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世界》|| 2023年第5期目录、摘要

(点击图片订阅电子刊)

目录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现代化新征程中农业发展范式的创新——兼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创新研究

    / 洪银兴  杨玉珍(1)

经济学

  • 国债流动性效应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机制

    / 张成思  刘瑶琚  王芳(9)

  • 财政纵向失衡、地方激励异化与企业投资

    / 蔡庆丰  陈熠辉(25)

  • 双循环技术溢出视角下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传导测算

    / 刘维林  程倩  余泳泽(38)

农业·农村·农民

  • 关系治理、契约治理与农业产业生态系统演进

    / 于滨铜  王志刚(54)

  • 信贷约束下的农业保险需求高估问题: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

    / 易福金  燕菲儿  王金霞(78)

工商管理

  • 供应链金融如何促进供应链低碳发展?——基于国网英大的创新实践

    / 宋华  韩梦玮  胡雪芹(93)

  • 当创意遇到智能: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案例研究

    / 吴小龙  肖静华  吴记(112)

  • 产业集群赋能平台从何而来:功能开发与信任构建共演的视角

    / 金杨华  等(127)

管理科学与工程

  • 机器学习与用户行为中的偏差问题:知偏识正的洞察

    / 郭迅华  等(145)

  • 基于深度增强学习的个性化动态促销

    / 张诚  等(160)

  • 计算实验金融工程:大数据驱动的金融管理决策工具

    / 张维  等(173)

  • 面向复杂决策场景的认知图谱构建与分析

/ 郑晓龙  白松冉  曾大军(188)

摘要

01

现代化新征程中农业发展范式的创新——兼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创新研究

作者:

洪银兴(南京大学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杨玉珍(南京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摘要: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其理论范式也是中国发展经济学的重要内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目标是:以农业高质高效为目标的农业现代化;以乡村宜居宜业为目标的乡村振兴;以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的农民现代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发展范式的创新或转变:由非农发展的带动转向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由追求农业剩余范式转向品质加附加值模式;农业发展基本要素由土地和劳动力转向科技和人力资本等现代要素;城市化的内涵转变为在农村城镇创建相当于城市水准的现代生活条件。发展范式这4个转变在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同时能够实现农民的富裕富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范式可以溯源到发展经济学的一般理论,但中国的农业农村发展范式的创造体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拓展,是中国发展理论对发展经济学新进展的新贡献。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振兴  农业发展范式

02

国债流动性效应与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机制

作者:

张成思(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刘瑶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王芳(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摘要:国债兼具财政和金融功能,对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意义重大。从政策角度看,国债和货币是反映宏观政策调控行为的核心变量,从流动性角度看,两者又是经济体中最具流动性的金融资产。本文创新性地将货币和国债同时引入资产流动性摩擦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以期基于更丰富的信息集来刻画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用以分析流动性冲击下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机制。运用中国数据对模型系统进行校准和贝叶斯估计发现:在流动性冲击下,单独使用盯住资产流动性的货币政策会引发公共流动性供给总量收缩和流动性溢价攀升的问题,而盯住流动性溢价的税率政策不仅能够通过增大国债供应提高公共流动性供给总量,还通过缓解经济体对流动性的需求稳定了流动性溢价,因此能够配合货币政策更好地应对流动性冲击。本文研究有助于理解单一宏观政策在应对流动性冲击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提供了新的参考思路。

关键词:流动性冲击  国债流动性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

03

财政纵向失衡、地方激励异化与企业投资

作者:

蔡庆丰(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陈熠辉(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摘要:在“收入集权,支出分权”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的财政纵向失衡可能引发地方激励异化,进而对辖区内企业的投融资决策产生影响。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表明地方政府财政纵向失衡会显著提升区域内企业的投资支出水平。机制检验表明,政策扶持力度增强和土地价格上升是财政纵向失衡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正向渠道;而财政纵向失衡带来的政府投资增加是影响企业投资支出的负向渠道。异质性检验发现,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投资的促进效应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市场化程度地区和高经济竞争地区更加明显。此外,财政纵向失衡对企业投资的促进效应是偏离最优效率水平的,主要体现在增加了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本文的研究发现揭示了各层级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影响辖区内企业决策的微观机制,将有助于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助力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财政纵向失衡  企业投资  地方激励异化  公共池效应  预算软约束

