完了,因此轮到了我,一边想着,周砥一边把袁世凯写的那首诗扔进了火炉里,眼里有些茫然,嘴唇边却透出了一丝恶毒。

 

8.一笑倾国


半个月后,周砥嫁给了冯国璋。冯国璋对这位新夫人言必听,计必从,视若掌上明珠。



几乎与此同时,袁世凯称帝了。但此举在国内引起的强列反弹和局势的迅速转化,是他始料不及的。

 

孙中山马上回国,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除恶务尽”,并表明不仅要打倒一个袁世凯,并且要和所有同袁世凯一样的反动派斗争到底;

 

蔡锷在云南举起讨袁大旗,一呼百应,大举北伐;

 

与袁世凯大儿子袁克定拜了把兄弟的四川将军陈宦,宣布与袁世凯断绝一切关系;

 

东北王张作霖将袁世凯派驻的镇安将军段芝贵驱逐出东北,这意味着南方怒火已燃烧到了北方……

 

见大局已经糜烂,袁世凯只好不情愿的起用不支持他称帝的段祺瑞。但此时长期赋闲在家的段祺瑞,已不是昔日的“北洋三杰”,他任总理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权,组织名符其实的“责任内阁”,这使袁世凯气得一病不起。

 

而段祺瑞的心腹,陕南镇守使陈树藩公然驱逐陕西将军陆廷章,表明了北洋将领开始公开背叛袁世凯,这使袁世凯更加惊恐万状,病上加病,再也不能下楼到居仁堂办公了。

 

在此局势之下,手握重兵的南京都督冯国璋,便成了能左右事态发展的重心。他本想出兵助袁的,因为以前他的命运是与袁世凯连在一起的,袁世凯平安他就平安,袁世凯升官他就升官。

 

周砥却以自己的理性影响着他,反复述说着现代政体的好处,说着皇权独大的坏处……

 

“可是,他对我有知遇之恩,没有他的提携就没有今天的冯国璋,如果我不助他,岂不会留下千古骂名?”冯国璋显得非常困惑。

 

“凭一时意气而助他,你将遗臭万年;凭理智顺应大势,你将万古流芳。绝代英雄因何而出?万年史书由谁书写?我一个小女子,也希望自己能因将军名留青史,以将军之美名,更当三思后行。”

 

“我不助他,良心上总是过不去。”

 

“你可以助他”,周砥一字一句地说,“但你何不慢慢走,等着瞧”,周砥又重复了袁世凯的六字真言,并抱以灿烂的一笑。

 

“慢慢走,等着瞧”,这六个字让冯国璋茅塞顿开。而他对这六个字,运用得早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当袁世凯洞悉了冯国璋正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时,无限悲哀地说:“完了,一切都完了。昨夜我看见天上有一颗巨星掉下来,这是我生平所见的第二次。第一次是文忠公李鸿章死了,这次也许轮到我。”

 

第二天,袁世凯死了,终年57岁。

 

冯国璋则在夫人周砥的帮助下,让自己的名字写进了历史。

 

…………

 

周砥病死后,冯国璋悲痛不已,不久也郁郁而终。

 

据说冯国璋临死时曾有遗言,说得妻如周砥,死亦无憾。这位叱咤风云的将军,死前已不计较什么功名利禄,念念不忘的只有自己的红颜知己而已。

 

 

 

相关文章,点击阅读:

 

“天下第一人才”袁世凯的成与败

 

将军拔剑南天起:妓女小凤仙因为跟的是他,就成了传奇

 

合肥李鸿章:一位宰相、统帅、领袖的起源

 

曾国藩(完整版):蝶变,8000字搞懂这个“愚钝”的超级牛人

 

完全版:明朝的16个皇帝

 

 

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齐说经史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齐说经史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