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一)


西方音乐史名词解释
音乐家传记图书每满100减50!
西方音乐史图书满100减50!
如何半价买到《音乐圣经》?
古典音乐欣赏图书每满100减50!
上海音乐出版社钢琴谱每满100减50!
跟巴伦博伊姆《生活在音乐中》
跟大狮子学习《钢琴演奏之道》
教你如何半价买到莫扎特乐谱
半价促销丨《李斯特钢琴全集》

赞美歌(Anthen)以管风琴伴奏的合唱曲。由赞美诗发展而来。取《圣经》或其他教会文字为。在基督教会中举行奉贤仪式或布道之后用英文唱歌。其中包含独唱的,称为“独唱赞美歌”;无独唱的,称为“合唱赞美歌”。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基督教新教的赞美歌相当于旧教中的经文歌。音乐史上写赞美歌的著名作曲家有伯德、普赛尔、亨德尔、韦斯利等。
咏叹调以器乐伴奏的独唱曲或二重唱。出现于十七世纪初,是歌剧、清唱剧、康塔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声乐部分加入难度高的演唱技巧。由于追求结构上的高度完整,常忽略与剧情的关系,而单纯致力于音乐上的独立发挥。在声乐作品中常以宣叙调表明情节,咏叹调继其后,使表演者可以充分抒发情感,展现其演唱水准。巴赫、韩德尔、莫扎特等人的咏叹调则是声乐曲目中的珍品。
波尔卡舞曲。较快的2/4拍子。十九世纪初发源于波希米亚。后来风行于全欧洲及美国。
小夜曲(Serenade)小夜曲历来是男子晚上在他情人的窗下唱的,常用吉他或曼陀林伴奏。古典作曲家在写作小夜曲时,总是设法创造这种气氛。十八世纪用于晚会的小型乐队的作品。
浪漫曲(Romanza)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短歌或短乐曲。十八世纪后半叶在法国民间、十九世纪中叶在俄国广泛流行。其歌曲的特点为:曲调表情细致,与歌词紧密结合,伴奏较丰富;器乐曲旋律富于歌唱性,常由小提琴及管弦乐队演奏。
圆舞曲(Waltz)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民间三拍子舞蹈。分快慢两种。十七、十八世纪在维也纳宫廷流行后,开始成为社交中的舞蹈。十九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现在通常所说的圆舞曲大多是维也纳式的圆舞曲,速度为小快板,其特点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和声(Harmoy)不同高度的音乐同时发声,称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接法则、和弦在乐曲上的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弦(Chord)。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既成三和弦;四音叠置,成七和弦;五音叠置,成九和弦。如C大调的主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赞美诗基督教颂赞上帝的诗歌。均为教会中名家所作,它与《圣经》中的《诗篇》和《雅歌》有别。天主教赞美诗最早是用拉丁文,其多章节而曲调相同。现今保存的最早的赞美诗是出自米兰大主教安布罗斯(340-397)和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354-430)之手,名为《赞美颂》。一般的赞美诗皆作于五至十世纪。马丁·路德创新教,改赞美诗歌词为德文,用四声部合唱。十八世纪初,传入英国。今英国通行的赞美诗集有《牛津赞美诗集》等。
声部(Part Voice)是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中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各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各声部。
浪漫主义音乐(Romantical Music)音乐派系之一,亦称“浪漫乐派”或“浪漫派音乐”。一般指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发始于德奥,后又波及整个欧洲各国的一种音乐新风格。这种新风格同时在其他文艺领域也有所反映,其内容大多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并通过生与死、孤独与爱情、热爱大自然等抒情题材,表达出知识分子阶层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渴求。浪漫派的音乐家一般偏重于幻想的题材与着重抒发主观的内心感受,因而抒发古典乐派某些形式的限制,使音乐创作得到了新的进展。
奏鸣曲式(Sonata Form)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1.呈示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副部主题”(又称“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对主题的印象。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小步舞曲(Minuet):一种起源于西欧民间的三拍子舞曲,流行于法国宫廷中,因其舞蹈的步子较小而得名。速度中庸,能描绘许多礼仪上的动态,风格典雅。十七、十八世纪常用于古钢琴组曲和管弦乐套曲中,速度稍快、有力;十九世纪出,小步舞曲曾构成交响曲、奏鸣套曲的第三乐章,后又被谐谑曲所代替。小步舞曲亦可作为单独的器乐曲,大多为三部曲式,其中段常用三声部写成,故称“三声中部”,并沿袭至今。
