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世界》|| 2021年第11期目录、摘要
目录
庆祝建党一百周年
中国战胜农村贫困的百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 杨灿明(1)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强民富”思想的理论嬗变与实践探索 / 黄茂兴 叶琪(15) 健康中国 百年求索——党领导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及经验 / 费太安(26)
经济学
赋能型政府——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建构 / 黄先海 宋学印(41) 政府消费的生产性——基于生产网络模型的刻画、分解和检验 / 齐鹰飞 李苑菲(56) 竞争规避与银行金融创新扩散——基于同质化视角的实证检验 / 尹振涛 李泽广(71) 减税效率的提升路径——来自结构性减税时期小微企业应税收入弹性的证据 / 李昊楠(90) 传统商业文化的长期经济影响——基于明清商帮的实证研究 / 刘蓝予 周黎安 吴琦(106) 城市群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劳动力工资溢价 / 李培鑫 张学良(121)
工商管理
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使命嵌入与模式选择——基于3家中央企业数字化典型实践的案例研究 / 戚聿东 杜博 温馨(137) 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过程的质性元分析研究 / 陈小梅 等(159) 中国企业“双循环”中开放式创新网络的平衡效应——基于数字赋能与组织柔性的考察 / 杨震宁 等(184)
管理科学与工程
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创新与实践 / 樊启祥 等(206) 数智化使能运营管理变革:从供应链到供应链生态系统 / 陈剑 刘运辉(227)
摘要
01
中国战胜农村贫困的百年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
作者:
杨灿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税务学院、收入分配与现代财政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摘要:理解中国战胜农村贫困的百年实践,需立足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脉络;读懂中国特色减贫思想,需紧扣中国减贫的价值理念,把握中国减贫实践的历史逻辑、制度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中国消除农村贫困主要经历了5个阶段,即初心与使命驱动下的革命式减贫阶段、制度保障下的救济式扶贫阶段、深化农村改革下的开发式扶贫、市场化导向下的培育内生动力减贫阶段,以及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阶段。各历史阶段的减贫战略,在思想与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减贫理论与实践探索的融合、发展与创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精准扶贫思想,既是历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减贫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也是在农村减贫实践探索中的重大创新,且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相适应。中国消除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农村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带动力量,但更重要的是探索出了融合“理论、理念、制度和机制”为一体的综合性减贫体系,即创新发展了中国特色的减贫理论,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引,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构建了“政府、市场和社会”多方联动的减贫机制,从而形成了值得国际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建党百年 全面小康 农村贫困 减贫成效 精准扶贫
02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国强民富”思想的理论嬗变与实践探索
作者:
黄茂兴(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叶琪(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追求“国强民富”的奋斗历程中,广泛汲取了古今中外的治国富民思维,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中国特殊的国情,历经百年的探索和完善,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国强民富”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从革命、工业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艰苦卓绝的探索实践,实现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从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国强民富”的伟大成就,彰显了“国强民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理论创新、目标追求中表现出的重要特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国强民富”思想也形成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南、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改革开放为必由之路、坚持以人为本为坚强基石、坚持和平稳定为重要支撑等宝贵经验。
关键词:建党百年 中国共产党 “国强民富”思想 理论嬗变 实践探索
03
健康中国 百年求索——党领导下的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历程及经验
作者:
费太安(国家信息中心)
摘要:医疗卫生事业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是世界性难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既有经济性因素,也是政党价值观最鲜明的体现。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宗旨,决定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超经济属性。党执政理念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螺旋式上升。进入新时代,要着眼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将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将医疗卫生制度提升到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将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内容。
关键词:医疗卫生体制 执政理念 新发展格局 健康中国
04
赋能型政府
——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建构
作者:
黄先海(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宋学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
摘要: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及交互关系研究,是整个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主题与主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已形成广泛共识,但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仍处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前沿与争议焦点。本文基于对工业革命起始至今250余年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守夜型政府、规制型政府以及发展型政府的理论成果与政策经验吸收基础上,提出赋能型政府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下,对市场主体资源配置和动态竞争能力进行中立赋能,实现市场增进、分配优化与整体可持续增长的政府行为理论。赋能型政府具有三大特征:(1)规避知识约束和俘获困境,提升政府介入效率;(2)增进市场主体的资源横向配置能力与代际更新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3)在跨期福利最大化条件下提高社会加总技术进步率,提升动态增长效率。赋能型政府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与升华,形成立足中国特色、兼容世界共性的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框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与理论创新。
