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罗建文:论40年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罗建文 思想火炬 2021-10-12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本公众号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和北京习风堂联合打造的“凝聚正能量、传播好思想”官微,以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国家主流价值观、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致力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编者按:4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光辉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由探索走向辉煌的最佳论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积淀了方向性规范的实践逻辑。总结40年来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对于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0年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向世界表明其正确领导和坚强领导的历史宣言,是中国人民由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的光辉历程,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走向实践、由探索走向辉煌的最佳论证,是中华民族向世界昭示发展中国家走向国富民强道路的又一重要选项,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本质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必然结果,也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积淀了方向性规范的实践逻辑。

 经过了1978年上半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全党和全国人民中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进行了一次全面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活动。通过这次思想解放运动,扭转了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统一了全党的认识,明确了党和国家未来的中心工作和历史人物。解除了思想的禁锢,人民的理性思维充满着无穷活力;破除了观念的牢笼,党和群众的积极创造充满着盎然生机。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理论务虚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邓小平作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统一了全党的思想认识,凝聚了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坚定了中华民族要改革复兴的决心和意志,实际上这个讲话就成了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和思想基调。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正式吹响了改革开放的进军号。会议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1]10-12由此,中国社会开始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一、40年改革开放闪耀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


 40年改革开放,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走出的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发展道路和成功典范。如果不完成解放思想,不破除旧的僵死的思想禁锢和观念牢笼,不秉持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真理光辉,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会走分崩离析的死路、就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会走闭关锁国的老路,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康庄大路。总结40年走过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我们更应铭记这条路成功的理论逻辑和基本原则,否则就不能保证在今后纷繁复杂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不走弯路、不闯错路。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原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副局长张国祚教授说,“中国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伟大的成就,不是背离了社会主义,而是仍然坚持社会主义;苏联之所以解体,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是因为它的当权者背离了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这是深刻的教训。”这里的核心就是看是否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了就是因为我们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之所以失败了就是因为它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所以,惨痛教训必须牢记。

 所谓“理论逻辑是指研究对象本身内在要素之间的必然性联系和内在特质规定性,它是不依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理论逻辑是构成研究对象的内在要素彼此之间能保证是该对象而非他物所特有的必然性联系,一旦这种内在必然性联系改变了,这个研究对象就变成了他物,其性质也就改变了。”[2]这种内在必然性联系和内在特质规定性决定着对象的根本属性和发展方向,决定对象产生、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轨迹。我们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就是作为社会主义制度或社会运动本身内在的一系列必然性联系和内在特质规定性,是无产阶级领袖们在长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总结和凝练出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原则,是决定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的内在特质规定性原则。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它既不是完全照搬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也没有脱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发展道路,而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和实际有机结合的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是由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内在必然性决定的。

 (1)推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和生产方式决定论,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根本原因和内生动力。“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3]2-3  40年前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已经成为了“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这时候“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就成了历史的必然。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来表述这40年改革开放就是“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4]760

 (2)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比人类历史上其他社会制度更优越就在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最适合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最能激发人的劳动潜能就在于真正实现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克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难以克服的“顽疾”,“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5]412 新中国建设已经历了近30年了,但是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活力和优越性没有充分彰显,人民当家作主和创造社会历史的潜能还没有充分的发挥,解决这两个问题:中国改革开放所依托的主体力量和制度基础,是决定改革开放属性和方向的根本因素,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3)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以便壮大自己的经济基础,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以便更好地为人民谋利益等等,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保障和根本属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体现,离开了这一理论逻辑就不是社会主义的性质的改革了。因为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早就断定了,“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5]413  “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5]421无产阶级建立起自己的政权以后就必须巩固自己政权的经济基础,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质所在。

 (4)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政治制度和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社会最好的组织形式,也是决定中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属性的基本逻辑和基本原则。离开了这个逻辑、舍弃了这个原则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了,就不再具有社会主义的属性了。正如列宁总结道:“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6]546这也是保证中国改革开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价值目的和理论逻辑,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价值原则和本质要求。

 (5)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改变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是一场革命,要想取得这场革命最后的胜利,就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必须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来组织和领导。正如列宁指出:“在通常情况下,在多数场合,至少在现代的文明国家内,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来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7]151在这里列宁不仅阐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在人民的革命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而且还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袖和“关键少数”必须具有以往任何阶级的杰出代表所不可比拟的优秀品质和杰出能力。中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和成功,其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这是中国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特质,也是4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政治逻辑。等等。

