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要文精读 | 石中英:自杀问题的教育哲学省思

石中英 教育学与生活 2021-09-15

NO.001
作者:石中英
导读:小智博士



本文旨在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人为什么要自杀?第二,教育能够为预防和干预自杀做些什么?针对第一个问题,作者首先梳理了以往社会学和心理学关于自杀原因的分析和解释。以迪尔凯姆为代表的社会学家对“自杀的社会性质”的探讨,只限于自杀率与各种社会因素关系的线性描述;而以弗洛伊德和门林格尔为代表的精神分析派学者提出的“死亡本能”及其投射的路线转向的观点,在经验层面上很难得到证实;我国心理学界习惯上将自杀看成是人格障碍特别是抑郁症的结果,尤其值得商榷。基于对自杀者遗书的分析和个人的观察、阅读与省思,作者一言以蔽之,自杀源于人生意义的匮乏。所谓人生意义,有别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指对人生事实有用性的评价,而人生意义则是对人生价值合理性进行的反思与体验。如果人们在对自己所坚持或追求的某一种价值目标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后产生了否定性的体验,即这一价值目标的合理性丧失,他就会感到“无意义”,同时伴随着“荒谬”“可笑”“不可理喻”等心理感觉和精神体验;如果这种丧失合理性的价值目标是个人价值体系中的核心价值,那么个人反思后所产生的无意义感就有可能扩展到整个的人生;如果个人不能重建这种核心价值的合理性,那么这种强烈的、持续的人生无意义感就会将其引向死亡的道路。要想与人生意义的匮乏做斗争,发挥预防和干预自杀的作用,教育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第一,教育者必须放弃自杀问题上的鸵鸟心态,明确自己在这方面所担负的神圣责任。第二,对意义危机的社会根源,诸如信仰缺失、个人主义盛行、狭隘功利主义扩展等,要有全面了解和深刻把握,从源头上为价值合理性的获得或重建创造条件。第三,对价值观教育进行深刻反省,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引导学生对价值目标进行理性辩护和反思。第四,认真研究和加强以“意义的唤醒”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突出整个教育的人文性。第五,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对于人生问题的敏锐洞察力,让教师成为学生意义危机的最早发现者和最先救助者。本文最大的启发是,教育应该教人活,预防和干预学生自杀不仅是心理健康工作者的事,更是每个教育者的道义责任。
 
自杀问题的教育哲学省思石中英摘要:自杀是当今社会的瘟疫,是人道主义的灾难。以往社会学和心理学有关自杀问题的分析和解释是有局限性的。社会性伤害事件以及精神系统的疾病不足以直接导致人们的自杀。直接导致人们自杀的原因是人生意义感的匮乏。人生意义与人生的事实以及人生的价值不同,是对人生价值合理性的反思与体验。人生意义的匮乏源于人生所依据的价值特别是核心价值缺乏合理性或原有合理性丧失。教育在人生意义包括青少年学生人生意义救治方面应该有所作为,也能够有所作为。为此,教育者必须明确自己在这方面的责任,对造成意义危机的社会根源有清醒认识,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理性,强化人文教育和教育的人文性,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对于人生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关键词:自杀;人生意义;价值理性;教育哲学出处:石中英.自杀问题的教育哲学省思[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16-23.作者简介:石中英,安徽人,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明远教育书院院长。(此文发表时,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①约公元前278年6月27日(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汨罗江自杀,终年61岁左右。

②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自刎,时方31岁。

③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在厄里帕海峡跳海自杀,终年62岁。

④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他经常用来打猎的猎枪自杀,终年62岁。

⑤1890年7月27日,凡高在荷兰奥维尔小镇的一处麦田边开枪自杀,年仅37岁。

⑥2004年4月1日,张国荣从香港中环文华东方酒店跳楼自杀,年仅46岁。

①门林格尔也注意到,“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原以为社会对这个问题会有广泛的兴趣,关于这个问题的许多研究会日益取得进展,我们的医学杂志会登载这方面的文章,我们的图书馆会容纳这方面的书刊。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固然有大量小说、剧本、传奇描写了自杀——想象中的自杀,然而涉及这个问题的科学文献却惊人地少。我认为,这不过是再一次证明了与这个问题有关的禁忌,这种禁忌与一种受到强烈压抑的情绪有关。人们不喜欢严肃地、如实地思考自杀问题。”(〔美〕门林格尔:《人对抗自己——自杀心理研究》,冯川译,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页)这种自杀的禁忌在中国社会也是普遍存在的,以至于一些自杀事件被假称为交通事故、他杀、火灾死亡、暴病死亡等等。

②集体自杀的提议者因为对他者实施劝导、诱惑或胁迫行为有谋杀的嫌疑,应该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审查。

③一些哲学家像尼采、萨特等人,尽管也写过论自杀的文字,但都限于对自杀这种现象的评论,把它作为道德论述的起点,对自杀本身进行探究和系统解释的文字不是很多。

①通过分析自杀者留下的遗书来研究自杀问题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一般可以确定,自杀者在生命最后关头所留下的文字是可信的。透过这些文字可以探测他们内心的秘密和生命不能承受的重负。不过,迪尔凯姆也提醒说,自杀者通过遗书向我们提供的秘密并不充分,有些人没有留下遗书,有些人会在遗书中过分地夸大他自己所受到的伤害,因此研究者很难从遗书研究中得出客观的结论。(参见〔法〕迪尔凯姆:《自杀论》,冯韵文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36页)这种提醒是重要的、建设性的,但是并不能否认遗书研究的价值。毕竟,遗书是我们可以理解自杀者精神世界的惟一通道。

①举例来说,一位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院长向刚刚被确定录取的某位大四同学祝贺,原本以为该同学会高兴得不得了,哪知道他的反应很漠然。他面无表情地说:“老师,可是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考研究生。”考上研究生,应该算是实现了他的预期目的或价值,但是,考上研究生对于他来说却并没有意义感,原因在于这个目的或目标的选择是不合理的、非自主的、偶然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种无意义感的体验还有很多。

①有的人可能要辩护说,学校现在不是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并设置了心理咨询室吗?这说明学校非常重现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主动采取措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根据我们以上对自杀问题的分析,自杀问题的主要根源不在于心理疾病,而在于人生意义的匮乏,在于人生所信奉的一些价值合理性的丧失。因此,目前学校采取的措施对于预防和干预自杀来说,尽管是必要的,但还是不充分的,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

【参考文献】

[1]王卫红.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法〕迪尔凯姆.自杀论[M].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美〕门林格尔.人对抗自己——自杀心理研究[M].冯川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4]〔奥〕弗兰克.活出意义来[M].赵可式,等译.北京:生活·读书·知新三联书店,1991.

[5]姚新中,焦国成.中西方人生哲学比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6]傅敏.傅雷家书(增补本)[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版权声明:论文原文的著作权属其作者所有。导读文字为本号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重磅 | 2021版CSSCI完整发布,收录教育学C刊40种,C扩18种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1836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干货 | 统编本《语文》1~6年级古诗词汇总(2021版)
END

本号主编:小智博士

责任编辑:学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