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3》崩坏的不止口碑,还有对美食的敬意
千呼万唤,《舌尖上的中国》终于回归了,作为美食纪录片界的大boss,每一个老饕都忘不了深夜被它和口水支配的恐惧。
第三季在定位上很讲究,器、香、宴、养、食,每一集在名字上就透着股高哔格
但播到今晚统共才6期,口碑已经呈现断崖式雪崩,从最开始8.0一路跌到现在4.8,并且还有不断下跌的趋势
可能第一季太过珠玉在前,后来者无论做得如何首先都会被挑剔一把,譬如范丞丞之于范冰冰
但跌成这样就实在太让人意外了,同一个母体孕育出来的作品,《舌尖3》究竟差在哪里?
一、常识性错误,硬伤
一个节目的准确性往往直接表现制作团队的用心与专业程度,《舌尖3》最让人诟病的就是节目里不断出现的常识性低级错误。
比如,强行扯上传统文化的“鲈鱼之思”,却搞错鲈鱼种类,被专业人士啪啪打脸;
强行输出中华文化自豪感,“世界上大概唯独中国厨师,只有一把厨刀,便独闯天涯。”
但基本是个会做菜的就知道,一个专业的厨师一定拥有N把厚薄长短刀口不一的各类型刀具。(图自李安《饮食男女》)
导演甚至勇于触碰目前国内备受争议的“中医食补”领域,《养》篇拍的鱼腥草(又名:折耳根)↓ 说补养身心
但鱼腥草是被专业医生辟谣过的“补品”,内含某种摄入过多会有伤肾的风险的物质,并且这种物质人体无法代谢,会一直累积。
只吃一点还好,但被受众如此广泛的节目推广且不点出危险性,万一盲目迷信的人天天吃大量吃,出了事儿谁来负责?
泡菜篇“取井水,倒入约坛子的五分之一”简直离谱,【生水不腌】是常识,尽量避免微生物滋生的水环境才保持腌菜品的持久、不易变质
还有炖汤篇,骨头居然不焯水、去血水就丢进去炖,非常不卫生
整个药膳部分又掀起了一波“中医是不是伪科学”的争议↓
二、太多若有似无的商业化植入
《舌尖1》带火了无数餐饮、食物、器具,几乎拍什么火什么,一档美食节目背后隐藏的巨大商机,早就成为某些商家眼里的“大肥肉”。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导演组把持不好底线与分寸,《舌尖上的中国》就会沦为一部长篇多样化活体广告。
第三季却频频在这一点上踩雷,比如第二集小吃里的乐山八婆串串,被网友吐槽“并不是当地最正宗的”
那为什么编导偏偏选了这一家呢?“黑幕说”就出来了↓
占据很大篇幅的天津红姐煎饼,刚播出来也立马遭受质疑:红姐做的最难吃、最不正宗
还有第四集煲汤的小姑娘,这↓ 是说怎么煲汤呢,还是宣传某APP上的她们家店?
最抓马是“养”篇里学中医的姑娘自己做口红这部分,不戴手套搞出来的三无产品就是细菌培养皿,就不怕用了得唇炎?
而且小姐姐们做口红用的原料、工具全部都是某宝产品,这算是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呢,还是变相打广告?
甚至涉嫌造假,装口红的空管可都是大牌,希望人家不会反过来找《舌尖3》导演组要版权费
三、拍摄手法不专业
当初《舌尖1》能火遍大江南北,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它精湛的镜头运用,拍出来的食物色泽非常鲜明,隔着镜头都仿佛能感受到浓郁汤汁和色香味儿
不管是食物制作还是成品都使用了大大大大特写,摄影师镜头都快怼到食物上,充分还原美食的各种细节
但这点却成了《舌尖3》的弱项,少用特写、多用全景和中景,拍出来的“美食”缺少美感,很敷衍
这道花了大力气描摹的金边白菜,居然有点炒糊了,kidding me???
镜头运用也不合理,该对焦的菜品居然全程虚掉,让观众看油吗?
