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方案,对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具有重要启迪借鉴意义。
一、现代化不是只有西方一条路
现代化是近代以来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共同追求。纵观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苏东剧变之后许多国家都在因循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路径。甚至不顾本国具体国情,盲目移植西方现代化模式,使众多发展中国家陷入“现代化困境”:经济发展长期停滞,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与现代化渐行渐远。拥抱“民主化浪潮”的诸多发展中国家,原本具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政局稳定,社会安宁,却因照抄照搬西方经验和模式,从西方发达国家搬来所谓现代化标识的民主“飞来峰”,遭遇“水土不服”,陷入国家治理低效失效、经济社会发展停滞、民不聊生的困境。一些“被民主化”的发展中国家,更是被“民主”搅得政局动荡,经济坠崖式滑落,社会发展水平远不如“前民主化”时期,见证了西式民主在发展中国家的无用性、破坏性。
事实表明,亦步亦趋走西方现代化道路的发展中国家,大多非但没有修成现代化正果,反而不少发展中国家至今仍然站在现代化门槛前无力跨入,有的在现代化途中苦苦挣扎。事实证明,西方现代化之路并非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唯一途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西方现代化之途是一条老路,甚至有可能是邪路。
天下同归而殊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样都有着被侵略被奴役的过去,都经历过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发展阶段,都具有实现现代化的强烈愿望和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中国迅速发展起来,提供了后发国家和平兴起的典型范例,向世界展现了现代化道路的多样性、人类文明的丰富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典型的发展中国家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形态,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强的启迪借鉴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的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之路。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此后的四十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一以贯之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守我国独特历史文化传统,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清醒把握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基本国情,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不顾本国历史文化传统、脱离本国具体国情,盲目照搬西方模式带来的弊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既以四项基本原则铸牢立国之本,又以改革开放激发动能活力,保持了国家改革、发展和稳定协调平衡,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不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带来的停滞困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注重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发展中的顾此失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财富向大资本和利益集团聚集导致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致力于国家建设的独立性,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受制于一些大国丧失自主性而陷入任人宰割的被动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和执着方向,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自己认定的正确道路,不为西方价值所诱,不被西方陷阱所惑,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选择道路犹疑不决或出现颠覆性错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提供了另一条选择路径。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了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化的思想资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这一理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具有与时俱进的鲜明品格,不断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同阶段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提出的重大课题,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予以科学系统回答,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和各方面建设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理论上的保守僵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开放的理论,善于借鉴吸收国外一切有益于自身发展的理论成果,同时对不适合我国国情的思想观点予以批判和摒弃,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全盘接受西方理论给本国现代化建设带来的误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依据,坚持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概括和理论升华,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和现实支撑,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理论的“脱实向虚”,不接本国现代化建设地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充分的自信,这自信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源自于五千年丰厚灿烂的中华优秀文化,具有强大的理论魅力和真理力量,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理论上的妄自菲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理论建设典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符合本国实际,绝不生搬硬套外国的制度模式,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照搬外国制度带来的不适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明显优势,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因过度向下分权导致的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缺少权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真正行使国家权力,赋予人民掌握国家最高权力,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选举时人民有权事后无权的“民主假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形成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合作方针。这样的制度安排既保证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有一个坚强有力的领导,确保了政策的连续性、政治的稳定性,保证国家机关政令畅通,高效运转,又有效发展通力合作的政党关系,形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多党制带来的党争互斗、政局动荡、人走政息、国家治理效能低下。广泛多层的协商民主,秉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人民民主真谛,保证人民在日常政治生活中有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权利,有利于社会达致更多共识,构筑最大同心圆,形成最大公约数,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选举民主带给人民的片刻民主和社会分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既维护国家统一,又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与和睦的宗教关系,为多民族发展中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良策,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因忽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导致的族群纷争甚至内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干—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政权的性质,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基础,为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保障人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提供了物质力量支撑;同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经济保持了罕见的长时段高增速,为走向现代化夯实了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各种所有制优势,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相得益彰,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单一私有制使国家公有资产薄弱而缺乏社会保障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据变化了的形势,革故鼎新,及时完善法律体系,破除不合时宜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的制度弊端,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因制度落后或缺失而导致的国家治理无章可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发展中国家建构良制、实现善治,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树立了制度建设典范。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文化建设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真理为一元化指导,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奉行指导思想多元化导致的文化迷思。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意识形态作为极端重要的工作,不断增强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主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不给错误思潮传播空间和渠道,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管理宽松软导致的国家主流意识形态解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原则,既不忘本来,坚持中国文化立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反对和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又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赋予优秀传统文化蓬勃生机活力,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因全盘否定、割裂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而成为 “失根”民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秉持文明多样性、平等性,既吸收外来,推进交流互鉴,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又抵御外来文化有害因素渗透侵蚀,确保文化安全,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全盘“西化”导致本国文化式微,沦为西方文化殖民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向未来,具有登高望远的宽广视野、深谋远虑的前瞻思维和光辉灿烂的发展前景,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文化建设的保守短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主心骨、定盘星,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建设中因主流价值观丧失导致的国民价值观紊乱失序和崇洋心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视自信建构,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共有精神家园,为人民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精神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避免了一些发展中国家因文化自卑导致的一盘散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发展中国家正确对待本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确保文化安全,增强主流文化整摄功能,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作者:梁玉春,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好书推荐:
《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本名《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研究》,人民出版社2018年5月出版,定价 58.00 元,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朱继东研究员在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第二部意识形态专著,上一部专著《新时期领导干部意识形态能力建设》出版后已9次印刷并被评为全国优秀党建读物),全面总结、研究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的讲话、批示、指示、文章等,是第一本系统研究习近平意识形态思想的学术理论专著,是各级领导干部、理论工作者、高校师生、广大党员的很好学习书籍,尤其是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优秀理论书籍。
(特别提示:点击页面底部“阅读原文”可以购买《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