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里,被我们嫌弃的欧洲
送你一个文艺复兴式的微笑
最近 ,欧洲好像被森森嫌弃了。
当中国正宣称走进新时代,欧洲并没有。
比如,据我所知在一个欧洲某些国协会组织的某次活动举办权争夺上,伦家英国的小伙伴打出的旗号竟然是,“在脱欧背景下,寻找欧洲……机遇”撒?在脱欧背景下……咳咳……让我说你什么好呢……说话过于实诚的小伙伴,都玩儿脱了还找啥找?不出意料竞争失败。
于是我们芬兰的小伙伴就酱紫开开森森抢到了活动主办权……duang!
继英国小伙伴玩脱了后,欧洲小伙伴们陆续紧张起来,很快西班牙的加泰罗尼亚也在公投闹独立了。
我去!一位朋友刚好处在移民加泰罗尼亚的进程中啊!北欧的女同学和男同学替她捏了一把汗!
八卦一下,万一又真玩儿脱一个,她移过去到底算哪国人?
利害相关的是,之前说好的西班牙移民政策和福利还算数不?!
还好我朋友心(qian)大(duo),她说:没事儿,没枪杆子都是扯淡。
说枪杆子,枪杆子到。
这边厢脱。那边厢乱。
北欧小伙伴表示淡定,我们北欧五国朋友圈向来自己跟自己玩儿,恐怖袭击离我们隔着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高冷的距离,嗬嗬。
不想,今年4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首先被恐袭吓破了胆,5死多伤。北欧其他小伙伴乐观坚强滴相互安慰,没事,俺们这旮瘩地儿小,难民少,俺们很安全……
擦!8月,芬兰图尔库就悲催被恐袭了,2死8伤。这下旅居北欧的我们终于不淡定了!神马??图尔库,空袭前两天才带我妈美好地路过啊!安安静静的小城。
更可怕的是:欧洲慢。
比玩儿脱、空袭更让中国人民替欧洲人民操碎了心的是:欧洲看起来发展似乎越来越慢了。
于是有人在欧洲华人群里放话:
最近网上跑出来好多吐槽欧洲慢的文章,直指欧洲一些国家政府和学校等机构办事效率极低,阳光明媚的夏天,工作人员跑去度一个月懒洋洋长假远比为人民服务办急事重要多了。
不少办事儿被耽误过的华人感同身受。于是怀念起在国内的中国速度。
有研究者甚至得出了一个结论:欧洲发展慢下来,是因为欧洲人太懒。。。。你们别找借口了!不就是……LE AN LAN懒吗?
而且是拿所谓公民休闲的人权作为遮羞布来掩饰自己的懒!
也是聪明得不行了。
扪胸自问一会儿……
想到刚来芬兰时,其实我也各种不习惯啊!
比如,在国内,走哪消费都微信扫一扫,别说现金了,这年头银行卡都很少用了。
在国内时想吃个外卖,选择不要太多!想要吃啥就有啥,圈粉抢流量的时代,消费者有太多便利和选择权了。可是到芬兰,我都不知道怎么吃个外卖。更是再也不能在移动互联网平台爽爽网购了。
这让我震精了。
不是说好的是到发达国家吗????
发达倒是在哪里啊???
有时候我也反省,难道真是我们中国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勤劳吃苦抢了全世界人民的饭碗?!
想想有点小激动哩。
朋友去东南亚做生意回来无比激动地侃,用我们中国的互联网速度和发展阶段看东南亚,简直是上帝视角有木有啊!比如,点个外卖,2小时才送到……你就能清清楚楚看到他们还在我们中国当年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能预见什么时候哪一种互联网生意能起来,你就去那边提供什么技术或服务赚大钱,这就叫上帝视角。
可是………………………………能用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上帝视角”从东南亚转头过来看电商相对不那么发达的欧洲吗?
这两年倒是有一种针对国内互联网产业泡沫过多的普遍反思:国内互联网产业如火如荼,更多是在应用层面的创新,而不是核心技术层面。
这显然已不是秘密。
不展开这个谈,我只从切身感受说说为啥欧洲电商发展就是不如中国?
或许因为伦家就是不想太快。
我身边的欧洲人是这样购物的:
他们就喜欢去线下实体商店,怎么办……
慢慢挑选,慢慢闲逛,慢慢听着音乐,慢慢享受这个购物的快乐溢价过程。不赶紧买菜回家做饭?
