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庄文城:当前话语体系建设的四个要点

思想火炬 2020-09-19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核心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永恒的,语言和话语的奥妙也是无穷的。在现实话语实践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中,需要话语主体在彻底的理论、丰富的实践、敏锐的观察、扎实的语言能力等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

 

  在当前时代,厘清一些话语在真理观和价值观上的辩证关系,对于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守护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传播阵地,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的说服力,就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对象采取相应的方式。笔者认为,有四种情况值得深入探讨。

  一是“核心话语”与“时代话语”相互转换。“核心话语”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根基和坚强阵地,是我们判断是非、分清各种话语本质属性的标准和依据,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守。同时,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不是僵化的永恒不变的教条,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话语也应该与时代相一致、随着时代的发展作出新的科学的阐发。“时代话语”述说着时代的特征,表达新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和奋斗目标,是“核心话语”在新时代的阐释和运用,是对核心话语的“返本开新”,而不是“破旧立新”。比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都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精神面貌和奋斗目标,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发展实际相结合作出的新概括、新论断,是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发展成果,与“核心话语”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老祖宗不能丢啊!”同时,若是“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二是“集体话语”与“个体话语”相互衔接。马克思主义话语是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话语”,比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民、公有制、国有企业等,具有鲜明的“集体”特色。而受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代表个人利益和价值的“个体话语”似乎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如果用“集体话语”淹没“个体话语”,就会成为压抑人全面发展;相反,如果用“个体话语”取代“集体话语”,势必导致自由主义话语霸权和话语弱势群体。因此,两种话语的相互衔接就成为意识形态话语建设必然面临的问题。而两者衔接的可能性在于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每个具体的人都具有“两个属性”,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独立存在的自我与群体中的自我的统一。实现相互衔接的途径,就是营造融洽的话语环境,优化话语渠道,制定话语规则。通过平等的对话、沟通和交流,让每个话语主体充分表达各自的观点,才能更好凝聚共识,实现“个性”与“共性”的有效衔接。

  三是“外来话语”与“民族话语”相互融合。近代以来的实践证明,儒家思想、改良主义思想和自由主义思想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选择了社会主义作为前进方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从而匡扶社稷于危难之际、挽救人民于水火之时,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和繁荣富强。同时,马克思主义只有植根于传统的民族性话语,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才具有真正的指导意义。必须承认的是,中华优秀文化内植于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传承的命脉和灵魂。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这种情况不仅在当时存在,今天也依然存在:要么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外来的学说,距今也将近170年,对我们的实际价值不大;要么提倡回到马克思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列宁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修正主义”学说。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扎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与话语资源,结合时代的需求,促进不同话语的融合,使之能够有效引领世界和中国发展趋势。

  四是“经典话语”与“朴实话语”相互映衬。“经典话语”经过岁月和实践的筛选,得到一代又一代人的普遍认同,能够给人以醍醐灌顶、幡然醒悟之感,带来一种精神的愉悦。毛泽东同志说:“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当然,“经典话语”不是为了故弄玄虚和卖弄文采,而是为了更好“接地气”,与朴实话语相互映衬,加深人们对理论的把握,从情感上拉近距离。现在,许多教材、文件和材料大部分是书面话语、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等标准语言,体现理论的思想性、严谨性和科学性,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应该做好话语转化,尽量用朴实的话语阐释深刻的理论,促进话语大众化、生活化、通俗化,才能更好融入群众、更好入脑入心。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话语不仅要体现思想性和严谨性,还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使之不断生活化、口语化、朴实化,增强话语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永恒的,语言和话语的奥妙也是无穷的。在现实话语实践中,特别是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建设中,需要话语主体在彻底的理论、丰富的实践、敏锐的观察、扎实的语言能力等方面达到完美的统一。在这个方面,学习《毛泽东文集》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和话语魅力,应能深受启发!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庄文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上述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北京习风堂”微信号:bjxft2015

共享“产业人网”微信号:chanyeren201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