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殿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观

思想火炬 2021-10-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红旗文稿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不仅是高屋建瓴的政治报告、博大精深的理论报告,而且是一部宝贵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教科书。报告闪耀着科学把握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真理光芒,彰显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深邃力量。报告中蕴含的历史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认真学习历史、正确认识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继续书写好新的历史的根本指导和光辉范例,给我们以极大的教育和深刻的启示。

一、树立历史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的历史观

 历史是一个大过程。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到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历史的过程虽然可以分成若干时期、若干阶段,每个时期、每个阶段有它相对的独立性,但总体上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是前后承接的,不管经过多少曲折,历史的连续性和前进性是不可改变的。从历史对于后人的启示来看,“历史是一个阶级、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 。人们做任何事情都离不开本源,都必须先找到它的根源,再顺其自然脉络找到它的发展过程,不断认识分析、总结提高,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自己的行动。

 习近平同志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放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探索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斗争史、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90多年奋斗史、党执政近70年的治国理政史、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史中考察,深刻回答了中华民族从哪里来,现在到了哪里,将来到哪里去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民族复兴的大方略、时间表、路线图,脉络清晰,蕴涵厚重,根据确凿。得出的结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心愿。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恰逢其时,是时代召唤、人民期待、历史必然。正像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讲到文化自信时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从历史的源头里,从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相互比较又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是颠扑不破的,不容置疑的。历史是一个整体发展过程,不能随意割断,不能碎片化,更不能任意编造,颠倒是非。

 历史的发展总是和当时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与问题、同当时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的。时空是超越不了的大界限。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消亡,都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按照它的内在规律发展变化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就是社会矛盾运动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剧烈运动中,在中国人民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1921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首先是“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接着又“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大踏步走向新时代。

 从党的十八大开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砥砺前行,在奋发进取中度过了极不平凡的5年。“5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党的十九大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报告指出,在“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此,报告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提出8个明确和14条基本方略,规划了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目标和蓝图。这种放在当代时空范围的历史条件下,结合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要完成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来观察分析历史、借鉴运用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给了我们望远镜、显微镜和锐利武器,让我们看清了那些“割断历史”“告别革命”“补资本主义的课”“向西方民主看齐”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是多么的荒谬和险恶。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观察分析历史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是习近平新时代历史观的支柱和精髓。

 党的十八届一中全会后,习近平同志就响亮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高频出现,直抵人心,激发共鸣。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到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从“顺应人民意愿”,到不断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从“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到“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到“把人民利益始终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从“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到“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从“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到“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从“人民群众反对、痛恨什么,我们党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到“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等等,处处闪烁着“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光芒。

 在实际中,工厂农村、边防哨所、车间码头、学校医院,包括群众的炕头上、山沟的窑洞里都有习近平同志的身影,这种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的光辉形象给人民以亲切的温暖、高度的信任和坚定的信念。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提出就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认同,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形成全民族的磅礴力量,书写着新时代的历史篇章。

 新时代,全党都要向习近平同志这个党的政治核心看齐,自觉用密切联系群众的实际行动,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举措,彰显党的唯物史观,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兑现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三、掌握辨别主流与支流、本质与现象的历史观

 历史是由若干重大事件组成的,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重大关头,我们党都付出了艰辛努力,有时甚至作出过巨大牺牲。在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涌现出了若干突出的人物。有的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他们受到历史的肯定和人民的尊重。有的开了历史倒车,成为历史的罪人,遭到历史惩罚、人民唾弃。历史是有情的,钟情于正义,钟情于人民,钟情于杰出人物;历史又是无情的,针砭落后,抛弃腐朽,惩罚罪恶。

 历史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历史,必须善于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什么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全部历史的本质呢?党的十九大报告讲得很清楚:“九十六年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而历史虚无主义打着“解放思想”“反思历史”“还原真相”的旗号,抓住某些大事件中的个别事例或一些细枝末节,或主观臆断,搞所谓“逻辑推理”,从歪曲某一段历史过程入手,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人民军队的历史;或大肆攻击诬蔑党的领袖,攻击诬蔑英雄模范人物,企图抹黑党的形象,动摇人们的精神支柱,达到否定党的领导、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险恶目的。很显然,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完全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经不起反驳和批判的。

 在同历史虚无主义作斗争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保持政治定力,有信心、有底气。这个信心和底气就来自于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这是批判并战胜一切对手的强大思想武器。有了这个思想武器,再来看看网络上那些历史虚无主义者扭曲基本事实、违背基本道理的胡言乱语、强词夺理,就能够一眼发现其破绽和滑稽之处,反驳起来就得心应手、一击而中。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看家本领,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任何时候都要用好它。

四、社会在矛盾运动中前进、在伟大斗争中发展的历史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都要“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都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要尽量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少交学费。“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认识这场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在反对错误倾向特别是在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斗争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需要及时坚决地纠正和克服。有的爱惜羽毛,不愿发声;有的怕人肉搜索揭自己的疮疤,不敢发声;有的理论水平低,分辨是非能力不强,没有底气不会发声;还有的丧失立场,同错误倾向混在一起,自觉不自觉地成为错误思潮的代言人或传声筒。可以说,在当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不作为、不出头、不斗争、不自觉、不得力的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存在,这必须引起重视。

 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从党的建设抓起,从党性抓起。党的十九大提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要求我们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作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理论工作者特别是党史工作者,更要引导别人树立“四观”,首先必须做到自己“四观”过硬,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一定要有坚强的党性、担当的精神、高超的本领,敢于和善于同困难作斗争,同对手作斗争,同自己的缺点错误作斗争。要像个共产党员的样子,像个党史工作者的样子,像个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样子。

五、回看、比较、远眺相关照的历史观

 党的十九大报告有一个鲜明的品格,就是坚持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运用了前后呼应,左右比较,远近结合的逻辑和方法,论述全面、表达准确、理论彻底,说服人教育人鼓舞人。习近平同志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这段话传递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观,不仅是个时间概念,还是个空间概念,不仅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历史眼光和世界眼光要相互关照;传承历史、做好当今、展望未来要紧密联系;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要密切结合;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要同步进行。这样纵横交会、全面分析,才能对很多问题看得深、把得准。

 看得深,就是习近平同志讲的,“我们必须认识到,这个新时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而不是别的什么新时代”。“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更加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历史使命。

 把得准,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做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要一以贯之”。“勇于自我革命”。“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绝不能犯战略性、颠覆性错误。”“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这是历史的经验教训,也是时代的现实要求。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这是多么鲜明的历史观!这生动形象又能引起高度共鸣的话语,既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又展现着人格的魅力;既给人以方向和方法,又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作者:李殿仁,国防大学原副政委)





相关链接:

李殿仁:深刻理解十九大报告中的历史观

李殿仁:深刻理解十九大报告中的历史观,看清“补资本主义的课”等的荒谬和险恶

李殿仁中将铿锵发声:坚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