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管理世界》|| 2023年第8期目录、摘要

(点击图片订阅电子刊)

目录

经济学

  • 信息技术发展如何影响劳动力跨行业流动?——基于工作任务与技能类型的实证研究

    / 宁光杰  崔慧敏  付伟豪(1)

  • 国内生产网络与间接出口外溢:基于客户—供应商关系的证据

    / 包群  廖赛男(20)

  • 汇率政策、内部控制与风险对冲——基于“8.11汇改”冲击的市场感知视角

    / 陈俊  等(40)

公共管理

  •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保障模式评价及制度优化

    / 封进  谢宇菲  王子太(58)

农业·农村·农民

  •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阶段、路径与制度研究

    / 朱竑  陈晓亮  尹铎(74)

工商管理

  • 从数字化搜寻到数字化生态的迭代转型研究——基于施耐德电气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析

    / 王永贵  汪淋淋  李霞(91)

  • 评价者分类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合法化机制——以网约车的类别涌现为例

    / 唐方成  靳晓曼  顾世玲(114)

  • 资产减值信息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预测

    / 罗宏  陈韵竹  刘天红(132)

  • 政府财会监督与企业税收规避——来自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的证据

    / 李建发  等(154)

  • 行业信息助推下的长效激励决策与创新绩效跃升研究

/ 程新生  杜舒康  程昱(172)


摘要

01

信息技术发展如何影响劳动力跨行业流动?——基于工作任务与技能类型的实证研究

作者:

宁光杰(山东大学商学院、山东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崔慧敏(山东大学商学院)

付伟豪(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摘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产业不断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关注受信息技术影响的劳动者如何通过跨行业流动实现再就业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实证分析地区—行业层面信息技术渗透度对微观劳动者跨行业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行业信息技术渗透度的提升会显著增加该行业劳动者跨行业流动的概率。一方面,行业信息技术渗透度的提升分别通过就业替代效应和结构效应提高常规任务从业者和非常规认知任务从业者的跨行业流动概率;另一方面,行业信息技术渗透度的提升会促使高、中技能水平劳动者跨行业流动。针对流动方向的分析表明,从事常规任务劳动者倾向于被动地“向下流动”,流向与原行业“技能距离”较远的行业,并承受一定的工资损失。本研究为科学评估信息技术发展对劳动就业的结构影响,以及制定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的就业配套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  跨行业流动  工作任务  技能类型  技能距离

02

国内生产网络与间接出口外溢:基于客户—供应商关系的证据

作者:

包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廖赛男(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与直接出口相比,虽然大多数企业自身无法进入国际市场,仍然可以通过成为出口企业的供应商来实现间接出口,但这一重要现象较少受到研究关注。基于2009~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的客户—供应商数据,研究发现:(1)间接出口行为同样可以带来显著的出口学习效果,而且这一收益主要体现在自身缺乏直接出口能力的中小型企业;(2)知识传递、规模收益以及质量提升是间接出口外溢效应产生的3种作用机制;(3)间接外溢效果沿着生产链衰减,水平溢出效应同样存在,并且主要存在于共享供应商关系中;(4)企业从较新的间接出口关系中获得的生产率溢出效应更显著,网络边缘地带和搜寻效率低的企业从间接出口获益更大;(5)间接出口企业同样会受到出口企业负向需求冲击的上游传染效应,而且通过间接出口学习能够提高转化为直接出口商的概率。本文研究证实了在日益错综复杂的国内生产网络中,间接出口关联对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分工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国内生产网络  间接出口企业  生产率外溢

03

汇率政策、内部控制与风险对冲——基于“8.11汇改”冲击的市场感知视角

作者:

陈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徐怡然(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董望(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王文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以中国汇率政策改革为背景,从市场感知汇率风险的视角,研究了宏观汇率政策对微观企业的影响,以及企业借助风险对冲手段和风险管理制度的应对机制。研究发现,市场短期内对“8.11汇改”政策发布事件做出负面反应;总体上来看,市场对使用与未使用外汇衍生工具企业的反应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市场对外汇衍生工具能否发挥汇率风险对冲作用的反应受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企业披露使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形下,投资者能够感知对冲风险的作用;在企业未披露衍生工具使用目的的情形下,投资者感知的风险更大,但投资者能够通过内部控制质量判断衍生工具的使用效果。本文从市场感知的视角,揭示了微观企业通过风险管理有效应对汇率风险的作用机理,拓展了汇率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领域的研究,为我国企业提高汇率风险防范能力提供了政策启示。

关键词:“8.11汇改”  市场感知  汇率风险  外汇衍生工具  内部控制

04

信息不对称视角下长期护理保险保障模式评价及制度优化

作者:

封进(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谢宇菲(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王子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面临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合适的待遇保障模式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本文基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践,首先从理论上论证了几种常见的待遇保障模式对于申请者高报失能程度的激励,再利用典型城市长护险政策和实际运行数据检验了个体高报失能程度的行为。本文实证研究表明,给予重度失能者现金补贴的模式有高报激励,使低失能者评为高失能者的概率显著提高7.0~11.0个百分点,异质性分析发现高报问题在初始健康状况较好的群体中更严重。本文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案,采用福利分析的模拟结果表明,增加重度失能者可报销的护理服务限额的方案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增进最重度失能者福利。基于长护险服务使用情况给予现金补贴的方案,对高报的激励也小于基于特定失能等级给予现金补贴的情况,但会引发道德风险。党的二十大报告已将“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作为健全我国社保体系的目标之一,本文的结论可为长护险制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长期护理保险  失能保障  信息不对称

05

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欠发达地区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阶段、路径与制度研究

作者:

朱竑(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东省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实验室)

陈晓亮(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

尹铎(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

摘要: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现“两山”转化,这是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谋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现有研究未能较好阐释生态产品价值在市场条件下增值式转化的综合路径及其突破现实障碍的实现机制,本文认为“两山”转化的经济学实质是生态环境正外部性在经济利益维度上的内部化,在市场条件下欠发达地区大多只能以特色产业来实现这种内部化,并以云南省丽江市欠发达地区乡村的特色农业实践为典型案例分析了这个过程及其背后的制度逻辑,指出了制度体系与市场惯性共同作用于生态产品与地方品牌之间的互馈关系,促进了落后地区的产业升级,但特色产业的现代化生产要素配置水平低带来了转化中的阶段性和波动性,这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来消除市场失灵。

关键词:“两山”理论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地方品牌  绿色发展

06

从数字化搜寻到数字化生态的迭代转型研究——基于施耐德电气数字化转型的案例分析

作者:

王永贵(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MBA)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数字创新与管理研究院)

汪淋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江工商大学工商管理(MBA)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数字创新与管理研究院)

李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摘要:传统工业企业如何实现内外部技术和资源的有效融合一直是学术界和产业界近年来关注的难题。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视角出发,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解构了传统工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以及推进数字化生态的全过程。研究发现:传统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一个从数字化搜寻到数字化生态的迭代转型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经历了数字化知识生成的自主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知识共享的赋能数字化转型两个关键阶段的动态迭代;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从数字化搜寻到数字化生态的迭代转型模型。本文的研究成果弥补了现有文献对数字化转型中数字化知识考量不足所形成的研究缺口,文中所描绘的数字化知识的生成与共享机制以及所构建的基于数字化知识的转型模型不仅对知识管理和战略转型两个研究领域有所贡献,而且也为国家推进工业智能制造和产业数字化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管理启示。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搜寻  数字化知识  数字化生态

07

评价者分类视角下商业模式创新的合法化机制——以网约车的类别涌现为例

作者:

