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读史明智】朱冬生: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

思想火炬 2020-09-19

 戳上面的蓝字关注我们哦!



 

 编者按:1941年4月26日,新四军3师8旅24团2连,在大胡庄战斗中顽强坚守,宁死不屈,奋不顾身,英勇作战,82名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本文作者朱冬生的伯父方轫(朱啟文)同志1941年在新四军《江淮报》社工作,1944年进抗大5分校学习。毕业以后,到新四军3师任记者。他了解了1941年24团2连82位壮士在大胡庄战斗中英勇牺牲的事。当时因为考虑到新四军3师8旅刚刚由八路军改编过来,部队立足未稳,加之战时环境复杂,所以没有宣传。


 无独有偶,3年过后,在同一个部队:新四军3师;同一个地方:淮安地区。也就是1943年3月18日,在淮阴区刘老庄,新四军3师7旅19团2营4连也牺牲了82名壮士。同一个部队,同一个地区,牺牲了同样82名壮士。再不宣传是不行的,于是对刘老庄战斗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方轫出于记者的职业习惯,一直坚持对大胡庄战斗的调查采访,写了许多有关大胡庄战斗的文章,他相信大胡庄战斗总有一天是要进行认真宣传的。方轫同志的这种执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43军《冲锋报》社、第四野战军和全国解放后在中南军区及武汉军区的《战士报》社,从记者当到总编辑都没有改变过。


 2011年11月朱冬生去淮安市,在淮阴区、淮安区实地走访了这两个战斗的发生地刘老庄和大胡庄。现实状况让朱冬生震撼,由于重视程度不一样,牺牲了的烈士,死后的哀荣也不一样。


 刘老庄82烈士,有烈士陵园,有烈士纪念馆,有烈士纪念广场。


 而大胡庄只有一座烈士纪念碑,孤零零的耸立在荒草之中。82名烈士的遗骸散落在田间地头,用几根竹竿和红布条相联,作为标记。


 江苏省民政厅早就决定划拨500万建一个烈士墓,但资金迟迟不到位。


 在大胡庄烈士纪念碑前,朱冬生泪流满面,他为这些曾经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牺牲了的英雄们,在革命成功的70年后,仍然死无定所,深感悲痛。


 回到北京以后,朱冬生根据淮安市党史办提供的资料,查阅了大量的新四军历史资料,阅读了一大批原新四军3师及7旅、8旅老革命家们的回忆录,将方轫同志的原稿,编辑加工成《大胡庄战斗82烈士》2012年2月初,朱冬生给国家民政部领导写信,领导立即作了批示。很快江苏省民政厅下拨了收殓烈士遗骨修建烈士墓的500万元,还增加了300万元;民政部领导还要求全文发表朱冬生的《大胡庄战斗82烈士》。


 本文现经作者重新修改审定刊发,以飨读者。


 

 1941年4月26日,担负坚守防御任务的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第24团第1营第2连,在淮安县大胡庄地区,与进攻之敌驻涟水日军华北派遣军第211师团200多日军及400多伪军激战,在8倍之多的日伪军的迭次攻击下,战斗近7小时,终因寡不敌众,全连82名干部战士壮烈牺牲。24团2连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又一个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的英雄集体。



 1941年初,日军精锐部队211师团疯狂的采取“蚕食”进攻和进行各种名目的“扫荡”,企图寻找新四军主力部队作战,摧毁新四军各级指挥机关和苏鲁皖边区抗日民主政权。


 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进攻势头,新四军三师将所属部队分别部署于苏北地区的淮安、宿迁、盐城等战略要地,其战略意图一是要坚决粉碎敌人的“蚕食”进攻和各种“扫荡”,以牵制徐州地区的日军,缓解山东和华北地区我八路军的压力;二是保卫和巩固苏鲁皖边区抗日根据地,保护苏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新四军三师是一支能攻善守的部队,其战略部署,犹如一把钢刀直插苏北地区日、伪、顽的心脏。


 3月底,新四军三师八旅奉师部命令在淮安县的苏家嘴地区集结,准备在5、6月份配合兄弟部队拔掉风谷村、西青沟伪军据点。为保证战斗的顺利进行和主力部队的侧翼安全,驻苏家嘴以西的新四军三师八旅24团决定由1营2连84名干部战士在1营副营长巩殿坤的率领下,配合新四军涟东大队,在以茭陵为中心的淮安北乡一带待机隐蔽,以牵制和监视涟水、淮阴的日伪军动向。2连是该营的主力连,辖3个排,配有轻机枪两挺。每个战士除了老套筒步枪外,还配备4颗手榴弹和一把刺刀。