关键词:赋能型政府 市场配置 竞争增进 动态效率
05
政府消费的生产性
——基于生产网络模型的刻画、分解和检验
作者:
齐鹰飞(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李苑菲(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在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且减税降费规模扩大背景下,政府迫切需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而其基本前提是对各类财政支出如何影响经济做出研判。本文就政府消费是否通过生产率渠道作用于经济以及如何作用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通过将政府消费引入带有生产网络的多部门一般均衡框架,本文实现了政府消费生产性效应和需求侧效应的刻画和分解,明晰了政府消费冲击借助生产率渠道在生产网络中放大和扩散的传导机制。基于以上理论分解,本文利用工具变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发现政府消费具有显著的生产性效应,该效应作用于行业生产率进而影响产出的过程具有4年时滞。这些研究发现对财政政策制定,特别是财政支出的结构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政府消费 生产网络 一般均衡 工具变量
06
竞争规避与银行金融创新扩散
——基于同质化视角的实证检验
作者:
尹振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
李泽广(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摘要:金融创新是金融业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而同质化背景下的竞争策略对于银行的金融创新又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构建模型并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探寻了不同“并驾齐驱”型银行群组之间金融创新扩散的变化趋势和驱动变量,揭示出“竞争规避”机制在不同银行群组间的创新效仿行为中的关键角色。应用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本文发现传统信贷市场竞争度的提升会加快金融创新业务的扩散,且竞争的加剧会强化金融创新在相似银行之间的扩散效应。本文还发现尽管整体上在传统信贷市场具有强市场势力的银行创新强度明显弱于其他银行,然而这些银行仍然会对与其同质化水平较高银行的创新行为作出明显反应。本文通过分析银行同质化竞争与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活动的动机,揭示银行间金融创新扩散的机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 竞争规避 同质化 金融创新 创新扩散
07
减税效率的提升路径——来自结构性减税时期小微企业应税收入弹性的证据
作者:
李昊楠(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摘要:减税政策的目标是最小的减税力度实现最大的社会福利增加值。而应税收入弹性反映了税收的超额负担,对寻找减税效率提升路径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利用2011~2013年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形成的间断点,采用Bunching对小微企业应税收入弹性进行估计,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结构性减税时期我国小微企业整体应税收入弹性较低,其中应税收入3万元和6万元周围企业的应税收入弹性相对较高。应税收入30万元、6万元和3万元周围企业的应税收入弹性分别为0.05、0.20和0.37,意味着税率每降低1%,分别会减少1.69%、4.96%和9.15%的无谓损失。为了提高整体的减税效率,应当将小微企业减税重点放在应税收入弹性较高的群体。
关键词:减税效率 应税收入弹性 聚束(Bunching) 小微企业
08
传统商业文化的长期经济影响
——基于明清商帮的实证研究
作者:
刘蓝予(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
周黎安(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吴琦(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
摘要:本文利用明清时期县级层面的商帮数据,对以明清商帮为代表的传统商业文化对当代经济发展的长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明清时期商帮活跃地区当代经济发展水平更高。进一步分析发现,在这些传统商业文化浓厚的地区,居民创业更活跃、教育水平更高、社会交往更频繁、互助行为更多,非国有企业兴办更繁荣,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更为多元广泛、实收资本规模更大,传统商业文化通过个体、企业和行业3个层面的作用机制对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的长期影响。本文首次利用详实数据,提供了传统商业文化长期经济影响的系统证据,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中国奇迹的历史文化根基。
关键词:传统商业文化 商帮 非国有经济 创业行为 人力资本
09
城市群集聚空间外部性与劳动力工资溢价
作者:
李培鑫(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张学良(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
摘要:在城市群日益崛起的背景下,本文重点关注集聚经济空间从城市向城市群的扩展。城市群的发展体现了生产从企业聚集到产业聚集再到城市聚集的延伸,能够实现要素在超越单一城市的城市体系内流动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空间外部经济效应,经济主体不仅会受到本地集聚的影响,也会享受到由群内其他城市的共同集聚所带来的好处。通过构建一个考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上下游关联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框架,我们对此进行了解释。将城市群空间数据与劳动力微观调查数据相结合,本文从城市群工资溢价的视角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除了所在城市自身的规模,城市群内其他城市形成的集聚规模也能够产生显著的收入溢价,规模扩大一倍,劳动力收入会提高6.7%~8.0%,将城市群集聚规模在中心与非中心城市、不同地理空间分解并进行相关稳健性检验,这种影响仍都显著存在,另外分样本的估计结果显示不同技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城市的样本都能够从中受益。文章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则表明,产业功能的跨城市分工及其相互关联、知识和技术的溢出、市场的一体发展以及由多中心带来的对拥挤效应的缓解是城市群集聚空间外部性的重要来源。从本文结论出发,我国区域发展要进一步发挥城市群的集聚优势,依托城市群的空间主体作用加强国内大循环,不断推动新发展格局的有效实现。
关键词:城市群 集聚经济 工资溢价 空间外部性
10
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使命嵌入与模式选择——基于3家中央企业数字化典型实践的案例研究
作者:
