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

思想火炬 2019-03-30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创新发展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十九大民族工作思想的新概括,我们认为必须准确把握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和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主旋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关系祖国统一、边疆稳固、人民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系统地认识与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政策和制度,探索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和民族工作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基调和主旋律。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民族工作面临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同志形象地概括为五个并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的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这五个并存说明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稳定事业尽管成就巨大,但问题也十分突出。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问题,尤其是2008年和2009年分别在拉萨、乌鲁木齐发生的大规模暴力恐怖事件,对我国民族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也进一步引发了学术理论界关于调整完善我国民族理论政策的激烈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看待我国的民族关系、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推进我国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发展稳定,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亟待回答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党的十八大之后到2014年国庆节前夕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之前,党中央、国务院围绕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发展稳定问题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召开2次中央政治局会议、5次中央政治局会议[1] 、4次国务院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部署。同时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对口支援西藏工作20周年电视电话会议等专题会议,为召开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做好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工作、专题会议等场合发表了一系列讲话,做出很多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民族团结,大力呼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特别重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工作作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指示,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稳定成为习近平关注的焦点问题。习近平在2013年10月给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师生的回信中指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他特别重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整体性,特别重视民族团结工作。2014年1月,习近平赴内蒙古调研时强调“要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2014年4月,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2014年5月,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在这次会议上他明确提出的“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成为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灵魂和主线。这些思想也成为即将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指导思想。


 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是习近平新时代民族工作理论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部署和动员。会议从理论上归纳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八条经验: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四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五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六是坚持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七是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八是坚持依法治国。“八个坚持”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基本理论、政策、制度、法律的集中概括,也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会议还特别明确了中华民族与各民族的关系问题,那就是“中华民族和各民族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但都不能把自己等同于或者自外于中华民族大家庭,都离不开中华民族大家庭。在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做好民族工作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让各族人民增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同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以具体指导新时期民族工作。该文件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围绕改善民生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六个方面提出25条意见,并且进一步明确“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这个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其民族工作思想的集中体现。这次会议关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归纳出的“八个坚持”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基本论述。这个讲话充分体现了继承性,但也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沿用了以前大部分论述(七个坚持),却有大量新的阐发、解释和发展。同时,他还鲜明提出了一个新表述:打(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新表述至关重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题和关键。有关部门也认为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的“主线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这些认识是到位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分析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和民族工作实际状况基础上,提出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总体思路。可以说,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思想的主基调和主旋律。

 2015年5月,中央召开统战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该条例的颁布实施不仅促使统战工作进一步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而且提出了不少新的论断。比如,关于民族工作从传统的“四个认同”调整为“五个认同”,增加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把民族宗教工作的本质概括为“群众工作”等等。2015年8月,习近平在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强调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2015年国庆节前夕,习近平在邀请来自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5个自治区的13名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来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时指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各民族自己的梦。中国共产党就是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着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一路前行。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再次强调“5个认同”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而且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提炼出了各民族是互相离不开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基础,建设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还多次强调推进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思想精华,也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理论主线和指导方针。于2016年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全国城市民族工作会议及相关会议就按照上述思想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


 2017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部署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程中的民族工作战略,把“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写入新修订的《党章》。从党的十八大之后提出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后来明确“筑牢”和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不是简单的词汇变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新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关系的深刻反映。党的十九大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顺应这种形势,把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作为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让祖国每一寸土地都能成为各民族同胞共居的家园,让各民族同胞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铸中国梦”的时代华章。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深刻回答了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推进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及新修订的《党章》,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一家亲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指导思想。

(作者:王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