民族乐派(National Music School)亦称“国民乐派”。是指以民间音乐为素材,结合西欧作曲技法,创作出具有本国家、本民族精神及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的流派。民族乐派在俄国,以格林卡为先驱,随后有巴拉基列夫、居伊、鲍罗廷等;民族乐派在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及德沃夏克;十九世纪中叶,民族乐派在北欧的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此外,匈牙利的巴托克、罗马尼亚的乔治·艾涅斯库等均为著名的民族乐派音乐家。
康塔塔(Cantata) “康塔塔”来自意大利语“歌唱”一词,即歌唱的曲子。以咏叹调、宣叙调、二重唱和合唱组成,是一种为声乐家们、合唱队和乐器演奏家们的表演,以诗体故事为基础的作品。最早的康塔塔以情歌为主用于独唱或数字低音的伴奏。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卡里西米等人是康塔塔的先驱。十八世纪后期康塔塔指宗教的或世俗的合唱作品,但不一定包含独唱,以乐队伴奏,内容往往偏重于抒情,类似小型清唱剧。
回旋曲式(Rondo Form)乐曲形式之一。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一圈人跳舞、唱歌,先有集体合唱(群舞),所唱的即是基本主题(称“主部”),接着是独唱(独舞),这部分由舞者轮流担任,音乐特色各不相同(称“第一插部”、“第二插部”)。回旋曲的主部至少需出现三次,它的结构式为:A+B+A+C+A……回旋曲式适宜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故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等需以热烈气氛结束时,常用之于末乐章,如莫扎特《A大调奏鸣曲》的第三乐章《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个回旋曲式的乐章。
变奏曲式(Variation Form)乐曲形式之一,又称“主题与变奏”,它在音乐作品中广泛被运用。其原则为: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继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变奏)使主题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其结构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变奏曲的主题可以取自民间音乐,可用作曲者本人旧作的片段,也可选取他人作品。变奏次数不定,少则三、四次,多则数十次。变奏的方式也不一定,可以改变旋律,可以变更和声,也可变换节奏、调式、调性及织体等。在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变奏手法最为常见。
华彩乐段(Cadenza)音乐术语。原指意大利正歌剧中咏叹调末尾处由独唱者即兴发挥的段落。后来在协奏曲乐章的末尾处也常用此种段落,通常乐队暂停演奏,由独奏者充分发挥其表演技巧和乐器性能。这部分的演奏较自由,难度也较高,因而也较引人注目。华彩乐段最初由独奏者即兴创作,后来作曲者也开始写作。如莫扎特、贝多芬为自己的协奏曲写了一些华彩乐段,自门德尔松后,很多作曲家都自写华彩乐段,成为作品中的有机部分和有独立特点的段落。
旋律(Melody)不同高低与不同时值的音前后相连,即成旋律。旋律的要素一为音高,二为节奏。较原始的音乐仅有旋律,甚至仅有节奏。现代音乐也有只求和声与配器等的新奇效果而忽略旋律。
曲式(Form Musical)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主要曲式的类型大体可分1.复调曲式:如赋格曲(段)、各种卡农等;2.主调曲式:如一部曲式、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复二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奏鸣曲式、回旋曲式以及自由曲式等等。
狂想曲(Rhapsody)一种技术艰深具有史诗性的器乐曲。原为古希腊时期,由流浪艺人歌唱的民间叙事诗片段,十九世纪初形成器乐曲体裁。其特征富于民族特色或直接采用民间曲调,如李斯特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拉威尔的《西班牙狂想曲》等。
交响曲 (sinfonia)实际含义要广的多。最早不过是指器乐曲,巴赫就曾用过此称。后来又指歌剧、康塔塔组曲的前奏曲或序曲。亚历山德罗·斯卡拉帝及其他作曲家的歌剧前面的所谓“意大利交响曲”包括三个小乐章(快-慢-快),这种布局对古典的形成起一定作用。