居然还有摆拍的。。。这还是力求还原真实的纪录片么orz。。。
四、莫名其妙的知音体故事
《舌尖1》一个很成功的点,是用扎根于中华文化的人文故事串起了一道道琳琅满目的美食,使这部作品有美味更有感动,暖胃更暖心。
后两部自然想继续把这个特色发扬光大,但到第三季,这种“故事性”似乎有些变了味儿。
比如乐山串串选的这家主人公,女婿原本是出身于医学世家的医生,为了爱情与妻子一起回到家乡
却被丈母娘要求从此放弃医学生涯,转而与妻子继承娘家的麻辣烫事业(这里还存在一个串串能不能统称为麻辣烫的争议)。
理由呢,就是老丈人不愿意承担这门生意,多年一个人撑店的丈母娘不想女儿延续她的辛苦,所以“命令”女婿必须放弃自己的事业来帮女儿
这样真的合理?一个合格的医生需要多少人力物力、个人努力才能培育出来,女婿的事业就这么被直接终止了?
最后居然还要用“家庭美满”来蒙混过去,科科,如果把这个故事的性别转换一下,妻子被夫家要求放弃事业投身家庭,绝对会被喷死。
还有第五集的“食”,食人故事讲得太刻意,为了刻画摔面师傅日常工作太忙碌、好不容易抽个空去学校看看女儿,师傅突然就哭了
我:???为什么拍食物不用大特写,这个时候反而要用啊!!??
内天津二级营养师妈妈,每天早起给老公女儿做爱心早餐,从原料开始每一步都自己亲手制作
接着节目组告诉我们,这位热爱生活热爱美食的妈妈得了重病,突然开始催泪煽情不拉不拉
虽然这么说显得很没同情心,但。。。我是不小心打开了舌尖上的感动中国吗。。。这跟“美食”到底有什么关系???
曾经享誉全世界的大IP如今变成了大笑话,每一个见证过当年《舌尖》创造历史的观众,都会感到心痛吧。
其实第二季刚播时也被骂得很惨,但也没有第三季这么失败,最核心的原因,可能是第三季失去了对食物本身的敬意。
每一集好像重点都不在食物本身,随便拍几个镜头就开始扯情怀。
灶具重点不放在如何与食物结合、创造上,而是讲各种器具的历史与做法。我们想看美食,并不想看一口铁锅成型的十八个步骤
家宴的重点不放在席面上的菜,而是讲礼教以及这位武术师傅的收徒之路。
写小吃却把描述游子思乡情作为重点,把河南的胡辣汤放到杭州,搞得杭州人与河南人都不开心。
而且就这稀了吧唧、没几块料的汤水,哪称得上“胡辣汤”的名头?过分强调表现故事性,却失去了食物的道地与正宗,堪称败笔。
“养”与“食”就更不必说了,没留下什么印象深刻的餐点,全都是一个又一个并不感人的感人故事,没劲透了
食物从“灵魂”变成了“配角”,能搞出这么一道卖相就倒人胃口的酒糟芋头面,《舌尖3》导演估计压根儿不爱【吃】。
今晚播出的第6集“点心”似乎把《舌尖3》的口碑稍微拉回一点,“是难得食物做主角的一集”
但也并没有止住评分的持续下跌,截止发稿前已经跌到4.7
这一季换了导演组的《舌尖》太让人失望,嘴馋的同志们可以去找《寻味顺德》和《舌尖上的新年》,这才是原班人马的新作品喏~
分享是最好的打赏
喜欢这篇文章就转发到朋友圈噢
局长疼你~
- 往期精彩回顾 -
油腻中年陈道明 | 章子怡 | 范冰冰 | 韩庚 | 陈道明 | 林丹 | 苏有朋 | 景甜 | 任嘉伦 | 张柏芝 | 杜淳 | 韩雪 | 杨旭文 | 陈翔 ·毛晓彤 | 贾乃亮 | 马景涛 | 周一围 | 尔冬升 | 汪东城 · 炎亚纶 | 张韶涵 | GAI | 曾志伟 | 马苏 | PGone | 泰迪姐妹团 | 陈伟霆 | papi酱 | 王思聪 | 李小璐 | 张翰 · 娜扎 | 朱时茂 | 《芳华》林丁丁 | 刘亦菲 | 夹缝中的艺统 | 张一山 | 胡一天 | 陈意涵 | 何洁 | 侯耀华 | 袁立 | 欧豪 · 马思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