04

双循环技术溢出视角下中国产业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研究——基于全球生产网络下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传导测算

作者:

刘维林(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南开大学数字经济交叉科学中心)

程倩(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余泳泽(南京财经大学财税学院)

摘要:全球生产网络的技术溢出传导效应打破了技术进步的独立性假设,而以往全要素生产率测算较少考虑网络循环效应的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来考察技术进步的网络传导效应,结合“空间—时变”随机前沿参数估计方法和国内国际循环外溢乘数的分解,实证考察了双循环条件下国家和产业层面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溢出效应。研究发现,考察期内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呈逐渐放缓态势,其中国际循环的网络效应在金融危机后受全球价值链收缩的冲击较大,而国内循环的网络效应则为产业技术升级提供了重要的内生动力,制造业是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技术进步的网络效应对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呈上升趋势,说明中国不仅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也是推动世界技术进步的重要引擎。

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双循环  空间时变随机前沿

05

关系治理、契约治理与农业产业生态系统演进

作者:

于滨铜(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王志刚(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农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与发展是促进中国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和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但鲜有文献关注治理机制对其发展演进的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社会生态系统(Social Ecological System,SES)分析框架,构建了农业产业生态系统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行动主体跨期博弈模型,剖析了关系和契约治理机制在系统发展不同阶段治理绩效的相对变化及其对系统演进的影响,并基于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开原胜利牧业主导下的农业产业生态系统进行了案例分析。理论结合案例分析表明:农业产业生态系统演进路径呈现关系治理不断减弱、契约治理不断增强的绩效特征;发展初期,关系治理对促进农业产业生态系统的合作化建立起到主要作用;发展中期,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优势互补、纵向嵌合形成协同治理效应,对促进产业化快速深入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发展成熟期,契约治理基于系统演进情境不断优化设计,拓展有限理性,对促进产业化稳固可持续发展起到主导作用。本文研究发现丰富了农业产业生态系统理论内涵,揭示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中治理机制动态调适的优化规律,拓宽了产业化集体行动研究的理论边界。

关键词:关系治理  契约治理  SES分析框架  农业产业生态系统  纵向案例研究

06

信贷约束下的农业保险需求高估问题:理论解释与经验证据

作者:

易福金(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燕菲儿(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王金霞(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摘要:农业保险有效需求是中国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面对农村金融市场发育滞后的现状,信贷约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支付能力,削弱了农业保险的实际需求,进而降低了每年财政资金补贴保费的使用效率。本文以旱灾为例,构建农户跨期经营决策模型,利用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在河南、河北两个农业大省9个县开展的为期15年跟踪调查数据,通过显示性偏好方法探讨了农村广泛存在的信贷约束对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1)忽视信贷约束使得农业保险的真实需求被严重高估;(2)在不完善的农村信贷市场中,政府的保费补贴政策对农业保险购买意愿拉动作用有限,尤其难以达到无信贷约束下的需求水平,导致财政补贴农业的效率降低。换句话说,进一步完善农村信贷市场以激发农业保险需求,有助于提升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的效率。

关键词:农业保险  需求  保费补贴  信贷约束

07

供应链金融如何促进供应链低碳发展?——基于国网英大的创新实践

作者:

宋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新疆财经大学)

韩梦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胡雪芹(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摘要:供应链金融被认为是在产业生态层面落实“双碳”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从资源编排理论和协同演进理论视角出发,以国网英大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供应链金融助推供应链低碳发展的过程以及金融服务提供商发挥的功能。研究发现,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动态服务过程,其通过协助组合低碳资源、推动形成低碳能力、促进创造生态价值3个环节助推供应链低碳发展。供应链金融通过发挥激励、赋能和使能的“三元作用”,推动由企业低碳承诺能力,到供应链低碳联结能力,再到生态低碳一致能力的跃迁。而金融服务提供商在此过程中通过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编排,先后发挥了信用中介、服务中介和价值中介的递进式“三重中介”功能。本文丰富了低碳发展情境下企业资源能力协同演进路径和+供应链金融作用机理研究,并且深化了金融服务提供商功能领域的探索。