李斯特相关图书半价促销


古典音乐图书,我们只推荐最好的!当当网近期李斯特相关图书,每满100减50,很适合有需要的朋友及时购买!推荐清单如下:《李斯特钢琴全集》(第二辑)+(第三辑)+《李斯特晚期钢琴代表作品研究》,原价600多,现价只要300多!点击以下链接即可购买:





01

※《西方音乐史考研笔记》:本书将所有知识点分为三级,用数字①、②、③标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报考院校进行有重点的复习。下划线标注的正文是可能出填空题或是需要记忆的关键词,用粗体字标注的关键词,会在右边笔记栏有所说明或展开。关于研究生考试常见的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的答题方式,编者将以“笔记”的方式在正文之外的空白处加以标注。本书还提供了一部分重要作品片段,考生可通过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聆听。 

作者简介:邹彦: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音乐分析、音乐表演艺术理论和音乐评论。曾出版的著作有:《中国音乐学经典文献导读·音乐分析卷》(与钱亦平教授合著,2011年)、《论古典奏鸣曲式的形成》(2012年)和《阿班·贝尔格音乐作品中的回文结构》(2012年);有百余篇文章及数篇译著、译文发表于各种音乐期刊、学报。



02

※朱秋华《西方音乐史》:立足于文化史、艺术史的大背景下展开西方音乐发展过程的阐释,从音乐文化的角度来分析西方传统音乐发展历史中的各种现象,力求广泛、概括地介绍自古希腊、古罗马到当代的种种音乐艺术风格,介绍各种音乐创作倾向的代表者及代表作品,介绍产生不同音乐风格与流派的社会背景,揭示音乐作品在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与审美特征。与此同时,尽力避免过多地涉及较深的音乐技术理论分析,注重对学生进行音乐感性认识的培养,使他们在了解西方音乐发展脉络与文化特性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其音乐审美与鉴赏能力。


03

《二十世纪音乐—现代欧美音乐风格史》:由罗伯特·摩根著,作为作曲家,摩根曾师从美国著名作曲家塞欣斯,在1980年代以前主要从事音乐创作活动,作有大量的室内乐、管弦乐和声乐作品,在西方音乐界影响甚大。而作为音乐学家,摩根还曾师从另一位美国著名音乐学家和音乐批评家科恩,这或许是促使他在1980年代后把学术兴趣转向音乐分析、音乐理论和音乐美学的原因之一,在这方面,他同样写出了大量卓有建树的理论文章和著作,其成果甚至超过了他在作曲方面的影响。



04

《诺顿音乐断代史丛书:中世纪音乐》:本书是“诺顿音乐断代史”系列之一,亦属于美国研究生中世纪音乐课程的必修教材之列。大多数关于中世纪音乐的教材内容都颇为乏味,但此书的内容却妙趣横生。著作第一章是对从罗马帝国结束至公元1000年的一段充满趣味的历史导论,第二章则是关于同时期基督教礼拜仪式的描述。后续章节包括对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的详细论述。该书是一部既适于学术研究又适于扩展阅读的学术专著。原作者理查德霍平,这部专著长期以来是西方音乐学界(尤其是英语世界)有关欧洲中世纪音乐的标准论著,资料丰富、条理清晰、叙述详赡,基本上概括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全貌。


音乐考研如何少走弯路?


您可能在面临以下困惑:


1、不知道如何选择自己要考的学校和专业、以及导师;

2、不知道该如何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

3、不知道如何找到考研辅导老师;

4、不知道收费高昂的在线考研班是否值得报名;

5、不知道如何获取海量音乐考研电子资料;

6、不知道如何找到可以交流的音乐考研战友;

7、不知道如何才能坚持下来漫长的考研复习,并保证效率。


——加入音乐考研经验分享与打卡督学群!我们会一起帮您解决以上七大难题!!!本群定价199,只要您有需要,限时拼团只要9.9,如果群对您有帮助,可以考上研究生、参加工作后再来打赏我们。另外我们还提供西方音乐史、中国音乐史等考研资料群,帮助大家更好打赢音乐考研这场战役!







【中国音乐史资料分享+答题互动群】群介绍:在比较成功组织【西方音乐史答题群】后,我们响应大家呼吁,开设【中国音乐史群】。本群欢迎一切对中国音乐史感兴趣的朋友加入,我们会坚持分享相关资料(入群可以索取基础资料包),给大家设置各类相关问题,组织互动与答疑。本文欢迎大家围绕以下图书进行交流,我们讲努力每天给大家发放资料,请大家积极阅读,参与交流!





对音乐爱好者和专业音乐学习者而言,如何保持对音乐史的基本了解和持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扫码参与西方音乐史考研1000题测试群,我们将每天为大家发放考试题+阅读材料,帮助大家每天坚持学习音乐史,不仅对考研有帮助,也对其他对音乐史有需要的人有帮助!大家还能相互交流,一起进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