 4月23日,2连进驻大胡庄。大胡庄位于涟水、钦工、苏嘴之间,相距均在20华里左右。庄内有两个圩子,分别在庄的东北和西南两侧。西南的圩子较小,东西较长,南北稍短,圩东圩西有条深约6尺、宽约1.5丈的干水沟,圩内住着姓胡的9户人家,有房屋60余间。开始,2连大部住在大圩子里,后考虑到圩子太大不便警戒,遂于第二天又将全连转移到小圩子里。入驻以后,2连利用小圩子周围的自然沟和围墙构筑了简易工事和掩体。但就在2连进庄之后,驻涟水的日军就得到了敌特有关2连进驻大胡庄的密报。


 4月26日,驻涟水城的日军211师团一部200多人和伪军400多人,从涟水城出发,经茭陵向南直扑大胡庄。这股敌人配有步炮两门、重机枪4挺,兵分两路向2连驻地两翼运动;一路由大部伪军组成,企图进入大圩子,并切断大、小圩子之间的联系;另一路由日军和部分伪军组成,从小圩子西侧向南合击,企图对24团2连形成包围之势。


 根据营部命令,为防止日伪军和敌特偷袭,要求各连必须一天换一个防地。


 当日拂晓4点多钟,2连正准备转移。文书高建国到1、2排驻地检查部队准备


陵园纪略

 转移的情况,走出连部不远,他借着微弱的晨光,发现庄外有许多人影在移动。同时,哨兵也发现敌情,并鸣枪示警。于是,大胡庄战斗就此展开。

 
 进攻的日伪军听到枪声,立即组织火力向庄内疯狂扫射。2连的连部设在村民胡其华的家里,连长、指导员得到敌情报告后,立即命令全连进入防御阵地。连长站在胡其华家的一个凳子上,从墙洞里用望远镜向外观察。枪声越来越激烈,这时1排长来报告请示是否突围,巩殿坤副营长命令:“坚守阵地,等待增援!”他判断,驻在离大胡庄约有十一、二里路龚营村的新四军24团2营,听到枪炮声一定会赶来增援。但是,那天风大,24团2营驻地处在上风头,没能听到大胡庄方向的枪炮声。接着,巩副营长又命令各排:“坚守阵地,步枪上好刺刀,子弹尽量集中给机枪使用。

 在2连干部战士的顽强还击下,敌人的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敌人的数次进攻遭到挫折后,便再次集中步炮和轻重机枪一齐向2连猛烈射击。

 圩内的通道被封锁了,战壕被分割成一段一段。

 阵地被摧毁了,房子被炸坍了,大胡庄陷于一片火光和硝烟之中。

 日伪军在优势火力的掩护下,每隔不到半个小时就向2连阵地发起一次进攻。

 2连在敌人强大火力的压制下,作顽强地坚守。

大胡庄八十二烈士


 连长、指导员精心组织指挥,全连干部战士坚决的打击敌人,一颗颗的复仇的子弹,都有效的命中日伪军,使敌人一步也不能推进。


 毫无人性的日军,向2连阵地投放了瓦斯毒气和燃烧弹。


 战斗持续了近4个小时,2连伤亡也将过半,打退了日伪军近10次攻击行动。


 2连的干部战士,有的被打断了胳膊,有的被烧伤了皮肤,有的被打裂了头颅。


 上午约9时,2连的几位领导决定撤出被炸毁的外围工事,退入圩内。巩副营长和连长、指导员分头指挥部队将老百姓的房子的山墙打通相联,组成一个整体的战斗掩体,继续与敌人拼杀。


 2连机枪手牺牲了,炊事班长端起机枪向敌人扫射;子弹打光了,有的上起刺刀与敌人展开肉搏,有的和敌人抱在一起往火里滚,有的用棍棒、铁锹与敌人搏斗。


 到了上午11时左右,2连伤亡惨重,连排干部全部牺牲。副营长巩殿坤身负重伤,被通讯员扶到胡其华家的床底下,他还交待通讯员,想法活着出去,寻找部队报告这里的战斗情况。


陈列馆图景


 枪声停止了,敌人在庄内开始逐屋搜查。当敌人搜查到胡其华家时,巩殿坤副营长忍着剧痛举枪击毙了一名日军头目。敌人恼羞成怒,便向屋内连续投掷了多枚燃烧弹。年仅23岁的巩副营长,就这样被熊熊烈火吞噬了。