关键词:资源编排理论  协同演进理论  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低碳发展  案例研究

08

当创意遇到智能: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案例研究

作者:

吴小龙(中山大学商学院)

肖静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吴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市场供给的竞争加剧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多变,企业既希望能创造原创性的产品,又希望能高效匹配用户的异质需求,二者兼顾对产品创新而言是巨大挑战。然而,AI的出现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条件。本文基于一家智能创意广告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人与AI的协同既能有助于实现创意的多样化,又能有效匹配用户的异质需求,据此提出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模式。研究表明:(1)大数据构成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资源基础,AI智能设计、联合计算和即时分析构成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能力基础;(2)产品创意智能化、异质匹配与市场洞察、产品创意更新构成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过程机制;(3)人与AI的协同不仅有助于促进产品创意与用户异质需求的匹配,还有助于启发人的创意思维,从而实现创意与效率的平衡。由此,将现有AI作为产品创新辅助工具的研究拓展为AI作为创新主体与人协同创新的研究,提出人与AI协同的产品创新启发式验证,区别于以往研究的经验验证与数据验证而形成创新,丰富数字经济时代的产品创新理论内涵,为企业应对产品创新中创意与效率的兼顾难题提供启示。

关键词:产品创新  人工智能  人机协同  启发式验证

09

产业集群赋能平台从何而来:功能开发与信任构建共演的视角

作者:

金杨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

施荣荣(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吴波(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

王节祥(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产业集群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形态,量大面广的集群中小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是现实难点。已有研究指出借助大平台赋能是推进集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但需要追问的是产业集群赋能平台从何而来?对此,本文理论抽样物产中大化工集团进入浙江海宁经编产业集群,构建“经编产业集成服务平台”的案例开展研究,归纳出一条集群外部企业联合集群企业和区域政府共同构建平台的路径。研究发现:产业集群赋能平台构建是功能开发行为与信任构建行为的共演,推动平台螺旋式成长的过程。具体包括“统一平台价值认知”“沉淀平台数据资源”和“挖掘平台数据价值”3个阶段。首先,平台构建以“统一平台价值认知”为起点,通过“平台用户痛点挖掘”和“数据价值主张形成”的功能开发行为,指引推进“制度信任构建”,吸引天使用户加入共创,获取价值反馈;其次,推进“沉淀平台数据资源”,通过“平台数据获取”和“平台数据汇聚”的功能开发行为,形成数字工具,服务“关系信任构建”,进而促进平台与用户共创、强化数据获取的深度;最后,发力“挖掘平台数据价值”,通过“数据驱动效率提升”和“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的功能开发行为,支撑“计算信任构建”,快速提升用户数据规模,进而服务平台功能的持续升级。本文为产业平台构建研究贡献了“功能开发与信任构建共演”的新视角,并且在数字平台情境下深化了多维度信任及其动态性的研究。

关键词:产业集群赋能平台  平台构建  数字技术  信任  共演

10

机器学习与用户行为中的偏差问题:知偏识正的洞察

作者:

郭迅华(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吴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