 上述这些基本原则就是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和路线的理论渊源,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所以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性依据和根本特质,离开和舍弃这些特质中国的改革开放就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他们背弃了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放弃了社会主义的根本道路和基本原则,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把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中失误和错误归咎于某些个别领袖,以至于全盘否定苏联共产党的奋斗历史从而根本动摇了原来的思想信念,使得本来可以挽求和解决的社会发展矛盾、经济政治矛盾、国内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和恶化,丧失了应有的理论逻辑就丧失了本来可以有的良好机会,最终酿成国家解体、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根本制度被颠覆的历史悲剧。所以邓小平同志语重声长地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8]370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8]383 其中的“锻炼”和“教训”就是深刻认知了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命脉和改革开放成功与否的幽门,这些“锻炼”和“教训”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失败的惨痛教训换来的,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永远牢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9]21-22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一定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9]405


二、40年改革开放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是以往现实的人的活动的结果,现实的人也总是在特定的历史进程中活动的历史主体。人们总是站在现实生活的角度来回溯和理解生活的历史本真,思考和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内在逻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现实,开创美好的未来。

 1.“事后”回溯的历史反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人都是历史活动的主体和客体,也都是活在特定的现实生活和历史条件中,每一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以自身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为参照的;社会形态中的各个政治团体及其意识形态也只能是在其政治历史发展和演变体系中找到他自己的现实参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成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5]152一定社会的历史都是那个时期的人们为了他们自己追求其历史主题、实现其历史使命而不懈努力奋斗的现实生活的写照和成像,一定社会形态的意识形态都是人们从那个社会生活的现实历史中凝练成像和总结抽象而成的历史规律和历史逻辑。对历史的反思和总结是人所特有的类本质特征,也是人们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去和过去的自己应有的基本态度和方法论哲学,人们也只有在不断反思自己的历史经历、总结自己的历史教训中才会变得越来越聪明。所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对40年改革开放这段历史的研究,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9]405

 在马克思看来,对一个社会历史活动形成和发展的“理性分析和总结”,总是在这一历史事实发展形成以后及其结果开始的。正是在这种“事后”回溯的历史反思和理性探索中,才能够理解历史主体及其思想意识演化的内在逻辑和基本规律,把握它的内在必然性和历史发展走势;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厘清历史主体及其思想意识的发展轨迹,准确把握它从萌芽状态发展到今天状态、以及它今后怎么继续的各个环节及其内在必然性,真正把握历史主体及其思想意识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属性特征。将这种“历史反思”的方法,运用到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反思中,就意味着不仅要科学分析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道路探索、理论创新、规律总结、制度体系构建和文化思想建设的经验,而且还要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进程中内在必然性和历史规律性所具有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因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找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0]32只有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现实形态上反思40年改革开放历史历程及其内在必然性,准确地认知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和历史规律,才能更为深切地评判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伟大实践的内在必然性和伟大历史性成就及其进程中的历史逻辑。

 “所谓历史逻辑就是指客观对象在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由于不可避免地要有内在要素之间、以及与外在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因而在其历史进程中必然形成一定的内在必然性和历史规定性;简单地说来就是在研究对象的成长和发展历史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在规律性和历史必然性,是主体其自然历史过程中的客观力量和基本的历史法则”[2]。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40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和路线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对于深刻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创举的理论内涵和历史使命,全面总结和凝练40年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创举之所以成功的基本经验和历史性成就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需要学术界从马克思主义学理高度来阐释清楚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历史逻辑和历史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力量,是决定和影响主体对象发展历程和历史轨迹的客观因素,是人们在对其历史经历的反复分析和深入研究中得出的历史性规律和历史性必然,只有深入研究客观对象的历史进程中内在必然性和历史规定性,我们才能更好地认知和把握客观对象,揭示客观对象发展的历史之谜和隐秘在其历史进程中的必然性东因素。“主观主义者虽然承认历史现象的规律性,但不能把这些现象的演进看作自然历史过程,这是因为他们只限于指出人的社会思想和目的,而不善于把这些思想和目的归结于物质的社会关系。”[11]9只有唯物主义者才能深入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仔细寻找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任何时候,我们总是要在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的直接关系——这种关系的任何形式总是自然地同劳动方式和劳动社会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当中,为整个社会结构,从而也为主权和依附关系的政治形式,总之,为任何当时的独特的国家形式,找出最深的秘密,找出隐蔽的基础。”[12]894这就告诉我们,人类对历史事实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历史进程中某些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史实描述,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历史现象和历史生活的流水录载以及对历史资料的记账式整理,而是应当深入到历史事实的内部,还原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找出最深的秘密,找出隐蔽的基础”,研究历史事实的因果关系和必然性联系,研究社会历史的政治生活与特定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等经济生活的直接关系,从中找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在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实进行理性反思的同时,把握整个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深层次的本质联系。这就是我们研究40年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根本方法论和历史逻辑。