没事儿,人家下午四点就下班了……不急。
妈妈做饭,爸爸还能带娃在户外玩儿个痛快……这时正是芬兰下午4点半,几乎所有人开始享受慢生活。
而因为时差5小时,国内此刻正好是晚上9点半,你司搬砖工们早已感觉身体被掏空,你手指一滑手机触屏,从外卖平台认真地为自己专门点了个加鸡腿的盖饭。
媒体老咋咋呼呼说是小心那些外卖来自无证经营卫生不达标的外卖村,你顾不上介意,继续埋头加班。
不甘心又是一天还完全没玩儿就过去了,于是晚上熬夜不睡,看了《那些老是熬夜的年轻人,后来怎样了?》等丧气弥漫的网络热文,说“那些拿命换钱的年轻人,换着换着,可能就死了”,吓得你从此尽量赶在凌晨前下班回家,宁愿第二天五点半早起去你司接着加班。
而这时是你匆匆回家的半夜11点半,正好是芬兰下午6点半,这些欧洲人三口之家吃完饭,陪孩子去公园或森林遛弯儿去了。
所以……你看,他们目前其实没有中国电商市场这么庞大的刚需。
他们没有那么着急得靠外卖撑起一个又一个加班夜,他们也不会忙到竟无暇去享受线下商城悠闲购物的日常,而只能用网上买买买来犒劳心力交瘁的自己和弥补对不能陪孩子的愧疚。
至于喝咖啡,早早下班晒着太阳喝,不是比网购一杯在办公室作为加班伴侣更嗨皮?
你捂着胸口说,你是真的很上进,是真心热爱工作。
我相信是真的。
你司业务发展迅速,老板画饼,激动人心,速度快,机会多,在这个过程中屌丝也可能逆袭,爱拼才会赢。虽然你忍不住也会点开看那些教唆你彻底死了阶层逆袭的心的网络热文。
几个女性朋友约在咖啡馆聚会,“最近你在忙什么呢?”(意思是有啥资源咱可以对接?)谁TM真的只在咖啡馆喝咖啡?谁TM真的喝着咖啡聊艺术云淡风轻?
谁都知道要为时代沉淀下一些经得起岁月的作品,需要静得下心。
谁知道谁自己去找静静,你不会。你不死命拼速度,就问谁敢允许你慢?你老板允许吗?客户允许吗?市场允许吗?时代允许吗?你不拿命拼,谁来为你的生活兜底?
说说北欧两个真实的场景:
场景1:某芬兰公司急需一个兼职工,找到了一个曾在公司实习过的中国留学生,问他有没有空帮忙。他说正要写毕业论文,不过如果公司的事儿很急,他可以抽空来干几天兼职的活儿(看我们中国人多勤劳吃苦!)。
没想到这位老板这样回复的:
(为了真实展现,我居然要到聊天记录了……)
老板一激动,打了个错别字(原谅他们母语也不是英语)不影响阅读:“好的,那我们再联系(就是这次不用来帮忙的意思),拼论文的时候,一定要记得睡够哦!”最精华的一句来了:“(记住)这不是人生的全部。”
看得眼睛湿了吧。
那是别人家的老板。
场景2:下午四五点,你跟客户老板非常愉快顺利地聊着合作,然后这位老板一看时间:“呀,抱歉,我得接孩子放学了。”
走了。
真的就走了。
不是说老板不是常人。就问你,在国内看到亲自(不是老婆或司机、保姆)准时接孩子放学的老板,有几个?
