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带一路”是穷大方?

思想火炬 2020-09-19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最理想的设想是由欧洲以整体联合的方式来请求美国援助,而不是单个国家一一申请。


白宫的难点在于,如何在舆论上引导美国民众能够接受在大战之后,经济政策不是以美国人民的福利提升和就业保障为主,而是忙着援助别国,把大把大把的美元扔向国外。


像“一带一路”战略与“马歇尔计划”都有舆论引导的问题,中国民众对一带一路是认同和支持的,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执政党团队的信任,二是中国人的理解能力的确比美国人要强很多(公知除外)。


“马歇尔计划”舆论引导


白宫执政团队关于“马歇尔计划”在认识上已经没有问题,接下来就是舆论引导问题。


5月8日,艾奇逊在密西西比州的克利弗兰发表外交政策演说,这个演说非常重要,因为这是美国推行的“欧洲经济复兴计划”的想法首次公诸于世。


媒体当时根本意识不到艾奇逊演讲的重要性,这个演讲本来应当由杜鲁门总统来发表,但杜鲁门考虑到可能会引起自己在政治上的被动,于是才要求艾奇逊去发表这篇演说。


一,要让媒体知道欧洲大陆的危机严重性,及对美国的影响。


二,又不能违反由欧洲来提出请求的原则,也就是说美国不能说自己已经制定了政策。


最难的是如何让媒体保持对这件事的关注度,引起社会上的广泛讨论。


艾奇逊前往克利弗兰前,邀请了三名记者共进午餐,他们是:


英国BBC的伦纳德.米阿尔。

《每日电讯报》的马格里奇。

《每日快讯》的麦考尔。


这些记者马上意识到艾奇逊演讲的重要性,欧洲媒体收到了两个明确信号:


一,美国认为它与欧洲的利益是一致的。


二,杜鲁门决心要推行这项计划。


这个认识就是欧洲大媒体所有报道的核心精神,欧洲人民必须明白要保持“自由”“尊严”,除了倒向美国外,别无选择。


现在一般是将6月份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视为“马歇尔计划”的正式帷幕拉开,其实艾奇逊5月8日这场精心策划的演讲才是真正的起点。我们太不了解美国操控舆论的能力了。


从5月8日开始,美国和欧洲舆论场关于这项援助计划的讨论已经广为流传,白宫根据舆情效果判断后,凯南和SWNCC产生了争议,分歧的集中点在于“如何把几十亿美元转移给那些既没有提出申请又不愿提出申请的国家?”


杜鲁门因此在推行的时机选择上出现了犹豫。


克莱顿副国务卿从日内瓦会议(关贸协定谈判首席代表)回来后,马上提交了第二份备忘录,他促请杜鲁门总统要立即采取援欧行动,不要再研究了,否则等苏联势力席卷欧洲时,再来推行,美国将付出更加巨大的代价。


最要紧的是行动,美国要让欧洲人民看到行动,克莱顿建议美国在三年内先将粮食,煤炭,烟草,棉花运送给欧洲,美国面临的基本问题是组织好财政和消费政策。


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是通过增加国民税收,而不能发行国家债务。也就是说,美国媒体要号召“美国人民作出牺牲,塑造爱国主义精神,使欧洲不挨饿,不陷于混乱,维护自由美国的光荣传统。”


在舆论上唤醒美国民众,达成社会最广泛共识,这才是马歇尔哈佛大学演讲的最重要推动力。


5月28日,克莱顿,艾奇逊与马歇尔进行了商讨,马歇尔同意立即行动起来,但他的顾虑是该计划的范围是多大?仅限西欧还是整个欧洲?苏联要提出申请怎么办?


