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建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三重基础

思想火炬 2022-01-13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在当代中国思想理论界,话语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受到了从党和国家领导人到广大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关由此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在这个问题上,大体有三个基本方面的话题:一是争夺话语权,主要指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的声音,争取中国的话语权;二是构建话语体系,主要指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而不是照搬西方的话语体系;三是实现话语转换,主要指宣传教育要通过话语方式的更新而提高实效性。应该说,这三个问题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但是最直接相关的还是第三个问题,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问题。本文无意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作全面阐述,而只是探讨这种转换的基础,从而为阐明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作前提性铺垫。

一、话语转换具有深刻的基础

话语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离不开话语,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离不开话语的转换和更新。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领域中的热门话题,大家正在探讨这种转换的含义和要求。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有广狭二义:从广义上讲,指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一个侧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学术研究、专业教学以及宣教工作各方面的话语转换;从狭义上讲,它仅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者的话语转换,而不涉及学术研究话语和专业教学的话语问题。本文主要从狭义上来讨论话语转换问题。在本文的语境中,又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的话语转换作为现实中的典型形态或案例平台。

在这里,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受教育者更喜欢听、更容易懂,从而更能够接受的话语,来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通过说话方式来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上也早就有相近的要求,也涌现出许多受欢迎的宣传教育工作者。但是,把它上升到话语自觉的层面,上升到话语转换的高度来看待,还是现在才出现的。

当前,通过实现话语的转换来增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已经在教育实践中进行探索,尝试用新的语言和话语方式来改进宣传教育,不断积累话语转换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者们也在进行学术上的相关研究,力求为实现话语转换提供学理的支撑。这都是非常好的现象,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它的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充满着深刻性和复杂性。它不仅涉及话语和语言表达,而且涉及不同话语系统之间的关系,涉及话语与思想的关系,涉及话语转换与思想方式转换的问题。因而,它是有难度的,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的。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话语转换的实际中,大家也能感受到它的难度。显然,并不是只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就能马上实现转换。事实上,顺利地实现话语的转换,尤其是实现好这种转换,是需要相应的前提条件的。只有在具备了相应的前提条件的基础上,转换才能顺利实现并取得好的效果。

这些前提条件其实就是实现话语转换的基础。而且这一基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有理论纵深的,既有表层的基础,又有深层的基础,还有更深层的基础。为此必须分别地加以考察和阐述。

二、话语娴熟:话语转换的表层基础

要实现话语转换就必须娴熟地掌握话语,这是显而易见的。人无法以陌生的语言来说话,特别是不能以自己所不熟悉的话语来表达复杂和深刻的思想。要运用好一种话语就必须熟悉掌握这种话语,必须能够娴熟自如地运用这种话语。而且,从话语的转换上说,不但要掌握原有的话语,而且尤其要熟练掌握作为转向对象的那种话语。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在人们的社会交往和文化活动中通常存在着多种不同的话语系统。每一种话语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常用语汇,有其特定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并形成特定的语境和效果。只有熟练掌握两种以上的话语,才能实现在这些话语之间的自如转换。显然,这是实现话语转换最直接的基础。

首先,要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话语。主流话语就是当前起主导作用的、大多数人所采取的话语。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话语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和中国共产党的话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掌握并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和党的话语。这是一个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一点就谈不上话语转换。因为所谓话语转换,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和党的话语转换为特定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的话语。如果一开始就没有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没有中国共产党的话题,那么话语转换就无从谈起。

实现话语转换,并不是完全不要主流话语,也不是要削弱主流话语。主流话语的形成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主流话语曾经是很有效的,现在也并不是没有效用,虽然它在新的条件下遇到了一些挑战,但它并没有过时和失效。因而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也不是完全不用主流话语,否则就不能把事情说明白。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主流话语和其他话语交织使用,并在不同话语中转换。因此,话语转换并不是完全不要原来的话语,更不是盲目崇拜和完全照搬西方话语。现在,有的学者只会用西方话语来说话,而一旦当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和我们党的话语来说话时,就立即陷入一种尴尬失语的境地。这决不是我们所希望的那种话语转换。