这个为了接孩子走掉的北欧老板是真的觉得亲自接孩子很重要啊。
虽然我们需求越来越多元,但现实点来讲,在中国社会,一个男人只要权力大,或挣钱多,就算成功人士了。
其实不分男女,只要你事业发展得很好,哪怕因为忙得顾不上管教孩子导致孩子好像“不争气”不懂事,在别人八卦里,那最多只能算是成功人士“人生的一个小缺憾”,而不是你自己犯的大错。
而在芬兰,如果因为“忙正事”而顾不上太仔细照顾孩子,就一定会有很多陌生人突然上来指责。这是我们刚开始万万没想到的。因为他们从小就是在极其重视家庭的环境氛围中长大,他们自己当父母后,也会把这样当作习以为常,反之则是“不正确”。
价值观的差异。
又或许,他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速度降下来了,一般没有多么天大的急事儿比家庭还重要。欧洲慢嘛。
在国内,我养成了不断看手机的职业习惯,随时不刷信息就无比焦虑,生怕被时代飞速转动的车轮无情抛在后面了。不敢错过热点事件,不敢错过最新网络热词,不敢错过最新的网络营销玩儿法……随时和客户保持微信联系,每天上下班路上开车的时间无一例外都是用来听工作信息的,等红绿灯的几十秒都会赶紧打开微信赶紧审改个刚发来的word文件……当时为自己的敬业小感动,现在回想简直是冒着生命危险。
于是到了芬兰还在习惯性无处不在无时不刻刷微信。
很快就被“多管闲事”的芬兰人教育了:你应该无时不刻看好(watch)你的孩子。你知道你孩子在哪吗?
我们就纳闷了,我孩子不就在我身边一米远吗?又不在大街上又没车,明明是个室内游乐场,只有一个出口,还有保安守在出口,我检查过全都是安全的游戏,大人一直看着他不累啊?不无聊啊?关键是,不白白浪费时间啊??我只是低头看一下微信学习国内互联网热潮中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知识,余光也一直扫着孩子的。
在国内难道不都是家长把孩子扔进室内游乐场然后坐成一排集体刷手机看微信看片儿吗?谁瞎管别人这事一定会被骂神经病!可在这边,随时有陌生人好意管着你(以后单独写)。
关键是不刷手机真心焦虑啊,我们很怕掉队大时代,很怕错过发展机遇啊。。。
可是芬兰人压根不这样想,他们根本体会不到我们从发展中国家来的这群newcomer的焦虑!所以他们安安心心放放心心陪孩子玩,并真正享受全身心陪孩子的漫长时光,他们不怕错过一个小目标。他们的社会没有这种氛围。欧洲慢嘛。
不过,在嫌弃欧洲慢的时候,今天看到一则新闻:
笑出眼泪……
家长焦虑,孩子焦虑,白领焦虑,中产焦虑,公务员焦虑,创业者焦虑,企业家焦虑……这种焦虑下,催生了一种让世界惊叹羡慕的发展速度,但这种焦虑也让个体有时候一下不知道到底往哪去。
一篇叫《中国企业家:丧家式生活》的文章帮大家回忆了这些事:
“9月初,马云集结了全球4万阿里人为18岁的阿里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成人礼,至今杭州的上空还响彻着几万人的欢呼声。
然而,在这喧嚣的背后,回荡着马云曾经那个略显苍凉却无比性情的后悔演说:
我有生以来最大的错误就是创建阿里巴巴,因为工作占据了我的所有时间……如果有来生,不会再做这样的生意……我不想谈论商业,不想工作。
……
工作几乎是(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的全部,他上班不是朝九晚五,而是朝七晚十一,从年初一上到年三十,几十年如一日,而且他没有什么享受,简直就是为了工作而生……”
而在芬兰,我遇到的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人同样至今仍是公司的掌舵者,长年累月满世界空中飞人出差,不辞辛苦为公司寻找机遇。他是因为真正的敬业、热爱而终生工作,而不是生存压力和不安全感。所以,他至今也会在休假时开帆船玩儿。当老板工作这么辛苦,为什么不敢放松下?
另一篇叫《清华教授宁向东:整个社会陷入了一场“忙碌症”》的文章介绍了一本德国人写的书《速度病毒》:“翻译成中文后,名字改成了《为什么我们越来越快》。这本书并没有对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完全否定,它只是揭示了方方面面都在变快的事实,努力让读者看到生活变快的优点和缺点。 往上数四、五代,他们与我们的生活状态完全不同,那是与大自然的规律息息相关的状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没有闹钟,那时叫‘鸡叫头遍’。太阳下山,就意味着休息了。如果不休息,就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属于折腾……”
他说,而现在,我们“不能允许任何低效率行为的存在。我们一旦看到手下的工作不够熟练,一旦看到事情的进程有些缓慢,就会内在产生焦虑,不由自主地发飙。
生活速度越来越快,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真说不清。被别人卖了,还帮着别人数钱,这是我们经常用来嘲笑傻子的话。但在每天忙碌的身影里,我不敢保证自己不是那个傻子。
按道理说,速度时代的来临,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闲暇,但事实上……
为什么我们身边的自然一点点消失了?连清洁的空气都没有了?在我们的生命里,还有多少时间和空间能够安放从容和缓慢?什么时候,我们才不用自己驱使着自己去加班?”