戚聿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杜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温馨(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摘要: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面临功能使命新内涵、分类改革新思路和数字化发展新趋势的嵌套融合,要求国有企业创新开展数字化战略变革,支撑企业高质量履行国家使命。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基于3家中央企业的数字化变革实践,系统探索国家使命嵌入国有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机制与路径,以及在不同使命导向下国有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模式选择。研究发现:(1)新时期国有企业聚焦经济发展、战略支撑和公共服务的功能使命,由商业功能性、战略功能性和公共功能性国有企业分类承担;(2)基于“定位机制—映射机制”的“外循环”路径和国有资本战略定位的“内衔接”路径构成了国家使命对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双重双向”嵌入机制,引领国有企业构建市场导向型、能力导向型和公共导向型的数字化变革模式;(3)3类变革模式分别产生了敏捷强化、韧性强化和适应性强化的作用机制,支撑国有企业分类履行功能使命。本文通过构建国家使命导向下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的理论模型,试图弥补国有企业数字化战略变革模式整合不足等研究缺口,并揭示数字化战略变革支撑国有企业履行功能使命的中介作用机制。
关键词:国家使命 国有企业 功能分类 双向嵌入 数字化战略变革
11
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过程的质性元分析研究
作者:
陈小梅(广东工业大学)
吴小节(广东工业大学)
汪秀琼(华南理工大学)
蓝海林(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逆向跨国并购通常指新兴经济体企业通过并购发达国家企业以获取战略性资源的国际化经营行为。新兴经济体企业在逆向跨国并购中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特征选择相应的整合战略以应对合法化要求呢?论文基于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的25篇初始案例研究,使用质性元分析法,通过摘录、编码、归类过程,系统地分析了“制度—资源”二元交互驱动的战略决策情境与中国企业逆向并购整合过程的匹配关系,进一步探讨不同利益相关者响应行为及其背后的作用机制,进而构建了一个整合的C-B-D(Context- Behavior-Decision)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逆向并购整合模式有4种,分别是“无为而治”型、“轻触”型、“支持性合作伙伴”型和“重触”型。不同利益相关者通过四类不同的组织身份管理、资源整合、社会网络、制度/文化应对机制决定了不同的并购整合模式选择。研究结论对推动中国企业逆向跨国并购整合过程的学术研究和管理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逆向跨国并购 并购整合过程 整合模式 制度差异 模式匹配 质性元分析
12
中国企业“双循环”中开放式创新网络的平衡效应——基于数字赋能与组织柔性的考察
作者:
杨震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侯一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
李德辉(四川大学商学院)
吴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创新环境的变化,企业所依赖的创新资源和创新形式都呈现出指数型增长,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创新的主流范式。企业如何在国内创新网络与全球创新网络的“双循环”中实现平衡,并充分利用数字赋能和组织柔性的作用以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讨论了国内创新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以及数字赋能和组织柔性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开放式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因国内创新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而存在异质性作用;第二,创新网络嵌入链接的建立必然需要企业付出相应的成本,企业过度嵌入全球创新网络会对创新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第三,国内创新网络和全球创新网络之间的平衡对企业的经营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构建的综合平衡与相对平衡指标显示适度的平衡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第四,数字化和组织结构的革新正在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能够对国内和全球创新网络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产生调节作用;第五,实践中创新网络嵌入中的平衡显示出“双循环”战略的重要作用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 数字化转型 组织柔性 创新能力
13
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创新与实践
作者:
樊启祥(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陆佑楣(中国工程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李果(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
强茂山(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林鹏(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
刘益勇(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邬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面临建设环境复杂、资源流动强、工程规模大、技术难度高、施工风险多、建设历时长等管理挑战,通过智能建造管理实现高质量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围绕金沙江下游大型水电工程建设的安全、质量、环保、工期及造价等管理内容,提出了水电工程智能建造管理定义、特征和体系,构建了工程建设智能建造“全面感知、真实分析、实时控制”闭环控制管理理论;其次,面向电站设计、建设、运行的全生命期,围绕工程建设中资源投入、工艺过程、业务流程、结构性态、工程进度及实物成本等六大管理要素,以建筑物结构性态安全为核心,构建了深度融合关键智能建造技术的实时动态分析、耦合仿真预测和交互协同调控的智能化管理方法;最后,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构建了智能建造工程数据系统DIM和集成应用GIS+BIM+MIS技术的智能建造管理平台iDam,研发智能化控制成套设备和应用软件,并通过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及协同创新,达到优质安全绿色高效的工程建设绩效,实现价值创造。智能建造管理成果在金沙江溪洛渡300m级高拱坝智能化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乌东德、白鹤滩大坝工程中全面深化应用,也可在大型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水电工程 智能建造 智能管理 闭环控制 价值创造
14
数智化使能运营管理变革:从供应链到供应链生态系统
作者:
陈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刘运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数字智能技术同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推动着供应链产生深刻变革,为满足客户越来越升级的个性化需求,企业从提供产品到提供集成式、具有开放扩展功能的数字—服务—产品包。在网络化、动态化、虚实结合的供应链基础上,基于相互交叉、相互补充的供需关系,形成了成员间相互依赖、关联互动、共生共存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围绕数智化使能运营管理变革,本文通过梳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和演化历程,将供应链生态系统定义为:围绕数字—服务—产品包,由供应链群落的各类主体关联互动而形成的生态系统;随后,从空间视角的拓扑结构、时间视角的动态结构和系统视角的交互结构3个视角提出分析框架;进而,重点考察适应性、涌现性和进化性这3种主要特性;最后,本文指出:供应链生态系统的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参与者行为、产品创造策略、竞争模式等方面。
关键词:数智化 供应链 生态系统 群落 进化性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管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