其次,要熟练掌握哲学社会科学的相关学术话语。虽然我们讲的是马克思主义的道理,是中国共产党的道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和中国共产党的纯而又纯的话语系统来说话。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只用纯正的马克思主义语言,只用中央文件语言来进行宣传教育,效果并不好。原因很简单,这些语言虽然没有问题,但在当下的中国并不被多样化的受众所了解和熟悉的。我们所面对的对象并不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也并不都是共产党员,而是极其多样化的社会公众。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和党的语言,并使他们尽可能地了解这种话语之外,还要采用一些其他相关知识和学科的概念和语言,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语言系统更加丰富和多样。也许有的概念术语并不一定那么准确,不一定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要求,但是它们对于宣传教育往往能起到好的作用。列宁在谈到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宣传教育的时候,就批评了那种只用单一的马克思主义语言来进行宣传的观点,提出要充分利用历史上的无神论资源,比如18世纪唯物主义者的无神论著作。其实,现在的人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来自不同学科的概念,社会学的,心理学的,政治学的,管理学的等,而且有些概念已经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成为普通公众能够理解的理论语言。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宣传教育的时候,适当借鉴和采用一些这样的术语,符合人们的需要,有助于人们的理解。

最后,要能熟练运用生活化的话语,特别是青年人的时尚性话语。生活化的语言接近于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因而便于人们理解。学术性理论话语虽然也是来自生活,但经过了学术加工和长期的学术界积累,与当下生动鲜活的现实生活有了一定距离。从学术发展来说,这种距离也许并不是坏事,它可以保证学术活动的正常进行并达到学术的高度,但从宣传教育的角度看,毕竟不利于与人们进行思想沟通。因此,用纯学术语言讲述的道理,人们不容易听懂,就需要实现话语方式的转换,使学术语言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生活化语言并不困难,因为本来就是如此,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场合,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够运用生活化话语来表达思想理论内容,那就是相当困难的。为此,就要熟悉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常用的话语,特别是面对青年受众时,更要了解他们的时尚性的话语。有时只要增加几个这样的词汇,就起到很好的点缀作用,拉近与青年受众的心理距离。因此,作为思想理论工作者,要熟悉人民群众的日常语言,特别是要熟悉广大青年的常用语言。

三、思想透彻:话语转换的内层基础

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来说,各种话语的熟练掌握当然重要,但不是最重要和唯一重要的基础。因为还有比这更加重要,也更加基本的基础,那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熟练掌握,特别是对要表达和传递的思想理论的透彻理解和自由处理。也就是说,比掌握话语更重要的是掌握思想,比话语娴熟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融通。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话语本身不是目的,通过话语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才是目的所在。话语是思想的形式,是思想传播的途径,它的意义不在自身,而在其背后的思想。话语的转换不是出于话语本身的需要,也不是为了转换而转换。美好的语言可以是文学追求的目的,但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说到底,话语转换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思想,更有利地传递思想,从而更有助于受教育者理解和接受这种思想。因此,重要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搞通,把我们党的大政方针的精神搞透。只要先把主流思想搞明白了,想透彻了,才能用不同的话语来表达它。而且,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思想在另外的话语中发生变异和失真。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不仅要一般性地知道和理解,而且必须有更深入更透彻的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简单地掌握一个基本原理是容易的,但真正吃透它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则很不容易。为此还必须了解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和经历的过程,了解这一思想相应的支撑条件。还要把一个原理与另一个原理,与整个的理论体系联系起来,打通进行思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但不是彼此隔离的,而必须打通理解,一体化地掌握。只有把思想吃透了,才能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才能真正自如地来处理这一思想,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这一思想。

思想的通透、理论的会通不只是发生在主流理论内部,而且还涉及主流理论与非主流理论的关系。它实际上意味着一个学者的思想能够随意进出不同的理论体系,并把不同的理论体系贯通起来理解。特别是我们不仅要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的不同部分,而且还要能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一些理论体系的关系,打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高度和科学方法,去评判其他的理论体系,去看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找到说服人的道理所在。这是非常高的要求,我们大多都达不到这一高度,但可以这将其作为我们长远追求的目标。我们并不是要求必须先要达到这样的理想境界,才能有资格来用不同的话语传播马克思主义,而是说:如果我们在思想力上有更多的努力和更高的境界,那么我们在话语表达与转换上也一定会有相应的更好表现和效果。