卫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国青(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大数据环境下基于数智技术的管理决策广泛使用机器学习方法,利用用户行为数据以训练模型。然而,机器学习方法在数据使用和模型训练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模型偏差(包括数据观测和提取中的采样偏差以及模型构建中的拟合偏差);同时,在情境应用中,模型所做出的预测和推荐会对不同用户的感知、态度、行为选择和观点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成行为偏差(包括用户活动的选择偏差和行为表现的表达偏差)。一方面,行为偏差被带入到用户行为数据中,通过算法训练的过程被机器学习模型所习得,产生新的模型偏差;另一方面,模型偏差在系统应用中被输出,在情境交互中干扰用户的自选择及行动,引发新的行为偏差。这样的循环使得模型偏差和行为偏差往复重塑,在交互和习得过程中持续放大和扩散,不仅会导致模型算法的效力降低甚至失效,而且也会使得用户陷入有偏的信息环境,形成信息茧房等行为困境。在数字经济环境下,对于这些偏差问题的研究是各界关注的前沿课题。本文对机器学习和用户行为中的偏差问题及其循环影响进行了系统性的讨论,界定分析了其科学内涵、结构机理、性质特征、实践影响和管理意义,并对若干前沿研究和重要进展进行了梳理凝练,对相关偏差辨知和纠正策略进行了解析阐释,对未来研究方向和探索路径进行了前瞻展望。本文工作为信息系统乃至整个管理学领域的方法创新和赋能创新提供了一个互动的新视角,也为管理实践提供了理论与应用的启示。

关键词:机器学习  用户行为  模型偏差  行为偏差  偏差循环

11

基于深度增强学习的个性化动态促销

作者:

张诚(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王富荣(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郁培文(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邓皓文(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普及,数据驱动的决策优化已成为企业科学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增强学习的策略框架,整合企业领域知识解决收益管理中复杂的动态促销问题。基于一家在线生鲜零售商随机抽取的2012名匿名消费者自注册开始的长期消费行为(共计363946条消费记录),以及该零售商的历史收益管理策略数据,结合仿真方法,本文构建了增强学习环境下的个性化动态促销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本研究提出的新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企业面向市场的收益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约18%的长期收益。数据驱动的个性化促销实现了长短期促销策略的动态平衡,从而帮助企业以更低的投入和对顾客更少的干预实现更高的回报。研究结论对数智技术应用于企业收益管理优化和混合智能方法具有显著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数据驱动的优化  深度增强学习  收益管理  动态促销  前瞻性视角

12

计算实验金融工程:大数据驱动的金融管理决策工具

作者:

张维(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林兟(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康俊卿(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熊熊(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张永杰(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金融系统更清晰地呈现出由其微观单元之间的适应性交互形成的复杂系统内在本质。但传统金融理论受限于数学可解性,常利用理性经济人等假设简化金融系统的一些微观因素,致使理论模型难以捕捉诸多真实金融异象和风险事件,制约了理论的发展及其工程化应用。而今,金融系统的微观因素相关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得从微观主体异质行为及其交互出发的“自底向上”建模、以及相应的新型管理工具成为可能。这些研究推动了由大数据驱动的计算实验金融学、以及基于此的“计算实验金融工程”管理工具的发展。本文通过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形式化概念模型,对传统金融和计算实验金融的逻辑和方法论进行阐述和比较,尝试在两者之间搭建对话桥梁。同时在上述模型框架下,通过示例展现了大数据驱动的计算实验金融如何拓宽金融科学理论的发展,并为金融实践中的管理决策带来新工具。

关键词:大数据  金融管理决策  计算实验金融工程  微观行为  复杂异质交互

13

面向复杂决策场景的认知图谱构建与分析

作者:

郑晓龙(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

白松冉(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曾大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摘要:在复杂网络场景中有效地甄别不同类别事件的性质和影响、辅助个体和组织决策、避免决策偏误,是复杂社会系统管理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基于海量网络用户的交互内容数据,对网络数据中隐含的个体认知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和系统化建模,提出了面向复杂决策场景的认知图谱构建与分析方法,从而对公众情绪的演变和群体性事件的走向进行可靠的预测。在中国股市中的高估信息、低估信息和披露信息3种不同类型事件中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认知图谱构建与分析方法能够解析不同类型复杂场景中个体认知要素变化与事件时空演化态势的关联关系,并能够有效支撑公众情绪的演化和群体性事件的预测与分析。

关键词:情感  认知要素  主题建模  认知图谱  复杂决策场景

欢迎订阅《管理世界》


电子刊订阅


纸刊订阅

官方网站

www.mwm.net.cn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