 其后,敌人实施了一场灭绝人性的暴行。


 一名干部的头颅,被敌人割下来扔到了菜地里;


 伤员被敌人用刺刀戳死;


 被俘的战士被绑在木头上,担在山芋窖上用火烧死。


 在这场战斗中,副营长巩殿坤和2连全体干部战士,面对强大的敌人,没有一人屈服,没有一人放下手中的武器。除两名幸存者外,24团2连其余82名干部战士全部壮烈牺牲。

 

 战斗中只有两名幸存者:

 一名是通讯员,负伤后被卷到老乡家的柴箔子里隐蔽起来,敌人搜查时朝柴箔里捅了他一刺刀。敌人走后,他被当地群众送到部队;


 另一名是1排2班战士刘本诚,他负伤后被压在尸体下不得动弹,才侥幸得以生还。


 由于战斗惨烈,生还者极少,这些牺牲了的英雄大多数没留下姓名,留有名姓的是极少数:

 连  长  晋志云,籍贯和年龄不详;


 指导员  胡某某,河南滑县人,牺牲时二十来岁;


 战  士  王某某,外号王孩儿,河南范县人;


 战  士  耿某某,外号耿傻子,他和王孩儿都是河南范县人。他俩牺牲后,直到1957年,地方政府还不知道他们早已牺牲,后来,2连的幸存者刘本诚证明了他们,地方民政部门才给他们的家人发放了烈属证;


 新  兵  某某某,2连唯一的江苏淮安籍战士,他是在大胡庄战斗的前一天才入伍的,因家里很穷,穿的衣服很破,连队发给他的一件新军装还没舍得换上,第二天打仗,他就牺牲了。



 大胡庄战斗,24团2连的干部在战斗中沉着果断的指挥,适时的调整防御手段,积极的组织兵力和火器,率先垂范,英勇作战,最终指挥全连以有限的兵力消灭了200多敌人。


周恩来“全民团结 持久斗争 抗战必胜 建国必成”题字

 大胡庄战斗,在敌强我弱的态势下,当时24团2连完全有突围的可能,但是,他们没有走。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的身后,有师、团领导机关和大部队,如果他们一走,将会给大部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有刚建立不久的中共淮安县委和新成立的淮安县抗日民主政府,如果他们一走,刚建立的地方抗日民主政权可能会遭到破坏。在突围和生存的希望完全丧失的时候,2连干部战士把弹药全部打光,最后毁坏了手中的武器,慷慨赴死,壮烈牺牲。


附近的大胡庄战斗遗址石碑

 大胡庄战斗,24团2连84名干部战士抗击600多日伪军,最终以82名干部战士的壮烈牺牲,消灭200多日伪军。战斗以近7个小时的激战,保护了大胡庄及周边地区广大乡亲们免遭了日伪军的蹂躏;保卫了地方党委及地方抗日政权的安全;为新四军其他部队赢得了避敌锋芒、克敌制胜的先机。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又一个以弱击强、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胜利的光辉范例。


 大胡庄战斗,24团2连在战斗中顽强坚守,宁死不屈,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的这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成为中华民族宁死不屈抗击外侮的民族精神,大胡庄战斗八十二烈士所表现出来的这种精神,今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走向胜利、走向复兴、走向繁荣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大胡庄战斗,70年过去了。如今,东风染尽九万里,春意盎然遍神州!1986年,曾任新四军三师八旅政治委员、原军委炮兵副司令员吴信泉中将题写的“大胡庄战斗八十二英烈永垂不朽”的纪念碑高矗在苏北平原大胡庄战斗发生地。这里,现在虽然还没有一座墓地,没有一篇完整的纪念英烈的碑文,但是82名死难烈士,已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为历史、为民族、为我们树立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纪念碑。

 

(作者:朱冬生,解放军出版社原社长)




相关链接:

【读史明智】谈谈GNP与GDP

【读史明智】鹿野:东德是怎样被“马克思主义者”昂纳克搞垮的?

【读史明智】毛主席写《纪念白求恩》的点点滴滴

【读史明智】毛主席:绝不能实行少数人的高薪制度!

【读史明智】以毛主席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感谢支持国家主流价值观

公益宣传平台建设



分享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

分享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长按左侧二维码,即可出现“识别图中二维码”提示,点击可直接关注公众号。


共享“思想火炬”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共享“思想火炬”官方头条号:@思想火炬


正能量微信公众号推荐:






思想火炬

点击图片关注



请关注:新浪官方微博@思想火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