四、思维圆融:话语转换的深层基础

话语的转换不仅涉及它背后的思想,而且还涉及思想背后的思维方式。话语系统的背后是思想系统,而思想系统的背后是思维方式。因此,思维方式上的灵活性和圆融性,不同思维方式上的互通性,又是话语转换更深层的基础。

当然,思维方式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也是一个很严肃的概念。如果我们很轻率地谈论思维方式的不同,可能会导致绝对化和误解,因此我们应该慎谈思维方式不同。但是,我们从实际生活中又确实能够感受到,不同行业和领域的人,特别是不同文化母体中的人,各自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确实是有差异的。凡是学过外语的人都有体会,中文与英文的区别不只是词汇和语法上的,更是思维方式上的差异。虽然我们不能由此断言东西方人思维方式完全不同,但在思维方式的某个层面上,确有其不同之处。

也许我们可以用另一个生活化的概念来表达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即我们常说的“思维的频道”。我们知道,一台电视往往有多个频道,不同的频道里播放着不同的节目。而看电视的人往往会在不同的频道间切换,以便找到自己当下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同样,话语和思维也有不同的频道,在不同的场合说的话不一样,想问题的方式也不会一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说的是一种话语,通行的是一种思维规则;而在正式的工作场合,说的又是另一种话语,用的是另外的思考方式。这种生活场景的切换对我们有所启发。其实,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教学中,话语转换的背后就是思维频道的切换。当我们用另一套话语系统来表达思想的时候,在我们的大脑中实际上在发生着一种变化,即从一个思维频道转到了另一条思维频道上。

在这里,重要的是思维的灵活性和圆融性,表现在人们能够多角度多方向地思考问题和阐述问题,尤其是能够在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之间自由地进行切换。这种转换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也许人脑和人的精神世界中从来都不缺少频道,而人们缺少的往往是在不同的思维频道间转换的能力。这种能力表面看来是话语转换的能力,是语言表达上的功夫,但实际上是思维转换的能力,是思维圆融的体现。从一个电视频道跳到另一个频道是容易的,只需要按一下面板就可以了,但是对一个人来说,从一种思维频道转到另一种思维频道,从一种话语频道转到另一种话语频道,则是困难的,需要有意识地训练和调控。

那么,怎样来训练和实现这种思维上的圆融性呢?这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有多方面的训练和努力,其中有些方面我们还不太清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从当前我们能想到的来说,有两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一是要用心掌握辩证法,使自己的思维更加辩证,更加灵活,更加自由。辩证法是训练思维灵活性的有力工具,因为它体现的就是世界的流动性,注重的就是人的认识和思维的变化性。辩证法打破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两极对立式的思维,在不同的两极之间找到中介,找到相互转化的通道。学习辩证法,对于养成圆融的思维方式是非常有好处的。当然,学习辩证法不用采用死记硬背式的机械方法,不是把辩证法当作知识和教条去背诵,而是用心去领会和感悟,吃透辩证法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辩证法的精髓和妙用。

二是要去了解和体悟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思维方式的形成,是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多样化了,在这种多样化中就包括话语的多样化,背后也是思维方式的多样化。为了了解和掌握不同话语和不同思维的特点,就需要了解和体验不同的生活。在这一点上,现代社会比传统社会中有很多的机会和可能。职业、岗位、住地等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固化,人们可以比较自由地在不同部门和领域中工作,也可以到不同的国家去生活。这些都极大地丰富着人们的生活体验。而且我们看到,在现代社会中,旅游成为人们很强烈的需要,而旅游的本质其实就是对异地生活的体验。这说明,现代人也都有着对体验和了解另样生活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完全可以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了解多样化的社会,体会多样性的生活。当然,我们不必要也不可能事事都去亲历亲验,但只要我们有这样的自觉意识,有包容多样化生活的宽大胸怀,关于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够熟悉不同的生活领域和对象群体,就能够不断提高自己思维转换和话语转换的能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来源:思想教育理论导刊)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上述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共享“北京习风堂”微信号:bjxft2015


共享“猫之女”微信号:猫之女

共享“产业人网”微信号:chanyeren2014


共享“e观沧海”微信号:e观沧海


 共享“思想大视野”微信公众号: sxdsy_qfgz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