如果苏联提出申请,美国不拒绝,那么整个计划会被国会阻击,散会前,马歇尔要求要求整个计划内容对外保密。


5月29日,马歇尔与杜鲁门商议后,告诉艾奇逊,说自己决定在6月5日于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关于欧洲的演讲,演讲稿由白宫文胆(特别助理)查尔斯.波伦起草。


艾奇逊认为毕业典礼是一种不得不忍受的仪式,怕宣传效果不好,马歇尔则要求他故技重演,让三位英国记者再来一次,直接告诉他们这是一次极其重要的演讲,在演讲结束后,英国记者必须马上用电话将全文口述给伦敦,英国外交大臣贝文要在第一时间得到全文,并向欧洲媒体推广。


艾奇逊认为这个方案可行,能够达到预期的宣传效果,能有效引导舆论。


6月3日,文胆波伦拿出了第一稿,艾奇逊和克莱顿两名副国务卿逐字逐句的推敲了稿子,再交给马歇尔。


马歇尔接到第一稿后,表示不满意,杜鲁门也不满意第一稿。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就是波伦没有吃透领导精神。


6月5日演讲日期已经无法改,4日飞往马萨诸塞州时,马歇尔自己在飞机修改了文稿。


波伦没有写好的部份是:没有突出要欧洲主动发起请求的原则。



6月5日哈佛演讲的要点是:


一,美国是真心真意要援助欧洲。


二,美国愿意同任何乐意协助恢复工作的国家合作,可以理解为苏联。


三,如果欧洲以后分裂,责任不在美国。


四,警告任何国家阻挠这项计划,都将受到美国的反对。


五,援助方案由欧洲集体提出,美国只起到支持的作用。


其中风险最大的是二,但马歇尔相当有把握认为苏联不会真正加入这项计划。


7月,欧洲16国作出了响应,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马歇尔计划取得了良好的开端。


当时美国一些企业出于短视,认为美国政府是在“穷大方”,跟“一带一路”不同的是,美国当时有相当多的钱是用来赠予,而不是投资。


针对这种情况,马歇尔在1948年1月的匹兹堡新年商会上,对美国企业一些大佬指明利害关系:要是美国甩手不管,让欧洲自己照顾自己,那美国就根本不能设想今后欧洲会对美国企业继续开放。


同时加上对舆论的熟练操控,美国各界这时也统一了认识,纷纷表示要在紧密团结在杜鲁门同志身边,高旗资本主义大旗,共创美国美好明天!


那么美国国会是什么态度呢?一开始杂音很大,后来也统一了认识,国会领袖范登堡表示“欧洲复兴计划是对不合时代,不明智的孤立主义政策的否定,要是我们闭上眼睛不看现实,退回美国国内,享受太平盛世,今天的莫大享受,明天就会是极大的错误!”


反对意见主要是两种:


一,马歇尔计划奢侈浪费(西部人民还在吃草)有社会主义的动机,不符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原教旨)规律。


二,担心德国重新强大起来。


1948年3月13日,参议院辩论结束,69比17票通过了“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跟国会不同的是美国民间行业组织基本支持该计划,从5月份的艾奇逊吹风演讲,到6月的马歇尔演讲,以及9月份杜鲁门公布的几个委员会调查报告,对舆论都起到了良好的引导效果。


从美国媒体内部来说,编辑记者自觉的把“马歇尔计划”当作头等大事,在选择和处理新闻信息时,都特意对计划进行正面渲染。甚至可以说,反对计划的人连接受新闻界的机会都没有。


从群众组织上来说,美国出现了一个“支持马歇尔计划公民委员会”,用来动员民众从爱国主义高度来支持计划,有印小册子的,通讯稿的,推选演讲人的。还有企业出钱买下报纸整版广告来支持“马歇尔计划”。


当时美国还有一份周刊叫《关于马歇尔计划的真相》,其实就是对马歇尔计划的正面细节解读。(要是在中国这种真相文章就呵呵了)。


后来,“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全球经济霸权建立,对欧洲盟友的政治捆绑,军事捆绑,文化倾销的作用连我们这一代人都能明显体会到。


用“马歇尔计划”跟 “一带一路”战略进行比较是错误的,性质上完全不同,中国追寻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是人类走向和平繁荣的真正光明之路。


写“马歇尔计划”主要是想对网上对它的一片歌颂之声中,为大家找到不同的解读角度:


一,爱国主义精神始终贯穿其中。

二,强调了美国经济实力,激发民众参于感。

三,对外强调美国的国际责任,使人相信美国是世界正义的保护者。


中国人走自己的路,有冷眼,有嘲笑,有明争暗斗,有酸到掉牙言论。


中国需要的是决心,信心和耐心。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滴,朋友卡,请上车,不想上的请靠边步行,想挡道的,直接碾过去!

(作者: 后沙月光,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新媒体研究院特邀专家)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