 伟大领袖列宁也认为:“全部历史本来是由个人活动构成,而社会科学的任务在于解释这些活动。”[11]360 在分析人类历史发展与主客观因素的态度时列宁又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精神,它的整个体系,要求人们对每一个原理都要历史地,都要同其他原理联系起来,都要同具体的历史经验联系起来加以考察。”[13]163尽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深受主客观条件和因素的制约,它的历史进程虽然总的发展进程是有规律的,是合乎人类历史的一般思维逻辑的,但是有时也会呈现出历史的跳跃性和有违思维定律表面原则的现象。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历史常常是跳跃式地和曲折地前进的,如果必须处处跟随着它,那就势必不仅会注意许多无关紧要的材料,而且也会常常打断思想的进程;……因此,逻辑的方式是唯一适用的方式。”[3]13-14历史发展的总的趋势和最终进程都是合乎客观历史逻辑的,都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历史规律作用的结果,理性抽象的方式或思维逻辑的方式最终都是符合人类历史前进方向的、符合历史最终规律的方式的,因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正的,这时,每一个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型性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3]14所以,虽然历史发展深受历史主体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但是都有其特定的历史逻辑的规律性,尽管有时还会出历史发展的跳跃性,但总的趋势是合乎历史发展内在逻辑地向前发展的。4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虽然也经历过历史波折和短时期的挫折,但是,内在历史规律性和历史逻辑总是按它本来的属性在向前发展。因此,只有深刻贯彻和准确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全面而深刻地总结40年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创举的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才能更好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才能更好地推进我们的伟大事业、实现我们的伟大梦想。

 2. 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性

 1978年以后,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以往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开展了全面而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反思过去历史进程中的历史逻辑,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迈向现代化进程中的有益经验,适时作出了工作重心和主要任务的战略转移:把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和历史任务的历史性转变和变革,正确把握和深刻认知了我国最大的和最基本的国情党情民情,探索并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体系、基本问题、基本路线等以及一系列方针政策,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征程的康庄大道,取得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已经成为世界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又一个重要选项和参考路径,“为解决世界发展的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4]。探索40年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历史逻辑,就是在对40年的历史回溯中反思和总结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性;从进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逻辑起点开始,探索和总结中国个改革开放是怎样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状态中艰难曲折地砥砺前行的。具体说来,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包括:

 (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历史发展的中流砥柱和政治核心,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必须提高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坚持党的全面而正确的领导是40年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创举的根本政治保障的历史逻辑;

 (2)坚持完善和发展人民民主政治体制,支持和保证人民群众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党领导下的协商民主制度,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是40年中国改革开放中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3)深刻认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直接创造者和决定力量,因而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我们的历史伟业,“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15]是尊重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激发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力量源泉的历史逻辑;

 (4)从农村改革入手,逐步深入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民经济的结构性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15]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体制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奠定必要的经济基础,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逻辑;

(5)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科学立法、严格直返、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16]4这是40年改革开放法制保证的历史逻辑;

(6)始终重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和精神引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6]41这是中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

(7)坚持在发展中提高和保障民生水平的不断改善,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16]45这是40年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

(8)始终坚持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建人类的美好未来。”[16]58-60这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国内改革开放促进发展与共建共享全球治理关系的历史逻辑;等等。

 这些历史逻辑,都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的历史逻辑而展开的一系列具体的历史逻辑,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40年的光辉业绩中历史经验的理性凝练,是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建设实践中一系列历史必然性的充分体现和历史规律性的全面演绎。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10]33这里所谓“走过的路”和“走过的过去”就是我们事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这就是决定着我们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前进道路性质和方向的历史逻辑,忘记了这一系列具体的历史逻辑我们的深化改革就可能会走历史的回头路,就可能会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可能走丧失良机的死路。明确这一系列历史逻辑,就能明确40年中国改革开放是怎么走过来的,就能明确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是什么,就能明确我们的改革开放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多么的不容易,就能明确中国社会实践中为什么必须长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真谛。


三、40年改革开放积淀了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正确发展的实践逻辑


 40年中国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创举是植根于中华文化的历史沃土、反映着全体中华民族的时代主题和历史意愿、适应中国这条巨轮的时代发展和进步要求,加上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和卓越能力,在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上,具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和深邃的历史逻辑,同样还有着充分的实践逻辑。所谓“实践逻辑应该是链接理论研究与现实生活的桥梁和纽带,就是实践主体在某些具体的实践场域中所应该遵守的必然性实践规则”,是人们在进行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如何链接或缩短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的距离,以便更好地发挥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社会效应的必然性准则和方向性规范,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2]。40年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性创举的实践逻辑,就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链接到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实践中的必然性法则,是缩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成果与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实践之间距离的纽带,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之间架起的桥梁,它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思维规律。历史逻辑是研究对象在生长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历史必然性和历史规律性;而实践逻辑是实践主体与实践对象和实践环境之间的必然性联系,是当下的现实生活中呈现出来的实践行为必然性和规律性;历史逻辑是过去完成时的实践行为必然性和规律性,而实践逻辑则是现在进行时的实践行为必然性和规律性。总结和反思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是为了更好地走好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实践历程;实践逻辑的实施是离不开研究对象历史逻辑的凝练和呈现,只有在凝练好总结好历史逻辑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做好当下的实践环节,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的价值预期。实践逻辑的起点是理论研究的逻辑结论,终点就是改革开放实践效果与人民群众主观预期相吻合和一致。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走向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实践必然性,是确保中国改革开放发展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只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方向性规范和必然性准则。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可以凝练成一系列的方向性规范和必然性准则。具体有以下几方面:

(1)坚持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的理念,着力解决好制约我国社会发展系列矛盾中生产力水平低下的问题,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逻辑;

(2)坚持把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是落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实践逻辑;

(3)坚持把握坚定不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特别是加快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是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实践逻辑;

(4)坚持把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政治体制改革原则,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是保障人民群众主体利益、是激发人民群众创造力的实践逻辑;

(5)坚持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方针,是为改革开放塑造精神家园、铸就灵魂的实践逻辑;

(6)坚持把握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的战略,是保证改革开放具有不竭力量源泉的实践逻辑;

(7)坚持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扩大国家优质资源的供给,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大做优,集中力量办大事,以中国质量和中国速度解决外国人不敢想象的事情,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逻辑;

(8)坚持把握强化政治思想和制度建设,增强我们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发展能力和政治定力,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是稳步推进40年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效的本质要求和政治保证的实践逻辑;等等。

 上述40年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实践逻辑,是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发展必须坚持的方向性规范,既是4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创举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也是40年中国改革开放最成功、最有效的理性经验的重要内涵,更是我们继续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加大开放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方向性规范和必然性准则。


四、简单的结论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17]601 马克思也说过,“人们借以进行生产、消费和交换的经济形式是暂时的和历史的形式。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性关系的经济关系。”[17] 410 社会主义“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17] 541  社会主义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变更、不断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过程,怎么改革和怎么发展“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对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秩序所必然发生而且也一直在我们眼前发生着的解体过程的科学认识,……,以及与此同时生产资料大踏步向前的积极发展——所有这些就足以保证: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一旦爆发,革命的直接的下一步行动方式的种种条件(虽然决不会是田园诗式的)也就具备了。”[17] 542生产方式的变革必然推动着社会秩序和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变,这是历史的必然性,也是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必然性。只有通过深刻认知和熟练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规律、社会主义本身发展规律、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等“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只有在不断调整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才能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制度体系,只有在不断调整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及其内涵要素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才能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社会形态,社会主义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高昂的战斗力,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经40年的风雨洗礼,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的无限力量,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时代列车滚滚前行,中华巨轮乘风破浪;人民愿景至高无上,改革开放永无止境。中华民族的历史巨轮已经驶入了新的历史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的生产方式和进步形态将呈现出新陈代谢的永恒规律。“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应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17]409 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16]21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对外开放永远在路上,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胜利。这不仅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和实现的现实需要,更是我们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的历史必然。

 目标既定,航向已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必须始终牢记和始终坚持40年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16]21进入新的历史时代,继续解放思想,坚持40年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是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法宝,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根本遵循。目标既定方法和路径就是决定制胜的关键。“为了达到伟大的目标和团结,为此所必需的千百万大军应当时刻牢记主要的东西,不因那些无谓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18]270也正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注意的。”[19]326-327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始终尊重好、保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改革的首创精神和根本利益,着眼于、立足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追求和奋斗目标,牢牢扭住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科技创新力这个社会发展的牛鼻子,紧紧抓住社会主要矛盾以便统领社会一切发展的方针政策。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复杂社会历史条件下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方法论,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斗争和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更是新时代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就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解放思想,让改革开放的逻辑起点在新的历史时代演绎出新的历史篇章,坚持贯彻改革开放的理论逻辑,始终铭记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实践逻辑,以改革促进全面发展,以开放激发内生动力,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新的高峰。

 

参考文献

[1] 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2] 罗建文:《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大逻辑”》《理论探讨》2018年第2期。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4] 人民日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人民日报》1977年2月7日。

[5] 《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6]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

[10]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

[11] 《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  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 《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4] 刘世强:《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理论来源、理论内核与价值意蕴》,《云梦学刊》,2017年第3期。

[1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年5月5日。

[16]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单行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1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1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9]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作者:罗建文,湖南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湖南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作者授权本官微网络首发)




相关链接:

严防个别“精英”借“改开”移花接木搞颜色革命

党的自我革命:改革开放成功的政治密码

讲改革开放必要性时,切莫搞历史虚无主义

正确认识和评价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

论改革开放以来党的领导体制改革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只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