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上课坐在前排的同学,后来怎么样了?
点击上方蓝字“朱子微言”关注我~
有一次参加学校举办的一个讲座,开讲前,现场工作人员在场地内多次引导同学们先把前排坐满,但大多数同学都不愿意往前排就座。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前排往往是是领导、重要人士的专有席位,也因为坐在前排太显眼,容易引起他人的注目。因此,大家都自觉的避开前排,选择“舒适区”的位置就座。在那个舒适区,我们可以开小差、走小神、溜小号、玩游戏、看视频,甚至“葛优躺”……
有人说,现在检验一位大学老师的教学水平,已不再看教室学生出勤率了,而是看前排上座率。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许多大学的课堂上流行开一种心照不宣的“潜规则”:教室的前几排,往往是不坐人的。这几乎已经成了不少高校课堂上的一种怪现象,老师在台上热情洋溢的讲着,台下的同学们隔着几排空空的桌椅与老师进行互动,有的抬头听课,有的低头做笔记,当然,也有不少呼呼大睡和玩手机的……
这学期,学校安排我担任《创业基础》课任课老师,昨天是我本学期的第十二次课,每次进教室,都会看见这么一幕:偌大的多媒体教室,115人的课堂,可教室前四排的座位都是空的,学生们都喜欢往后排挤,我曾经开玩笑的对他们说,坐到前面来,我又不会吃了你们。
某报社曾做过一项调查显示,有近七成的大学生上课都不爱坐前排。但其实学生不爱坐前排也不是上了大学之后才开始的,毕竟在中学的时候,就没有太多人愿意坐在前排。好不容易到了大学可以自由选择座位,怎么还会自己往前面挤?渐渐地,许多人都有了这样的默契。即使是早来教室的同学,面对前排空空的桌椅,不少同学还是自觉地走向了中间甚至靠后面的位置。
想起之前看到过的一个实验,一位教授做了一个实验,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排。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对他们的调查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学生大很多。
看着这个实验,让我想起了以前在校读书时,爱坐前排的那些同学。
俊哥,我的发小,也是我的同学,从小到大,在学校上课都喜欢坐在第一排,高中毕业的时候,高考成绩超出本一线20几分,后来就读于某医科大学临床专业,本科期间,因成绩优异获得了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现在的他,就职于某市一医院,是该家医院小有名气的骨科医生。
森哥,我的研究生同学,上课时总喜欢坐第一排,不但坐第一排,他也是每堂课第一个到达教室的人,研究生阶段一直如此,现在的他,在某985、211重点高校攻读博士学位,博士入学不久,就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
可见,一个人主动选择坐前排,意味着他有更积极主动的心态,意味着他更乐于参与和交流,意味着他对新鲜事物有着更强烈的兴趣、保持着更敏锐的感觉,于是,他自然也就获得了更丰富的信息,获得了更多的展示和锻炼机会,收获了更多更大的成功。
进入高校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后,我常在思考,坐不同的位置到底对学生有怎么样的影响?曾经有一位大学老师这样说:“凡是上课坚持坐在前三排的同学,将来上班后月收入要比坚持坐在后三排的同学平均高1000元。”当然这个结果不一定对,不过他说这是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坚持坐前排的人相比喜欢后排的人有更多的积极性,他们的未来可能更成功。
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要求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走在别人前面,就是坐公共汽车,你也要争坐前排。大学期间,拉丁文课程规定五年完成,她日夜苦读,竟在一年内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体育、唱歌、演讲……她样样都走在最前头。最终,她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成为欧洲政坛上耀眼的明星。
为什么坐在前排同学的成绩会比坐在后排的同学好?今天,终于似有所悟,那些坐在前排同学成绩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在于他们认真听课,用心领会,还在于他们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上进性强,学习积极性高,选择坐前排只不过是更有利于自己学习而已。不难想象,有这种“坐前排”心态的人,以后无论是继续从事学术研究,还是走向工作岗位,他都会走的更快,学的更精,发展的更好。
坐在前排是一种勇气,坐在前排是一种自信,坐在前排更是一种态度。
积极的心态就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就会变得明亮,消极的心态像月亮,初一、十五都不一样。心态决定着痛苦与幸福,心态决定着成功与失败。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曾经说过:心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跟着改变。
我们不能选择容貌,但可以展现笑容;我们不能选择天气,但可以选择心态;我们不能改变事实,但可以改变行动。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养成积极“坐前排”的习惯,把希望放在明天,把计划放在今天,把行动放在现在,我们会发现,许多门是虚掩着的,胜利之花也一定会在不经意之间绽放。
近期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