唐方成(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靳晓曼(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顾世玲(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商业模式创新面临着多重合法性考验,现有研究大多从制度视角和战略视角展开,对于评价者视角关注不足。本文针对中国网约车2012~2018年的制度化过程,基于评价者分类视角,分析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性判断流程,并探究商业模式创新的合法化机制。研究发现,评价者基于分类认知对商业模式创新进行合法性判断。因此,网约车平台的合法化策略需要与不同的评价主体、判断模式和分类标准实现动态适配,进而产生合法性的桥接、溢出和累加效应,最终由量变到质变,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的合法化。在这个过程中,利益相关者基于原型和价值目标对网约车进行分类评价,建立起由“认知引导行为”到“行为反馈认知”的双向互动机制。本文将合法性判断与分类理论相结合,阐释了个体认知如何推动新类别涌现的问题,识别出一系列基于分类的合法性获取策略,为探索商业模式创新的合法化机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启示。

关键词:商业模式  合法性  评价者分类  网约车

08

资产减值信息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预测

作者:

罗宏(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陈韵竹(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刘天红(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摘要:高企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已成为威胁财政金融安全的潜藏风险点,如何及时有效预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成为债务治理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在省级层面对资产减值损失进行汇总,借助城投债考察微观会计信息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宏观预测价值。研究发现,第一,汇总资产减值蕴含了隐性债务风险的实质性信息,能够有效预测地方政府未来隐性债务风险。第二,资产减值信息通过对财政实力和隐性债务负担的前瞻性反映发挥预测功能。汇总资产减值越高,市场投资者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预期越弱。第三,不同计提动机、减值可转回性以及不同资产的减值具有差异化预测能力。第四,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政府债务置换以及政府干预削弱了资产减值对隐性债务风险的预测效度。本文结论拓展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预测的研究思路,有助于健全现有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完善隐性债务风险防控机制,为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切实防范隐性债务风险外溢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宏观经济预测  资产减值  城投债

09

政府财会监督与企业税收规避——来自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的证据

作者:

李建发(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

袁璐(厦门大学会计发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李文文(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

陈文川(汕头大学商学院、厦门大学管理学院)

摘要:财会监督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政府收支、改善会计信息质量、保障财税政策执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这一准自然实验,手工搜集2006~2019年检查公告中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财会监督对企业税收规避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政府财会监督显著地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提高了纳税贡献;(2)政府财会监督主要通过抑制盈余管理和改善内部控制路径来降低企业避税行为;(3)在披露具体数据、整改态度积极、行业竞争激烈和税收征管强度大的企业中政府财会监督的治理效应更强。本文为有效减少企业避税行为提供了经验借鉴,也为完善政府财会监督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财会监督  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随机检查  税收规避  纳税贡献

10

行业信息助推下的长效激励决策与创新绩效跃升研究

作者:

程新生(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中国公司治理研究院)

杜舒康(南开大学商学院)

程昱(南开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在构建丰富创新信息词库的基础之上,使用文本分析方法发掘A股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的创新信息,对同行创新信息披露如何影响本企业长效激励决策进行了探究,并进一步考察长效激励的实施是否带来了创新绩效的跃升。研究发现,同行企业综合的创新信息披露通过信息学习机制和竞争压力机制引致了本企业的长效激励行为。且长效激励契约具有偏好期权、重视核心技术人员、设置较长有效期等特点。在本企业市场势力低,同行信息披露可靠性高的情况下,同行创新信息披露对本企业长效激励的影响更为突出。考虑创新信息的类型,同行企业创新优势和创新进展信息的披露促进了本企业的长效激励,创新成果信息的披露则抑制了本企业的长效激励。进一步地,企业在实施长效激励后,相较于原本具有相似公司特征和创新能力而没有进行长效激励的企业,在创新产出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增长,即创新绩效的跃升。总的来说,同行企业所披露的创新文本信息以助推本企业长效激励决策为路径促进了本企业创新。研究有助于充分揭示企业之间创新信息传递的溢出效应,为我国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以企业之间的信息助推促成创新的加速生成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同侪效应  创新信息披露  长效激励  创新绩效

欢迎订阅《管理世界》


电子刊订阅


纸刊订阅

官方网站

www.mwm.net.cn

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