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伦——我心中的音乐教父
点上面齐说经史集五个蓝字,关注本公号
我读的是工科专业。四年时光,在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反反复复的实验中度过,与艺术毫无关系。但也是从这四年中的某一个周末开始,我却喜欢上了交响乐,原因在于有幸聆听了李德伦先生的一次音乐讲座。
那年夏天,一个普通的夜晚,会场里坐得满满的。我的座位离他很远,看不清先生的容貌,但能估计出他有七十四五岁了。他讲话不用麦克风,声音却仍清清楚楚地传到每一个人的耳中:
“任何艺术家都应首先是思想家。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微言大义,声音浑厚而有磁性,我被深深吸引住了。
他说,他崇拜贝多芬。他以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即大名鼎鼎的《命运》为例,讲述交响乐的结构和乐理等基本知识,并用录音机播放《命运》的片断。谈到当时流行的克莱德曼弹奏的钢琴由《命运》,他有些激动,说那是快餐文化的表现,对艺术普及有意义,与博大精深的贝多芬原作却实在相去甚远。他还谈到崔健──80年代中国青年心中的音乐英雄,谈了很多很多。
两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从那时开始,我的业余生活悄悄起了变化。本来收音机或电视里一播放交响乐,我就立即换台,那个夜晚之后我却用心去听了,尤其是贝多芬的作品。音乐对人的影响很难说清,精神上的获得用学过的数学公式是无法计算的。但先生那晚说的一句话可能就是答案:
“从技术的角度讲,音乐无足轻重,再娴熟的音乐技巧也不会对人有任何推动力;但从心灵的角度,音乐无可替代,音乐使人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苦难和幸福,使人在黑暗中产生向神明挑战的勇气。”
几年以后,我才知道先生那次讲座是他“百所大学巡回讲座”里的一次。先生以七十多岁的高龄,以世界级指挥大师的身分,把他获得的数不清的艺术勋章锁在抽屉里后,奔波各地,为交响乐在中国的普及默默做着工作。没有报酬,没有鲜花,甚至没有哪怕是当地媒体上的一次报道。
我想起宗教传说里的先知和布道者,面对喧闹或是沉默的人群,艰难地、固执地做着他们认为崇高的工作,不计得失,不计毁誉。李德伦先生正是这样的布道者,他用音乐消解精神的蛮荒。
那个夜晚,我没有看清先生的容貌,不知他的确切年龄,不知道他如何步入音乐之门,而且,到现在仍不知道。先生也不会知道他到底能对听他讲座的人产生多大影响。
人间的温馨也许正是在这种互不相识,施与者不计付出,获得者不必言谢的过程中产生的。
八年后的今天,我仍记得先生那次讲座的结束语:“让我们记住那一代,同时颂扬它伟大的同伴,正直与真诚的大师,教我们如何生如何死的大师。” 我知道,他引用的是罗曼·罗兰在纪念贝多芬时说的话。这样的评价也同样适合他,我心中的音乐教父──李德伦先生。
相关文章,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