一篇《中国人把日子过反了!》的文章认为,国人体质逐年下降、亚健康,缺乏体质锻炼,“不是因为国人懒,而是各个年龄层次的人把日子都过错了。”
还有一篇文章对刚刚过去的小长假冷眼旁观:大家在国庆长假宁愿挤疯也要出去,还不是因为平时没时间休息……
……
前两天,群里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个视频:一个很大的生产车间,空无一人,只有生产线上的机器忙个不停,24小时不歇地生产着外卖。从淘米煮饭开始到外卖成品包装好,完全不再需要人工,只需要定期维护下机器,能节省极大的人工成本。
大家惊叹着技术的先进,而我想到的是:技术性大面积失业。
说到欧洲慢,再来看看芬兰,我家隔壁一个偌大的公寓楼建筑工地,整天只有几个工人。因为早已经高度机器化了,不是一砖一瓦地去造房子,而是搭积木式地装配式盖楼,不仅极大节约了人工成本,还极大提高了速度。什么意思?
比如一个建卫生间,只需要在工厂生产装配完成一个卫生间的“盒子”,里面洁具等啥都有,只要放进建筑里,外面管子一接好马上就能使用了……
你看到的是效率,我看到的是失业。
欧洲慢,人慢,是因为工业发展速度很高,机器效率太高,所以把人解放出来了,不再需要这么多人力持续工作了。那么,人都去哪儿了?
人去过生活去了。
休闲去了。
去探索人生除了工作劳碌以外的其他可能去了。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懒惰。这是不够上进。这迟早会被发展中国家追上。
那么反观国内,当机器全面代替人的那一天,人去哪呢?每一次机器向人类社会的深度延展,都会导致一些资源被重新配置,导致一些传统行业消失新行业产生,导致根本不可避免的结构性失业和技术性失业。
北欧是出了名的高福利国家,失业不要紧,并不会因此看不起重病,也不会因此老无可依。因为一切社会有兜底。这样的福利也不是所有欧美国家都有。
而你的生活能被兜底吗?
当机器化真正“入侵”的那一天。
你也可以乐观一些考虑,因为国内人工成本相对低,所以有些岗位可以用人力去夯,这样机器进来的必要性似乎没这么强。
但看到那个空无一人的厂房,完全不担心?
最近还有网文说到欧洲慢,他说,欧洲的年轻人懒懒散散,上班时间也在外面闲逛,一看就是发展不行了。
或者你也会想,欧洲青年到底上进吗?
我并不了解全部。从一些指标讲,或许没有中国青年上进。但有一个事实是,他们在读书时可能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能够有发自内心的热忱,而不是主要思考,哪个专业好就业。
一位北欧朋友,喜欢慢工出细活,为了精益求精到极致,也是因为对自己工作真实的兴趣和热爱。而老板也不会赞许他们:真快啊!效率真高!而会说,可以慢一点,不要那么着急,不要没想好就急着去做。
反观我们的学生可能非常勤勉并出类拔萃,但是,是按照兴趣爱好还是按就业行情选专业?就业是按谁给北京户口、哪个单位稳定、哪个公司钱多、哪个公司牛逼还是真的按内心对一份事业一个专业的热望?
对于组织,员工选择喜欢的专业和岗位,那么优秀的人才资源才更能合理配置,真正为组织和社会发挥所长。而对于个体,选择自己真正热爱的事做,心才不会容易累,才会有持续的动力钻研精磨专业本领。
因为速度重要,质量也非常重要。人心不浮地做事,是根本。
折腾消停后,不如稳健前行。
欧洲慢,中国快。如果能慢得对未来持续有安全感,或许人类也未必一定需要多快去发展。
但如果国家地区之间发展速度和境地不平衡,就会有内生焦虑和不安全感。这种群体氛围就会催生个体不敢慢下来。
而对个体来说,快速成长重要,花一些“无用”的时间,探索自己和世界的其他可能性,探索人之为人除了工作以外的向度,似乎也很重要。
—END—
文北极圈恋人原创,部分图来自网络
媒体转载须留言申请授权
否则一律视为侵权
欢迎朋友圈随意转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